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653章 商税之威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653章 商税之威

作者:金刀老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07

第653章 商税之威

明末之席卷天下

路超和周有根在胶州合作,先废除奴仆制,迫使乡绅失去家丁和奴仆,大大减少他们的人手,也使明末隐瞒的人口数纷纷出现。

明朝统计人口时,其实比真实人口少很多,各大户都隐瞒实际人口,各种奴仆都不计算在内,不把他们算人。

接着收重税,逼使乡绅们卖田甚至送田。

因为废除奴仆制后,他们的佃户和奴仆已经不够用,大量的田没人耕种。

而丁毅在两百亩以上,收固定税。

每亩两石,两百亩田,三点五的税率,每年要交一百四十石粮,固定税的意思,不管天成好不好,有没有天灾,你有两百亩田,一年就要交一百四十石粮,我不管你一年得到多粮。

你两百亩得到一千石,也只要交一百四十石,你两百亩得到一百石,你也得交一百四十石。

乡绅们没有佃户没有奴仆,谁给他们种田啊,没有产量,如何交税。

于是大量的农田开始被低价甩卖,但这会百姓没钱买,其他有钱人也不会买,最后全是卖给了路超。

路超再转手分给得到自由身的奴仆们,这样奴仆们有田,又有自由,纷纷离开乡绅,彻底消弱了乡绅们的实力,并让这些百姓死心踏地的跟着丁毅。

李继龙先分田给儿子,就被路超以官府的名义,收分田税收了三百亩。

然后发现固定税还是太高,他们每年要交六成的税,又没有人耕种。

再分,分给女婿,甚至其他亲戚,路超又收税,前后收了近千百亩当税。

李继龙六千多亩田,前后分了几次,最后家里每个子女是199亩,保证不在两百亩的固定税里,他也算钻了空子。

你们两百亩收固定税,我一百九十九亩,你拿我没办法了吧。

两百亩以内是三成税,按产量来,失收的话,也可以少交了。

当然,也有官员乡绅,直接把田全卖给路超,价格也不贵,一亩田才二两银,然后举家迁移到别处去。

你丁毅瞎搞,老子不和你玩,老子走行了吧,不信你丁毅能一辈子在山东。

可惜他们不知道,将来全大明都会是这种模式,跑到那边都没有用。

这样半年下来后,整个胶州拥有五百亩以上的大户已经完全没有,绝大部份都只有两百亩以内。

到第二年时,整个登莱地区拥有五百亩以上的大户也完全没有。

虽然大部份乡绅们都分出去给家里亲属,但分出去的同时被丁毅刮了成分田税,实际数量都少了很多,然后从现在开始都要交三成左右的税。

乡绅们怨声载道,每天都人上书到济南弹劾丁毅,更有大胆的乡绅,敢聚集家丁直接反抗,当然是遭到丁毅的无情镇压。

凭着丁毅在登莱地区一万八千步营,三千骑兵,八千卫所兵,大概一年左右,终于平定了整个莱州地区,全面完成征收农田税。

这时加上前期登州地区的农田税,两地纳入统计的税田为两百九十万亩,按亩产两石计,两成低税率计,只要没有天灾,不失收,年收税已经可达一百一十万石。

这个数字要是让崇祯知道不知会是什么表情。

大明朝在整个山东省都收不到这么多税。

并且在丁毅掌控登莱之前,两地交税的田加起来不到一百万亩,还收不齐。

越是收不齐,崇祯越只能加派,越是加派,老百姓的日子越无法过,最终丢掉了大明江山。

但丁毅对乡绅只举大刀也是不行,自然也要萝卜给他们吃。

首先乡绅们的子女,只要识字都有机会出来做吏员或当兵,做了吏员都能免税一成。

然后在整个登莱,除了后面要收的商业税和现在的农田税,没有其他税。

他们到登莱境内任何地方做生意,包括从登州出海,都不会和以前一样再交任何费用。

到登莱任何府县也不会有过路费。

各县府州的官员,更不用他们每年去孝敬。

丁毅对贿赂官员上面采用“双重举报,谁先占优”的原则。

什么意思呢。

比如一个乡绅贿赂了一个官员一千两银,官员率先检举,不但这一千两是合法所有,还要乡绅再罚十倍,一万两给官员。

反过来,如果一个乡绅贿赂一个官员一千两银,乡绅再反手举报。

官员免职被抓不说,罚官员十倍一万两银返给乡绅,而且乡绅所有的田免税三年。

这样的双重举报,谁先占优的情况下,乡绅不敢给钱官员,官员更不敢收别人的钱。

从而保证了乡绅们的利益,替他们省了以前的孝敬。

刚开始乡绅们可能觉的,自己大量的田被逼的送人或低价卖掉,以后的日子一定要清苦起来。

但后来发现,每年的开支也少了,不用动不动给银子各级官员和吏员,出去的费用也少了。

交的各种税也没有了。

不做商业的话,也没有商业税,几百亩田家里吃吃用用是足够。

慢慢的他们也开始认命。

但不认命也没有用,失去奴仆和家丁,仅靠乡绅们自己,是什么风浪也卷不起来。

搞定农业税后,丁毅又开始征商业税。

第一批,选酒楼,客栈,布商,粮店,盐商,牙行、酒商,等几种大的商铺和与民生相关的商铺,收税。

定额收税,每户每年,十两到五万两不等。

刚刚搞定农田税,丁毅又收商业税,民间顿时哗然,很多商人都破口大骂,自明一朝,还没有谁收过这样的商税。

明朝的商税分住税和过税。

住税中分官店税,塌房税,市肆门摊税,落地税,牙税,契税,酒醋税,屠洁税,其他。

过税中分钞关税,抽分税,门税,淮安四税,其他。

看这税法,几乎和后世差不多,到处都能收税,但实际上操作难度极大,特别在京城和江南等发达地方,越是收不上税,你有关系能免,他也有关系能免。

魏忠贤在时,曾免了关外潘家口、桃林界、岭冷口、潼关、咸阳、大庆、庆阳、凤翔、汉中、临洮、西安、三原、浙江、直隶等处的商税,范围之大,比东林党主政时期还夸张。没免的地方主要是跟东林党人关系比较大的南直隶地区的一部分,那里的人一看其他都免,就我们没免,马上不干了,把派来收税的人打死了。

都敢把收税的人都打死,你说能收多少税。

所以明朝的税种类很多,但收到的税少得可怜。

现在丁毅先把驻军驻到各县,再把吏员一换。

以前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税我都不认,就按定额收税。

每个铺子,先有捕快衙役观察十天,看其客人进出,判断卖货量,从售价到成本评估,最后给他们一年十两到五万两的固定税。

各种生意当然有淡季和旺季,但丁毅不管,以某月份一个月为标准来定额。

以前明廷定的税全不算,事实上以前也是名存实亡,根本收不上。

这时有大量的商铺都不在里面,如肉铺,衣铺,脂胭水粉,杂货等,不在里面的还沾沾自喜。

第一批被征税的人中,自然有不服的。

有人还想学南直隶,组织人驱赶殴打上门收税的捕快衙役。

“杀”各县没有犹豫,户主被杀,家里被抄,所有财产充公。

几个出头鸟被杀,其余的俱是瑟瑟发抖。

这时官府有人出来保证,以后除了这定额税,不会再有其他税费,只是每年会调整高低。

官府收税,就要保护商铺,有人敢到你们商铺闹事,必抓。

其间路超的情报司行动起来,派人暗中鼓动各地青皮去商铺闹事,商人们报官,官府果断派营兵出动,活捉了几百个青皮,在各县当众砍头,查抄青皮家里,赔偿给商人。

大部份青皮很穷,官府认为商铺破坏较大的,则免税若干。

这下商人们的心情又不一样,突然觉的这种交保护费性质的税费,挺好的。

你交了税,官府替你做主,还不收你的好处。

这么好的官府,到那找啊,大伙自然慢慢认可了这种税。

到九月时,各县府和登州一样,选最繁华区,设正规堵档,按各县人口不同,每县每州只准二家。

与登州一样,按人口数每家每年要交一到五万两,县州下面的镇,每镇只准有一家,每年按人口数交三千到五千两。

众商人趋之若鹜,纷纷投重金找关系竟争,莱州人口众多,有商人甚至提议,本州只能开一家,我给你们二十万。

十月,登莱两地十几个县府同时打击红楼,每县州只能开二家,每镇只能开一家,与堵坊在同一条街上。

每家按县府人口数,每年要交五千到一万两,镇级的则为一千到三千两,商人们同样趋之若鹜。

很多之前被逼卖田的乡绅们,也开始竞争干这个行业,丁毅也果然上路子,支持一些失去大量粮田的缙绅们,算是对他们的补偿。

这商业税能收起来,还是非常可怕的,特别加入了红楼和堵坊这两个暴利行业。

到崇祯十二年末,登莱两府加十五个州县所有镇新收各种商税破100万两。

登莱两地的商业税震惊丁毅的部下们。

所有明末的人第一次见识到商业税的威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