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394章 战马不易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394章 战马不易

作者:金刀老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07

第394章 战马不易

丁毅能问他,自然也能问其他蒙古人。

总有蒙古人愿意说实话的。

这里大部份牧民都已经几百年没有经历战争,比较朴实,没有草原上的蒙古人那么有侵略性。

很多人与汉人和朝鲜人通婚后,几代下来,都不能称之为蒙古人了。

只是当地汉人和朝鲜人还视同他们为蒙古后裔。

突哲儿的脑袋飞快转动,仅仅几秒钟后,就道:”这边成功比较低,小马儿可以自己培育,我们都留有优秀的种马和母马。”

“草料是天生的,上百万亩的肥草任我们使用,唯一所需的就是时间和人力。”

“每年冬季前需要割大量的草料备用,因为战马在冬季最好少量外出,容易受伤,受伤之后就不值钱了。”

“以我的估计,每养一匹马,算上小马,人力,时间,成本应该是二两。”突哲儿咬牙报出一个数字。

丁毅不动声色抬头看看其他牧胡和蒙古人,大伙表情差不多,看来这成本也在谱子上。

明朝初期,明朝自己国内养的马大概10-15两一匹,但马的质量不高,官方采购也有黑幕。

后来与当时的高丽交易,用文绮两匹布八匹换一匹马。

土木堡之后,回到十两银子换一匹马。

直到和蒙古开通马市,马价被降到五八两。

嘉靖时年,辽东与蒙古人在马市上交易,卖给明朝的骟马一匹是6钱,儿马一匹是五钱,骒马一匹是四钱,牛一只是二钱,羊一只是一分,熊虎皮才三分。

这是历史上最偏宜的时候。

之后就越来越贵了,到隆庆五年新平堡马市是五两八钱五分一匹,张家口马市是七两六钱六分一匹。

然后越来越贵,八两,九两,再然后到了明末,特别是后金兴起后,从蒙古买马的成本激增,也逐渐被后金断了这条路,现在战马的价格基本是三十两到五十两之间。

按突哲儿所说,成本二两,卖五两已经有很高的利润。

因为这边养马的成本比蒙古草原还要小。

那边冬季更冷,草量大减,都需要在冬季之前囤集大量的肥草,所以冬季养一匹马付出的成本更大。

这边天气适宜,肥草繁盛,有时冬天到来之前也不用割草,能继续放牧。

刚刚突哲儿也说,最好少量外出,不是说不能外出。

“你们卖给朝鲜人多少?”丁毅问。

突哲儿这会不敢乱说了,只能道:“五两。”

丁毅回头看看沈世魁。

沈世魁沉声道:“我们刚刚看过那些马,好像不是很高大啊,这能当战马?”

突哲儿瞪着眼睛:“当战马养的话,那成本就更高了。”

各朝各代对军要求不一定完全一样,但突哲儿说,大部份对马的肩高有要求是必须在四尺三寸以上,在收时马的齿限八岁以下,3-5岁为最好。

突哲儿又道:“咱们现在养的马基本是商用民用,因为如果要当战马用,要求比较高。”

“马不但要吃草,还要吃大量的粮食。”

战马要驮人,千里奔袭,这样仅吃草是不够的,需要吃到大豆,小米,麦子等。

在这个人都吃不饱的时代,还要用粮食喂马,就太奢侈了。

按照突哲儿所说的标准,这时期无论后金还是明军,蒙古人,大部份战马都是不合格的。

“你们这边马,只吃牧草?”丁毅又问。

“也会喂少量大豆和小米。”这边的牧胡也会种点大豆和小米,主要就是给马吃的,调养马的胃,这会让马卖出去的时候,看起来更壮实,卖个好价。

当然,为了降低成本,用粮食还是比较少,所以马基本不能达到他所说的肩高在四尺二寸以上。

丁毅想了想,沉声道:“如果我要求,所有马匹达到标准战马要求,肩高在四尺二寸以上,马龄3年以上,8年以下。成本几何?”

突哲儿脑子飞快转动起来,最后咬着牙道:“一匹马一年大概要吃3500斤草料。”

“按十分之一配粮算,最少需要350斤大豆或小米。”

“考虑到将军要求战马的品质,起码达到400-500斤。”

这样算算,仅粮食成本,就要二到三两。

突哲儿最后道:“成本算六两。”

丁毅回头,与众兵将相互看了眼,这骑兵果然费钱啊,养马成本一年就六两。

若不打仗,一匹马能用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但一打仗就损失巨大。

而且这只是成本,后继拿到手上后,又要费钱去养。

“这边能养多少匹马?最大。”丁毅又问。

突哲儿道:“5万匹。”

“哦。”丁毅笑道:“我刚刚听人说,只能四万。”

“四万是全部成年马,丁将军现在要开始养,也不可能全是成年马,我们可以始终保持,二万匹成年,三万匹幼马,每年为丁将军提供约一万匹合格战马。”

“一年才一万?”丁毅觉的有点少。

“每两万匹战马里,能合格的,估计只有一万,另外的只能当运输马。”突哲儿道。

沈世魁这时点点头,的确如此,而在大明朝,曾经都说十匹里面,才有一匹合格的。

这是为什么?因为另几匹都被他们贪污了。

事实上只要认真养马,,都能达到二选一。

明朝初期官府强制民间养马,大伙纷纷故意养死,后来没办法,改成官方采购,民间自愿。

顿时民间养马的多了,但官府采购时,就说十选一,十匹里才有一匹合格的,大量的贪腐,民间养马也不认真,养的马质量都不是很高。

突哲儿向丁毅解释,原本养马死亡率也挺高的,特别幼马时期,好在这边气候比草原上好,存活率比较高。

所以要准备三万幼马,幼马养到成年,后面的幼马又出来了,形成替代,周而复台,包证每年能为丁毅提供一万匹合格战马。

不合格的可以给朝鲜,丁毅心中暗想,他思索一会,又问,你们平时除了养马,还干点什么?

突哲儿道,他们也种少量的田,一是用少量粮食粮食喂马,保持马的状态,可以卖好价钱,二是自己也要吃饭。

丁毅接着叫过另一股蒙古人,这股蒙古人主要是养牛羊为主,丁毅问了问后,发现他们大部份养的都不多,每户几十牛,几十或几百只羊,几乎没有养到一千头以上的。

而同时期的草原蒙古人,经常有一户人家养上千头的。

当然了,草原上人多,消耗也多。

这边人口少,他们主要养的是自己吃,然后少量的卖,牛也是以食用的黄牛为主,耕田的水牛为少。

他们养牛羊,吃牛羊肉,卖牛羊皮,同样会少量种田,种田和养马的一样,不只是为了自己吃,也是因为牛羊也要吃少量粮食。

丁毅和明军诸人听的也是面面相觑,大明朝很多地方连人都没的吃,而济州岛,还要考虑牛羊马的吃食,不过这是好事啊,证明这边的田真的好。

丁毅召来了一百多人,基本都是济州岛的大户,富户,以前的低层官吏,或者村里的长者村长等。

他问了七个蒙古人,然后来到一片朝鲜人身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