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炎不良人 > 第一千四十九章 大炎第一任国师

大炎不良人 第一千四十九章 大炎第一任国师

作者:鬼缔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3:46

第一千四十九章 大炎第一任国师

大炎不良人

炎城。

许一凡来到塔撒哈沙漠这么久,还是第一次来到炎城。

行走在炎城当中,很多地方都跟许一凡想象的不一样。

粗糙而整洁,单调而又漂亮,混乱而又和平,血腥而又善良,这是矛盾综合体的城池。

炎城有将士二十万人,但这座城池却有近五十万的人口。

炎城很大,分为三个区域,东区、西区和南区。

东区居住的是寻常百姓,大多数以妇人和孩子居多,还有很多残疾的老人。

说他们是寻常百姓并不准确,选择来这里生活的,大多数都是将士们的家属,因此东区又被称之为家属院。

东区有各种房舍,跟寻常城池的房舍没什么区别,也有优劣之分,官职高的,住的自然就好一些,而官职低的,住的也就差一些。

其实,房舍的优劣并不明显,但阶级这种东西,不管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存在。

只不过,炎城的阶级要比其他地方淡很多罢了。

许一凡在来到炎城之前,以为炎城最多的应该就是练武场,可事实却恰恰相反,炎城最多的反而是学堂。

在这满眼黄沙的沙漠当中,居然有那朗朗读书声,这堪称是一个奇迹。

此时。

许一凡和剑九行走在东区的街道上,目光却落在眼前的书院当中。

书院很简易,站在街道上,都能听到那朗朗读书声。

“真是没想到,在这种地方,居然也有书院。”剑九感叹道。

在说这话的时候,剑九有一丝丝的羡慕。

人们总是会去羡慕那些自己不曾拥有,而别人却拥有的东西,比如高官厚禄,比如修行长生,再比如读书认字等等。

剑九曾经过的很苦,小小的一个人,尝遍人间疾苦,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她想的最多的就是活下去。

关于剑九八岁到十六岁,这八年时间经历了什么,许一凡已经知道了。

不过,不是剑九告诉他的,而是许一凡动用了不良人和无名营查到的。

谁能想到,一个小女孩为了一个馒头,可以被追着跑数里地呢,而且还是在冬天光着脚的情况下。

谁又能想到,为了一件破烂的衣服,女孩会跟好几个比自己大的男孩子大打出手呢?

谁又曾想到,在寒冬腊月的时候,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居然只能靠吃雪来度日子呢?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为了可以活下去,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去做什么事情。

说实话,剑九是许一凡两辈子见过的,曾经过的最苦的女孩,没有之一。

上辈子许一凡当雇佣兵的时候,曾经去过非洲的贫民窟,在那里见过很多生活在战争和苦难当中的孩子,可是,他们的苦难跟剑九比起来还差了一点。

当然,如此比较其实是不对。

世间苦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是自己经历的,仅仅只是看到的,很难体悟到他人本人的苦难,所谓感同身受这件事,只不过是一种说辞而已,人可以共情,却无法共苦。

许一凡曾经问过剑九:你觉得生活苦吗?

不苦啊!

苦吗?

苦!很苦!非常苦!

至少在外人看来,剑九是一个苦命的孩子,然而,她自己却不觉得。

或者说,她在过去已经习惯了苦难。

根据许一凡掌握的情报的,在已知的八年时间里,剑九有九十七次命悬一线。

九十七次,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啊,常人经历一次都感到后怕,而她却经历了那么多次,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坚强的活下来了。

换做寻常孩子,早就自暴自弃,对生活,对未来失去信心了,可剑九没有。

她为了活下去,无所不用其极,就像路边的一颗野草一般,只要给她一点点养分,她就能拼命的生长。

好人?

若是放在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眼中,剑九做的那些事儿,简直是十恶不赦,罪该万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魔头。

谁能想到,一个曾经只有九岁的小女孩,为了不成为那些有着特殊癖好的大人物的玩物,她能够亲手杀死五人呢?

剑九的眼中没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只有她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只要不针对她,那对方就是好人。

好与坏,黑与白,善与恶,在剑九的眼中其实是很模糊的。

听到剑九这么说,看着她希冀的眼神,许一凡眼神微动。

在调查剑九过去的时候,许一凡发现了一个小事情。

曾经的剑九,其实是被人收养过的,收养她的是一个屡考不中的读书人。

一个从十多岁开始,就一直在参加科举,到了五十多岁却一直没有考中的人,其中心酸可想而知。

男人叫孔乙已,曾经是甘州一个边城的小家族的人。

家族不算富裕,却也不算太差,怎么说呢?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惜,在孔乙已二十多岁的时候,家道中落,至于为何家道中落,在曾经的甘州就可想而知了。

落魄世子,奋笔疾书,想要通过科举来出人头地,可惜,命运总是那么喜欢捉

弄人,奋斗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孔乙已有一个儿子,据说是跟一个半掩门的妓-女所生的,在四十多岁才有的儿子。

老来得子,自然呵护备至,可孔乙已自己一个人生活都够呛,更何况还要养一个儿子了。

有了儿子之后,老人愈发坚定自己科举的念头。

生活这种东西,最容易折弯一个人的脊梁。

可惜,好景不长,唯一的儿子也病死了,而孔乙已也彻底放弃了科举。

没了儿子,自己活了大半辈子却依旧一事无成,从那之后,整个就疯疯癫癫的。

在那期间,他遇到了偷东西吃而被追打的剑九,不知道是想到了自己,还是觉得剑九可怜,就好心的收养了她。

一个整天醉生梦死,疯疯癫癫的老头子,一个为了活下去把自己变成一只刺猬的小丫头,就这样生活在一起。

在那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应该是剑九生活的最开心,也最安稳的一段时间。

有地方住,有被子盖,勉强能吃饱肚子,孔乙已脑子清醒的时候,还会教她认字读书,这对于一个始终生活在颠沛流离当中的小孩子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只可惜,这种日子总是匆匆而逝,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孔乙已冻死了,或者说说醉死在家中。

活着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而死的时候,更是赤条条的。

之前,许一凡曾问过剑九,当初为何在甘州城跟着自己。

那时候的剑九,已经是大修士了,她告诉许一凡,因为许一凡是一个读书人,而且还是一个有钱的读书人,所以她选择跟着许一凡。

至于真相是不是如此,许一凡不得而知,但是,剑九对于读书这件事是很渴望,也是很在乎的。

当然,也仅仅只是在乎而已。

因此,当剑九惊讶炎城有书院的时候,许一凡笑了笑。

“要不要进去看看?”许一凡转过头问道。

“嗯?”

(°ー°〃

剑九闻言愣了一下,下意识的问道:“可以吗?”

“呵呵!”

许一凡再次笑了起来,说道:“有什么不可以的。”

说着话,就带着剑九走进书院。

书院并不算大,建筑却是最好的,最难能可贵的是,书院不但有不少教书先生,而且还有一栋藏书楼。

走入书院,许一凡和剑九并肩来到一处教室,站在窗外,看向教室当中。

教室当中满满当当坐了几十个孩子,年龄参差不齐,有大有小,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只有七八岁。

教书是一个少了一条胳膊,还瘸了腿,没了一只耳朵的老人。

老人穿着一件浆洗的发白的老旧儒衫,说话声音很沙哑,有点像夜枭。

如果放在中原,这样一个老人去当教习先生,显得有碍观瞻,也会被很多人瞧不起,尤其是那么年龄不大的孩子。

然而,在这里却没有。

教室里的所有孩子都很安静,都很尊敬这位先生,虽然许一凡看不到他们的眼睛,只能看到背影,可许一凡还是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老人讲的东西并不复杂,都是一些基础的东西。

讲课的质量,说实话,真的不咋地,放在其他书院,即便是一个学生可能讲的都比他好。

不过,老人讲课很有意思,书本上的内容讲的只占据一部分,更多的还是东拉西扯,讲着塔撒哈内的风土人情。

起初,许一凡只是随便听听,可听着听着,许一凡就心中一动。

倒不是老先生讲的有多么好,而是许一凡发现,老先生讲的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有用的东西,一些在沙漠生存的经验,一些可以在关键时刻可以保命的东西。

若是在其他书院,老先生这么讲可能就显得‘旁门左道’了,然而,许一凡却知道,只要认真去听,把这些东西记住,未来是有大用的。

炎城和其他城池不一样。

这里的孩子,这里没有科举,也没有武举,到了十八岁的时候,就需要穿上铠甲,拿起武器,走上城墙。

炎城孩子的及冠礼,不是烧香祭祖,而是去沙漠猎杀沙人,或者一些沙漠地带的妖兽和野兽。

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随时都会面临危险,多学一点生存技巧,比什么都重要。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当中流逝。

很快,一堂课就结束了。

老先生一瘸一拐的走出教室,看到站在外面的许一凡和剑九,并没有感到诧异,只是愣了一下,然后就走了过来。

“你是许一凡吧?”老先生开口道。

“嗯?”

(°ー°〃

许一凡闻言愣了一下,下意识的问道:“你知道我?”

这也不怪许一凡,自从他成为西征军参将之后,很少有人直呼其名,而现在更是没有人直呼其名,当然,剑九除外,因此当老先生直呼其名的时候,许一凡会愣住。

老先生看了看许一凡,又看了看正看着教室内的孩子们的剑九,笑了笑,说道:“当然,大炎的第五任国师,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呢?”

“嗯哼?”

o((⊙﹏⊙o

听到这话,许一凡又是一愣。

老先生见状,笑了笑,说道:“随便走走。”

“嗯,好!”

许一凡没有犹豫什么就答应了,然后转过头看向剑九,问道:“你呢?”

剑九没有说话,只是摆摆手,示意许一凡不用管自己。

见此情景,许一凡没有说什么,跟着老先生开始在书院走动起来。

“老先生贵姓?”

“担不起先生二字,我只是一个穷酸秀才罢了,你可以叫我老王。”

老王?!!!

听到这个陌生又熟悉的称呼,许一凡愣了一下,心中忍不住问道:是隔壁老王吗?

心中虽然这么想,口中却问道:“王老,你说我是第五任国师,那前面四任国师都是谁啊?”

许一凡问的很直接,也很直白。

王老转过头看了一眼许一凡,笑道:“国师不知?”

许一凡转过头,看向王老,摇摇头道:“不知道。”

王老那双浑浊的眼睛,微微闪烁了几下,然后就转过头,看向前方。

“我大炎建立王朝近千年,在这千年时间里,拢共只有三个半国师。”

“三个半国师?”

许一凡又是一愣,心中暗道:难道我是那半个?

就在许一凡这么想的时候,王老却说道:“对,你是第四个。”

说到这,也不等许一凡继续问,王老就自顾自的说了起来,许一凡则跟在其身边,默默的听着,很快许一凡就震惊起来。

根据王老说,大炎王朝一共有四个国师,算上许一凡一共五个。

其中第一个国师姓李,跟大炎皇室一个姓。

李不知!

一个很有特点的名字。

此人堪称是大炎王朝初期的第一谋士,其出身不详,来历不详,只知道是炎高祖的朋友和结拜兄弟。

炎高祖拢共有两个结拜兄弟,而他们的来头一个比一个大。

除了李不知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儒家最后一位圣人。

不过,他们结拜的时候,儒家圣人还不曾入圣。

在大炎王朝正式建国之前,还是秦朝统治天下,不过,那个时候的秦朝,朝纲败坏,内忧外患,内乱不止,各地的起义不断,民不聊生。

其中,单单藩镇割据的藩王就多达十几个。

这里的藩王不是皇室成员,而是一些封疆大吏,因为立下大功劳,然后被封为藩王。

当然,也有一些自封的。

李氏在崛起以前,只是东北地带的一个武将世家罢了,负责东北一代的守卫工作。

因为其家族能征善战,而且把当地的百姓治理的很好,又屡立战功,自然而然也成为了当地的土皇帝。

东北一带,李氏的辖区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这里有着一套由李氏制定的法律法规,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进入李氏的管辖范围,都要遵从。

虽然不曾立国,登基称帝,可李氏已经是实际上的皇帝。

在炎高祖时期,秦朝已经腐-败到了极致,常年兵祸不断,为了结束持续的混乱,李氏决定起兵造反。

炎高祖是一个很有抱负和理想的人,又得到了儒家的支持,以及李不知在背后的运筹帷幄,短短数年时间,炎朝就像秋天的一把火,点燃了整个中原。

从东北起家,一路南下,东征西讨,最终打入长安,问鼎中原,建立大炎王朝。

在建国之后,儒家和李氏签订了一份协议。

这份协议就是大炎王朝的立国之本,以武立国,以文治国。

世人只知道儒家和李氏,却不知道,在李氏的背后,还有一个顶级谋士李不知。

此人之谋略可谓是震古烁今。

在炎高祖在位期间,此人的话可是比炎高祖还管用,那些在战场上立下嚯嚯战功的武将,在面对这位谋士的时候,都要客客气气。

炎高祖曾经是想将其封为国师的,可李不知却断然拒绝了。

李不知不断拒绝了国师之职,还把自己的名字从史书当中抹掉了,只有一些秘史当中,才有零星的记载。

可以说,此人虽然没有国师之职,却有国师之实。

许一凡听到这,好奇的问道:“即便炎高祖时期,没有关于此人的记载,那后世应该也有吧,不然,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王老闻言,笑道:“关于这位国师的记载,史书当中没有,在秘史当中也只有一鳞半爪,但是在我儒家当中却有详细的记载。”

“嗯?”

许一凡一愣,下意识问道:“为何皇室没有记载,儒家却有呢?”

王老转过头,深深地看了一眼许一凡,说道:“因为儒家的再次崛起,他的功劳最大,若是没有他,儒家不可能复起,而文圣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也是因为他。”

“啊?!!!”

此话一出,许一凡瞬间震惊了。

李不知这么强的吗?

在震惊之余,许一凡很快又想到一件事,问道:“不对啊,史书记载,即便是皇帝也没有能力修改啊,他是怎么做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