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炎不良人 > 第九十章 凤凰三点头

大炎不良人 第九十章 凤凰三点头

作者:鬼缔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3:46

第九十章 凤凰三点头

东海城号称天下第一城,东海城商人最多、银子最多、奇珍异宝最多、江湖儿女甚至是修行者最多,跟国都长安比起来,东海城在繁华和奢靡程度上,与之不相上下,因为东海城距离长安很远,相对于长安而言,东海城更加的轻松惬意。

当然了,东海城纵然有众多美好的地方,却又有祂无可奈何的地方,那就是读书人。

东海城的前身是东海镇,东海镇的前身是东海村,只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村子而已,人口都没有突破千人,除了一些贩夫走卒之外,极少有人愿意来这里,因为这里太穷了。

在经历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努力之下,从一个人口不过千的东海村,一步步的发展成为了聚集了很多商人的东海镇,又变成了现在的天下第一的商贾之城的东海城。

在东海城建成之后,这里逐渐汇集了天底下最有钱的一撮商人,他们把生意从东海城做出了海州,遍布天下,现在,只要提到东海城,所有人都要说一句:富甲天下银如海,天下财富出东海的评价。

东海城有钱归有钱,可是,其地位却一直不高。

在前朝大秦王朝的时候,东海城只是朝廷的钱袋子而已,凡是从东海城去国都做生意的商人,他们是被朝廷剥削的最厉害的一群人,为何如此?

朝廷无人!

如果说起天底下最有钱的商人,那绝对是出自东海城的,可是,要论起读书人,东海城绝对是中原排名最靠后的一位了。

从东海城建成之后,每一代的官员,最想外放的地方,就是东海城了,为什么?因为这里钱多,捞钱最快,可是,东海城也是历代官员最不想来的地方,为什么?因为凡是从外放到东海城的官员,很难晋升,就算重新被朝廷启用,也得不到重用。

当然了,这是前朝的事情了,到了现如今的大炎王朝,这种情况改变了很多。

当年,大炎王朝从东北起兵的时候,第一个拿下的疆域,就是东海城,而大炎王朝之所以能够在后来一举覆灭大秦王朝,东海城提供的银钱军饷是最多的,东海城可谓是第一号功臣。

东海城三巨头,为何翁家是魁首?哪怕现在翁家式微了,翁家还是三巨头之一啊?

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翁家出了很多读书人,其家族弟子有不少在朝廷为官,甚至还出过不少皇后、贵妃、嫔妃。

翁家是东海城最原始的居民之一,他们从渔民家族,慢慢的一步步的成为了现在的翁家,可谓是一步一行泪。

当年,炎高祖起兵逐鹿中原,兵临东海城的时候,其实,东海城是可以抵挡住炎军进攻的,可是,东海城并没有抵抗,而是直接开门投降了,当时带头投降的就是翁家的族长。

等到大炎王朝在长安立国,炎高祖称帝,中原改旗易帜之后,东海城受到了炎高祖的高度重视,而翁家自然也备受关注。

翁家权利最巅峰的时候,一门一宰相,六部三尚书,其它大小官员更是不计其数,皇宫内一皇后,三贵妃,可谓是权倾朝野,而翁家的弟子,每年都会有孩子被送到纵横书院读书,从纵横书院出来之后,就可以入朝为官,不用科考。

想想就知道翁家当时的势力之大了。

那个时候的翁家,是东海城当之无愧的魁首,可是,如果不是翁家在五百年前,自己作死,非要参与到皇子夺嫡的事件当中,翁家还会一直昌盛下去,因为历代皇帝,对翁家都是很看重的。

在前五百年的时候,东海城其实也出了不少读书人,甚至曾经还拥有自己的书院,海瑞书院,从海瑞书院走出去的读书人人数众多,为官一方的更是不在少数,而海瑞书院就是以翁家牵头,东海城其他势力加盟建造的书院。

海瑞书院虽然不是儒家书院,却也是正统书院,是东海城读书人的圣地。

奈何,五百年前,出现了先帝暴毙,新帝未立的局面,九子夺嫡,翁家仗着自己在朝堂上的权势,参与了皇子之间的争斗,却没想到最后落败。

皇家事自古没有小事儿,翁家是臣子,却参与了夺嫡当中去,新帝登基之后,自然要进行清算的,而翁家首当其冲。

当时,翁党一脉,在新帝登基之后,直接给杀了个人头滚滚,不但翁姓官员被杀头、罢免、流放,还有很多从东海城出来的官员,跟翁党走的很近的官员,都被新帝一一收拾了一番。

另外,从那之后,历代的皇帝再也没有挑选从翁家出来的秀女入宫,甚至都不在东海城挑选秀女了。

那一次变故,直接把东海城苦心经营了无数代人,数百年的底蕴,一下子给打碎了。

虽然,后来东海城还出了不少读书人入朝为官,可是,这些人的官职,最高也不过四品而已,而翁家更是从那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官职超过五品的官员了。

不但历代皇帝,因为九子夺嫡事件,对东海城产生了厌恶之情,儒家也在哪之后,对出自东海城的读书人,不怎么待见,好好的一副牌,就被打成这样了。

聚贤楼曾经是东海城人最引以为傲的茶楼了,尤其是在翁家一飞冲天之后,凡是能够进入聚贤楼的人,无一不是才华横溢,有着功名在身的读书人。

聚贤楼曾经出过两个宰相,一个仆射,近十个六部尚书,而六部侍郎、一洲刺史、知府、知州更是不少。

聚贤楼上下七层,在其一楼的大厅当中,曾经有一整面墙,上面都是历代读书人,在这里留下的墨宝,可谓是聚贤楼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而想要在这面墙上留下墨宝,门槛是很高的。

首先,你的是儒家弟子,其次,你要有功名在身,最后,你要有一篇佳作,有着偌大的名声,才有资格提笔写字。

可是,这面曾经留下无数传世佳篇的墙,也被拆掉了,而且是皇帝亲自下旨拆除的,如果不是皇帝曾经吩咐过,不要拆了聚贤楼,不然,以官场上的潜规则,聚贤楼早就在五百年前就灰飞烟灭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东海城读书人的脊梁骨,就被一棒子给打断了,五百年过去了,东海城读书人的脊梁一直都是断的,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再接上,那就不知道了。

许一凡是第一次来聚贤楼,当他带着秋歌站在聚贤楼门口的时候,也觉得在这个充斥着铜臭味的东海城,还是有一处没有被铜臭腐蚀的地方。

今天,许一凡身着一身青色的儒衫,跟他离开安民镇的时候穿的一样。

许一凡年龄虽小,可是,长得却无比的俊俏,床上儒衫,挽起发髻,别上玉簪,腰佩玉佩,妥妥的一个读书人的打扮,如果手里再那一把折扇,就更像读书人了。

其实,知道许一凡的都知道,他压根就不是什么读书人,更不是什么儒家弟子,甚至他在安民镇的时候,连私塾都没有怎么去过。

可是,不管许一凡的过去是怎么样的,当他穿着这么一身打扮出现在聚贤楼门口的时候,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店小二在看到许一凡之后,顿时眼前一亮,连忙走过来,躬身问道:“公子可曾约人?”

因为是正午时分,聚贤楼的人还是不少的,尤其是一楼,几乎每一张桌子都坐满了,当许一凡进来的时候,这些人都朝许一凡这边看来,每个人都在暗中打量许一凡,露出千奇百怪的神色。

诧异、疑惑不解、审视、讥讽、鄙夷、无视......不一而足。

虽然许一凡在进来的那一刻,第一时间吸引了大多数人的视线,但是,他们在看了几眼许一凡之后,就不在关注了。

如果是在五百年前,许一凡这一身打扮,绝对很能吸引人,可是,现如今的东海城,读书人其实是最不受待见的一种了,在东海城有句很有名的骂人的话:“你丫的是读书人吧。”

在其他地方,读书人是最受人尊重的,可是,在东海城,却成为了骂人的代名词,不单单是东海城,就连其他的地方,文人骂人的时候,偶尔也会说:“你是来自东海城的吧?”

也正因为如此,在东海城身穿儒衫的人,其实并不多,很多人宁愿穿着粗布麻衣,也不不愿意穿儒衫。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在东海城为官的官老爷,他们在下值之后,就喜欢穿儒衫。

“我叫许一凡,应邀而来。”许一凡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轻声说道。

“哦,是许公子啊,翁大宗师已经在五楼等候多时了。”小二连忙恭声道。

“嗯...”

“哗...”

“咦...”

“嘶...”

店小二的声音不大,却也不小,此话一出,刚才还眼神各异的众人,再次转过头,看向许一凡和秋歌,露出诧异的神色。

刚刚心情好不错的许一凡,在听到店小二这句话之后,顿时心情就不好了,他微微皱了皱眉头,脸上的笑意微微收敛,看向店小二。

许一凡这次应邀而来见翁浩淼,本来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其实,对许一凡越好,然而,店小二这一句话,就让许一凡成为了众矢之的,他的心情怎么可能好的起来。

店小二仿佛没有看到许一凡的眼神一般,径直转身,朝着楼梯走去。

许一凡皱了皱眉头,转过头,看了一眼秋歌,发现秋歌低着头,似乎没有看到这一切一般,许一凡无奈,不去管周围人的目光和小声议论,跟着店小二一起朝楼上走去。

聚贤楼的设计很有意思,一楼和二楼就是常见的那种散座设计,到了三楼才有用屏风遮挡起来的雅座,而到了五楼,才有包厢。

跟着店小二一路往上,许一凡发现,一楼和二楼的人最多,三楼也有不少人,但是,从四楼开始,人就越来越少了,等到了五楼,除了一些伙计之外,许一凡没有看到闲杂人。

上了五楼之后,店小二直接带着许一凡推开了古道阁的房门。

店小二先是恭声说了一句,许公子到了,然后,就站在门口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他没有进去的意思。

“来了就进来吧。”

房间内,传来一个男人浑厚的声音,正是翁浩淼的声音无疑。

许一凡抬头朝内看去,房间陈设简单,却透着一股书卷气息,一个白发的老人正坐在窗边的小榻上,在其面前放着一张低矮的茶几,茶几上放着一套茶具,还有一个红泥小火炉,小火炉上放置着一个水壶,老人正在等着水开。

在距离小榻不远处,还放着一个香炉,此刻,正有袅袅青烟升起。

就在许一凡打量着房间的一切的时候,一个粉裙少女走了过来,看着许一凡嗔怪道:“看什么呢?赶紧进来啊。”

粉裙少女不是别人,正是翁可心,房间内除了那个正在水开煮茶的老人之外,只有翁可心了。

听到翁可心的话,许一凡下意识的点点头,然后,转过头朝身边看去,却发现店小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让许一凡下意识的眯了眯眼睛。

许一凡没有过多的犹豫,迈步走进了房间,而秋歌而随之进入了房间。

等到许一凡进来之后,翁可心随手关上了房门。

在听到关门声响起之后,老人转过头,看向许一凡,而许一凡也看向他。

老人正是翁浩淼,只是,才一个月不见,翁浩淼苍老了很多,上一次,许一凡在黑木崖看到翁浩淼的时候,他还是一个看起来只有五十出头的中年人,头发黝黑,身体强健,可是,现在的他,看起来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没有什么区别。

原本黝黑的头发,此刻已经变得斑白起来,尤其是两鬓的青丝,也已经变得灰白起来,其原本红润的脸色,也变得苍白,皮肤不在光润,十分的松弛,炯炯有神的眼睛,却变得浑浊不堪起来。

在许一凡走近翁浩淼的时候,发现他的脸上、手上,都出现了老人斑,而之前许一凡在其身上感受到的那股大宗师的气势,从他进来开始到现在,一丝一毫都没有感受到。

不但没有感受到大宗师身上该有的气势,许一凡反而感受到了一股行将就木的暮气,这是人上了年纪之后,不可避免的东西。

翁浩淼老了,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他苍老了二十岁不止,他现在的样子,才是一个七十多岁老人该有的样子。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老人,许一凡不感到惊讶,然而,一个大宗师境界的武夫,却不应该这样。

“坐!”

翁浩淼仿佛没有看到许一凡脸上惊讶和疑惑的表情一般,笑着指了指他对面的位置说道。

许一凡十分乖巧的走了过去,在翁浩淼对面坐下,却依旧在打量着翁浩淼。

许一凡很惊讶,更多的还是震惊和疑惑不解。

黑木崖大乱战之后,许一凡知道翁浩淼深受重创,可是,在这一个来月的时间里,许一凡打听到,翁浩淼虽然受伤很重,却没有生命之忧,也没有像寇嘉澍那般跌境,他还是大宗师。

然而,今天看到的翁浩淼,变化太大了,大到许一凡一时半会儿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是不是很惊讶我现在的这幅样子?”

翁浩淼一脸慈祥的看着许一凡,温和的问道,他脸上的表情,说话的语气,看向许一凡的眼神,简直就像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看待自家晚辈的模样。

这让许一凡感到极度的不适应,导致他没有说话,只是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而已。

“人老了,年纪大了,身体也就大不如前了,行将就木也不足为奇,未来是属于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翁浩淼一边说着话,一边从红泥小火炉上拿起已经沸腾的水壶,开始冲茶泡茶,动作行云流水,就像一个老翁一般。

许一凡沉默不语,看着翁浩淼泡茶的动作。

翁浩淼先是用开水冲洗茶具,把茶具沥干,再把水壶重新放置在小火炉上。

摁倒茶具沥干之后,他又开始放置茶叶,然后,倒水洗茶。

待到洗茶完毕之后,开正式开始泡茶,倒水入茶碗。

许一凡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注意到,翁浩淼在这一次倒水入茶碗的时候,他居然使用了凤凰三点头的手法。

何为凤凰三点头?

就是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这既是主人向宾客点头致意,也能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翁浩淼这一波操作,让许一凡大为吃惊。

要知道,许一凡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余年了,也看到过这个世界的人泡茶、煮茶的过程,根本没有这种操作,而凤凰三点头是许一凡那个世界才有的,翁浩淼为什么会呢?

就在许一凡暗自诧异的时候,翁浩淼已经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再从公道杯倒入放在许一凡面前的茶杯当中。

做完这一切之后,翁浩淼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杯,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然后,抿了一口,闭上眼睛感受了一番,良久,茶水才入腹。

许一凡没有端茶去品,而是死死地盯着翁浩淼,紧蹙着眉头,问道:“这套泡茶手法,你怎么会?”

此话一出,翁可心和秋歌都不约而同的看向许一凡,露出诧异和震惊的目光,此时,两个素不相识的少女,心中都冒出了一句话:“他怎么敢这么跟大宗师说话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