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炎不良人 > 第七百零八章 五百老卒齐恭送

大炎不良人 第七百零八章 五百老卒齐恭送

作者:鬼缔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3:46

第七百零八章 五百老卒齐恭送

冬天的夜,总是来的很早,只是一个打盹的工夫,就到了暮色时分,许一凡也没有继续坐在一楼的台阶上,而是去了二楼的房间内。

房间不大,东西不多,却收拾的很干净,许一凡此刻正坐在靠窗的桌子前,桌面上放置着大量宣纸,而许一凡正提着笔,在一张洁白如雪的宣纸上写写画画,在其手边,已经放了一摞早已经画满图案的白纸。

赵娣手握着既是养剑壶,又是酒壶的红尘壶,斜靠在桌子边,时而看向窗外的皑皑白雪,时而转过头,看向那个微蹙眉头,认真画图的男人,眼神有些恍惚。

这些图纸都是建造图,赵娣看不太懂,可他能看出来,这是对西凉山的规划图。

之前,敖戟带着一个姓陈的督造官员,带着一沓厚厚的图纸前来,许一凡在拿到这些图纸之后,就回到了房间,在把所有图纸都看完之后,他沉思良久,然后开始铺纸提笔作画。

让赵娣感到意外的是,许一凡不但字写得好,画工也不差,他画出的很多图纸,跟之前敖戟拿来的图纸,分毫不差,只是在诸多细节下有所改动,看似不起眼的改动,却让整个建造图看起来更加的舒服。

许一凡画图的速度很快,这得益于他借助很多工具,比如铅笔,卡尺,圆规等让赵娣眼前一亮的小东西,只是一个下午的时间,送过来的图纸,已经被许一凡重新画了一遍,不说别的,单单许一凡这份执行能力,都是同龄人难以做到的。

赵娣在这期间,发现许一凡一个不为人知的优点儿,那就是过目不忘。

也对,若是没有这个本事,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余年的许一凡,怎么可能还能传授言午堂学生那么多知识呢。

在许一凡专心作画的时候,宋志武家里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离家近二十年的宋玉,在从西凉山下来之后,终于第一次踏进了这个家门,说是踏进家门有些不准确,他只是跨过了门槛,然后就跪在院子里,一声不吭。

对此,当时正在作画的许一凡,只是顺着窗户瞥了一眼,就收回目光,没有理会什么,而宋家人也没有说什么,权当没有看到他一般,各自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任由宋玉长跪不起。

待到黄昏时分,早已经醒来的宋老夫人,终于还是走出了家门,其出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沉甸甸的包裹,包裹里的东西不少,却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几十件衣服,几十双鞋子,衣服就是寻常的衣裳,夏冬两季的衣裳,鞋子也只是千层底的布鞋而已,针脚很好,崭新崭新的,其中还有不少孩子的鞋子,显然,这是老妇人为那未曾见面的孙子准备的。

老妇人在把东西递给宋玉之后,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伸出手摸了摸这个已经不再是个孩子的男人的脑袋,然后叹息一声道:“回吧,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吧。”

说完,老妇人就颤颤巍巍的转身,不去看拿着包裹,红了眼睛的宋玉,径直回到了房间,关上了房门。

“娘......”

宋玉声音哽咽,跪着前行,想要去推开那扇门,可是,当他的手伸到半空的时候,他还是放下了,看了看那扇紧闭的房门,听着房门后,那压抑至极的啜泣声,眼泪抑制不住的从眼眶流出。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宋玉小心的把包裹收好,然后对着房门重重磕了几个响头,一边磕,一边低声道:“娘,孩儿不孝。”

磕完头之后,宋玉抬起头,站起身,对着房间轻声道:“娘,孩儿走了。”

说完,宋玉站在门口等了片刻,见房门始终不曾打开,他只好转身离开,临走时,留下了一沓银票,这是他这些年在军中积攒下来的军饷。

待到宋玉走出院子的时候,紧闭的房门突然打开,宋玉猛地停下脚步,转过头,看向房门,只看到老妇人正倚靠在门框上,正眼含热泪的看着他。

宋玉很像走过去,可是,当他准备转身的时候,却看到老妇人已经转身,而宋玉也低下头,然后径直离去。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赵娣,忍不住说道:“其实,这个宋玉并不坏。”

“嗯。”

许一凡闻言之后,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没有说什么。

赵娣见状,看向许一凡,忍不住问道:“你不打算做些什么吗?”

许一凡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赵娣见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宋玉走了,至于他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心中如何去想,外人不曾得知,而许一凡也不在上心。

从下午一直到晚上,许一凡都在作画,当他终于停下的时候,房间内已经铺满了厚厚的一沓图纸,比敖戟送来的要多出一倍不止。

作完画之后,许一凡把这些图纸归拢一番,拿着这些图纸,提着灯笼,径直离开了,他是一个人离开的,没有让赵娣跟随。

出去了大约两个时辰之后,许一凡空手而回,在一楼陪着老妇人说了会儿话,直到老妇人困倦了,许一凡这才上楼休息。

一夜无话。

翌日,天才蒙蒙亮,许一凡就起床了,自从昨天大雪停歇之后,就没有在下,因为寒冷,路面已经结了一层冰。

许一凡走出房间,用冷水洗了把脸,然后对早已经收拾妥当的赵娣说道:“走吧,该出发了。”

赵娣看了看因为洗了冷水脸,而导致脸颊殷红的许一凡,又转过头,看向正在厨房忙碌的两个妇人,问道:“不吃了早饭在走?”

许一凡摇摇头,说道:“之前耽搁了不少时日,得尽快去往玉门关,跟使团汇合,争取在月底抵达长安。”

听到许一凡这么说,赵娣自然没有说什么。

虽然不在这里吃早饭,可几个妇人还是给许一凡他们准备了不少干粮,在许一凡离开的时候,老妇人拉着许一凡的手,好一番叮嘱,唠唠叨叨,喋喋不休,说的都是些天气冷,多穿点,别冻着,出门在外,要懂得隐忍之类的话。

面对老人的絮叨,许一凡不但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反而听得很认真,直到老人自己停下来,不在说了,许一凡这才说道:“我走了,有时间,我会回来看你们的。”

然而,老妇人却拉着许一凡的手,拍了拍,说道:“老头子生前就说过,你是个做大事儿的人,走了就别回来了,这地方也不是啥好地方,老婆子我身体还算硬朗,还能多活几年,你只要心里还记得老婆子,老婆子就很安心了。”

“还是要回来的。”许一凡笑着说道。

老妇人笑着摇摇头,说道:“有心就好。”

说完,老妇人犹豫一下,张了张嘴唇,还想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始终没有说出来。

许一凡知道老人想说什么,无非就是宋玉的事情,虽然老妇人表面上不原谅这个不孝的儿子,可作为一个母亲,岂能真的去记恨儿子不成,当初,宋志武把宋玉送到军中的时候,老妇人可没少因为这件事跟宋志武吵架,现在宋志武走了,孙子还小,宋玉虽然多年不曾回家,可毕竟是自己的儿啊,说不挂念是假的。

“老夫人请放心,宋玉的事情,我自有安排,现在让他留在这边也是为他好,等我到了长安,事情安排妥当了,我.......”

然而,不等许一凡说完,老妇人就摇摇头,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婆子我没有让你帮他什么,我也知道你有你的苦衷,我只是希望,你能不要轻易让他去送死,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了。”

许一凡闻言,重重的点点头,说道:“放心吧,不会的。”

老妇人深深地看了许一凡一眼,说道:“孩子,我相信你,去吧,去吧。”

说完,老妇人就松开了许一凡的胳膊,而许一凡则冲着老妇人作揖行礼,然后又看向两位女眷,说道:“老夫人就有劳二位嫂嫂了。”

“公子言重了,这都是我们分内的事情。”两位女眷连忙说道。

许一凡又看向宋镇北,伸出手,揉了揉孩子的脑袋,然后转过身,从包裹当中抽出一把炎刀,递给宋镇北说道:“上次就答应你的,现在交给你,好好读书,我在京城等你。”

宋镇北接过刀,然后冲着许一凡弯腰作揖道:“我会去找你的。”

“好,我等着。”

说完,许一凡就不在逗留,转身离开院子。

姜三甲早已经等在门外了,除了院子之后,许一凡和赵娣就上了马车,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鞭挞声响起,马车开始缓缓滚动,朝着镇子外驶去,而宋镇北一家人则走出院子,站在门口,看着三人的离去。

老妇人佝偻着身躯,看了好一会儿,才收回视线,伸出手,拍了拍宋镇北的脑袋,说道:“记住那个人说的话,好好读书,你爷爷还活着的时候,就想让你读书,可那时候没有机会读,现在有机会了,你要珍惜,知道吗?”

“知道了奶奶。”

“记住那个人,若是你有朝一日,能去京都,一定要护在其身边,哪怕是死,也要护住他,知道吗?”

“知道了奶奶。”

“不要去怨恨你叔叔,他也很苦,活得也不轻松。”

“不会的。”

-

许一凡来的突然,走的也很突然,原本他们起的已经够早了,可是,有人比他们起的还早。

当马车穿过小镇,缓缓驶出小镇的时候,在镇子口的那棵老-胡杨树下,站着数百人。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老人,穿着都很朴素,大部分都是粗布麻衣,还有不少老人身上的衣裳打满了补丁,其中有些人,要么失去了胳膊,要么失去了腿,能全须全尾的基本不多。

他们都是小镇的居民,也是镇西军的老卒,在这个寒风刺骨的早晨,以往连站直身躯都需要借助外物的他们,此刻却排列成队,目光注视着那辆缓缓驶来的简陋马车。

本来速度就不快的马车,在距离镇子口没多久的地方停下,身着一声白袍的许一凡,缓缓从车上下来,径直走到这群老卒面前,不言不语,在众目睽睽之下,许一凡一揖到底。

镇西军参将许一凡拜见镇西军老卒。

这五百老卒,看到这一幕之后,热泪盈眶,然后,为首一位年近七旬的独臂缺耳老人,拍了拍衣袖,跪倒在地,朗声道:“步兵老卒赵长安,恭送许将军入京。”

在老人跪下之后,其他人也紧随其后,纷纷跪下。

“先锋营老卒高粱,恭送许将军入京。”

“骑兵营老卒解飞甲,恭送许将军入京。”

“辎重营老卒郑西凉,恭送许将军入京。”

“......”

五百老卒,面对那作揖不起,迟迟不肯直腰的白袍少年,此起彼伏的恭送声,不绝于耳。

坐在马车上充当马夫的姜三甲,看到这一幕,微微眯起眼睛,眼神迷离而恍惚,似乎想起了什么往事儿,眼中充满了追忆神色。

遥想当年,大概是二十多年前,也有一个姓许的武将,来到了西北,在他离开的时候,也曾出现过无数士卒百姓千里送行的场景。

当年,因为那个男人,西北少死了很多人,少打了很多年仗,也是因为那个男人,让西北的百姓,对朝廷有所改观,可惜,这种改观持续的时间不到十年,就烟消云散。

当年,在许淳被诛杀于皇城当中的消息传到西北的时候,在朝廷着力剿杀许淳一党的时候,西北三洲有无数百姓不惜身死,也要为其披麻戴孝,每逢清明节的时候,都会遥遥的祭奠那位有谋逆罪名的武将。

时隔二十余年,当一个同样姓许的年轻人,来到西北的时候,他也为西北带来了和平,也在不遗余力的改变着西北,五百老卒的恭送,既是对许一凡的恭送,也是对许淳的恭送,同时,也是对朝廷的一种无声的威胁。

十五年前,死了一个许淳,西北人无能为力,若是十五年后,再死一个许一凡,那西北人可不会再坐视不管,置之不理,镇西军可以死在征伐西域的战场上,可以战死在边境上,也可以战死在玉门关内,战死在长安城下。

五百老卒,代表的不止是镇西军的老卒,而是整个镇西军,还有整个西北的百姓。

坐在姜三甲身边的赵娣,看到这一幕,内心震动不已,手中的养剑壶颤鸣不止,壶中的无尘剑,在这一刻隐隐有出鞘的迹象。

西凉山,西凉镇,西凉老卒,齐声恭送那个白袍少年。

良久之后,许一凡缓缓起身,环视一周,转身返回马车,这辆简陋的马车,再次启程,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风雪当中。

回到马车上的许一凡,独自一人坐在车厢内,其表情冷峻,目光深邃,看向窗外的皑皑白雪,一言不发。

坐在车厢外的赵娣,转过头,看了看车厢内,又看向前方,轻声道:“我有些明白何为袍泽之义了。”

姜三甲闻言,缓缓说道:“不止是江湖人轻生死,重义气,军伍之人尤甚之。”

赵娣转过头,看向姜三甲问道:“当年的许淳,是否也是如此?”

姜三甲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很像,却又不一样,他们都是心怀天下之人,只不过,二人的做事手段却不尽相同,许淳偏向阳谋,而他则更偏向于阴谋,或者说,为达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

“哪种更好一些?”赵娣又问道。

姜三甲摇摇头,说道:“二者并无高下之分,说不上谁更好一些,不过,我相信他可以走的更远一些。”

赵娣闻言,若有所思,点点头。

坐在车厢内的许一凡,听到了二人的交谈,却并没有上心,此刻的他,心中很愧疚,愧疚没能在西北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很愧疚这些老卒的恭送,他许一凡何德何能,当得起这些老卒的支持啊。

在宋志武家中,许一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家的感觉,不管是宋志武,还是老妇人,对待他都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孙子一般,那些絮叨的言语,充斥着最真切的关怀,让始终漂泊不定的许一凡,有了片刻的安宁。

方才,这五百老卒的恭送,让许一凡有了依靠的安全感,他终于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在他的身后,也站着一群人,他们的支持和信任,让许一凡更加坚定自己心中的想法。

大雪隆冬,寒冷凌冽且刺骨,可许一凡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独坐在车厢内的他,不知何时,就那么依靠在车厢上沉沉睡去,整个人随着马车的颠簸而起伏不定,这个俊美少年,在睡熟当中,嘴角翘起,勾起一抹动人的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