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炎不良人 > 第七百零四章 雪夜见碑林

大炎不良人 第七百零四章 雪夜见碑林

作者:鬼缔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3:46

第七百零四章 雪夜见碑林

宋志武的家在镇子的最里面,紧挨着西凉山。

房子不大,上下两层,外加一个院子,足够这一家祖孙三代人居住,房子以青砖垒砌,以木头为脊梁,上面铺盖青石瓦,整体看起来,有点像中原的小别楼。

其实,宋志武的房子原先不是这样的,就是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草棚子而已,只是,当西凉山建造碑林的事情,正式确定下来之后,西凉镇的所有房屋建造的格局,都得到了统一规划,全都是这种二层小楼外加一个院子的设计。

这些房屋都是官方出资,徭役做工负责修建起来的,而居住在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军中老卒,在距离镇子不远处,又开垦出了不少良田,提供给他们耕种,可以让他们在此自给自足。

西凉镇虽然是才建造起来的镇子,可生活所需的设施,这里基本都有,吃穿住行,小镇上基本都能解决,另外,这里还建造一个半官方的学塾,名曰西凉学塾,任教的先生,是一位从纵横书院出来的先生,带着他的两个弟子前来任教。

学塾还在建设,预计明年春天就可以开学了,而宋志武的小孙子,也将进入里面求学。

当许一凡一行人来到宋志武家的时候,赵娣发现,院子很简朴,可异常的干净,有三个妇女正坐在院子里浆洗衣服,衣服很多,堆积如山,基本上都是男士的粗布麻衣,显然,这不是这家人的衣服。

在院子靠墙的位置,悬挂着树根大拇指粗细的绳索,上面已经挂上去不少洗好的衣服。

三名妇人的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三十来岁,最小的也才二十多岁,穿着很简朴,只是寻常衣裳,虽然衣服很旧,可收拾的很干净利索,妇人们的长相一般,脸上都带着西北地区独有的高原红,也许是长时间浆洗衣服的缘故,三名妇人的脸色都很潮红,晶莹易透的汗珠,顺着微黑的脸颊缓缓滑落。

在距离院子不远处,是厨房,此时厨房热气腾腾,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正挽着袖子忙碌着,在其身前和背后,各挂着两个孩子,而刚才跑回来的小男孩,正蹲在土灶前添加柴火。

老妇人是宋志武的妻子,其怀里抱着的是邻居家的孩子,而院中的三位妇人,年龄最大的是宋志武的儿媳妇,最小的那个,是隔壁的那家人的儿媳妇。

看到许一凡他们来了之后,正在浆洗衣服的妇人,抬起头朝这边看来,笑着说道:“许公子今天怎么来了?”

“正好从这边路边,就过来看看宋叔,嫂子们好。”

“自己找地方坐,饭得晚点再吃。”年龄最大的那个妇人说道。

许一凡点点头,笑着答应了,而宋志武则径直走向堂屋,姜三甲把马车停在门口之后,也跟着走了进来,去了堂屋陪着宋志武聊天,而许一凡则带着赵娣,在院子里转悠起来。

二人一边走,一边闲聊着。

“这些衣服......”

“都是来西凉山做工的人衣服,西凉镇虽说居住的都是老卒,但大多数都是这些孤儿寡母,她们来到这边,主要负责洗衣做饭,每家每户都是这样。”

赵娣点点头,然后又问道:“方才一路走过来,好像都没看到青壮男子啊,他们去哪了?”

“一部分还在山上做活儿,一部分在军武当中。”

“大雪天气,他们还做工啊?”赵娣诧异道。

“呵呵!”

许一凡呵呵一笑道:“西凉山很大,虽然现在碑林已经竖起,可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还有大量的材料需要运输上下,这些都需要人手。”

“没必要这么着急吧?”赵娣转过头,看向许一凡。

许一凡转过头,看向不远处的西凉山,喃喃道:“冬天总是最难熬的,每年冬天,都会死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想要在活着的时候,看到那数十万碑林竖起来,所以大家都在抓紧赶工。”

说到这儿,许一凡回过头,看了一眼堂屋,眼神迷离道:“镇子里大部分老卒,都去西凉山帮忙监工了,老宋头儿是腿脚不方便,不然他也会去的,可即便这样,他每天也会早晚各去一趟西凉山。”

说着话的时候,就看到宋志武已经穿戴整齐,拎着一根拐杖,走了出来,姜三甲跟在身后,手里拎着一个白色的灯笼。

许一凡见状,就走了过去,他并没有搀扶宋志武,而是从姜三甲手里接过灯笼,看向宋志武说道:“上山?”

“嗯,一起。”

“好!”

说完,这一老一少就并肩走出了院子,而赵娣犹豫一下,也跟了上去。

宋志武的家就在西凉山的山脚下,出门走两步,就是登山之路,道路是有青石条铺就而成的,外面白雪皑皑,可这条宽敞的青石路却异常干,在路口放置了两个大石狮子,在狮子的背上,各有一位身披铠甲,拔刀出鞘的武将,虽然是石质的,可也

给人一种萧杀之气。

此时,已经是暮色时分,一行三人就这么默默的走在登山路上。

西凉山很高,不过,道路却异常的平缓,而原先山上的植被,大部分都已经被砍伐一空,显得光秃秃的,三人只走了一炷香的时间,就遇到了一大群从山上下来的工匠们,这些人在看到宋志武之后,都主动停下来跟宋志武寒暄几句,而宋志武也笑着答应着。

这些人说的最多,还是这鬼天气太冷,说话的内容也荤素不忌,其主要还是提醒宋志武,上山的时候注意安全,至于说陌生的许一凡和赵娣,这些人只是好奇的看了几眼,就不在关注。

西凉山每天都会来很多人了,陌生人很常见,起初还有些不习惯,可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见怪不怪了。

在跟这些做完活儿的工匠分开之后,一行人继续登山,又走了一炷香的时间,竖起的碑林就逐渐显现在眼前,这些石碑只是简单的竖立在此,石碑上还没有任何字迹。

随着三人的逐渐登高,石碑越来越多,而有些石碑上,已经有文字镌刻上去了。

“孟亨,西洲蒲叶镇人氏,生于符启十八年八月初七,卒于元符十六年六月三号,战死于康城守卫战,先锋营弓箭手,杀敌十八人。”

“李二狗,沙洲青叶镇人氏,生于符启二十年一月十三,卒于元符十六年三月七号,战死于碎叶镇,斥候军士卒,杀敌三十七人。”

“陈平,凉州凉城人氏,生于符启二十二年二月初二,卒于元符十六年七月八号,战死于康城守卫战,盾牌兵伍长,杀敌四十二人。”

“赵六斤,庭洲落叶村人氏,生于元符初年一月初一,卒于元符十六年一月初一,战死于白莲佛国皇城之下,先锋骑兵百夫长,杀敌一百七十三人。”

“周八两,海洲东海城人氏,生于符启十五年八月初八,卒于元符十五年八月十五,战死于康城之外,镇海营千夫长,杀敌三百零八人。”

“.......”

伴随着脚步的挪动,视线的转移,一块块石碑之上,镌刻了一个个名字,记录了他们出生地,也记录了他们战死的之地,还有他们生前的职务和部队的番号,以及他们杀死的敌人数量,在这些名字当中,杀敌人数最少也有三个以上,而他们的年龄,最大的也没有超过三十五岁,最小的,也只有十五岁而已。

这些人,大部分来自西北三洲,还有一部分来自关内各州,生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生后他们全都埋葬于此。

随着许一凡他们逐渐往上,这样的石碑越来越多,而石碑上镌刻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其中很多人,只有一个小名和他们战死的地方所在,连他们的籍贯和出生年月日都没有,这种情况很正常,尤其是在这个人口没有普查的情况下,能记住一个名字,就非常的不容易了。

这一路上,许一凡始终一言不发,紧抿着嘴唇,紧紧地跟随在宋志武的身后,目光从每一块石碑上扫过。

初歇的大雪,不知何时,又变大起来,雪花落在这些石碑之上,堆积起来,形成一个个小雪堆,远远看去,就像一顶顶桂冠一般。

在他们即将登顶的时候,在漆黑的夜幕当中,在那石碑林当中,看到了星星点点的灯火,宛如鬼火一般,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不是鬼火,而是几个上了年岁的人,在他们的时候,站着一个弟子模样的人,手提着灯笼为其照明,他们正提着毛笔在石碑上写字,其一笔一划都写的无比用心,用力,其字迹遒劲有力,显然,这些人是一代书法大家。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些石碑上的字迹,都是这些人书法大家先用笔写,然后工匠按照这些字迹一点一点凿刻完成,看到这些人的时候,许一凡并没有去打扰他们,只是把手里的灯笼交给赵娣,从一位明显体力不支的大师手里接过毛笔,又接过一张名单账册,看了一眼之后,就开始提笔书写。

许一凡的字很漂亮,这得益于他在安民镇生活的那几年,跟着孙瞎子四处骗吃骗喝,苦练得来的,以前,许一凡写字只是漂亮,让人看到之后,眼前一亮,可是,现如今,可能是因为习剑的缘故,许一凡的字写得无比的锋芒毕露,每一笔都想是用剑刻上去的一般。

许一凡写字很快,可每一个字都写的极其认真,都极其的用心,当墨池干涸,名单已经写完之后,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许一凡足足写了五百余人的名字。

在此期间,宋志武就站在赵娣身边,默默地看着,满脸的欣慰。

写完之后,许一凡把手里的东西交给那些负责照明的人,站起身,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然后转过身,看向宋志武,轻声道:“去山顶看看吧。”

“好。”

宋志武点点头,拄着拐杖,缓缓登山,而许一凡和赵娣一左一右跟在其身后。

那些书法大家在看到三人远去的背影之后,其中一人走

到许一凡最后写的那块石碑之前,盯着上面的文字看了很久,又转过头,看向已经消失在风雪当中的三人,喃喃道:“此子心中有剑气。”

另一人则说道:“此人心中有浩然之气。”

又有一人说道:“此子心中有佛气。”

“此子是谁?”最后一人问道。

几个人面面相觑,都一脸茫然,最先开口的那人说道:“此子跟着宋老头儿来的,想必是宋老头儿家中的晚辈吧。”

“难道是宋玉?”

有人摇头道:“不是宋玉,我之前见过宋玉。”

“那他是谁?”

“能够在这西凉山碑林行动自如,却无人阻拦之人,想必身份不简单。”有人总结道。

就在几个人说着话的时候,突然看到,在方才的道路之上,不知道何时,多了数十精骑,虽然这些书法大家不曾披甲上阵,可在看到这些精骑的时候,一眼就看出来,这绝对是炎军当中的精锐,不,是精锐当中的精锐。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大约三十多岁的男人,这个男人他们都认识,正是西凉山附近驻军的校尉敖戟。

敖戟在看到这几位书法大家之后,停下脚步,抱拳一礼,说道:“风雪渐大,几位先生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

以往,武将看到这些文人,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别说抱拳行礼了,就是看一眼都觉得多余,可是,现如今,他们这些武将看到这些文人,多多少少还是比较恭敬的,至少,在这西凉山上是如此。

几位书法大家也连忙还礼,其中一人问道:“敢问敖校尉,方才那人是......”

敖戟闻言,犹豫一下,转过头,看了一眼山顶的方向,喃喃道:“他是那个人。”

“哦,原来如此,也该如此。”

众人闻言,瞬间明悟,不在多问什么,而敖戟也没有再说什么,挥了挥手,带着数十人,继续登顶,显然,他们是来负责护卫许一凡一行三人的。

-

风雪渐大,道路也变得愈发难行起来,宋志武真的老了,加上身体有残疾,走起来更加的吃力起来。

起初,许一凡还不想搀扶宋志武,作为一个军中老卒,即便离开了战场,离开了军伍,也无需他人搀扶,不能让人感到自己已经老了,这是一个老人的倔强,也是一个军人的自尊。

可到了最后,许一凡在看到宋志武真的撑不住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上前搀扶,宋志武先是愣了一下,脸色微微一变,身体骤然紧绷,不过,他很快又放松下来,转过头,看着许一凡说道:“唉,岁月不饶人,走几步路都不行了,想当年,这样的路,一口气可以跑个来回,大气都不带喘的,现如今不行了,看来我是真的老了。”

“普天之下,何人不老呢,人老心不老就很好嘛。”许一凡笑着说道。

宋志武闻言,点点头,又摇摇头,看着即将到底的山顶,轻声道:“你们读书人有句话说的很好。”

“老而不死是为贼,其实,我早就该死了,可我就是赖着不死,不是怕死,而是觉得还有些事儿没有做完,还有些东西没有看到,好像再看看。”

许一凡默然不语。

在许一凡的搀扶下,三个人终于登顶了。

此时,西凉山的山顶早已经沦为一座雪山,而在山顶之上有一块巨大的石碑,笔直一线,直插云霄,这块石碑宛如一把刀,而事实上,这块石碑就是一把刀的形状,一把炎刀,其刀锋面朝西域。

走到山巅之后,宋志武挣脱许一凡的搀扶,颤颤巍巍的走到石碑之前,蹲下身,伸出手扫了扫石碑前的积雪,然后抬起头,伸出手去抚摸着石碑之上的一个个名字,其中抚摸最多的,是一个叫宋知命的名字。

宋知命是宋志武的大儿子,在他四个儿子当中,宋知命是天赋最好的一个,也是最短命的一个,第一次走上战场,就死在了西域人手里,可他并没有给炎军丢脸,也没有给宋志武丢脸,作为一名斥候,临死前,还杀死了一倍于自己的斥候,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知命啊,爹来看你了,下雪了,不知道你在那边冷不冷啊,你会不会怪爹啊?”

“唉,你应该怪爹,是爹对不起你啊,也对不起你那几个弟弟,若不是爹非逼着你们入伍,你们也不会早早的就走了......”

宋志武蹲在石碑前,自顾自的在哪碎碎念,其声音很小,被寒风一吹就消散开来,然后被风雪裹挟着,逐渐飘向远方,许一凡并没有上前,只是站在了上风口的位置,用身躯为这个既是镇西军老卒,又是一位父亲的老人,遮蔽风寒,而这位老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稍微吐露一点儿心声,展现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愧疚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