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炎不良人 > 第六百六十二章 打脸

大炎不良人 第六百六十二章 打脸

作者:鬼缔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3:46

第六百六十二章 打脸

大炎不良人第六百六十二章打脸一首杜甫杜大家的《丽人行》,伴随着许一凡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缓缓响起,而在场的众人,有不少人却听得脸色剧变。

杜甫这首丽人行,主要针对的是唐杨贵妃及其姐妹嚣张跋扈的气焰,进行的抨击和指责,可是,纵观全诗,并无一句讥讽之语,达到了: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境界。

然而,许一凡此刻咏诵出来的这首诗,指责和抨击的不是皇宫内的贵妃娘娘们,而是在指责长安的那些达官显贵们。

炎朝到了炎武帝这一代,因为炎武帝不好女色,后宫可谓是极其的凋零,历代君王登基之后,都有三年一选秀,从民间或者达官显贵当中挑选妙龄女子送入皇宫,以此来充裕后宫。

选秀的规模很大,主要是宗人府负责,而选秀的女子很多,虽然说是从民间和满朝文武当中挑选,其实,真正能够进入皇宫的,只有那些朝中大佬家中的女子,还有就是豪阀世家的女子,每一次选秀,就意味着一场朝廷官员的变动,是很多官员紧盯着的事情。

不过,到了炎武帝时期,选秀从之前的三年一次,变成了五年一次,除了在其登基的时候,选秀了一次之外,有几名女子进入后宫,然后就是在元符六年,炎武帝被言官和御史烦的没办法了,又选秀了一次,再之后,就是元符十年。

只是,元符十年那年,徐肱之子徐贤孤身赴北蛮,刺杀上任单于,导致两国大战,选秀的活动也被迫停止了。

然而,在自元符十二年,一直到现在,关于皇帝选秀,充裕后宫的声音越来越大,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寻找始终的大皇子的圣旨,再次被提到桌面上,而立储的言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按理说,当朝的执政者都不好女色,应该是上行下效才对,然而,炎朝的官场并非如此,很多官员都是妻妾成群,别的不说,就说当朝两位一品大臣,宰相徐肱和仆射房巨鹿。

徐肱的子嗣不多,只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可他却有五各老婆,除了正妻之外,最小的妾不比他女儿徐诗芷大多,而房巨鹿虽然九十多岁了,可他的妻妾也不少,其在炎武帝登基之后,就曾纳了一房小妾,而该女子给他当孙女都显大。

宰相和仆射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官员了,远的不说,就说咱们这位户部左侍郎夏承颜大人,他就有七房小妾,这还是八抬大轿娶进门的,而那些没有娶进门,豢养在外面的更是不知道有多少,如果再加上青楼内的老相好,那数量之多,让人咂舌。

对于下属官员的这种做派,炎武帝从来没有说什么,反正只要你们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至于你的家务事儿,你要你身体吃得消,你管得住,别说娶七八房小妾了,就是再多上一倍,炎武帝也不会管。

官员纳妾,豢养金丝雀,在长安并不是什么糗事,而是一件雅事儿,宝刀赠英雄,美人送书生,说出来就觉得很文雅,而在长安的茶楼当中,不管是百姓,还是一些官员,他们除了议论朝廷大事之外,谈论最多的,还是某某最近又纳了一房小妾,谁谁又在外面豢养了一只金丝雀,亦或者是某位官员,在青楼父子同尝某位花魁。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发-情的季节,每当冬去春来,长安就会组织很多踏青活动,极有很多未曾踏入官场的读书人,也有那些高门大户内的纨绔子弟,当然,也有不少已入仕途,却宝刀未老的官员也参与其中,而随之而来的,自然少不了那些千金小姐,还有青楼女子了。

在去年,秦嘉涆率领镇西军西征兵败,满朝上下虽然很悲伤,很愤怒,可当踏青的日子到来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去踏青,人数虽然相对少了许多,可依旧非常热闹,当初还未曾到康城的许一凡,就曾听说过。

在此期间,各种文人雅事,诗词歌赋,恩怨情仇,上演了很多,而这个时候,殷元魁在做什么?镇西军的将士在做什么?西北的百姓又在做什么?

他们忙着练兵,忙着备战,忙着跟敌军打生打死,若是让秦嘉涆知晓这件事,他还会带领着二十万将士,战死沙场吗?

杜甫的这首丽人行,被许一凡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用在这里,那不是什么暗讽在场的这些文官,尤其是这些京官,而是跳起脚,指着对方的鼻子骂娘。

许一凡这是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是平地响惊雷,几乎是一竿子把所有京官的脸都给打了,而且还是打的啪啪响,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还无力反驳,因为许一凡说的是事实。

在场的官员脸色不好看,夏承颜的脸色就更难看了,虽然去年的那场春游,他不曾亲身参与其中,可家中的晚辈可去了不少,更重要的是,他还曾参与了当时踏青四大才子的评选活动,此时,夏承颜的心情可想而知。

许一凡既然开了口,选择了打脸,那自然不可能单单就作这一首诗来打脸。

许一凡站起身,从一名士卒手中夺过酒坛,仰起头,狠狠地灌了一大口,然后一把推开身前的官员,迈步走下高台,一边饮酒,一边环顾一周,目光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脸上,一一扫过,随即放声大笑,嘴中嗤笑不已。

“哈哈.......”

“想听许某作诗,可以,今日许某让尔等听个够。”

“炎家烟尘在西北,炎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玉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凉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长安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西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秦将军。”

伴随着许一凡那如痴如癫的声音响起,原本热闹非凡的宴会现场,却陷入到了诡异的寂静当中,在一众文官那时晴时阴,时红时白的脸色变幻之下,还有现场诸多将士那悲伤的眼神注视下,许一凡咏诵出了这首《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长安犹歌舞。”

“啪!”

当许一凡咏诵出这句的时候,夏承颜手中的酒杯,被其硬生生的捏碎,杯中的酒水伴随着血水,混合在一起,缓缓的流淌下来,打湿了他的官服和衣襟。

然而,夏承颜的异样变化,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秦将军。”

当许一凡吟诵到末尾之时,许一凡转过身,面朝着夏承颜,咧嘴一笑,然后高高举起手中的酒坛,狠狠地的灌了一口,随后,他就直接把手中的酒坛,朝着夏承颜就砸了过去。

“哗啦啦......”

许一凡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顿时在高台之上,引起了一阵的骚动,夏承颜看着那朝着直接面门就疾驰而来的酒坛,他很想站在原地,可他的双脚却很诚实的做出了选择了,他选择了后退。

“砰!”

酒坛并没有砸中夏承颜,也不可能砸中夏承颜,而是在一众文官慌忙躲避之时,那速度极快的酒坛,却在抵达高台之后,骤然停下,随后轰然炸裂,酒水变成了漫天的飞雨,溅射了在场所有人一脸。

“哈哈......”

“好!好!好!”

许一凡的癫狂举动,文官的狼狈逃窜,顿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场的将士们,可不管这些文官的脸色有多难看,全都哄然大笑起来,拍手称快。

说实话,这些将士们早就看这群文官不爽了,西北三洲的文官至少还为西征军做了不少事情,可这些从长安来的京官都做了什么?来了无非是摆架子,耍威风,抢功劳,捞好处,如果不是军规严苛,早就有人拔刀砍人了。

许一凡这番举措,可谓是大快人心,而许一凡在做完这一切之后,看着脸色阴沉,一脸狼狈的夏承颜,嘴角翘起,嗤笑一声。

“呵呵.......”

然后,许一凡就不再理会此人,而是转过身,摇摇晃晃的朝场外走去,一边走,一边吟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许一凡的声音不大,却异常的悲怆,尤其是在那首燕歌行之后,这种悲怆的情绪瞬间蔓延到整个会场当中,而这首原本属于侠义军的战歌,在许一凡开了个头之后,很快就有人跟着吟唱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词很简单,吟唱战歌的声音也很驳杂,各种粗细不一的声音混合在一起,简直就是鬼哭狼嚎,可是在场的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世间最美的歌谣,比那些青楼女子的清婉低吟要悦耳的多,也比那些所谓的读书人的无病呻-吟要振奋人心的多。

许一凡走了,因为他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他的离开,无人阻拦,夏承颜是无力阻拦,殷元魁他们是不想阻拦,至于那些将士们,更不会去阻拦。

你夏承颜,还有这些官员,不是质疑我许一凡嘛,非要逼着我作诗嘛,那好啊,我就作诗好了,只要你接得住,承受得起,我许一凡自然无惧,可问题是,你们接得住吗?承受的起吗?

燕歌行最后那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秦将军。不单单是说给夏承颜这些京官听得,也是说给殷元魁这些武将听得,面对京官的无理要求,你们这些武将不敢得罪他们,不想得罪他们,不愿得罪他们,那我许一凡来得罪好了,我许一凡何曾怕过?

许一凡的离开,宴会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在殷元魁和秦之豹站出来打圆场,说许一凡喝多了,让众人不要见怪,然后就是安排诸位大人离场。

此次针对许一凡的发难,不但没有取到预期当中的效果,然而让一个黄口小儿给摁在地上一阵的摩擦,可谓是颜面尽失,这些官员巴不得早早的离场而去呢,不过,此时离场,那就给人一种落荒而逃的感觉,尽管心里很不舒服,身上也很不舒服,可始终没有人离场。

夏承颜一行人再次回到主桌,在殷元魁和秦之豹的陪同下,开始尬聊起来。

经过这场闹剧,夏承颜等人的脸色,虽然已经恢复正常,可从他们不在谈论诗词歌赋,也不在谈论刚才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们还是很介意这件事的。

想想也是,被人如此打脸,如果心中毫无芥蒂,那真的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宴会还在继续,推杯换盏之间,宴会彻底进入高-潮,而已夏承颜为首的官员,则显得无比的沉静,待到宴会渐渐进入尾声之后,夏承颜就站起身,借故离场,而其他人也纷纷跟着离场,好逃离这个是非之地,尴尬之地。

待到这些京官先后离场之后,在场的也就剩下殷元魁这些武将,还有西北三洲的文官,还有兵部和工部的一些官员。

酒桌之上,气氛尴尬而诡异,十分的沉闷,没有人率先说话,殷元魁更是紧蹙着眉头。

许一凡方才的举动,虽然大快人心,可是,如此年少轻狂的举动,可是在在场所有人都给得罪了,也给骂了一遍,这对于即将入京的许一凡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啊。

尽管许一凡此前立了大功,可有关许一凡的封赏至今还没有定论,在此期间,就如此居功自傲,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非明智之举。

年少轻狂固然是好事儿,能够让人大呼痛快,可这痛快的也只是嘴而已,痛快之后呢?许一凡又该如何自处?

做官和打仗不同,打仗只需要冲锋就可以了,而做官往往讲究的就是一个人情世故,很多事情,其实不是在台面上解决的,而是在暗地里进行的。

许一凡这次是帮着镇西军出了一口恶气,可是,却也把镇西军推到了这些京官的对立面,经过许一凡这三番五次的‘胡闹’,夏承颜这些京官自然不敢再胡来,可是,日后镇西军再想从朝廷那边攫取好处,就会异常困难,肯定会受到百般刁难的。

如此一来,不但没能解决镇西军和西北百姓的生活现状,反而会让其雪上加霜,可殷元魁他们又无法指责许一凡,难道许一凡说的不对吗?还是他做的不对?

当然不是,许一凡说的很对,做的也很对,可这种话,放在心底就好,非要摆在台面上说,那就彻底撕破脸了。

许一凡这么做,得到了什么好处吗?

没有,他啥也没有得到,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还平白无故的竖立了一大堆的敌人,跟这些久经官场的官员相处,这种年轻气盛的行为,是非常不明智的,也是非常不理智的。

殷元魁有些想不通,许一凡难道没有想到这一点儿吗?难道他不清楚这么做的代价是什么吗?

许一凡当然清楚,也正是因为他清楚,才选择这么做的,他之所以这么做,不单单是被夏承颜一行人逼迫的,而是他觉得应该为西北百姓和将士说些什么。

镇西军在西北坚守这么多年,死了这么多人,你们这些文武百官,可曾来这里看一眼,为这里的百姓做点儿事儿,西北百姓难道对中原没有怨言吗?

有,而且很大,尤其是这次跟西域的作战,西北死了很多很多人,几乎家家户户皆素稿,这些事情夏承颜他们看不到吗?

当然不是,他们看到了,却假装看不到,在他们看来,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既然是打仗,死的人是西北人,还是中原人重要吗?

不重要,重要的打赢了,他们可以借此攫取多少好处,占据多少利益,至于其他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夏承颜他们来了之后的所作所为,难道这些基层的将士不清楚吗?

当然清楚,很清楚,在他们的心底,早就有了一股滔天的怨气在积累,随时都可能爆发,如果不是许一凡这么一闹,夏承颜他们继续这么胡搞下去,他们能不能活着走出西北都是个问题。

建造碑林也好,写家书也罢,亦或者是举办全军联动的晚会也罢,都是在帮助这些将士,宣泄心中积攒已久的情绪,军心的凝聚,不单单是依靠军纪和战功,也不是靠言语来煽动的,更不是靠银钱的犒劳,就可以轻易凝聚起来的,军心的凝聚是需要切实的行动来证明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