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炎不良人 > 第四百二十二章 清真教

大炎不良人 第四百二十二章 清真教

作者:鬼缔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3:46

第四百二十二章 清真教

大炎不良人第四百二十二章清真教福州。

福州位于大炎王朝版图的东南方,地处偏远,经济十分的落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是后知后觉的。

比如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前朝大秦王朝被大炎王朝推翻的时候,京城长安被炎军占领之后,福州的百姓才知道,原来已经改朝换代了。

在福州,人口不算多,主要的经济来源也不算多,除了靠海吃海之外,最大的经济来源不是农耕,而是盐,福州是产盐大洲,在这里盐贩子众多,十户人家里面,有七八户都在从事着贩盐的工作,这也导致福州的盐很廉价,同时,他们也很富有。

福州盐贩子众多,海盗、土匪也众多,当然,最多的还是倭寇。

福州的土匪和海盗,其实,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士,他们大多数都是在灾荒年代,由流民和灾民组成的,在灾荒年代,别说吃饱穿暖了,就是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于是,有人占山为王,建立山寨,成为了土匪;也有人依靠着船只,在海上称王称霸,游荡在众多岛屿当中;还有人从事着老本行,把福州的盐贩卖到其他州郡当中,从而谋取利益。

至于说倭寇,他们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海外,据说在一望无际的大海的彼端,还有一个王朝,石邑国,而倭寇就是石邑国的人,他们被福州人称之为石人,或者邑人,但是,更多的人还是习惯称呼他们为倭寇。

至于说石邑国存不存在,其国都在哪,有多少人,没有人知道,哪怕是经常跟倭寇打交道的福州人,也说不清楚,倭寇从很早之前就存在了。

如果说土匪或者海盗,是一群丧尽天良,为非作歹的坏人的话,那么倭寇就是比他们还坏的坏人,每当到了丰收的季节,福州百姓最担心的,不是海盗,也不是洲内的土匪,而是倭寇,烧杀抢掠,那是基本操作,这群人最喜欢做的事情,那就是杀人,尤其喜欢虐杀,也正因为如此,这群人被称之为倭寇。

倭寇,身高普遍不高,也就在一米六左右,穿着也很显眼,身穿道袍,腰间佩刀,往往都是双刀,只是,相较于传统的道袍,这些人穿的道袍,更加的宽松,袖口很宽大,裤子也很肥大,颜色大多以藏青色为主,其次是黄色,还有一些人会穿白色或者红色的衣服。

福州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了,又距离南夷不远,所以在以福州为中心的,泉州、汀州,都是比较混乱的,这这几洲内,正常耕种的百姓其实不多,而最多往往是土匪,海盗,还有倭寇。

这里的土匪喜爱打劫,而他们劫掠的不是本地人的货物,而是一切外来者的货物,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只要从他们的地盘经过,唯一的下场和结果就是被洗劫一空。

福州是产盐大洲,除了福州之外,像泉州也是如此,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无比重视这个地方,然而,想要把这些地方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那是痴人说梦。

远的不说,就说大炎王朝统治期间,在建国初期,朝廷就派了多名官员,抵达福州一带任职,只是,起初去的几任官员,大多数都是人还没到地方,就不知所踪了,不管是随行的财物也好,还是朝廷颁发的凭证也罢,都随着官员一起失踪了。

陆陆续续多次以后,没有哪个官员愿意前往福州一带任职,他们宁肯去其他地方,做个不入流的小官小吏,也不远去福州一带,担任正七品以上的官员,因为他们只要去了,唯一的下场就是失踪,而所谓的失踪,那只是官方的说法,实际上,失踪就等于死亡。

文的不行,那就来武的。

在多名赴任的官员失踪之后,皇帝生气了,于是,就派遣军队过去剿匪。

最初前往福州一带剿匪的是镇海军,在那个炎朝刚刚建国,而前朝余孽尤在的情况下,其实,全国上下都不太安宁,而镇海军过去剿匪,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击,跟镇海军作战的,居然是当地的土匪,还有百姓。

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在大炎王朝建国初期,福州一带的土匪之多,超乎想象,大大小小的土匪山寨,加起来有上百个,而其中最大的有十八大山寨,这些山寨的人数,最少都在一千人以上,最大的山寨,人数多达万人。

单个的山寨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的,可是,当这些山寨联合起来的时候,其实力之庞大,是超乎人们想象的。

在剿匪初期,福州的土匪联合起来,所有人加起来差不多有近二十万人,虽然,他们的战斗力无法跟正规军媲美,都是一些三教九流的人混合在一起,可是,他们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人,对当地的环境、地形无比的熟悉,把信心满满前来剿匪的镇海军,打的灰头土脸。

为了剿匪,镇海军前前后后跟这些土匪打了小三年,期间耗费的银钱,还有人力、物力更是不尽其数,这场战役,丝毫不亚于当年炎军攻打长安附近几个洲的战役了。

国家初定,休养生息才是王道,持续的战争,不但朝廷的赋税难以支撑,镇海军的很多将士,也出现了厌战的情绪,除了最开始的两年之外,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这些将士们都开始摸鱼,完全是出工不出力,于是,武力解决福州一带的方案,彻底宣告失败了。

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在大炎王朝建国之后,福州一带的人承认了大炎王朝的统治地位,但是,他们却不想外人干涉他们,尤其是朝廷的人干涉,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

怎么说呢,他们每年也照章纳税,只是,纳税是按照最低标准,如果你嫌少,那可能一分都没有,如果你想要多拿,也不是不行,带人来打就是了。

文的不行,武的也不行,再加上炎朝正处于修生养息,安稳发展的阶段,以福州为中心的几个洲,就成为了法外之地。

就这样,过了差不多五十多年,大炎王朝的国本彻底安定下来,国内所有的反对势力,基本上都被肃清,而福州这个地方,又是产盐大洲,明晃晃的是一块大肥肉,盐对于一个王朝的重要性,无需多说,没有哪个皇帝愿意放着这么大的一块肥肉不去吃的道理。

其实,惦记福州的人,不止是大炎王朝,还有后秦,也就是南夷人也很惦记,而福州一带的人,在这段时间内,生存其实是很艰难的,他们不但要跟炎军打,也要跟南夷人打仗,还要跟倭寇打仗。

相对于不熟悉福州一带的地形的炎军和南夷人,对他们威胁最大的,还是倭寇。

福州人在跟镇海军打了小三年之后,又跟南夷人打了小三年,不管是炎军,还是南夷人,都没有讨到好处,反而让倭寇趁机占了大便宜。

在炎军和南夷人都暂停战争之后,福州人就专心跟倭寇打了起来,不说天天打,月月打,但是,年年打是肯定的。

大炎王朝当时一直想把福州几个大洲收入囊中,却始终无从下手,在派出大量不良人,探知到福州面临着倭寇横行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新的对策。

朝廷派出官员,在洪州边境,跟当时的十八山寨的首领,进行了多次谈判,说是谈判,其实就是招安。

因为朝廷也发现了,福州的势力,他不是铁板一块,而是藩镇割据的存在,直接派官员过去,肯定不行,而打又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那只能谈判,进行招安。

在朝廷提出招安之后,十八山寨的首领,有的人自然是想招安了,毕竟,山寨再大,他终究只是一个山寨,一个土匪窝而已,如果招安之后,那他们就从土匪,摇身一变,成为穿着官服的人了,吃着皇家俸禄,岂不美滋滋?

当然了,有人想受招安,有人抱着观望的态度,还有的人则反对招安。

朝廷方面给出了很多优厚的待遇,比如只要受招安,那他们麾下的人,都会得到一笔饷银,如果想回家种地务农的,给田地,给农具,如果想参军的,那更好了,直接进入军队,每个月拿着饷银,吃了皇家俸禄,而如果有人想当官,只要有能力,有才华,有手腕,那也是可以的,总而言之,就是受招安之后,他们的待遇很好,不用为生存而发愁。

当然,除了这些条件之外,朝廷还承诺,他们可以实行自己治理自己,而朝廷会派遣一些官员,进入当地,进行协助治理,教授他们很多农耕,还有生存的手段,说的直白一点儿,就是朝廷和本地人共同治理这个地方。

另外,朝廷会派遣军队,帮助他们抵御倭寇,从而保证当地百姓的生活安全。

在这些条件提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是很心动的,受招安,吃皇家饭,其中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这相当于捧了一个铁饭碗,最重要的还是后面两个条件,自己也可以当官,治理自己的家乡,还有人帮忙抵御外敌,好处很多,而朝廷要求的也不多,无非就是赋税按照正常的大洲缴纳,还有就是他们彻底的划入大炎王朝的版图,这似乎没有什么坏处。

在这次谈判之后,很多人选择了招安,而原本铁桶一块的内部,出现了分歧和矛盾,而朝廷方面,选择各个击破,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受招安,至于那些打死都不愿意受招安的,也很快被暴力给剿灭了,就这样,以福州为主的几个洲,就从彻底的纳入了大炎王朝的版图。

福州的土地虽然贫瘠,常年遭受倭寇的袭扰,农耕荒废了很久,虽然很多人靠着打家劫舍,贩卖私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富起来的永远只有一小部分人而已,大多数人还是生活的很贫苦的,而在朝廷入驻之后,大力发展农耕,又是开垦荒地,又是修筑防御工事,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当地人的利益和安全。

也正因为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人也慢慢接纳了朝廷的管辖,当地人的生活愈发的富裕起来,也变得有序起来。

福州发展最巅峰的时候,其富裕程度,其实不比东海城差多少的,只是,福州的地理位置很特殊,虽然有朝廷的大力支持,可是,很多时候,还是会受到各种灾祸的袭扰,台风、海啸、地震,这都是时常发生的事情。

除此之外,南夷也很垂涎和觊觎这块肥肉,时不时的来搞一下事情,再加上倭寇和海盗的横行,使得治理这片土地,变得无比的艰难。

福州最出名的还是盐,只是,在整个大炎王朝内,产盐的大洲,不单单只有福州一地,其他地方也有盐矿,尤其是在近些年来,随着更多的盐矿被发现,朝廷对福州盐矿的依赖,慢慢降低,这也导致,朝廷对福州的扶持没有之前那么大了。

福州一带,遭受的天灾**,是其他大洲的数倍,每当有大灾祸发生的时候,最先出现问题的就是福州,而最后得到解决的,也是福州,这也导致,福州虽然发展的不错,却始终达不到真正的富裕。

尤其是在最近这些年里,朝廷对福州的管辖越来越松懈,这也导致,当地的生活越来越不好起来,像之前福州发生洪灾,发生了瘟疫,而朝廷居然是在一个月之后才得到消息,由此可见,朝廷对福州一带的统辖能力,差到了什么地步。

从元符十四年开始,也就是前年,炎武帝下旨对北蛮、西域还有南夷用兵之后,福州就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

首先,福州的盐贩子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做起了老本行,他们贩卖私盐,不但卖给内陆地区的商人,还卖给南夷人,甚至还开始跟海盗做起了贸易,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居然跟北蛮还做起了私盐买卖。

其次,可能是因为乱世将起,福州这几十年里,各种天灾不断,不是洪涝,就是干旱,亦或者是地震,虽然这些灾祸,都得到了解决,可是,每一次灾祸发生之后,都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最重要的是,在几十年里,倭寇、海盗的数量倍增起来。

最后,南夷在出现南唐之后,他们就开始觊觎福州,要么是银钱收买,要么是武力攻打,把福州搞得不得安宁。

在战事面前,福州的问题都不算什么大问题,朝廷的重心不在这边,而是在三国边境上,而这也给了某个势力一个可乘之机。

人,都是需要信仰的,不管信的时候,他们总需要信点什么,尤其是在天灾**不断的时期,他们更需要信点什么了。

在一百年前开始,福州等地就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道士,他们在当地建立道观,传播教义,疯狂的吸纳信徒,而信仰道教的人很多,不但有当地人,还有很多东南海上的土著、海盗,甚至连嗜杀的倭寇,也成为了他们的信徒。

道教的出现,并没有显得多么的突兀,他们出现的非常自然,每当有天灾发生的时候,这些人都会第一时间出现,然后给予一定的帮助,让不少人免收灾祸的袭扰,这使得更多的人开始信奉道教。

出现在福州一带的道教叫清真教,随着清真教的出现,原本困扰当地人数千年的倭寇,居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倭寇居然和当地人和谐相处起来。

在大炎王朝无暇顾忌福州的时候,清真教在这片土地,开始遍地开花,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向附近的几个洲蔓延开来。

元符十五年。

福州发生了海啸,导致很多人流离失所,出现了大量的灾民,而这些人一开始十分的混乱,向其他大洲涌去,但是,没多久,在清真教的道士出现之后,涌向其他洲的灾民,骤然减少。

福州出现了一支由灾民组建起来的军队,而他们的番号也好记,就是护教军。

从去年灾祸发生之后,护教军快速成立,然后在开始了一系列的征战,而最开始的征战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海域之上,这支人数众多,战斗力参差不齐的军队,就像是蝗虫一般,把附近一带海域的海盗,在极短的时间给肃清了。

在肃清了海盗之后,他们开始整合各地的土匪,要么归顺,要么被剿灭,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内,整个福州就只剩下一支军队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从去年冬天开始,这支护教军就已经控制了福州、泉州、建州和汀州,然后,军队开始大规模的整顿,去劣存优,原本高达近八十多万的军队,到了元符十六年的二月份,也只有三十万不到。

但是,这三十万的护教军,虽然战斗力还是无法跟正规军匹敌,无论是军事素质,还是武器装备,亦或者其他方面都不如正规军,可是,他们的整体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在继海洲沦陷,被方士占领之后,福州等四洲也沦陷了,被道教占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