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炎不良人 > 第三百七十六章 许睿慈的好奇

大炎不良人 第三百七十六章 许睿慈的好奇

作者:鬼缔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3:46

第三百七十六章 许睿慈的好奇

大炎不良人第三百七十六章许睿慈的好奇许睿慈,在西征军当中职位不高,虽然他的年龄也不大,才二十七岁,在这个年纪就当上百夫长了,说出来其实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但是,许睿慈却不愿意多说。

为何?

百夫长是百夫长,可是,确实管理后勤保障的百夫长,跟前线打仗,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拿命拼回来的百夫长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百夫长,但是含金量却不同。

当然了,也不是许睿慈本身本事不济,而是因为他的身份有些不一样,倒不是他的来头有多大,说大也不算大,说小却也不算小,他老子是户部侍郎之一,虽然是才提拔上去没多久的那种,但是,怎么说也是一方大员不是嘛。

许睿慈是长安许氏家族一脉的,不过,跟许凯歌不是一脉,虽然彼此都姓许,但是,老祖宗不一样。

在十几年前,长安一共有三个许氏家族,其中,最受瞩目的还是许淳那一脉了,而其他两个许氏家族就混的不咋地,朝中为官的,职位不高不低,属于晋升无望,下放又不可能的那种,从商的,也是属于不大不小,不高不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存在,类似于这样的家族,在长安不敢说比比皆是,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十五年前,玄武叛乱发生之后,许淳叛乱被诛杀,随着而来的就是诛九族,这可把这两家给吓了半死,以前,许淳还是大将军的时候,他们都以姓许而为荣,可是,在出了事儿之后,他们都恨不得给自己改个姓,姓啥都行,就是不能姓许。

皇帝一道旨意下来,要么官运鸿通,扶摇直上九万里,要么就是人头滚滚,鲜血直流,当年因为玄武叛乱这件事,不少人可是到了大霉了,这两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许氏家族,也有不少人被牵连进去,反正你们都姓许,是不是跟许淳一个许,重要吗?

不重要,反正抓到人了就是功绩,人一抓,酷刑一上,再加上三堂会审,不信你不摁手印。

不过,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做的太多了,有个那么几个就可以了,毕竟,刑部也好,大理寺也罢,亦或者是不良人,都会反复核查的,一两个人这样的人出现,上面的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看到了,可是,你高得多了,不出事儿还好,一旦出了事儿,那就是人人都有责任的,毕竟,官场上混的,又有几个不是老油条了。

在玄武叛乱发生之后的几年里,这两支许氏家族可是过的战战兢兢,夹起尾巴做人,可是,自从元符七年开始,这两支许氏家族不是道是苦尽甘来,还是老祖宗显灵了,不管是从政,还是从商,都做的很不错,有些眼看着晋升无望的人,也因为某些原因,开始得到了晋升。

许凯歌那一脉是如此,许睿慈这一脉也是如此,虽然两家都算是后起之秀,但是,要说发展的好的,还是许凯歌那一脉,许凯歌的老子可是在兵部混的,还有一个大伯,是在工部混的,相对而言,许睿慈这一脉就差了点儿,真正算得上是个人物的,也就只有他老爹了。

官员给自家子孙谋福利的事情,无论在哪个朝代,都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上一次,秦嘉涆带兵西征的时候,队伍里就有三千各种大臣家的子弟,俗称子弟兵。

一场大仗打的赢与否,除了靠前线的将士拼命之外,还要看后勤方面是否充裕了,为什么很多边关将领明知道那些子弟兵啥也不是,可是,还是喜欢他们进入军队呢?甚至还心甘情愿的把功劳分给他们一半?

理由很简单,只要有了这些子弟兵在,在军队当中,虽然只有这么几个人,可是,在他们的背后却站着很多人,朝堂上大臣们之间,不可能是一团和气的,虽然表面上是这样,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文官和武将的矛盾,文官和文官之间的矛盾,武将和武将之间的矛盾,阵营和阵营之间的矛盾,派系和派系之间的矛盾,等等乱七八糟的很多很多。

在朝堂上,只要有人说话,那肯定有反驳的,不管你说什么,都会遭到反驳,这是常态,也是历代皇帝都愿意看到的,这种相互制衡,相互掣肘,相互斗争的情况,就是皇帝故意为之的,而这就是所谓的驭人之术,帝王之术。

可是,一旦要打仗,那就意味着功劳,有了功劳就意味着利益,而想要获得利益,他们这些老的自然不可能去争,但是小辈可以啊,让他们去争。

那些统军将领之所以喜欢这些子弟兵去军队,又厌恶他们去军队,前者是因为只要这些子弟兵去了,那他是,要军饷给军饷,要兵给兵,要装备给装备,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他要什么,朝廷就会给什么,前提是你要打赢。

至于后者,那自然不用多说了,都是一群纨绔子弟,平日里,不是欺男霸女,就是附庸风雅,亦或者留宿青楼,倚红偎翠的,这样一群纨绔能做成什么事儿?放在军队当中,就是一群害虫。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纨绔就一无是处,既然他们家中的长辈敢把他们塞到军队当中,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真才实学的,至于这个真才实学有多少,那就因人而异了。

秦嘉涆那一次西征,虽然说主要原因是这三千纨绔子弟的瞎搞,率先跑路,导致兵败,但是,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说到底,他们就是一群菜鸟,能做什么呢?

上一次兵败之后,可是让一个朝廷当中,大部分的官员都气得吐血,跳起脚来骂娘,打了败仗是一回事儿,儿子死了才是关键,而最重要的是,他们赔了。

真以为那些待在后方的大臣,他们选择支持军队作战,仅仅只是为了给晚辈谋福利,想多了,没有点儿真金白银的利益,他们怎么可能下注呢。

打赢了,那自然什么都好说,权、名、利都有了,赚的盆满钵满,唯一的区别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那打输了,自然啥都没有了,虽然损失不小,但是,要说多大也没多大。

这一次西征,虽然也有不少人蠢蠢欲动,可是,有了前车之鉴,很多人还是没有下注,一方面是西域一口气歼灭了大炎二十万大军,着实把这群老不死的震慑到了,另一方面着实殷元魁这个大元帅的领兵能力如何,他们也不是清楚。

上一次都赔了,如果这次再打输了,那就真的输的裤衩子都没有了,都是老银币了,他们在没有看到利益之前,是不会轻易下注的,至于说把家中晚辈送到西征军去的,有肯定是有,但是,相对于上一次一口气去了三千多人,这一次就少了很多了。

上一次死了三千多人,已经让这群老银币心疼死了,虽然这些子弟兵不是家中的嫡长子,甚至不是他们的亲儿子,可是,再怎么说,都是有一定出息的,一下子说死就死了,怎么可能不心疼了,尽管他们家中不止这一个孩子,可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心疼还是会很心疼的。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炎武帝在说起上一次西征失败的时候,就提到了子弟兵这件事,当时,龙颜大怒,没有几个大臣敢这么干,而且炎武帝把练兵和挑选将领的权利给了殷元魁,殷元魁跟秦嘉涆不一样,秦嘉涆常年驻守西北,这地方苦哈哈的,自然是想要捞实惠了,可是,殷元魁呢?

殷元魁的部队在东方,不管是海洲也好,还是扬州和苏州也罢,都是富饶之地,啥都不缺,除了要战功之外,他啥也不要,尤其是在海洲沦陷,镇海军叛变之后,他就更需要战功了。

西征打赢了,那自然一切好说,啥罪名都不是问题,可是,一旦打输了,那就是大家一起玩完了,对于一个犹如到了穷途末路人而言,谁敢去他嘴里抢东西,那就是找死。

结合这些原因,使得朝中很多老银币都没有派遣自己家族当中的弟子加入西征军。

军队当中没有子弟兵在,和谐是很和谐了,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殷元魁在西征之后,进展神速,连下六国,可是,为何在打下康国之后,就无法继续西进了呢?

除了将士伤亡很大,又遭遇到了西域联军的强烈反抗之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后方出了问题。

前往不要太高看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如果他们有利益在其中,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帮忙,可是,既然他们没有利益在里面,那想要他们如此帮忙,那就别想了。

不帮忙的还算好的,有些人却在背后使绊子,虽然说两国交战是国家大事,可是,真正把其当成国家大事来看待的人,却并不是很多,大多数人都是盯着眼前的那些利益的。

在殷元魁进展顺利的时候,后方却开始消极怠工了,粮草、军饷、军备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是缺斤短两,就是送不上去,反正是他们也做事儿,却也不出力,你还没办法说道理去。

房子墨作为一军都蔚,为何管的是后勤?

就是因为他爷爷是房巨鹿,他又在户部混过,有他在,很多事情还是好办的多,只是,相对而言而已。

许睿慈为何也是管着后方,而不是到前线作战呢?

一来,他的身份和房子墨差不多,虽然比房子墨低了几个档次,可是,怎么说,他也有个在户部当侍郎的老爹不是嘛。

二来,许睿慈是家中独子,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自然不希望他上前线冲锋陷阵了,要不是他为了当上户部侍郎,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交易,他才不会把儿子送到战场去呢。

有了这两个原因,许睿慈为何在后方担任一个百夫长也就可以理解了。

-

其实,对于许一凡这个人,许睿慈不是第一次听说过。

在两年多以前,许一凡初到东海城的时候,因为乐萱郡主失踪这件事,许一凡的所作所为,就已经在长安传开了,后来,许一凡的百货楼、四季楼的出现,更是让东海城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大炎王朝时尚的标杆,对于长安这些子弟来说,这些新鲜事儿,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再后来,许一凡帮助海洲刺史崔东海解决了炼铁的事情,虽然提到许一凡的人不多,可是,只要不是那么傻乎乎的官员,都知道这里面有个叫许一凡的人出了大力气。

当然,最引起轰动的,还的是许一凡的身份被曝光,他是叛将许淳的儿子这件事,在当时的长安,可是引起了很大的轩然大-波的,只是,这件事很快就别人刻意的淡化了,而做这件事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炎武帝。

这些事情,还只是许睿慈在长安的时候听到的,而到了西征之后,关于许一凡的事情,那就更多了,别的不说,就炎军作战时候,使用的箭矢,就是许一凡弄出来。

在以往的作战当中,箭矢这东西可是能省则省的存在,而这一次却不同,炎军在作战的时候,完全是豪横啊,直接用箭雨洗地,那场面,别说亲眼看到了,就是想一想就让人精神一振,身心摇曳。

除了箭矢,还有将士们配备的新一代的炎刀,还有那支重甲兵。

要知道,秦嘉涆西征兵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西域出现了重甲兵,而炎军这边也有了,而且就重甲的质量上,要比西域的好一些,也正是因为如此,炎军可以跟西域联军的重甲兵争锋,哪怕在人数上不占据优势,可是,在铠甲的质量上,却要占据一定优势的。

千万别小看了这点儿优势,在战场上,可是能救很多人性命的。

不管是箭矢,还是炎刀,亦或者是重甲,这些东西,都给炎军的西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制造出来这些东西的许一凡,自然也就被人熟知了。

今年,新年还没有过完,西征军就收到了旨意,要空降一个参军过来,没有几个人是愿意的,但是,得知来的人居然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许一凡之后,那态度就好了很多。

在正月还没有过完的时候,殷元魁等人就经常询问,许一凡到哪了,尤其是到了最近这段时间,更是天天问起,只是,这段时间没有过问罢了。

倒不是殷元魁他们把许一凡给遗忘了,主要是康城出现了瘟疫,他现在头疼的很勒。

在西征军当中,高级将领当中,人们常常拿许凯歌开玩笑,问他们是不是一家人,一个许啊,而在后勤这一块,许睿慈也是经常被调侃,两个人对此也是十分无奈。

许睿慈想过很多跟许一凡见面的场景,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以这样的方式看到许一凡。

许一凡的年龄比他想象的要小很多,人也比他想象的要帅气很多,同时也狠辣很多,同时,许一凡身上的神秘也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

一个没有太多实权的参将而已,至于招来这么多高手的袭杀嘛,如果说大元帅殷元魁有这个待遇,还说的过去,可是,放在许一凡身上,就太不说过去了。

尤其是在他亲自去查看了死灰营的人弄出来的三个大坑之后,他更是震惊无比,这小子身上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从看到许一凡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在打量,在审视这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年轻人,从他对自己的态度,对下属的关心,还有对死去的护卫的态度,都让许睿慈看不懂,而且感到震惊。

许一凡对待许睿慈的态度如何,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再怎么说,许一凡也是皇帝亲封的参将,是他的上级,虽然年龄小点儿,资历差点儿之外,也没什么好说的。

许一凡对下属的关心,却让许睿慈感到很震惊,也很感动,尤其是在他亲自给俞蝶做手术,还帮助其他人缝合伤口的时候,他就觉得,这样一个人不当兵可惜了。

可是,在看到许一凡对待那些死去的护卫们的时候,许一凡的态度太过于冷淡了,从他回来到现在,许一凡只是过去看了一眼而已,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说,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非常的不舒服,这些人可都是为了你而死的,你怎么是这个态度。

只是,这样的话,他也只能在心底说说而已,更多的还是好奇许一凡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许一凡了解的不多,与其自己去想,还不如开口去问呢。

可是,面对许睿慈的问题,却没有人给出答案,姜三甲没有,宁致远也没有,除了老和尚法海,说了一句许一凡有佛心,也有佛性之外,就没有别的评价了,这让许睿慈就更加的好奇了。

而这种好奇,随着一支千人小队风尘仆仆赶来之后,就愈发的浓郁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