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炎不良人 > 第三百四十二章 李鸿政的忧虑

大炎不良人 第三百四十二章 李鸿政的忧虑

作者:鬼缔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3:46

第三百四十二章 李鸿政的忧虑

大炎不良人第三百四十二章李鸿政的忧虑唐城,或者说是南夷城,是南唐的国都所在。

相较于长安城的繁华与奢靡,唐城是自叹不如的,现在的唐城连东海城都无法相比较,这主要还是源于唐城的新建比较晚,发展的比较缓慢的缘故了。

当然了,这种所谓的缓慢和不如,只是相对而言的,真正的唐城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了。

大概在三四千年的时候,唐城是一个集市,主要是中原人和南夷人在此地贸易的城镇,城镇不大,跟一个小村庄差不多,只是后来人多了,慢慢的扩大了一些罢了。

这个集市,开了关,关了开,经历了无数年的变化,才慢慢从一个小小的集市,发展成为一个城镇,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唐城,而唐城的起源,主要源于秦朝的大力扶持。

当年,秦朝选择跟南夷互通有无的时候,曾经派遣了大量的工匠,前来唐城进行建造的设计和修建,现如今的唐城,还是能够看出来很多中原的风格的,比如其对称性,都跟中原如出一辙。

在秦朝灭亡,后秦建立的时候,唐城也曾经是后秦的国都,无数工匠都曾经在这里大力发展过,只是,后来随着后秦的覆灭,这种发展变得缓慢起来,不过,它终究还是在发展着的。

李鸿政在统一南夷之后,就把唐城当成了自己的国都,在这里皇宫、各部衙门,还有官员的府邸,其实都是不缺的,虽然唐城看起来比较简陋,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这里都有了。

今日是除夕夜,皇宫内还是比较热闹的,处处张灯结彩,挂着火红的灯笼,一副喜气洋洋的气氛,作为这座皇宫的唯一主人,李鸿政并没有因为新年的即将到来而感到欣喜。

此刻,坐在御书房的他,反而紧蹙着眉头。

御书房很大,却十分的空旷,除了坐在书案后发呆的李鸿政之外,整个御书房内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贴身太监,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李鸿政快五十岁了,整个人看起来,却像是五十多的人了,整个人坐在那里,不像是一个皇帝,反而像是一个武将,而和他年龄差不多的炎武帝李建业,就相对要年轻很多,四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却像是三十好几的人,而这就是大国和小国皇帝之间的差距。

李鸿政不管是习文,还是习武,亦或者是后来的修行,都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至少,在他那一代人当中,极少有人能出其右的,包括他统一南夷,所做的功绩,也是其他三国无法比拟的。

李鸿政戎马一生,杀人无数,可是,李鸿政却长得几位俊美,妥妥的一个美男子,哪怕他现在看起来上了年纪,却还是有不少女人喜欢他,毕竟,大叔控这种事情,在哪个时代都存在的。

南唐从建国开始,就开始韬光养晦起来,这些年来,南唐除了和炎军在边境上对峙之外,几乎从未向外扩张。

其实,早在数年前,李鸿政就已经完成了统一大业,而他称帝也是在其统一南夷,逐渐消化掉之前的胜利果实之后,才称帝的。

说出来,可能很多大炎人都不相信,甚至嗤之以鼻的是,南唐现在拥有五十万的大军,这些大军可都是身经百战,一步步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将士。

五十万的大军,相对于大炎王朝,或者是西域,甚至是北蛮来说,这点儿军队太少了一些,但是,就他们的战斗力而言,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这一点儿,从之前他们跟炎军在巫州作战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

李鸿政这一生,可以说是把一个草根皇帝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先成军,后攻城,缓称帝,在称帝之后,开始大力整治军队,发展并且强大军队,单单就这些事情,是很多皇帝做不到的。

不是他们看不到军队的重要性,而是人性的劣根性,很多人在有了军队,有了力量之后,就很容易腐-败和堕落,为何在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军刚开始的时候,人数扩张的非常恐怖,经常出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而最终他们却在朝廷的镇压下,很快就覆灭了?

一方面是农民起义军本身就没有多少战斗力可言,这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拼命训练的正规军无法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没有野心。

最好哄骗的,也容易煽动闹事儿的,往往不是武将,也不是读书人,而是这些农民,他们一生最大的心愿,无非就三个字,活下去。

很多人在起义的时候,都会跟着大部队走,看着别人加入了,混的不错了,他们自然也加入其中,杀官员,斗-地-主,打土豪,他们把之前受到的种种苦难,全都一股脑的发泄在这些人身上,这也是为什么,在起义初期的时候,军队的人数会想滚雪球一般,急速扩大,可是,越到后期,加入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些人会选择脱离军队。

当一个人把心中积攒多年的仇恨、不满发泄出来之后,他们能得到什么?

除了片刻的欢愉和满足之外,更多的还是空虚,而在这个时候,他们往往就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继续一路拼杀下去,要么是选择离开。

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他们眼中所谓的好日子,不是那些身处高位,或者有钱有势眼中的好日子,他们眼中的好日子,无非就是吃得饱,穿的暖,住的还可以,还有田地可以耕种,有了这些东西,他们就满足了,至于什么开疆拓土,列土封疆,成为开国功臣什么的,他们是很难去想的。

在起义之初,他们痛恨那些贪官污吏,还有那些地主富豪,然而,当他们队伍壮大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他们也逐渐成为了当初他们最憎恨的人。

有人在起义之后,得到了一笔钱财,觉得日子可以过的不错了,他们又不想继续拼杀下去,毕竟,起义也是有风险的,也会死人的,于是,有一部分人就会选择拿着到手的利益离开;

有一些人,在持续的暴乱和血腥当中,激发了他们原始的兽-性,成功的成为了一个嗜杀之人,他们的**和野心,一步步的被激发出来,当他们拥有了一些东西之后,他们不会感到满足,反而还想要更多,而这些人,往往都是起义军当中的中高层。

当然了,还有一些人选择起义,纯粹是为了做一番事业,杀人放火受招安,这是他们最原始的选择。

一支派系林立,又勾心斗角的军队,是走不远的,而且在没有更大的野心驱使下,他们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亡,纯粹是昙花一现。

远的不说,单单只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过无数次,然而,真正成功的,一个都没有,包括所谓的李自成起义,也都不算是纯粹的农民起义。

一股势力,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都会出现瓶颈,能够打破瓶颈,那他们可以走的更远,如果打不破瓶颈,那他们除了灭亡之外,没有更多的可能性了。

南唐的建立,不算是农民起义,因为玄冥山寨在之前,就已经是南夷数一数二的大势力了,再加上有江湖人和修行势力的支持,他能走到现在,打下这么大一片基业,是相对容易的。

李鸿政现在思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过完年之后,要不要北伐。

虽然现在是冬天,距离适合开战的时间还很长,但是,如果要准备开战的话,那很多准备工作都需要提前去做,像殷元魁之前的西征,大炎王朝就足足准备了半年时间,而殷元魁之所以在西征之后,一路上所向披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前期准备做的无比的充分。

当然了,南唐这些年,一直都在为北伐做准备,其准备程度远远要比大炎王朝西征的时候,准备的还要充分。

李鸿政之所以如此忧虑,主要还是现在的局势,让人琢磨不透。

西域联军和殷元魁的西征军,在康城附近僵持不下,他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用西域的人拖住大炎王朝三十万的大军,还要无数的财力人力,这是很好的一手棋,在殷元魁他们西征的时候,李鸿政就想要北伐,在此之前,他已经秘密的联系了北蛮方面,而北蛮也答应南下。

可是,北蛮的所作所为太让李鸿政失望了,三十万大军,居然没有一个小小的嘉州城,大炎方面不但守住了嘉州城,还在一定程度上重创了北蛮军,这让李鸿政在得知消息之后,气得跳脚骂娘。

“不中用,太不中用了,简直都是一群猪!”

这句话,是李鸿政在得知北蛮南下失败之后,当着南唐文武百官的面说的话。

原本,李鸿政是打算让北蛮南下,而他举兵北上,前后夹击大炎王朝,从而达到扩张的目的,可惜,北蛮的表现太让人失望了,导致李鸿政的计划搁浅了。

李鸿政在得知北蛮和镇北军陷入鏖战的时候,他果断的选择了放弃,选择退兵保存实力,而他的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也正因为如此,南唐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前几日,去往北蛮的使臣回来了,也带回了北蛮单于铁木吉儿的意思,铁木吉儿还是想南下,而他希望这一次,李鸿政的南唐军可以率先发起进攻,而不是像上次一样,北蛮在前面冲锋陷阵,南唐这边隔岸观火。

北上,李鸿政是非常想的,但是,他现在想的是,北上能否成功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炎王朝的国祚可没有出现断绝的情况,从大炎王朝敢三线作战,就可以看出,大炎王朝是非常有底气的,而且底气十分的充分。

如果是以往,在这种情况下,李鸿政是绝对不会北伐的,可是,现如今,局势不一样了,修行势力的人先后出世,这给了他们很大的底气,西方的佛门,北方的祭祀,还有东方的方士,都已经出世了,当然了,南方这边的巫蛊也出世了,而中原呢?

中原除了一个儒家之外,好像没有别的势力了,可是,李鸿政却不敢小觑儒家,一个扶持过三个王朝的体系,他们的底蕴的深厚,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现在,佛门、祭祀和巫蛊是站在了儒家的对立面,可是,天底下的修行体系可不止他们四家,还有五大修行体系呢,除了圣地和武夫之外,还有三个修行体系没有表态。

方士虽然是在佛门出世之后,第二个站出来的,但是,他们出世之后,也只是拿下了海州,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至于魔道,在去年黑木崖大战之后,魔道就集体消失了,他们像潮水一般,迅速的从中原退却了。

道教也出世了,李鸿政是知道的,可是,道教好像也没有急着表态的意思,虽然他们在福州弄了一支起义军,但是,这支起义军始终都在福州徘徊,跟方士是差不多的路数。

方士和道教都在观望着,而李鸿政是想拉拢他们的,一旦得到了方士或者道教的支持,那南唐的实力肯定会突飞猛进的,但是,想到这一点儿的,想这么做的,可不止李鸿政一个人,西域、北蛮,甚至大炎王朝都在朝他们招手,而眼下,这两大势力都没有表态。

这种情况,看似均衡,其实是对南唐和其他两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现在,在佛门、祭祀和巫蛊都出世,而且站在了儒家对立面之后,大炎王朝还能做到以一敌三,足见大炎王朝的底蕴之深厚了,如果他们三家联合起来,自然可以拿下大炎王朝,至少可以重创大炎王朝,可是,他们却不敢这么做。

一来,不管是西域也好,还是北蛮也罢,他们都是有所求的,而且代表着很多的利益关系,就算他们现在联合起来,拿下了中原,那之后呢?

这种短暂的合作,肯定会瞬间分崩离析,产生混战,如果只有三家,那自然是谁的拳头大,谁打赢了,说了算,可是,现在出世的不止他们三家,还有方士和道教。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修行势力,他们看似不出世,跟世俗没有什么牵扯,但是,真的没有牵扯吗?看看方士的日月斋就知道了。

他们一旦选择做什么,其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方士可以在短时间内拿下海洲,而且把海洲经营的水泼不进,足见其实力如何。

一旦大炎王朝被他们三家颠覆了,那接下来,最有可能问鼎中原的,不是南唐,也不是北蛮,更不可能是西域,而是方士和道教。

这种给别人做嫁衣的事情,李鸿政是不会做的,而其他两国也不会做,他们现在都想拉拢方士和道教两大势力之一的帮助,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是,他们还是在尝试。

为什么说,眼下这种局面对大炎王朝有利呢?

大炎王朝除了儒家之外,其实,他还有一个基数很庞大的势力,那就是武夫。

武道一途,随着武朝的覆灭,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是,武道没落不代表他不存在了,数千年过去了,武夫一直存在,而人数还很多,远远要超过大部分的修行势力,虽然他们的战斗力相对于修行体系而言,要小很多,但是,量变会引起质变的,一旦大炎王朝出现了灭国的危险之后,不用想,就会知道,肯定会有无数的武夫,选择在这个时候站起来的。

中原幅员辽阔,人数众多,武夫更是数不胜数,当年,前朝秦朝灭亡的时候,虽然有不少武夫,选择各自站在了不同的阵营,但是,还有不少宗门选择了作壁上观,为何?

那自然是因为,不管是秦朝也好,还是大炎王朝也罢,他们都是中原人,自己人跟自己人大家,那都是关起门的自家事儿了,可是,一旦南唐、西域、北蛮选择入侵中原,那肯定不用想,这些人肯定会站在他们的对立面的,说到底,他们这些势力,都是外人。

自家人打架,那最多是矛盾罢了,可是,一旦外人进来,那就是抢劫,那就意味着仇恨的出现。

除了这几方面的原因之外,李鸿政还有一个担忧埋藏在心底,那就是,这一代的大炎王朝,跟以往的王朝都不一样,因为这一代的大炎王朝背后,不单单有儒家的支持,传闻还有圣地的人在支持他们。

修行体系可以无视其他的体系的人,也可以不把武夫放在眼里,可是,对于圣地,他们不得不重视,越是修行者,他们越是重视,甚至是忌惮圣地的人。

虽然大炎王朝有圣地的人支持这件事,是一个传闻,可是,既然他能传出来,那就说明这件事可能是真的,就算不是真的,大炎王朝可能也跟圣地有一定的联系,如此一来,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十分的重要,必须要谨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