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炎不良人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圣旨

大炎不良人 第二百九十三章 圣旨

作者:鬼缔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3:46

第二百九十三章 圣旨

大炎不良人第二百九十三章圣旨日夜更替、阴晴圆缺、四季交替,秋收之后,既是寒冬,而忙忙碌碌的一年也暂时告一段落。

自小年开始,东海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些事情顶多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说起已经沦为一片废墟四季楼,人人往往都是惋惜,而说起暂时关门的百货楼,人人往往是叹息,但是,日子照样过,该为新年准备的事情还在继续准备,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往年新年到来之际,是东海城最热闹,也是最混乱的时候,年关将至,很多在外面奔走了一年的人,怀揣着大量的银票、金银珠宝回到了东海城跟家人团聚,财帛动人心,有很多从事下九流的人,往往都会盯上这些人,盗窃、抢劫时有发生,虽然城内有衙役、巡逻队和黑甲兵,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有些人丢失了钱财,也只能自认倒霉。

然而,今年的东海城治安格外的好,小偷小摸的事情虽然也有,但是,相较于往年简直好了太多,城内很多黑帮、地痞流氓,都已经不见了,倒不是他们改过自新了,而是因为他们被丢到抚仙山挖矿去了。

另外,这段时间,因为叛将许淳之子还活着,就是风头无两百货楼的东家许一凡的消息开始传播之后,东海城多了一份萧杀的气息,而四季楼的火灾,百货楼的抢劫,许府的命案更是把这种萧杀气息推向了一个**。

这个春节注定是萧杀的,也注定是压抑的,同时,它也注定是血腥的。

许一凡出事之后,很多人都在等,殷武在等,崔东海也在等,世子李嗣源更是在等。

他们在等什么?

当然是在等长安那边的消息。

一个叛将余孽还活着的消息,一旦传到京城,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殷武想知道,京城在知道这件事之后,会怎么处置这件事,镇海大将军又会如何抉择,不过,在殷武看来,这件事其实没有什么好抉择的,不管许一凡是不是叛将之子,他活着都是一个问题,当然,最好的结果,自然把是许一凡押解进京,交由京城方面的人处置,这样一来,镇海军就可以从这件事当中摘出去了。

崔东海想知道的是当今圣上的态度,许一凡是否是叛将之子,他不确定,他也可能是皇子呢?

若是前者,崔东海肯定要受到牵连的,毕竟,许一凡在东海城做的很多事,他都是知道,甚至协助过的,这对于一个朝廷官员是致命的;若是后者,那崔东海就是功臣,去往中枢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是,结果到底是哪种,还要看京城那边的态度了。

李嗣源则显得轻松很多,他把这件事捅出来,本来就只是为了弄死许一凡而已,不管许一凡是不是叛将之子,对他都没有什么影响,是,自然最好,菜市口砍头,一了百了,不是也没关系,反正许淳的儿子确实失踪了,他作为皇室宗亲,在这件事上的做法也无可指摘,至于说事后许一凡的报复,李嗣源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许一凡现在拥有的一切,不过都是依仗他人罢了,在李嗣源看来,就算你跟一洲刺史关系好又如何,就算你跟都蔚称兄道弟又如何,就算你跟宰相之女还有郡主关系密切又能如何,在大义面前,谁敢帮你,事后又有几个人会为了你而跟一个藩王的儿子过不去?

越是有权有势的人,考虑的东西越多,顾忌的东西越多,受到掣肘的地方也越多。

之前,西征兵败,藩地在西北的燕王,可是为了西征出钱又出力的,朝廷当中无人可对其有所指摘,而眼前,一次新的西征即将展开,除了奉旨西征的镇海大将军殷元魁,朝廷需要依仗的还是燕王,在国家的利益面前,个人的利益算什么?

李嗣源对于许一凡的真实身份,其实并不感兴趣,他真正感兴趣的是,京城在这件事上会怎么做,以他对京城那帮人的了解,不管许一凡是不是叛将之子,都不重要,说他是就是,不是也得是。

徐诗芷保不住他,齐若兮也保不住他,至于东海城这边的人,更不可能保住他,李嗣源很想看看,到了许一凡被定罪的时候,徐诗芷会是什么反应,你喜欢他,无所谓,我把他弄死就可以了,反正他死了,你就没什么念想了,至于你是恨我也好,还是诅咒我也罢,都无所谓了,我要的是你这个人,又不是你的心,要心做什么?拿去喂狗吗?

李嗣源这一次来东海城,除了是做最后的情感努力之外,更多的还是给京城方面的人施压,我是质子不假,但是,想要西征,也可以,但是没有燕王府的配合,你集结再多的军队又能怎么样,想要我燕王府出工又出力,没有点儿好处怎么能行。

其实,对于李嗣源而言,这一次他来东海城的主要目的,不是和徐诗芷在情感上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如果有的话,几年前就有了,他只是告诉所有人,徐诗芷是他李嗣源看上的女人,谁都别想动,他来东海城是接徐诗芷回京的。

至于徐诗芷愿不愿意跟着自己回去,那是另外一回事儿,她怎么想其实不重要,只要大势下来了,徐诗芷不回也得回,等到西征开始的时候,徐肱不妥协也得妥协,皇帝不会因为一个大臣的女子,就放弃国家的利益的,个人的利益在朝廷的利益面前,是不值一提的。

阴谋吗?

不,这是阳谋,摆在桌面上的东西而已,大家心里都清楚,炎武帝心里也非常清楚,不然,他李嗣源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出京呢?

对付许一凡,也只是随手为之而已,在李嗣源眼中,许一凡都称不上对手,只是一个稍微大一点儿的蝼蚁而已,他只是看对方不爽,随便找个由头碾死他而已。

当然了,这个由头也确有其事,至于真假如何,李嗣源懒得去辨认。

然而,众人的这场等待,随着一个太监的到来,成为了一场挥之不去的阴影。

-

十二月三十号!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在为团圆饭而忙碌着,一支大约十人的小队来到了东海城,为首的是一个太监。

太监姓赵,人们都称呼他为赵公公,是皇宫内五大太监之一,跟上一次去往兴安城宣旨的洪公公是一个级别的,不过,洪公公是洪德寿的干儿子,手把手调教出来的太监,无论是在地位上,还是在权利上,赵公公都要逊色不少,当然,这只是在京城内而言,离开京城之后,赵公公的地位是很高的。

赵公公进入东海城之后,直奔刺史府,而此时崔东海开中门,迎接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公公。

在同一时间,所有关注着许一凡事件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刺史府。

开中门,摆香案,率领一家老小跪拜听旨。

赵公公也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待到崔东海一行人准备好一切之后,就直接拿出圣旨,开始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开头说的内容很直接,无非是说崔东海这些年,把海洲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朕心甚慰,弄出了炼铁厂,提高了铁的产量,于国于民于朕都是大功一件,功在千秋之类的,然后就是赏赐了。

崔东海刺史的位置不变,但是,俸禄却加倍了,除此之外,还给了崔东海一个侯爵的爵位,可世袭罔替,另外,给了崔东海二儿子一个男爵,直接进入国子监读书,最后则是一些零零散散的赏赐了。

对于这个赏赐,崔东海自然表现的感激涕零,高呼皇帝圣明,但是,心底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因为炼铁一事,本来就是国之大事,而崔东海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他上报给京城的时候,恰好是西征兵败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了炼铁的办法,无疑是给了炎武帝再次西征的底气。

一个侯爵,听起来很吓人,但是,仔细想想也不觉得奇怪,如果崔东海是京城任职,不但会给一个侯爵,还会给官升一级,甚至两级,赏赐会更加的丰厚,当然了,现在的赏赐也不少了。

“接旨吧,崔大人。”赵公公已经合上圣旨,笑呵呵的看着崔东海。

从小入皇宫,对于朝中的那些事,赵公公是熟门熟路的,他自然知道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而眼前这个崔东海,虽然不在京城做官,可是,也是以为封疆大吏,他是皇帝身边的人不假,可是,跟崔东海这样的人比起来,还是不敢摆谱的。

“嗯?完了?”崔东海闻言,下意识的问道。

赵公公闻言,下意识的挑了挑眉头,表情微微一愣,不过,他没有说什么,笑着走到崔东海面前,说道:“圣旨已经读完了,崔大人接旨吧,若崔大人觉得有何不妥,可以跟咱家说,咱家一定把如实上报。”

“臣崔东海,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崔东海闻言,不再说什么,连忙接旨。

在接过圣旨之后,崔东海站起身,看着眼前笑呵呵的赵公公,并没有立即把赵公公迎进客厅,而是看了看赵公公身后,轻声问道:“赵公公,可还有旨意?”

“嗯?”

这一次赵公公是彻底的愣住了,他看着崔东海,眼睛微微眯起,半晌都没有说话。

圣旨自然是有的,不过,给崔东海的只有一道,剩下的圣旨是给都蔚殷武的,当然,还有给齐若兮等人的口谕,只是,这个时候崔东海如此去问,就有些不符合官场的规矩了。

咋滴,你崔东海立功了不假,该给你的,能给你的赏赐都给了,你还不满意,还想要更多不成?

崔东海见赵公公的表情,作为官场的老油条,哪里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他先是歉意一笑,看了看赵公公身后的人,然后把赵公公拉到一边,小声的问道:“赵公公,日前,我派人送往京城的八百里加急文书,陛下可曾收到?”

“嗯?”

赵公公闻言,眯起了眼眸,眼神古怪的看着崔东海。

崔东海以为赵公公是想要些好处,不动声色的从袖中掏出一张银票,放在了赵公公的手心,说道:“公公可否告知一二。”

赵公公不动声色的收起了银票,然后,摇摇头,说道:“不曾听闻有八百里加急文书送往京城。”

崔东海闻言,顿时皱起了眉头,心中顿时隐隐的感到不安,然后,又问道:“公公一路行来,可曾听到什么风声?”

“风声?崔大人指的是什么?”赵公公眯起眼睛问道。

“这......”

崔东海彻底的愣住了,整个人紧蹙着眉头,而赵公公也是心思活络的人,他自然也看得出来,崔东海不是对这次的赏赐不满,想多要些赏赐,而是因为其他的事情。

八百里加急,这种事情可不常见,上一次八百里加急,还是崔东海这边汇报了炼铁一事儿,这一次又是什么事儿值得动用八百里加急呢?

想到这,赵公公就问道:“崔大人,有话直说,海洲是不是出事儿了?”

崔东海深深地看了一眼赵公公,然后点点头,接着说道:“公公若不急,请到正厅一叙。”

赵公公本来也不着急,闻言也没有拒绝,于是,两人就进入了正厅,而跟着赵公公一起来的人,自然有管家去照顾安排。

进入正厅,奉上香茶,赵公公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就放下,然后,看着崔东海问道:“崔大人......”

崔东海紧蹙着眉头,看着赵公公解释道:“七天前,我派遣马亮送了一封八百里加急文书,奔赴长安,按理说,在四天前就已经抵达长安城了,为何......”

“崔大人,到底是何事需要八百里加急?”赵公公见崔东海没有继续说下去,就问道。

“事关十三年前的玄武叛乱。”

“什么?”

此话一出,赵公公顿时一惊,整个人猛地站起身来,嘴里发出一声尖锐的声音,彻底暴露了他公公的特质。

看到赵公公这个反应,崔东海顿时心中有数了,他一边安抚赵公公坐下,一边解释道:“当年,玄武叛乱,叛将许淳战死,其儿子却不知所踪,这件事赵公公知道吧?”

赵公公点点头,此事,他自然知晓,他环顾一周,确定四周没人之后,这才说道:“这件事,不是已经过去了吗?那孩子应该已经死了吧?”

崔东海则摇摇头,道:“没死。”

“没死?”

崔东海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接着把前几日在东海城发生的事情告诉了赵公公,而赵公公听完之后,满脸震惊,他这才明白,崔东海为何会写八百里加急文书送往京城了,同时,也明白崔东海在接完圣旨之后,会问出那句话了。

“这件事,有多少人知道?”赵公公问道。

崔东海苦笑道:“整个东海城的人都知道了,估计,整个海洲和附近几洲的人都知道了。”

说到这,崔东海看着赵公公问道:“赵公公这一路走来,难道没有听到丝毫风声?”

赵公公摇摇头,此时的他也紧蹙起了眉头。

这个时候,两个人都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

八百里加急文书,朝廷有严格的要求,必须三日之内送达,马亮出发已经七天了,按理说,早就抵达京城了,而这件事的严重性,是个人都看的出来,估计在文书送达京城之后,新的加急文书就会被送出京城,直奔东海城。

在这个过程当中,京城的人应该可以追上前来宣旨的赵公公,可是,赵公公并没有遇到,而且他进入海洲到现在,从未听到有关这件事的消息,这正常吗?

非常的不正常,而这也是两个人感到不对劲的地方了。

两个人在沉默一阵之后,赵公公率先开口了,他看着崔东海说道:“崔大人,实不相瞒,咱家这次来,还有几份圣旨,分别是给都蔚殷武大人的,还有给乐萱郡主的,最后还有一份是给许一凡的,如果崔大人所言属实,那......”

赵公公没有说下去了,但是,意思也十分明显了。

如果许一凡真的是叛将之子的话,那关于许一凡的那份圣旨,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拿出来的。

“崔大人,接下来该当如何?”赵公公这个时候也有些慌乱起来,开口问道。

崔东海想了想说道:“赵公公还是按照之前的行程走,去都蔚府和沧海别苑,把圣旨读完,至于关于许一凡的那份圣旨,暂时不慌拿出来,在等等,等京城那边的消息。”

赵公公闻言点点头,正合他意。

两个人接下来,又聊了一会儿,赵公公就起身离开了,而崔东海自然亲自把其送出刺史府。

在送走赵公公之后,崔东海就回到了书房,陷入了沉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