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海权时代 > 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场会议

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场会议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2:03

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场会议

穿越之海权时代

安排完在崖州的棉纺织工厂,郑经召集在琼州的所有高官以及从满剌加过来的林凤在莺歌海盐场召回会议。

这一次的会议是年前陆海军会议的延伸,参加会议的大都是没有在承天府参加会议的文武官员。在会上郑经除了将承天府的海陆军会议的会议纪要讲给与会人员之外,还顺便提出了新的要求。

郑经首先对张煌言说道:“苍水先生!随着延平王府对琼州府的投资不断加大,工业规模越来越大,琼州府对延平王府越来越重要。

琼州府的稳定与发展就是你这个地方一把手的主要任务,琼州府的基础设施实在是太差了,别的不说各个县之间的官道,那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不下雨还勉强能走,一旦下雨,就彻底的失去了沟通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向中心位置的道路更是如此,这样的道路状况极大的阻碍了我们与山里的苗黎百姓的联系。

地方官府未来几年的主要精力除了在沿海位置发展工业之外,对于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必须要同步进行。

每年的地方收入一定要拨出一定预算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至于修路的劳力,可以到北郑的地盘上招募,甚至可以跟北郑合作,让他们为我们提供劳工。”

“王上!这修路要大量征发徭役,会不会引起百姓的不满?”

“以后我们的观念需要改变,每年的徭役时间坚决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而且徭役的地方也绝对不能离开本县,最好是在百姓的家门口。

自古徭役太重都会引发社会动乱,甚至是天下大乱,我们不能不警醒,那么这修路需要的劳工就只能采用雇佣的方式。

这就是寡人刚才所说的我们可以向北郑谋求劳工,相比于北郑我们的百姓工钱要更高一些而且我们的百姓更应该从事一些核心技术的岗位。”

张煌言明白了,这不就是向北郑买人当奴工吗?不过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个办法确实不错,这些劳工在琼州修上十几年的路,这条命也就卖给了琼州。

就算在繁重的劳动下能够活下来的,也会被同化为华夏百姓,正好还能为琼州增加人口,延平王的这个主意非常不错。

至于花费,每年只要划拨出一定的预算出来,对琼州的经济影响并不会很大,而且随着琼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的水平也会逐年提高,对于基础建设投入也能逐年增加。

张煌言对于这种惠及民生的政策只要不是太难推行,都会赞成,就算遇到困难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就是国士与官僚的区别,他可以坚持不同观点,可是却绝不在政事上拖泥带水。

说完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郑经又说到其他问题:“苍水先生,每年地方收入要进行统一预算,除了基础设施上的投入,教育医疗上投入也需要单独预算。

要做到每一个村寨都能保证有一名医生,每一个集镇都能有一座小型的药堂诊所,这些药堂诊所的药物的价格必须要控制在百姓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一些价格高昂的药物官府要对药物进行补贴,让百姓不会因为吃不起好药而放弃治疗。

教育问题在来的路上,寡人已经与苍水先生讨论过,这里也就不再多说,教材与教师的培训苍水先生直接与密之先生对接就行。”

郑经很想按照后世的标准建立医院,可是他知道这根本就现实,目前根本就没有这个条件,现代医学的建立,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现在的国医手段根本不足以支撑一座现代医院。

只能通过对贵重药物补贴的方式对百姓减轻负担,让百姓不至于因为吃不起贵重的药物自我放弃,这对官府的威望是极大的打击。

张煌言虽然不懂现代政治理念,但是他知道郑经的这些做法完全具备一个仁主的所有条件,一个能够善待治下百姓的君主,无论怎样都不会太差。

至于延平王为何不拿这些难得收上来的赋税去装备军队,张煌言只能理解为延平王现在还没有下定与满清决战的决心,毕竟口号与真正的行动是两回事。

郑经在谈完对地方上安排之后,又对陈辉说道:“陈将军!你现在的责任重大,随着琼州府的开发程度越来越大,相信眼红我们的人越来越多。

虽然说敢于直接挑战我们海军的势力,我们都有能将其击败,但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与防备敌人的入侵同样重要的是严格盘查来往的商船。

尤其是随着商品批发市场建立之后,会有很多南洋地区、西夷的船只前来交易,甚至大陆的商人也有可能会偷偷过来交易。

这些来交易的船只,并不是所有的船只都是怀着善意,有些人甚至来的目的就不单纯,我们的一些先进技术和从事技术的人员坚决不能在没有批准的情况下离开琼州。

而且这种管理一定要规范化,合理化,不能让原本是合法的商人对我们产生厌恶。这个度非常地难以把握,需要你们有足够的耐心制定出合理合法的预防规定。”

陈辉立刻起身保证一定会制定一个严密的防御措施,确保郑氏最先进的技术不会外流。

在谈到陆军问题的时候,郑经对陈莽说道:“陈将军!陆军从今年开始将要对所辖区域内的百姓进行分批次的军事训练,琼州府所有年满十八岁到三十岁的青壮都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军事训练,每年军事训练的时间不低于十五天。

这些青壮一旦在大战开始之后,保证随时都能征召,随时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所有十八岁到三十岁的青壮,在没有编入军队之前,都是我们的预备役士兵。”

陈莽一听郑经所有青壮百姓都要接受训练,沉思了一下问道:“王上!这军事训练会不会引起百姓恐慌,以为我们要打大仗了?”

“刚开始百姓肯定会恐慌,而且会想方设法逃避军事训练,不过只要我们做的好,来年的军事训练百姓会踊跃参加。

既然是预备役兵员,青壮的训练就不能白出力气,训练完成后,每一个预备役兵员发放一两银币用于训练奖励。

而且还要尽量选择在百姓农闲的时候进行训练,若是在各个工厂,要在不影响工厂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进行分批次的训练。”

只要不让老百姓白忙活,让老百姓干啥都没有意见,半个月的训练能够拿到一两银币,这个钱虽然并不多,但是也比白忙活要强的多。

尤其是在乡下,农闲的时候,闲着可没人管你三顿饭,还能给你一两银子。

有了郑经拨银子的保证,陈莽立刻保证一定将各个县的预备役工作的架子尽快搭起来,争取在今年的就能完成第一次全部青壮的预备役训练。

郑经点头认可,预备役的制度搭建起来之后,郑氏在兵员上就有了充裕的后备力量,当然这样的极限动员很伤百姓的根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坚决不能使用的。

可是极限动员能力又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这个时代除了草原上依靠抢劫的民族,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有这种极限动员能力。

谈完了琼州府的军政问题之后,剩余的时间郑经便留给了述职的林凤。林凤自从在满剌加驻扎下来之后,便开始在满剌加与旧港用心经营。

这么多年华夏的军事力量在南洋完全缺失,可以说大明在南洋的影响力已经渐渐消失,华夏移民已经完全不指望大明朝廷还能在海外帮助他们。

对于郑氏的到来,满剌加与旧港两地的百姓并不热情,完全就当是又换了一个土人政权,既不热情也不得罪。

这让林凤一开始的工作进展得非常艰难,直到又一次华夏移民与土人发生冲突,移民实在没有办法求到驻军那里。

驻军没问谁对谁错,立刻派出一个队的武装,对土人进行打击,别看土人欺负华夏移民很厉害,在对上全副武装的郑氏军队,顿时现了原形。

一顿排枪打过去,土人抱头鼠窜,将土人打跑之后,带队的军官立刻返回军营,连百姓的一口水都没有喝。

这让移民百姓深受感动,这才是为老百姓着想的军队,是百姓心目中秋毫无犯的王师。当百姓们抬着猪羊到郑军驻地劳军的时候,却被驻军告知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事,军队有纪律不敢拿百姓的东西。

百姓们哪里见过如此仁义的军队,华夏百姓根植与内心的善良,让百姓觉得受人恩惠就要回报。既然驻军帮了他们大忙,若是不能劳军感谢,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之人。

于是百姓们就坚持每天都来劳军,直到林凤收到禀报从满剌加城赶回旧港。在与百姓们沟通过后,林凤拍板收下了百姓劳军物资。

为了弥补百姓的损失,林凤出钱买下这些物资,老百姓一看竟然要给他们钱,顿时急了,我们是来劳军又不是来买东西,收了钱岂不是性质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