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海权时代 > 第一百零九章 治理苗黎

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一百零九章 治理苗黎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2:03

第一百零九章 治理苗黎

穿越之海权时代

满剌加舰队一跃成为了郑氏目前最强大的舰队。不过等到郑经返回承天府,造船厂将近一年的时间至少能建造出十艘大型夹板船,足够将林陛舰队再次武装起来。

未来几年郑氏的造船还要全力开动,至少要将所有不适合海战的福船全部替换下来,以后的福船经过改造之后,将作为商船的主力。

福船有福船的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操作简单,使用的人力少,载重大,抗沉性良好,就是在大海上速度慢一些。

通过优化帆锁具,还能提升一些航行速度,可以说福船是风帆时代一款非常优秀的货运帆船。这样一款帆船跑大陆到满剌加的航线,非常的经济实惠。

六月底郑经船队抵达莺歌海盐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莺歌海盐场已经颇具规模,盐场的经营,郑经全权交给了驻防琼州府的陆师负责。海口港的防御由水师负责,翁天佑为了盐场的安全便常驻莺歌海。

这一次郑经过来就是对琼州府的海陆两军进行换防,水师将会由陈辉接替翁天佑,陆师由陈莽接替翁天佑。

为了琼州府的建设发展,郑经在莺歌海停驻了一些时间,并且将主政琼州的张煌言请到莺歌海共同商议琼州府的未来。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郑军的配合下,张煌言基本上理顺了琼州府上下的关系,琼州府现在的税赋虽然说还养不起,郑军的水陆两师,但是郑氏已经能够解决军队的粮食供应。

十天后,张煌言抵达莺歌海,一见到郑经便躬身行礼:“臣琼州知府拜见延平王!”

郑经一把扶住张煌言拉住他道:“苍水先生这一年多的时间在琼州可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寡人可是听说有不少的士绅都在骂苍水先生是名教的败类,”

张煌言冷笑道:“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而已,每日蝇营狗苟,只盯着自己饭碗里的那点儿东西,丝毫没有任何的廉耻之心。

真不知道圣贤书都读到了哪里去了,臣虽然也是读书人,但是不屑与此等寡廉鲜耻之辈为伍!”

郑经知道只要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官僚,没有人不对这些盘踞在地方上的士绅痛恨。这些士绅在地方上盘根错节,不将这些人制服了,想要顺利施政难于上青天。

张煌言一直都是在军旅中度过,根本没有施政的机会,也就没有切实地体会到地方上施政的艰难。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明白什么叫做掣肘,想必张煌言已经切实体会到了这些地头蛇的掣肘。

郑经笑道:“苍水先生乃是柱国之才,小小的地方掣肘如何能够难得到苍水先生,想必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这些士绅都乖乖地听话了吧?”

“他们倒是想跑的,可是他们舍得现在这个家业吗?都一年多了,也没见着满清打过来,估计此刻已经对满清打过来彻底的失望了。”

“这倒是不错,善财难舍嘛!不过对这些在新政中利益受损者还是要看紧了,这些人办好事办不了,办坏事可是都有两下子的。

今天将先生请过来不是为了这施政之事,施政之事寡人对苍水先生万分信任,不用多说什么,此次请先生来是有几件事需要先生操办。”

“请王上吩咐!”

“此次我军远征爪哇大获全胜,算是将南洋的市场全部打开。承天府距离南洋还是太远了,为了节约贸易成本,寡人打算将纺织业布局在琼州府。

这其一是琼州府黎人妇女善于织布,可以充分动员起来,在崖州建设大型的棉纺基地,同时在琼州府大力鼓励种植棉花。

琼州府气候温润,完全可以一年三熟,只要管理得当,官府的税赋合理,种一季粮食就完全可以满足百姓口粮,其余两季就算轮种,保持地力也能发展出大片的棉田。

只要琼州府的棉纺织行业兴起,琼州府百姓想不富裕都难。那些在新政中利益受损的士绅,只要不是一心想着与我们作对,也可以将他们引导进棉纺织行业。

老百姓衣食住行四件大事,这纺织业到什么时候都是经久不衰的行当,官府给出优惠的政策,寡人还不相信那些人看到了利益会无动于衷。”

张煌言琢磨了半天说道:“王上!想要发展棉纺织业,琼州府人口不够啊!”

“这就要考验苍水先生的能力了,山里的苗、黎人口,我们也要充分地利用起来,还有就是从大陆悄悄地倒腾人口出来。

如何将人力资源利用起来,这是先生的事,寡人要的是结果,过程寡人不看,三年之内寡人要看到琼州府的棉花种植至少要达到百万亩以上。”

“王上!别说百万亩,就是再多一倍臣都能保证种出来,臣担心的不是种植,而是担心销量。若是老百姓把棉花种出来,可是却卖不掉,会出大问题的。

不同于粮食,老百姓吃不完还可以养牲畜,而棉花这东西,老百姓根本用不了多少。若是一年的收成全部砸到手里,老百姓非得造反不可。”

“苍水先生放心,百姓种棉的销售寡人托底,寡人放开了收购,脱籽棉花的最低价每斤不会低于四十文。”

“有王上这句话臣就放心了,臣保证三年之内棉花的种植不会低于一百万亩。”

“除了开发棉田之外,动员苗黎下山也是苍水先生的重要责任,苗黎在山上普遍贫困,想要让苗黎下山就要给苗黎开出比山上更好的条件。

当然普通苗黎得利,头人的利益就会受损,如何平衡头人与普通苗黎百姓的关系,也是一大难题。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苗人男女断发文身,到时候苗黎下山如何保证汉人不歧视苗人的风俗也是一大难题。”

张煌言听得头都大了,自古西南土司就难服王化,想要驯服这些剽悍的苗黎土民,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延平王把这个大难题丢给自己,就是考验自己的执政能力,张煌言并没有多少地方行政经验。能够安安稳稳地在一地施政,还是到了琼州府这一年多的时间。

“王上!这苗黎之事最是难办,我们与苗黎的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之事,在苗黎那里就会引起乱子。

所以有明一朝对于这些土司都是连拉代打,一点点儿地进行削弱,等到华夏百姓数量占据多数的时候,改土归流就成了必然之事。

若是现在就强行进行同化,不管我们使出什么办法,都会让苗黎部落出现动乱,我们目前的主要敌人是满清,这个时期引爆我们的内部合适吗?”

“苍水先生!苗黎也是人,也是华夏苗裔,尤其是苗人更是蚩尤部落的后人,与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在寡人看来,不是苗黎难以交往,而是我们的官僚太过心黑手狠。

恨不得对百姓敲骨吸髓,我汉人百姓温和忍耐,对于官府的欺凌能忍则忍,而苗黎这些百姓脾气却很暴躁,并不愿意甘心受官府大户的盘剥。

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别的地方寡人没有去过不敢说什么,昌化寡人亲身经历过官府对黎人的冷漠,以及黎人对汉人的不信任。

造成不信任的原因就是不公平,黎人的一头牛在互市交易的时候只能换一件铁犁头,而黎人辛苦织出来一匹棉布,只能换一点儿盐巴、剪刀。这样的交易本身就是不对等的,长久下来,黎人就会觉得我们汉人的商人都是奸商,是无良之人。

而官府对于这样明显的不公平的商业行为却不闻不问,任由奸商肆无忌惮地对黎人进行盘剥,这种贸易的不对等,造成的结果就是汉黎两族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如果只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没有问题,若是放在官府的角度来说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这就跟在灾年的时候,粮商大户囤积居奇一个道理。奸商掌握着货物的生产销售渠道,黎人没得选择,不管奸商要多少钱都得买。

奸商们得了利,官府却吃了亏,这样的事情必须要杜绝,想要获得苗黎的尊重,愿意听从官府的指挥,首先要让苗黎百姓感觉到官府对于他们的尊重。

这种尊重体现在对于他们生活习俗上的尊重,包括苗黎百姓特有部落文化,信仰传承。

其次是要苗黎百姓感受到公平,不要认为苗黎百姓不知道我们汉人的奸商是在坑他们,他们有很多人都是去过汉地,对汉地的生活非常的熟悉。

对待苗黎百姓我们能做的就两点,要么彻底的清除干净,从此琼州府包括整个华夏都不再有土司的存在,这条路有多难走,要填进去多少条人命,相信苍水先生比寡人更清楚。

要么就必须将他们同化,让苗黎百姓从此与我汉人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服,说一样的语言,并且不再对苗黎的身份留恋。

若是不闻不问,任由其发展,以后会后患无穷,我们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