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058 最好的

皇明皇太孙 058 最好的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058 最好的

朱曦泪眼婆娑,有些舍不得,“皇兄,为什么非得是你去北平?”

朱玥也不高兴,也十分不理解,“皇兄,皇爷爷最疼你了!为什么要你去那苦寒之地,为什么不是允炆?”

“你们皇兄是皇太孙,这是我的责任。”看着两个妹妹,朱雄英说道,“若是允炆去了北平,那才是你们该操心的时候。莫要多想,这是皇爷爷锻炼我。”

看着两个妹妹,朱雄英继续说道,“你们大概也知道,以后势必是要迁都的。我先过去建城、修皇城,这可是大事,其他人皇爷爷、父王不放心,只能是我去了。”

朱曦和朱玥其实多少也是能理解的,毕竟出身皇家,不可能连这些道理也不理解。

只是理解归理解,可是看到皇兄要离开应天府远去北平,心里肯定是舍不得的,会十分担心。

看着两个妹妹要哭,朱雄英想起来了什么,“等咱修好了皇城,你们就去北平。到时候把允熥也带着,咱现在给你们写圣旨。”

朱曦和朱玥无语了,她们的皇兄掏出来了好几份盖着天子印玺的圣旨,都是空的。

朱雄英一边写,一边说道,“若是在宫里待的不开心,就去北平找我。圣旨是我写的,父王和皇爷爷就算骂也是骂我。”

朱曦酸溜溜的说道,“皇爷爷才舍不得骂你,若是我们到时候拿出来圣旨,依皇爷爷的性子,就算是为了维护你的体面,他也不会说什么。”

那可不,这道理就算是朱曦都能看出来,其他人估计也是可以看出来。毕竟这空白圣旨都给了,而且朱雄英也大咧咧的开始起草圣旨了,这就能说明朱雄英有恃无恐了。

矫昭什么的,自作聪明算得上是矫昭。可是这是正儿八经的圣旨,就不是矫昭了!

其实朱曦和朱玥何尝不明白,她们的皇兄给了圣旨,就是担心她们在应天府过的不开心,所以帮她们找了个退路。毕竟朱雄英一旦离开应天府,她们在皇宫里的待遇会下降。

吕氏现在的地位还算稳固,不是说朱允炆的体面,而是朱标的后宫里没有太多妃嫔,吕氏是比较受宠的。

至于老朱的性子,重男轻女这一点就足够了。就算是朱允熥,老朱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关注。在老朱的眼里,亲孙子始终只有一个。就像对待儿子一般,亲儿子也只是朱标而已。

对于这一次皇太孙要去北平,越来越多的消息传了出来,不少文武勋贵这个时候的想法也多了起来。

和皇帝打擂台,那不只是嫌自己活腻了,那是全家族都活腻了。迁都这样的事情都让皇太孙去坐镇,这也说明了皇太孙的地位之稳固。

老朱封朱雄英为上将军,账下颍国公傅友德、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景隆、魏国公徐允恭。佐以南雄侯赵庸、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航海侯张赫、舳舻侯朱寿、沈阳侯察罕......

这是兵强马壮,更何况朱雄英还带着以工部为主要班底的六部,哪怕基本上都是侍郎、郎中这样级别的文官,但是也不算小了。

这几乎就是一个袖珍版的小朝廷,让朱雄英一起带去北平不说。

朱雄英不只是手底下有着一大票兵马,他也辖北平、西安府、太原府、大同府、辽东等地,这就是军政一把抓。

这是真正的军政一把抓,那些藩王就藩,理论上是不许插手当地的政务的。但是朱雄英这一次不一样,不只是节制一些统兵大将,就算是这些地方政务也都可以管。

可以管和愿不愿意管,那是两回事。

其实朱雄英很清楚,他暂时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插手当地的政务,虽然天高皇帝远的,老朱也确实给了他名义上插手政务的职权。不过朱雄英更多的,还是觉得自己只需要建好都城就行。

不只是当地的政务,就算是兵权,朱雄英也不想太多的干涉。名义上归名义上,不代表朱雄英就真的很在意这些事情。

还是本分一点比较好,如果是遇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事情,朱雄英其实也不在意能够稍微的做点事情,小范围的去实现自己的一些治国理念、施政纲领。

“英儿,此去北平,你首先要做的是建都、建城。”朱标看着朱雄英,认真说道,“这是头等大事,莫要耽搁了。”

看到朱雄英点头,朱标继续说道,“津门卫你也要多上心,不管是出征东瀛还是高丽,天津卫的漕运都是重中之重。我大明迁都北平,天津卫更是重要,不可耽搁。”

看着朱雄英,朱标再问道,“燕云之地离中原故土许久,且元末大乱。中原一带是元军和红巾军也主要在这一带争锋,山东、河南多是无人之地,河北诸处,兵后田荒、居民鲜少。你可知道,如今我大明科举之事?”

看到朱雄英点头,朱标叹了口气说道,“北地文风不胜,前两年科举,三甲俱是南方仕子,这些年科举,南方仕子在科举占七成以上。这可不好,北方仕子多有怨怼。”

其实在洪武年间人心的向背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现如今还有文人多不仕的局面。尤其是在北地,不少士大夫分子忠于元朝,不肯与明朝合作,文人们多有不欲仕者、以不忘故国也。

这些人的故国,自然就是元朝了。

而且在明朝恢复科举制度后,由于南方人垄断了科举入仕的阶梯,引起了北方士人对元朝的怀念。

元朝规定,各地选三百人赴会试,中选者一百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二十五人。另外会试的三百人中,汉人和南人也是各占七十五名。

南北方的对立,在这个时候也是比较强烈的。要不是辽东的纳哈出被收服,以及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使得北元残余势力基本上失去了被明朝北方的威胁,说不定不少北地的不少人心里还想着他们的故国呢。

这就是现实,现在北方很多人根本不认同自己汉人的身份,对于明朝的归属感根本不强。

披发左衽,对于北方的人来说也习惯了。

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人约为父子,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此后的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距离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五百年了。

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他们统治了北地太久,北地的汉人在一代代的异族统治下已经失去了汉家的传统,习惯了异族的统治了。

对于朱雄英来说,接下来肯定是需要考虑北地的归属感问题,自然少不了也要好好的教训一番那些对于北元心生向往的文人仕子,或者是那些地方豪强。

这不是说有刀子就行,不是说手里兵强马壮就好,人心向背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就有所改变的,移风易俗这样的事情更是需要比较长久的时间才能见到一些成效。

老朱兴冲冲的来了,对朱雄英说道,“英儿,随咱去御马监,咱给你找来了几匹宝马。”

朱雄英乐了,懒洋洋的说道,“皇爷爷,孙儿的眼界很高,若不是宝马,孙儿可看不上。”

老朱拉着朱雄英的胳膊,颇为激动,“给你一匹汗血马,这总可以了吧?”

汗血宝马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只是现如今,汗血马的数量锐减,起码是在大明锐减。

其实也是因为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相对说起来负重能力不强。再加上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等原因,汗血马在中国的数量越来越少。

蒙古马又耐粗饲,非常适合大面积的培养骑兵,汗血马的地位自然更加下降了。

老朱可不管那么多,他的宝贝孙儿又不是上战场亲自厮杀,当然需要高头大马。平时朱雄英也骑马,蒙古马、河曲马、铁蹄马等等,都是朱雄英此前的坐骑,供他练习骑术。

“咱是没想到,有了这么好的马!”老朱喜笑颜开,对朱雄英说道,“还是咱的英儿有福气,眼看着要去北平了,有着这般好马!”

朱雄英笑嘻嘻的,挺期待,“皇爷爷,那这次孙儿就不客气了。”

“你牵走了,皇爷爷才开心!”老朱很开心,对朱雄英说道,“咱孙儿就是少年英豪,就该骑最好的马!”

跟着一起去御马监的朱标酸溜溜的,以前这些最好的,都是我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