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480 文功武治

皇明皇太孙 480 文功武治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480 文功武治

皇明皇太孙正文卷480文功武治自家亲弟弟、亲侄儿是什么德行,朱允煐也是心里有数的。大概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生来会打洞。

朱允熥和桑氏这两个,他们本身就有些混不吝。再好的孩子在他们跟前,也养成小无赖。

看着朱橚,朱允煐笑着说道,“五叔,春闱已经开始,只是就现如今来说,这一科可造之材偏少。说不得还要再看看,这些个人要是能厚积薄发倒是好事。”

朱橚有些失望,看起来这一科又是没有什么大才子了。

想起来什么,朱允煐说道,“《孝康大典》到底不同,本该是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之典籍。虽说现如今已是征召不少人,但是想来也是不够。”

朱橚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就算是编著有《救荒本草》这样的作品,朱橚也明白他不是什么家。要是没有一些有才华的人坐镇,他肯定做不好这些事情。

“解缙倒是有些才华,他本是江西解元,七岁能文、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虽说早年间因李善长之固被皇爷爷责罚,只是这些年想来也是有些长进。其母丧事刚结束,咱准备将其调入应天,授总裁之职。”

朱橚立刻说道,“陛下,蒋用文可为副总裁。”

《孝康大典》自然是朱橚主持编纂,而现如今也需要一些有才华的人负责具体的事情。

解缙这个大才子自然不用说,可以委以重任。而蒋用文,少年时过目成诵,主要是在其父亲病死后学医,医术高超,现在也是大明朝的御医。

在朱橚编纂《救荒本草》的过程中,对于蒋用文还是非常认可的。

朱允煐自然是笑着点头,说道,“这些事情五叔做主就是,咱相信五叔的能耐。就是马上就要春闱发榜,咱的意思是五叔和允炆,过来陪着咱阅卷。五叔也知道咱的事情,咱的文才有限。”

朱橚就不能忍了,严肃说道,“陛下莫要自谦,陛下文采斐然。若是陛下有意科举精进,想来是能金榜题名。这普天之下谁人不知,陛下诗才惊艳绝伦。”

得,文抄公朱允煐虽然还不是‘诗仙临凡’,只是他曾经‘随口吟诵’的诗,确实是广为传播。

这里头也有老朱推波助澜的因素,是在进一步的打造小朱的形象。这里头也是因为大明朝的‘文采’,还真的不如唐宋,起码现阶段看起来是这样。

朱允煐也不尴尬了,虽然他‘作’的诗少,但是在大明初级,还真的是很厉害的。毕竟那本身就是可以传颂千百年的经典之作,品质是没的说了。

欺世盗名什么的,朱允煐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反正大家都是这么说,他自己差点也都是被说服了。

和朱橚商量着《孝康大典》的事情,也将朱橚和朱允炆拽过来,甚至还包括蜀王朱椿,这是宗室里文采比较出色的。

说起来就是朱允煐也需要表现出来一个态度,让天下士子看到大明皇室对于读书人的重视。哪怕这也就是‘做个样子’,但是这样的做做样子,有些时候还是比较能够收邀人心的。

既然这样就可以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收邀人心,看起来成本也不算高、也不麻烦,朱允煐自然也就比较乐意了,这样的事情是他看起来最有性价比的事情之一了。

至于朱橚几个也应该感觉到比较开心,他们本身就喜欢读书,也能说明他们的贤良,以及被皇帝的信任。

其实大明朝现在在做的重大工程,真心来说不算少,也不只是修书而已。

《孝康大典》,这在不少人的眼里就是不折不扣的文事盛举,很多读书人对此都是心潮澎湃、引以为傲。

而大明朝的龙江造船厂、福建的泉州,也都是在大力的兴建海船。这是要进一步的准备发展远洋的能力,这也是为了接下来的‘下南洋’准备,要去彰显国威。

只是这件事情,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而已,毕竟市舶司这些年发展的不错,大明的水师也一直都是在持续发展壮大。下南洋什么的,大家并不陌生,只不过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件事情距离他们比较遥远而已。

不管是文事还是武事,或者是一些看起来比较长远的布局,朱允煐一直都是在尝试着努力去做。

华夏文明一直都是农耕文明,对于大海实际上也不是特别重视。

别看唐宋两朝都有不错的远洋贸易,只是对于很多的事情,大家骨子里还是不是特别认可,大家也都普遍觉得土地比起大洋更加重要。

谷晪

朱允煐自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他很清楚哪怕自己贵为皇帝,可是实际上也没办法强行扭转一些人固执的观念,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尝试着慢慢的去让大家接受、改变一些想法。

其实现在看起来也还算不错了,因为市舶司持续带来不菲的收益,也包括在看似蛮荒的东瀛找到了无尽的银山,这都让一些人心里开始嘀咕了。

看起来除了华夏土地,外头也不见得就是一片蛮荒,也有可能是有着一些个好东西。那些个好东西,甚至还是要超过华夏土地的,这些也确实是让不少人意外的同时也无法理解。

华夏土地广袤无边,这里富有四海、无所不有。

只是这些固有的观念,似乎看起来也是需要有着一些改变了,这对于朱允煐来说也就足够了。

说到底就是固有观念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想要一朝一夕去改变什么,也实在太难了。

比如说裹脚这些,哪怕现在还不像清朝时期的‘三寸金莲’,但是裹脚的风气已经不小了。哪怕当今天子反感裹脚,大明宗室女眷一律不得裹脚、大明亲王正妃必须是天足。

这些虽然不是以律法的形制出现,只是很多人心知肚明。可是没办法,风气还是没办法彻底扭转。一些文人士子,还是追求‘修足’,还是喜欢裹脚的‘大家闺秀’。

而那么一些个世家大族,他们似乎也是接受了沿袭百年的‘传统’。他们似乎不在意这样的‘传统’其实也不算长,甚至是蒙元时期进一步流行。

在朱橚离开皇宫后,朱允煐下旨给朱允炆传旨,自然也就是希望大明朝的徐王能够多做点事情,做些他应该比较擅长的一些事情。

合理的利用资源,朱允煐对此也算得上是比较得心应手的,有些事情做起来也可谓是毫不费力。

至于其他人的感受,朱允煐好像还真的不是特别在乎。更何况现在做的这些事情,也不是什么坏事啊。

既然是这样,朱允煐自然也就更加的心安理得的。这么些决定对于他来说,也确确实实算不上什么难事了,轻轻松松的也就做出了这样的一些决断了。

慢悠悠朝着乾清宫走去的朱允煐觉得有些事情,也确实是需要和老朱说一声。哪怕朱允煐也很清楚,老朱虽然不会在意一些事情,只是该尊重老朱的时候,朱允煐一直都是比较尊重的。

“皇爷爷,咱准备给解缙召回来。”朱允煐开门见山,对老朱说道,“让他协理五叔,帮着一起修《孝康大典》。”

老朱愣了一下,随即没好气的说道,“咱大明缺了他解缙,还就修不好《孝康大典》了?”

对解缙,老朱也确实是比较有怨气的,老朱不喜欢解缙,这其实也是比较好理解的一件事情。

说到底就是解缙有才华,老朱一度也是很喜欢、器重解缙,甚至一度是将解缙带在身边,这是要重点培养的意思。

但是解缙对李善长充满同情,再者就是初入官场的解缙那时候说是意气风发也好,说是锋芒毕露也罢,他确实是在朝堂上得罪了一些人,也结了不少仇。

“咱觉得他在外头历练了这么些年,现如今也确实是该召回来了。”朱允煐笑着,对老朱说道,“这人旁的不说,这文采是没问题。帮着修书,咱看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老朱也点了点头,虽然对于解缙是有些失望的。可是老朱也明白,解缙确实是有着一定的才华,还是可以重用的。

朱允煐给老朱泡了壶茶,笑着说道,“咱现在就是准备重文事了,可不能只是一个武皇帝。要是不重文事,以后的史书说不得咋编排咱几个。”

老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大概觉得自己在史书上,可能是要被抹黑的比较厉害,很多文人都不喜欢他。

只是老朱大概是猜不到,如果是女真人崛起后,会修的《明史》将老朱编排的无比厉害,甚至还是一张麻子脸、其丑无比。

重视文治,这一点自然也是无比重要的。大明朝不需要只是靠锦绣文章,只是也不能只是一群丘八掌国。文功武治,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也是无比重要的。

朱允煐要两条腿走路,他确确实实没打算只是留下一些个‘武皇帝’的形象。

“这一次科举,也没有大才。”看着老朱,朱允煐没好气的说道,“咱在位这两科,都很一般啊!”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