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477 越来越好

皇明皇太孙 477 越来越好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477 越来越好

皇明皇太孙正文卷477越来越好大明在‘休兵’一年后,眼看着就要开始准备再次征战四方了,他们要再次展现出兵锋了。

徐辉祖自然知道自己应该要做些什么,其实对于这些事情,他一点都不意外。

说到底就是东瀛的银矿实在太重要了,朝廷不可能一直都是这样‘得过且过’。甚至不少人也都觉得,要不是前燕王已经在东瀛开国,朝廷的大军早就在东瀛出现了。

只是那样还不够,很多人也是担心燕王势大后会有不该有的心思。单纯的就是财帛动人心,更何况那还是一座银山呢,这要是没有半点动心那才是怪事。

毕竟大明王朝‘天高皇帝远’,这也是隔着海,说不定就有人会有什么心思。

釜山三卫看似是一个保障,只是釜山三卫本身就是孤悬在外,也有一些不确定性。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朝鲜那边是必须要拿下的,单纯的为了银山也是值得拿下来的。

什么有文臣喊着不可穷兵黩武之类的,那只是极少数迂腐到了极点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在当初知道了东瀛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银山,朝野上下基本上都是磨刀霍霍的,这座银山绝对是要掌控在大明朝廷的手里。

现如今要动兵,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到底是多大的规模,或者是不是所谓的灭国之战。

其实朱允煐也明白,一旦对朝鲜发动大战,朝廷上肯定也会有着一定的反对声音。不少人会觉得保持现状就好,没必要想着什么以后的事情。

只是那些声音,显然是不可能动摇朱允煐的决心。这一场大战是必须要开始的,必须要提前剪除一些隐患,这些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的让朱允煐的一些计划可以执行。

毕竟大明朝的亲王越来越多了,虽然一些人更喜欢当一个安乐的富贵闲王。可是也有人觉得同样是老朱的血脉,他们的骨子里还是有着一些热血的,也是想要建功立业,有着自己的基业。

如果打下来了朝鲜,那边最少可以成为两个亲王的藩属国,大明朝的周边要‘安全’起来。

朱允煐的心情不错,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一些计划在有序的推进着,这是好事情。

在考虑着军伍的时候,少不了的也需要考虑文治,这也是无比重要的。

茹瑺在朝堂上‘唇枪舌战’,因为春闱就要开始了。对于他连续成为两科的主考官,不少文臣心里是有些不舒服的,觉得皇帝对于茹瑺的偏爱实在是太明显了。

所以这个时候也是需要找点问题,比如说出题的问题,或者是茹瑺自身的问题。要是将茹瑺拉下来的话,他们或者和他们有关的人就可以成为主考官,可以培植、壮大自己的势力。

要是说将皇帝的第一心腹给拽下马,说不定他们就有机会成为重臣呢。

内斗什么的,或者是互相的倾轧,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需要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朱允煐对此不见得就是乐见其成吧,他也不需要出现党争之类的事情。只是如果稍微的控制一下规模,这也是可以有的,文臣一个鼻孔出气,皇帝到时候心里就不踏实了。

在下朝后,朱允煐在武英殿召来茹瑺,“茹卿,咱现在可是让你成了靶子。”

“全赖陛下垂青。”茹瑺倒是没有太多的拘谨,他笑着说道,“今日朝上虽有对臣的攻讦,不过想来也只是臣在整顿吏治,一些同僚想来也有些担心。”

茹瑺这么说也是事实,朱允煐这个皇帝要整顿吏治,自然也就意味着茹瑺要冲锋陷阵。现在朝上不少人对茹瑺有些攻讦,确实是有一些人感觉到了威胁。

对付皇帝,这些人自然是没有胆量的。但是如果是扳倒茹瑺,他们现在还有一些胆子。

说到底就是自身的利益受到了威胁,哪怕平时会比较畏惧、尊重茹瑺。但是现在,就不行了。

对于有些事情,朱允煐自然也是心里有数的,只需要稳坐钓鱼台就好。

主考之类的事情,朱允煐自然不需要关心。甚至出题,他也不会在意。他只是需要在会试结束后准备殿试,或者是看一看会试前十名、前二十名准进士的卷子就好。

“茹卿,现如今朝廷也需英才。”朱允煐也不再开玩笑,认真说道,“朝中需要务实之才,锦绣文章虽好。只是那些人,该去翰林院、该去国子监,不能牧守一方。”

对于皇帝这么说,茹瑺一点都不意外,他早就知道皇帝的心性了,知道皇帝的喜好。

大明朝的洪武皇帝是一个务实的人,在意的是文韬武略,在意的是真才实干。而英示皇帝算得上是一脉相承,对于所谓的文采不是很在意,他要的是能够干实事的人。谷陃

这可不是喜好瘦金体、喜欢书法、绘画的皇帝,甚至对于一些锦绣文章还是很不喜欢的。因为那样只会增加皇帝批阅奏折的效率,华丽的辞藻不一定得到赏赐、看重,很有可能是一顿怒骂。

务实,这显然是最重要的,这也算是对于这一次的科举取士稍微的定下了基调。

不能说到时候一些朱允煐不是不在乎文采斐然,大明朝也需要有着那么一些文风。只是相对于文采,朱允煐更加看重的是一个官员的能力,不能只是单纯的‘笔杆子’。

也没必要和茹瑺拉家常,朱允煐还是更喜欢做事情。叫来茹瑺,只是再次提醒茹瑺一些事情而已。哪怕茹瑺是自己的心腹,可是朱允煐时不时的还是需要提醒一下。

说到底皇帝就是皇帝,有着自己的心思和想法。更何况科举取士,确实是大明朝现在最重要的招贤纳才的渠道,在这个时候也确实是不得不重视起来。

在茹瑺离开后,郁新也被叫到了武英殿,哪怕是坐堂的户部官员们也都没有意外。

郁新好歹也是大明朝的户部尚书啊,掌握着大明朝的钱粮。皇帝频繁的召见很正常,不需要大惊小怪的。要是皇帝一直都不召见郁新,很多人心里到时候或者是不踏实,要不然就是有小心思。

“给郁卿赐座。”朱允煐开口,对王承恩说道。

郁新谢恩了,只是心里也是有着那么一些奇怪。虽说现在是在摊丁入亩,在考虑着银行的推广之事。只不过这些事情也是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皇帝前几天也问了。

哪怕是再重要的事情,也不至于一日三问,以前的英示皇帝可不是这样的。

朱允煐直接开口,问道,“现在想来也是做好了事情,去年朝廷收入如何?”

郁新立刻回答,说道,“回陛下,朝廷持续大兴屯田、奖励垦田、减轻民负,去年田赋粮再涨,已达两万七千一百万石。”

对于这个回答,朱允煐并不意外,这个数字是稍微超过洪武朝末期,大明开国后田地的数量、户籍等等都是在稳定增长。

郁新继续说道,“户籍一千一百万户,人口五千五百万余。耕地八百三十万顷,军户屯田两百万顷。”

这些数字朱允煐也不意外,看似很多,但是这里头也囊括田、地、山、荡在内。

朱允煐笑着点头,说道,“这倒是好事,银钱之数无需再说,咱想来也知道数额。”

郁新一下子被噎住了,虽然现在朝廷每年财政健康,算上粮食等等,朝廷每年的收入是要超过两千五百万两白银的。但是这里头,户部不嫌钱多啊,他们还是很想从内帑抠出来些钱。

朱允煐笑着问道,“国朝现在军饷白银,每年需多少?”

郁新立刻回答了,“回陛下,去岁国朝没有用兵,军饷共计五百七十万两。”

这个数字朱允煐并不意外,大明朝的军费开支确实不低,五百万两白银的军饷、军械置换等等,实在是再正常不过。当然军户屯田每年也有将近两千万石,这也不少。

至于说为什么军屯产量这么高,自然就是此前的两千万石,那是田粮税,是朝廷收上来的赋税。而军屯的话,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虽然也留给军户一些,只是这些军屯的产量也都是有计数的,和寻常百姓自己种的田有区别。

朱允煐笑着开口,说道,“还要继续开垦农田、提升人口户籍。记得要做好民生,这兴修水利之事,一直都不能缓。”

郁新自然知道这些,不管是洪武皇帝还是英示皇帝,一直都是很重视民生的。

别看现在的大明朝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似乎是有着一个盛世的雏形。只是这距离真正的盛世,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朱允煐也是远远不会满足的。

其实郁新也明白,一旦摊丁入亩,朝廷的财政收入肯定是要继续增加。而且朝廷在荆湘持续开发,那里说不定也要成为鱼米之乡,成为下一个江南富庶之地。

这个户部尚书做的还算舒心,比起‘前辈们’要好不少,因为现在的大明财力越来越强了。

只是郁新,肯定是高兴不了多久,将郁新召来,自然是‘要钱’!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