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446 一切都是为了大局

皇明皇太孙 446 一切都是为了大局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446 一切都是为了大局

皇明皇太孙

上完早朝的朱允煐大步朝着武英殿走去,作为皇帝,可不是说上完早朝就万事大吉。所谓的日理万机,显然也不是说一个人在朝堂上就可以处理一切。

很明显的一件事情,朱允煐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上完早朝,就要去武英殿批阅奏章。这就是朱允煐应该做的事情,这样的流程对于他来说也确实是习惯了的。

甚至朱允煐还是比较佩服老朱的,因为以前的老朱的勤政,那真的是拼命了。

所谓的早朝不算什么,还有午朝、晚朝,老朱这个恐怖的老板带头,底下的员工更是要跟着拼命。在大明朝开国初年,所谓的‘反内卷’是不存在的,只有一个个比社畜还要社畜的存在。

到了武英殿,朱允煐一屁股坐了下来,还没喘口气,一大堆奏折就递了过来。或者说朱允煐的案头本来就有很多的奏章了,只是现在有些事情需要优先处理而已。

还是做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情吧,朱允煐对此也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

看了一眼王承恩,朱允煐说道,“去诏钦天监监正。”

钦天监可不只是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而已。其实在秦汉开始,就有类似的官吏、机构,只不过那时候被称之为太常,属于太史令掌控。

所谓的钦天监,实际上也是明朝改的,元朝的时候是太史局。辽称之为司天监,金称司天台。甚至明朝一开始也是司天台,然后才改为钦天监。

钦天监监正来后,朱允煐说道,“记得要开始掌推历法、定四时,不可耽误明年春耕之事。”

这也是一个皇帝应该要做的事情,哪怕朱允煐看起来是很重视‘市场经济’,但是他从来都没有忘记现在是农耕文明。对于大明朝来说,只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粮食,才可以更加踏实。

朱允煐随即再次说道,“备几个吉时,年内就要准备封王。”

这可是大事,皇帝登基有些时候也是要挑选黄道吉日。比如说朱允煐,他登基的时间可是千挑万选的。这还是因为老朱主动退位,要不然一些皇帝登基就没那么讲究了。

至于说册封太子等等,当然需要挑选时间了。大明朝册封亲王,显然也是需要挑选时间。

这一切都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司天监那边也都是要开始准备起来了。他们要开始挑选、推算日子,只有这样选出来几个吉日,才能给皇帝更多挑选的余地。

朱允煐还是比较‘遵守规矩’的,虽然他对于一些个所谓的‘天象’不是很在意,也不觉得有什么异象就是所谓的皇帝德行有亏,或者什么祥瑞等等。但是该选个吉日什么的,还是需要选。

在钦天监离开后,户部尚书郁新也就奉诏来到了武英殿。

朱允煐看了看郁新,问道,“银行那边,可有什么问题?”

郁新立刻回答,“起奏陛下,银行兑出白银八十七万两,存入白银十一万两。”

看看,这就是所谓的‘亏本生意’了,这是白银流出了七十余万两。只不过对于这样的事情,朱允煐也没有太多的意见,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理解的事情。

他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那看起来,咱大明还是有不少富家大户。要么是生财有道,要么就是家底子足够厚。这般数字,可不是那么好得到的。”

寻常百姓家,能有几十两白银就可以一家人过得下去了。有着个千两白银,那就是小康的水平了。可是现在再看看,实在是九牛一毛了,这才仅仅五处银行,兑出去的就是近九十万两白银。

只是对此,朱允煐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因为现在也算得上是一个还算不错的好现象。

“那也是个好事,咱记得银行初开的时候,百姓多有不信,多半也是宗室、武勋出了些银钱存入。”朱允煐笑了起来,随即对郁新说道,“现在存入的银子,寻常百姓多吗?”

郁新一下子来了精神,随即说道,“回陛下,现在多有一些寻常百姓家存入白银。虽说都是几两、几十两,不过这到底是个好事。”

这确实是一些好消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一些寻常的大户可能是有着大宗的存入或者取出,只是大明朝的银行,也不能只是为这些人服务。寻常百姓的真金白银,那才是根本。

说到底还是积少成多,寻常的普通人家到底还是多一些,他们的真金白银才是更多的。

朱允煐笑着开口,随即说道,“银行这边,估计两三年内是要做好朝廷兜底的准备。”

对于皇帝的提醒,郁新自然是心里有数的。甚至他还觉得皇帝是比较乐观的,说不定接下来十几年,朝廷要一直兜底,要一直做一些‘亏本生意’。

只是这件事情还要坚持,除非是出现重大变故,证明了银行完全没有办法展开。或者是英示皇帝忽然驾崩,新帝在巨大的阻力下去废除银行,这才有可能改变一些局面。

要不然的话,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基本上就是亏本买卖了。现在本身银行的业务就不多,而且多半是在亏钱。再者就是印制纸钞等等,这本身的成本就不小。

更何况就算是现在只有五处银行展开,可是接下来银行的试行成功、经验积累足够,底下的州府县,银行都是要设立的。起码州、府,这都是要开始准备起来了,这也是计划之中的事情。

“银行,现如今有所亏损,这也是应有之事。”朱允煐开口,对郁新说道,“银行到底是归于户部,不能只看盈余。这些事情,你想来也有数。”

这简直是说到了郁新的心坎里,银行这个业务的展开,真的不算什么,他经历的多了。

很多人都以为户部有钱,可是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啊。至于说赚钱什么的,户部其实都是麻木的,主要就是很多的事情,根本就不能想着赚钱。

所以说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户部就不能想着赚钱,要一直亏钱。银行这边,也要继续亏下去。

看着郁新,朱允煐笑着问道,“银行推行也有段时间了,底下有何议论?”

只是想起郁新的性格,朱允煐继续说道,“莫要只说好话,你也是知道咱的性格。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咱不是听不进去坏话的性子。”

好话当然好听,可是想要做一些事情,就要多听一听不一样的声音,这也是一个皇帝要有的心胸。朱允煐自认为还算不错,他听得进去一些不算好的观点。

这也算是堵住了郁新的退路,或许他不会只说最极端的观点,但是也不会只说好话了。

郁新想了想,随即说道,“启奏陛下,朝野上下,倒是还有不少对银行有所质疑之言。”

这样的观点,朱允煐一点都不意外,说道,“说是与民夺利,或是一些诸如不兴德政?”

郁新这一下也尴尬起来,这样的声音他自然也听到了不少。甚至可以说皇帝现在说的是比较委婉的,因为他实际上知道有着一些个更加不好的声音,就差破口大骂了。

银行的存储业务,这在一些人眼里简直就是砸人饭碗了。钱庄什么的,以前就有。别人存钱进钱庄,那都是要付保管费的。可是大明的银行倒好,居然还要给息钱,这就是在砸饭碗了。

这对于不少人来说,这就是抢人饭碗了,因为钱庄这样的生意没有点财力和人脉,也不好展开。

另一方面自然就是银行这边的贷款业务,这简直就是在放贷了。

高利贷什么的,这本来就是很久之前就有的营生。虽然朝廷的银行倒是不会要特别高的利息,只是别人也会觉得只要你收利息,那就是在他们的口袋里抢钱了。

再者就是银行放贷,那是有着恐怖的调查。没有足够的人担保,没有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基本上也就不要想着什么贷款成功的事情了。

更何况银行在评估的时候,多半也是喜欢将资产压低不少。而且甚至有人想着要‘赚一笔’,结果悲催的发现聪明反被聪明误,银行可是有着朝廷背景的。

到时候就是朝廷的一些部门出面,直接是官府强行收取等等。所以有些人,也是‘家破人亡’。

一开始是想着贷些钱花天酒地、赖着不还,可是结果才发现自己想多了。朝廷这边,显然是不会给这些人任何自作聪明的机会,银行到底是有着官方的背景。

所以看到一些人的‘惨象’,不说怨声载道吧,但是确实引起了一些非议。

说实话,对于这样的一些非议,朱允煐还真的不是很在意。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不会因为这样的一些小事就去放下正确的做法。极少数人的不便不要紧,只要大部分人受益就好。

更何况听到蝲蝲蛄叫就不种田了?

不可能,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朱允煐还真的不在乎那么一些个不太友好的声音。更何况有些人现在看似是下场不太好,只是他们的自作聪明,只是贻笑大方而已。

有些事情朱允煐明白,郁新自然也是非常明白的,所以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该怎么做,自然就是怎么做,一些小小的弯路等等,实在算不上什么。

有着一个还算用着顺手、且有能力的户部尚书,朱允煐自然也可以安心不少。

不过归根到底就是大明朝的财政在进一步的变好,要不是因为国库里有一定的钱,要不是大明朝的财政健康、有大量的白银涌入,朱允煐也不会这么安心。

就像郁新一样,对于银行短短两个来月亏了七十万两,他是一点都不需要着急和担心。朝廷的国库可以进一步的兜底不说,更何况银行的存在,也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说到底,这就是大明朝的纸钞推行,因为银行的出现得到了进一步的市场接纳。

所以根本不需要只是看着银行现在在缺钱,不要说户部了,朝廷实际上也是一样。他们需要看的是大局,而不是一城一地,那显然不是大家应该有的态度。

得到了不错的反馈,朱允煐也就让郁新离开了,只不过也是稍微的勉励了几句。对于手底下的员工们,朱允煐还是很大方的,该鼓励的还是要鼓励。

继续准备办公吧,朱允煐需要做的事情可不少,皇帝可没办法太闲了。

朱允煐继续批阅着奏折,该忙碌的还是需要继续忙碌。朱允煐觉得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还有更多。他知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朝廷还有一些比较多的动作。

这一切都意味着朱允煐没办法闲着,他知道自己需要好好的动一动。大局嘛,朱允煐从来都不缺,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大明朝这条越发庞大的大船朝着更美好的方向航行。

不需要乘风破浪,大明朝还是少点波折比较好,顺顺利利的走好每一步,这就好了。

该做的事情就是去批阅奏章,将该做的事情做好,这也就足够了。

王承恩靠近,小声说道,“陛下,宋忠来了。”

锦衣卫指挥使主动求见,这显然是有大事发生了。这样一个看起来位置敏感、身份特殊的人,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性格,或许现在也都需要紧张起来了。

朱允煐点了点头,宋忠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朱允煐也是明白的。看起来可能是有着什么情况发生了,可能也是超出自己预期的事情。毕竟,朱允煐可没有给宋忠‘特殊任务’。

进入武英殿,宋忠没有半点犹豫,“标下叩见陛下。”

朱允煐笑着抬了抬手,说道,“平身吧。”

宋忠,这也是朱允煐的班底。这人也知道朱允煐曾经的军伍梦,所以不称‘臣’,而是以武将的身份来,这也是一个聪明人,知道投其所好。

朱允煐也没有客气,直接问道,“你这一次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宋忠也没隐瞒,说道,“陛下,是南洋的事情。船队回来了,只是现如今这天气,怕是不好去辽东。”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