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430 洪武、英示?不,孝康!

皇明皇太孙 430 洪武、英示?不,孝康!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430 洪武、英示?不,孝康!

眼看着就是太上皇的寿诞了,这自然也就是无比重要的事情,朝野上下必须要重视这件事情。

再者就是如今大明的亲王们,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应天府了。别管那些个曾经在外就藩的亲王们是如何的想法,他们现在基本上也都是认命了,他们基本上别无选择了。

作为天潢贵胄,这些个亲王们自然也就是出身高贵。尤其是曾经就藩的亲王们,他们也知道天高皇帝远的乐趣。如果有任何的可能,他们都不希望杯削藩,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去封地逍遥。

只是很明显,他们现在面对的是一心想要削藩的英示皇帝。面对这一位,一些亲王就算是私下里想要摆一下皇叔的身份,可是真的要是在英示皇帝跟前,一个个的都很清楚君臣有别。

更何况英示皇帝要削藩,这些亲王们最大的依仗原本应该是洪武皇帝。可是到现在,洪武皇帝都没有任何表态,看起来不只是默认了英示皇帝的削藩,也是比较支持的。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面对英示皇帝他们都不敢说些什么。面对洪武皇帝,虽然这些亲王可能会犯些小错,但是绝对不敢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做些什么。

就算心里吐槽、不满,可是也只能乖乖的来到应天府。哪怕忧心忡忡,也只能接受。

按照老朱此前的规矩,亲王每岁朝觐,不许一时同至,这自然就算怕亲王私下串联。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大明的宗室一个个的都是来到了应天府。

朱允煐这几天也习惯了,因为他的这些皇叔们来朝后,都要先是常服见天子,三叩头不拜。再然后,自然就是在奉天殿见面结束,朱允煐双手执大圭,亲王则换上冕服,这个时候是叙君臣礼,亲王行五拜三叩头之礼。

只有这样的仪式结束,才是换上常服,这个时候是要叙家人礼了。只不过就算是英示皇帝的皇叔,这些亲王也依然需要行四拜不叩头。朱允煐,自然是坐在正中朝南。

小小朱一本正经的坐在旁边,一个个青年、壮年的王爷爷都要给他见礼。

小朱习惯了这些,自从他十岁被封为皇太孙之后,他的那些皇叔们在朱允煐面前就是‘低一头’。而小小朱早早的就被封为皇太子,所以正式的场合,和小小朱很亲近的皇叔朱允熥,也是需要向小小朱行礼的,大家都习惯了这些。

“十一叔,五叔如今在修书。”朱允煐看着蜀王朱椿,笑着说道,“侄儿曾经和皇爷爷商讨过,咱大明要修一本著作,修一部彰显国威、造福万代的大典。这件事情,侄儿想着也就是五叔和十一叔联手,方能成行。”

朱椿愣了一下,他虽然只比朱允煐年长三岁,也不算是老朱特别重视的儿子。但是这一位,此前也是和朱允煐见过,也给朱允煐留下非常不错的印象。‘蜀秀才’,这就是老朱对朱椿的称呼。

看到朱椿还在疑惑,朱允煐说道,“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华夏数千年文明,包揽万象!”

这一下朱椿有些激动,称赞道,“陛下,如此壮举,非盛世不可为!”

“是这个理。”朱允煐也不谦虚,笑着说道,“只是这般大事,侄儿也不放心其他人。咱想着的是五叔和十一叔总揽此事,只是五叔如今还在修医术,这件事情还得十一叔多担待。”

朱椿心里自然是心动的,只是面上谦虚,“臣何德何能,安敢主持此等大事!”

“十一叔莫要谦虚,父皇在的时候,也多说十一叔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再者十一叔在蜀地多年,教化蜀人、诣讲郡学,多有建树。咱大明诸王,十一叔首屈一指。”朱允煐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说的也是事实,“这事,皇爷爷也知道。”

这虽然有溢美之词的嫌疑,不过朱椿还是受用,他自认为绝对是贤王,他做的事情确实很多。

朱允煐开口,对朱椿说道,“若是十一叔同意了,那就让五叔主持编纂《洪武大典》,十一叔监修。其实十一叔也该明白,皇爷爷早年也曾想要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只是没能成行。咱们这些做儿孙的,也该了却皇爷爷心思。”

朱椿微微点头,老朱曾经想要修书,只是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当时的国力也不允许,因为那时候还要修元史、删定礼记等等一大堆事情,大明那时候可没有太多的读书人。

但是现在看起来就不需要担心这样的一些事情了,现在的大明有着足够的读书人。编纂一部巨著,大明朝现在的国力强盛,而且政治稳定,自然也就不需要担心一些事情了。

朱椿想了想,随即说道,“陛下,编纂此等巨著,想来不能只是依靠国子监、翰林院。”

“这个侄儿自然心里有数,所以侄儿的意思,是十一叔召各色人等,不拘翰林、进士或者僧侣等人。文渊阁所有藏书,自然也要参用。若是编纂此书,侄儿的意思也是要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

谷讲 听到朱允煐这么说,朱椿就知道朱允煐是认真的,这个《洪武大典》还真的不能只是依赖一小部分力量。要是没有一个强悍的朝廷作保,根本无法编纂如此巨著。

“爹。”小小朱忽然间跑出去了,又忽然跑了回来,“高祖父让咱喊十一王爷去乾清宫,你们说太久了,高祖父等不及了。”

朱允煐顿时黑了脸,说道,“咱和你十一王爷聊得尽兴呢,就不能再等等?”

朱椿那就叫一个尴尬,他从小到大的,哪敢不听老朱的话。可是现在再看看这个侄儿,面对老朱的话,居然还敢‘讨价还价’?

小小朱可不会惯着小朱,跑到朱椿跟前,拽着朱椿的手就说,“十一王叔,高祖父令人备了膳,咱们过去。再不去,高祖父就要骂人了,他就要打我屁股了。”

朱椿连忙说道,“臣不敢。”

这一位真的是蜀秀才,也特别喜欢儒家。他在蜀地的时候,曾经聘请汉中教授方孝孺为世子傅。虽然方孝孺也曾经是跟着宋濂学习,在老朱心里也是留下极好的印象。但是要不是在蜀王府做事得力,也不至于脱颖而出。

当然现在的方孝孺是在四夷官,虽然老朱曾经想要将方孝孺留给大朱、小朱重用。不过这一位现在和黄子澄一样,他们有着清名,在士林的名气不错。而且他们的重任不是参议国事,而是教化那些番邦蛮夷。

这些人能忽悠啊,为大明培养一些公知比较好。当然这些公知,都是要回到他们各自的国家。

朱允煐看着朱椿,笑着说道,“那咱也跟着过去好了,咱们到时候再聊这个事情。咱还是喜欢和十一叔聊这些,允熥那小子只吃吃喝玩乐、风花雪月,和咱聊不来。”

朱椿笑着拱手,说道,“吴王淳朴,倒也不是不学无术。臣和吴王也多有书信往来,曾邀......”

看着表情古怪的朱允煐,朱椿一下子也反应过来了。倒不是说和朱允熥书信往来犯了皇帝的忌讳,而是朱允熥是有前科的,喜欢到处乱跑的。

大明朝第一代希望不遵皇令擅自离开皇帝的亲王是曾经的吴王、现在的周王朱橚。而现在第二代吴王出现了,又是一个曾经到处乱跑的性子,看起来‘吴王’不只是老朱曾经称帝前的王爵封号,这个封号也代表着‘过于自由’。

小小朱在前面带路,朱允煐和朱椿边走边聊,看起来还是很投契的。

“英儿,你和咱的蜀秀才还没聊完?”乐呵呵的老朱看着进入乾清宫的几个人,笑了起来,“咱再不让人过去,估摸着你们都不用用膳了。”

朱椿立刻跪下,感情充沛,“儿臣叩见父皇!”

“起来!”老朱摆了摆手,说道,“又不是在朝堂上,学学你那个侄儿,他最是不和咱客套。你这小侄孙也成,整日和咱没大没小。咱啊,是给这父子两个磨得没了脾气。”

这似乎是在抱怨,但是朱椿可不傻。这可不是老朱在说小朱和小小朱不孝顺,这是毫无掩饰的在表达着老朱的欣喜和亲昵,朱椿自然也是想都不敢想这样的待遇。

老朱看了看朱椿,说道,“你和英儿,是在聊些什么?咱看前几日你几个哥哥回来,他也就见了面、聊几句,哪像现在这般聊了许久?”

朱椿赶紧说道,“儿臣和皇帝陛下在聊大典之事。”

“那成,这事是得咱蜀秀才来做。”老朱笑了起来,说道,“到时候咱给提个名,就叫《孝康大典》!”

朱允煐直翻白眼,他本来是想着要叫《英示大典》,谁让这是朱允煐在位时编纂的,用他的年号没问题。但是想了想,还是给老朱面子,毕竟老朱打的基础好。

可是老朱这边倒好,想到他最爱的长子没有登基称帝,心里就不得劲。《孝康大典》,这也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孝康皇帝朱标,那可是大明最有文名的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