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297 大事、小事

皇明皇太孙 297 大事、小事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297 大事、小事

皇明皇太孙正文卷297大事、小事徐妙清是大度的,对于她的丈夫消失不见,这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她的丈夫要么是去了其他妃嫔那里歇着,要么就是在太上皇那边,都不需要觉得新鲜。更何况胖儿子在跟前呢,搂着这胖乎乎、肉嘟嘟的儿子,徐妙清就很心里踏实。

盘着腿坐在榻上的老朱乐呵呵的看着奏折,也有些调侃,“咱到底是太上皇了,你这个新皇帝又厉害。这折子你要是不给咱看,咱还看不到!”

“那是,我当皇太孙的时候,要是藏下来折子,你也不会知道。”朱允煐一边看着奏折,一边说道,“不过说起来,咱虽然是皇帝了,可是和皇太孙一样,批完了折子还是要让你过目。”

老朱抬头,语气莫名的有些小心,“英儿,咱就是怕你......”

“皇爷爷,咱们爷孙两个不用说那些。”朱允煐赶忙说道,对老朱说道,“孙儿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皇爷爷若是真的撒手不管,我心里也不踏实。要么过个五六年,孙儿可以把持朝政了,要么就是皇爷爷真的老糊涂了,要不然肯定要帮忙。”

老朱笑着点头,随即说道,“你四叔这事,你是准备怎么办?”

“立国就是,让四叔送来国书。”朱允煐笑着开口,对老朱说道,“咱们就算是认了这个宗藩了,一切都是按照朝廷的制度来,应该差不多吧?”

老朱点头,随即说道,“你四叔说想要迁民?”

“咱大明的百姓还不够,迁去东瀛肯定有些难。”朱允煐也有些为难,说道,“只是东瀛那边,也确实该迁些人过去。要不然都是东瀛人,四叔可靠的子民都没有。”

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弄些大明的子民,朱棣想要治理都难。

老朱有些感慨,说道,“是打下来了一些基业,现如今也是在治理。只是到底是蛮夷,你四叔、你那些个弟弟,怕是要百十年才能让百姓归心。”

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那边虽然搞了很多年的幕府,那些幕府将军掌权。可是那边的天皇传承一直有序、从未断绝,那边的百姓对此也是非常认可的。

所以朱棣想要去收归民心,确实是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毕竟对于东瀛的人来说,朱棣、大明就是异族。想要让这些人认可朱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咱想着,给四叔国书、金印,银矿那边也有咱的驻军,随时可以驰援四叔。”朱允煐笑着开口,对老朱说道,“其实咱这一次打赢了鞑子,北边暂时是安稳了。高丽那边,孙儿也准备吞下来。”

老朱一下子来了精神,说道,“好,那边本来就是汉四郡,咱能封两三个藩国。那边连成一串,以后那些鞑子想要南下,咱就可以多路大军齐出。你四叔那边,也可以互为依靠。”

朱允煐也是这个想法,说道,“这样一来,咱们北边算是安稳了。以后孙儿就可以经略西北,西域诸地该收回来不说。南洋那边,咱也需要一直打仗、要占下来。”

老朱想了想,还是问了心里话,“英儿,咱大明现在够大了,自家子民都安置不过来,要那么多的地不见得就是个好事。就算是让你皇叔去开藩国,也不该这般。”

“皇爷爷,孙儿想着的是始终要让咱的军队有地方打仗。”朱允煐开口,说着自己的一些想法,“天下承平自然是好事,只是咱大明也足够强势,打些小仗不成问题,也不会多国库、百姓有太大负担。最重要的是一直打仗,咱的军队就有战力。再者,武勋不能断。”

看到老朱在认真听,朱允煐说道,“纵观历史,开国之初都是武勋强势、文臣势弱。可是文臣成长的速度太快,文人一旦起势就难压下去。咱的五军都督府,也该一直有武勋坐镇。”

这也是让老朱有些头疼的地方了,在大都督府时期,徐达、李文忠这些大将坐镇。就算将大都督府改成五军都督府,初期也都是一大票国公、侯爵坐镇,都是一个个的开国功勋,一个个的都是沙场宿将,强势的厉害。

可是这些年呢,一大票老将死的死、老的老,不过确确实实能够感觉到五军都督府的含金量在下降。身居高位的,也开始有着那么点‘赶鸭子上架’了,或者是一些人只是二代,没有太多的战场上的功绩,有些缺少说服力。

这些事情自然是需要注意的,朱允煐也确实希望五军都督府保持着强势。这个勋贵的基本盘一定要保持着足够的活力,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和文臣保持着平衡。

想了想,朱允煐继续说道,“兵部,我也打算给抽出来,以后让武勋这边占着。”

“兵部?”老朱微微皱眉,连忙提醒,“英儿,兵部和都督府互为掣肘,这要是让勋贵连兵部都占了,那以后就没人管得了他们。不成,咱不准你给武勋兵部。”

老朱说的这些事情也确实是事实,现在的五军都督府掌天下兵马大权。就算是和兵部,其实也是以都督府为主,到两者之间相互牵制。而且当初老朱也是利用文官任职大都督府以达到直接控制军事大权的目的。

为了防范统军将领的专权,又规定五军都督府对军队无调遣权,其调遣之权由皇帝直接掌管;兵部在军队中虽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不统兵。

老朱说的这些在理,虽然也有可能出现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情况,但是可以很有的避免一些大将执掌军权。武将,一直都是皇帝比较‘忌惮’的,尤其是一个将领统帅一支军队太久,那自然一九四更加犯忌讳的事情。

算了,还是继续保持着这样的格局吧,朱允煐也没办法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现如今的情况,还真的就是不要让武勋继续坐大吧,现在的武勋实力已经足够强悍了,就不需要继续烈火烹油吧,免得武勋真的要成为尾大不掉的怪物。

稍微注意一下这些事情,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朱允煐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和老朱商量了一下朱棣的事情,这件事情其实根本不需要多说什么了。很多的事情也就是按照程序来就好,大明有着那么一些制度,朱允煐自然也就不需要操心了。

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对于这件事情也确实没有太多的关注,或者说很多人现在的心态,也确实是没有将东瀛看在眼里。那里就是蛮荒之地而已,如果不是知道那里有银矿,未必会多看一眼。

现在朱棣要在那边立国,那就按照程序来,递交国书、确定藩属,这样也就行了。

只不过对于不少的宗室来说,这件事情带来的震动显然更大一些,他们看到了不同。

如果是太上皇时期,很多人都觉得众封众建,很多的亲王都是在等待着就藩呢。可是除了极少数年纪相对较大的亲王就藩之外,绝大多数的皇子还是留在京城的。

早些年都说是当时的皇太孙不喜欢分封,这也没少让朱允煐的那些皇叔们在私下里埋怨。觉得他们的这个大侄儿简直是多事,那拦住了他们的出路,让他们简直没办法生存。

当然前些年也有说过,比如说可以去大明之外开创基业之地,朝廷帮忙打下根基等等。

只是不少亲王也觉得荒蛮之地去了就是受罪,在那边简直就是发配、生不如死。虽然现在依然会有不少人觉得朱允煐是苛待宗室,不过朱棣这个榜样作用还是有的。

东瀛可以成为基业之地,高丽自然也不成问题。仔细研究一下,安南、琉球、暹罗、占城等等地方,看起来也都是可以成为基业之地的啊。

当然,真的要去那边肯定是需要做好准备才行。朝廷也不可能是真正的打下来江山再给送出去,更何况就算是打下来了江山,治理那些蛮夷也不是轻松的事情,哪里有在大明境内当亲王舒服。

人各有志,愿意当一个富贵的太平亲王肯定没问题。不过如果想要开创自己的基业,朝廷这边也是非常支持的,就看老朱家的这些子孙是如何选择的了。

朱允煐一点都不需要着急,也确实没什么好着急、担心的,耐心的等待就好、顺其自然就行。更何况生在帝王家,有些事情也确确实实是没有什么好选择的。

现在不主动,说不定以后会在皇帝不断的暗示,或者是直接的圣旨下,不得不接受一些事情。

这都是很正常的,朱允煐现在一点都不需要觉得着急,他现在也确实算得上是稳坐钓鱼台了,一些事情也根本就不需要他去多说什么,下面的人自然也就可以安排的明明白白。

还是继续做好一个皇帝的本职工作吧,这对于朱允煐来说更加重要,这些也确确实实就应该是他要做好的事情。

朱棣的事情,只是朱允煐日常生活当中的一部分,这只是家国大事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还真的不值得朱允煐在这个事情上过多的关注,他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