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270 日月永在

皇明皇太孙 270 日月永在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270 日月永在

皇明皇太孙正文卷270日月永在宫里确实藏不住什么秘密,尤其是一些大事,很快就可以传出来了。

徐妙清此刻无疑是无比激动的,对于这一次朝廷大军兵分三路出征鞑子,徐妙清要说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

她的父亲就是中山王徐达,大明开国第一功臣,生前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庙。可以说是人臣的顶点了,可以说是大明最会打仗的人。

可是就算如此,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徐达也曾经有过败仗,就是被王保保在和林击溃,战死数万人。而那个时候北元已经是强弩之末,而当时大明三路大军可是分别由徐达、李文忠和冯胜率军,还有蓝玉这样的先锋,傅友德这样的副将。

可是即便如此,也遭遇溃败,甚至让大明有了不小的阴影。这也是大明没有一鼓作气覆灭北元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北伐一度停下来超过二十年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一次大哥打了胜仗,徐妙清自然无比激动、开心。不只是因为大哥第一次单独领一路大军取得了好的开始,也是因为她的儿子以后会有更多的臂助。

虽然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徐妙清也相信大明立嫡长的规矩,可是如果她的儿子能够有更多的臂助,那当然是再好不过。

当然徐妙清也有自知之明,比如说‘先皇’,她的公公就是得到了太上皇毫无保留的信任。包括她的丈夫,十来岁的时候就掌控大明诸多水师,十三四岁就可以统率大军。

这些肯定是比不得的,毕竟不是谁都有太上皇那般的舐犊情深。

朱允煐回到了春和殿,看到徐妙清就说道,“大哥大破鞑子前锋,此刻怕是继续追击至漠北。岳父没有办成的事情,大哥说不定就可以办到!”

徐妙清立刻轻声笑道,“陛下英明神武,有陛下运筹帷幄,鞑子无需担心。只是大哥到底只是小胜,不敢比肩父王。”

“对了,此战是二哥率军为先锋诱敌。二哥受了些伤,倒也没有危机性命。”说着这些的时候,朱允煐将军报递给朱允煐,“待会儿咱传旨,是三哥送回来的捷报,你找他问问。”

徐妙清脸色一白,刀兵无眼,上战场很有可能就会马革裹尸。徐妙清此前担心的,多少也是她的三个哥哥。

看向朱允煐手里的军报,徐妙清很想看,但是不敢、怕越了规矩。她虽然是大明朝的皇后,可是并不是每个皇后都和马皇后一般可以对朝政之事多有影响。

“看看,并无干碍。”朱允煐笑着开口说道,“咱也让人去北平了,二哥如今就在北平休养。二哥此番功劳,够封侯了。”

徐妙清勉强露出笑容,说道,“陛下,二哥立下些许功绩,不足以封侯。”

“皇爷爷说的,咱可不敢驳了。”朱允煐笑着开口,“咱大明的爵位可不会轻赐,哪怕二哥贵为国舅。若是没有功绩,咱可不会准。”

听到朱允煐这么说,徐妙清也不再犹豫,接过军报仔细看了起来。虽然还是会担心她的二哥,但是知道他虽然受伤了,但是并不危机性命,这也就安心了不少。

知道二哥性命无忧,徐妙清也安心了不少。至于说丢了两根手指,或者中箭、身上有刀伤,徐妙清纵然是心疼无比,可是出身将门的她对此也可以理解,甚至一点都不觉得新鲜和意外。

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一个结果了,既然选择进入军伍,有些事情就没办法避免。纵然是勋贵,平时荣华富贵没得说。可是国朝需要用兵的时候,就必须冲上去。不能畏战、怯战,这些勋贵背负的也是祖辈创造的辉煌,以及子孙的未来。

“大哥此战有微末功劳,都是陛下和皇祖父的功劳。”徐妙清露出笑容,开口说道,“若不是陛下特意拨付手雷、地雷,莫说大哥能够全歼鞑子前锋了,二哥怕也是早就交代了。”

朱允煐倒是乐了,开玩笑说道,“好,全都是咱的功劳!皇爷爷这般说,你也是这般说。旁人面前咱也就不认,在你们跟前,这全都是咱的功劳!”

徐妙清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她自然知道这是朱允煐在开玩笑。

对于自己的丈夫,徐妙清还是很了解的。虽然她的丈夫是如今的大明天子,很多人也都说他早慧、太过顺风顺水,或者是心机深沉等等。但是徐妙清知道,她的丈夫也是很喜欢开玩笑的人。

看着徐妙清在笑,朱允煐说道,“说起来,这一次咱还真的希望大哥立下奇功!”

徐妙清心里一骨碌,小声说道,“陛下,大哥虽随父王学会了些皮毛。但若是陛下有大志向,还是凉国公、颖国公堪当大任。”

知道徐妙清误会了,朱允煐笑着说道,“这一次朝廷三路大军出征,咱都是抱着期许。咱想着若是大哥立功,那自然是最好的。妙清,你知道传国玺吧?”

徐妙清一下子明白了,传国玉玺那可是国之重器,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甚至可以说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朱允煐叹了口气,说道,“皇爷爷的功绩,自然无需一印玉玺佐证。只是皇爷爷心里也一直都是想着传国玺,若是咱能帮着皇爷爷找到传国玺,那也算了全皇爷爷一个心愿。”

徐妙清小声问道,“陛下,传国玺真的在那些鞑子手里?”

传国玉玺,据传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然而其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上一次传国玉玺现世,那是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只是在元朝时,传国玉玺据说在元大都出现,被人当街叫卖,被蒙元权相伯颜命人购得。

据说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很多人也觉得传国玉玺,很有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遭到了毁灭。

只是传国玉玺太特殊了,就算伯颜确实磨平了很多历代印玺,只是传国玉玺的重要性,他不可能不知道。他磨平的印玺,多半也是一些所谓的‘天子之宝’这些‘自制’的、

其实老朱建国后,也是在北伐,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主要目的之一便是索取传国玉玺。

朱允煐叹了口气,惆怅说道,“谁知道呢?金人夺取的印玺,未必就是真的传国玉玺。”

徐妙清也是读过一些书的,她知道传国玉玺的传承一直都是比较明确的。

但是在后唐时期,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于玄武楼。而随之消失的,还有此前传承明确的传国玺,那时候传国玉玺就消失了一次。

而宋朝的时候,有农夫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只是虽然有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为是始皇帝所制传国玺,但是很多人也是质疑其真伪。

若是能够找到传国玉玺,朱允煐自然是再开心不过。大明虽然无需一块玉玺证明正统,只是若是能够找到这枚意义非凡的国宝,那是再好不过了。

传国玉玺与传说中的九鼎,那是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那是真正的华夏至尊神器!

如果能够在自己的手上找到如此至宝,朱允煐也觉得自己或许也是可以骄傲一番了。

和徐妙清聊了许久,其实也就是聊着一些关于玉玺的事情。对于后宫不得干政这件事情,朱允煐执行的还是比较到位。他和徐妙清聊的话题,及时有些时候似乎是和朝政有关,但是那也就是一些旁枝末节而已。

小小朱回来了,立刻扑了过来,“爹、娘,咱饿了。”

“饿了?”朱允煐有些奇怪,但是随即吩咐,“传膳吧,先弄些点心给太子垫垫。”

饿,小小朱未必是真的饿了。其他人可能饿着,但是绝对不会让小小朱饿着。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这小子贪吃而已。

不过就算是这样,朱允煐也舍不得让他的宝贝儿子饿着,先弄点点心给小小朱垫垫肚子吧。

王承恩这个时候自然是忙不迭的去传膳,必须要抓紧时间才行。太子爷饿了,那可是不折不扣的大事。这事要是传到了太上皇那里,很多人的日子估摸着都不好过吧。

“垠儿,你大舅打了胜仗。”朱允煐抱着小小朱,笑着说道,“过些时日若是大军凯旋,咱带你去迎接我大明百胜之师可好?”

小小朱靠在朱允煐的胸口,懒洋洋的说道,“爹,高祖父让我打仗,天下太大,爹打不完!”

朱允煐乐了,意气风发也满怀期待,“你高祖父打下了大明基业,咱再加把劲。等以后你登基了,继续打天下,咱们给后世子孙留下偌大江山!咱大明,必然日月永在!”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