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026 找点事情做

皇明皇太孙 026 找点事情做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026 找点事情做

龙江船厂曾为宋、元制造过大量海船,为明王朝保卫京畿、防御倭寇、海上漕运、江防、海防……做出巨大贡献,也曾为海上丝绸之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长二十余米,宽五米,排水量可能超过三十吨的福船。高大如楼,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

据说在海上有良好的运动性,遇上大风浪也不会轻易翻覆,适合远洋航海。稳度安全性佳,遇到大浪时,福船式的船有较大机会存活。

沙船可不是装沙的,这是一种防沙平底木船。船上装有多桅多帆,航速比较快,舵面积大又能升降,吃水浅,阻力小,能在海上快速航行,适航性能好,载重量大。船厂匠人说了,前元时期大沙船达1200吨以上。

头尖体长、上宽下窄的广船若是与福船在海中相撞,福船会被撞碎。

匠人们表示现在的船虽然偏小,但是完全有能力造出来更大的船。

老朱和大朱自然知道一些消息了,知道了朱雄英最近这段时间对于船、对于大海非常感兴趣。

所以袭封靖海侯的吴忠得到了机会,他的父亲是被追赠海国公的吴祯。他在朱雄英出生的那一年总领江阴四卫水军,出海追捕倭寇,一直追到琉球附近海面,缴获倭寇兵船,献俘京师。

如今作为大都督府佥事的张赫主要负责开辟海运航道,督促海上运输事务。但是他现在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一旦皇太孙有所问,必须要如实回答。

这简直就是老朱家的传统了,老朱面对大朱的时候,那是不吝放权的,让太子身边有着一大群文臣武将。现在太孙虽然没有掌权,可是太孙要是想要和文武接触,老朱并不反对,甚至是乐见其成。

倒是宋国公冯胜上表请罪,周王朱橚请罪的折子也很快传来。

这一对翁婿现在知道害怕了,私下里见面被锦衣卫知道了,皇太孙可是敲打了。周王朱橚也不敢大意,倒不见得是害怕皇太孙,主要是担心他的父兄多想。

老朱和大朱非常满意朱雄英的表现,皇太孙的表现算得上是进退有度、很有分寸的。

朱雄英对一些军武之事感兴趣,这一点老朱他们是再清楚不过了。他们也从来都不阻止朱雄英去找一些武勋,也安排了一些武勋给朱雄英讲课。

不过朱雄英也不会和这些武勋有过多的交流,不会和他们有太多的交集。

看起来这个皇太孙只是想要知道一些军务而已,没有打算现在就在军中培养羽翼的打算,没有想要在这个时候插手五军都督府或者各地卫所的意思。

朱雄英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充实的,他也算是乐在其中。

时不时的跑去骑马射箭,兴趣来了还和傅让等人在演武场放对。至于一些大儒、翰林给朱雄英讲课也是有的,或者是武勋给朱雄英上课,这也是存在的。

少不了的,朱雄英隔三差五的出宫逛逛,昭狱之类的地方去的少,船厂去得多。

英武少年再次出现在应天府的街头,身边跟着几个人。除了五大三粗的青年之外,也有面白无须的青年,包括看起来年岁不小的中年人。

少不了的还有傻小子,以及亭亭玉立的少女。

“靖海侯,都说虎父无犬子。”走在前面的朱雄英忽然开口,说道,“若是让你督剿倭寇,可敢领命?”

吴忠连忙跪下,信心十足的说道,“末将愿立军令状!”

朱雄英笑了笑,随即说道,“我最近也留意了一下,据说东瀛分裂,似是出现南北两朝。那些战败的,跑来劫掠。那些人当中,有什么领主、商人、浪人,也是该死。”

吴忠继续听命,而朱雄英则开口,“这里面也有不少暴民,有着一些我大明子民。我给你道旨意,给我多抓些倭寇,给我搞清楚东瀛的状态,摸清楚那些倭寇的底细。你是靖海侯,以后能不能乘袭海国公,那就看你能耐了。”

吴忠表情振奋,激动说道,“末将领命,多些皇太孙栽培!”

看了眼冯城,朱雄英说道,“北地你就别去了,和靖海侯一道出去吧。二舅,你也跟着一道去吧。若是二舅立功,外甥也好说上话,为二舅争个爵位。”

常森立刻开心起来,作为皇太孙的三舅,他自然是不适合出去领兵的。但是不出去领兵,他哪里有机会立功啊。

虽然作为开平王的三子,虽然有荫封,不过基本上也落不到他的头上来,那是大哥常茂的爵位。想要争取一个爵位,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又是愉快且充实的一天,朱雄英在外逛了一天,去了一些地方,看了看自己想要看的东西,掌握了一些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

至于他的弟弟妹妹们这个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只要跟着他们的皇兄,就有出来逛的机会,不用像其他皇子、皇孙那样在皇城里困着。

如今的皇宫里,小孩子可不少。不要说一些还没有成年的皇子了,皇孙也开始多了一些。

比如说朱标第四个儿子朱允熞也出生了,这也就是朱允炆的同胞弟弟,是真正的亲兄弟。

朱雄英回到了皇宫,打发弟弟妹妹回东宫,他则是直奔武英殿。既然已经开口了,当然要将一些事情落实,他也不担心一些事情,这并不难。

看到朱雄英,老朱就说道,“太孙,你该是知道咱的海禁吧?”

朱雄英还真的知道这些,主要是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

因为江浙一带的百姓,甚至当时居住在泉州一带的外国商团曾经协助过张士诚、方国珍等人与之争夺天下,使他对海上贸易产生了担忧。再加上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和倭寇的猖獗,老朱确立了严厉禁止的政策。

包括此前的胡惟庸案,就有‘通倭叛国’的罪名。

洪武三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而洪武十四年,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所以这样以来,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

朱雄英点头,只不过他随即说道,“皇爷爷,我也知道海禁。只是孙儿看了两宋时期的一些税收,海市带来了足够的商赋。对了,皇爷爷,咱们的税太低了。”

朱标放下毛笔,皱眉说道,“英儿,你可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现在的大明,采用的是唐宋时期就才去的两税法,也就是将百姓赋税划分成“夏税”和“秋税”。

由于南北方土质的差异,朱元璋又在税率方面提出了“南北分治”的改良,所以江南一带诸如苏、松、嘉、湖、杭等土壤肥沃的地区,税率就普遍比北方地区更高一点。

“儿臣自然知道,只是若是翻看历史,历朝历代最后总有土地兼并,百姓没有其田。那些富户,倒是会想法逃税,士绅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来减少赋税和徭役,一般的平民百姓税收负担越来越重,而一些官僚士大夫他们既不用向国家纳税也不用承担徭役。”

朱雄英继续开口说道,“皇爷爷厚待读书人,这是好事。秀才免徭役,这没什么。就是这些读书人,他们若是考取了功名,立刻就收受别人的土地,那可怎么办?”

老朱和朱标一愣,这件事情他们觉得需要认真考虑。

而朱雄英继续说道,“宋时,两税一度占据财赋一半,据说南宋时只占赋税不足两成。商税增长,这已是财政主要来源。皇爷爷这三十税一,有些马虎了。”

老朱不高兴了,连忙说道,“英儿,咱可是无物不税。官家钱、牙税、契税、酒水税都是住税。抽分税、门税、钞关税,这都是过税。”

朱雄英则直接‘顶撞’,“皇爷爷,孙儿知道皇爷爷重农抑商。只是孙儿想着,现在的好政策,以后未必就好。我大明人口自然越来越多,秀才、举人、官宦也越来越多,都免税可不成。”

老朱有点不高兴,朱雄英继续说道,“内帑向来空乏,孙儿想着是不是......”

朱标忽然笑了,对老朱说道,“这孩子先前说了一大堆,有些倒也有道理。不过看来,就是想要内帑之权。父皇,他现在也没心思读书,让他闹一闹。儿臣盯着,想来不会出大乱子。”

老朱也笑了起来,说道,“行吧,该给他找点事做,要不整天四处乱逛,游手好闲像个纨绔!”

朱雄英开心了,立刻趴下,“孙臣谢过皇爷爷,儿臣谢过父皇!”

朱标随手将毛笔扔了过来,朱雄英笑着躲开。

老朱笑而不语,他的标儿若是现在登基,想来也是一个好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