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成语大明 > 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厚照的愿望

我的成语大明 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厚照的愿望

作者:轩辕七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8:49

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厚照的愿望

我的成语大明第二百七十四章朱厚照的愿望既然数据错了,改过来就好了。叶小北仔细的对比,才发现大明翻译过来的这本书册的数据,比原数据大出不少。就光单火药这一项就多出来大概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左右的量来。

叶小北抬头看看赵性鲁,心说:这要是不炸膛,真是福大命大呀。

叶小北又看了看朱厚照和那三位尚书,也看了一眼跪在院里的工匠们,叹息到。

“好吧。”

“翻译的书册上的数据就错的,没有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简单讲,就是翻译过来的数据远远大于原数据。所以,你们要去追查这进行翻译工作的官员的失误。

这么多次的失败和人员伤亡,我估计来个株连三族都不为过。他的领导,也该收到审判。”

现场鸦雀无声,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时间都停止了。

还是朱厚照果断,一挥手说道:“传北镇抚司指挥使前来,让他们彻查此事。涉及到的所有官员,一律关进大牢,等候处置。翻译官员,诛其三族。”

“吾皇圣明!”所有人都跪地呼喊道。

行完礼之后,朱厚照让四夷馆弗朗机馆执教先生汤姆和礼部右侍郎夏言,两个拿着弗朗机火器书册的原本过去。

赵性鲁却凑到叶小北的身边,低声询问道:“王爷,那个数据能多出去多少啊?”

叶小北回答道:“光火药这一项能多出去四成左右,不管火药的质量是不是一样的,就光多了四成,这就够引起火铳和火炮炸膛了。”

赵性鲁吓出一身冷汗,战战兢兢的说道:“幸亏我让他们按照实际情况少装了一下,不然都得被炸膛崩死啊。”

叶小北吃惊,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火药过量的?”

“回王爷,我们仿制出来后,我按照书册里的火药量加了一下。这才发现加装完火药之后,火药过量,就连弹丸都放不进去,所以我就让他们每次都少装一点。”赵性鲁顿了顿,悲伤的说道。

“可就算是这样,还是炸膛崩死了六人,崩伤了十五人。”

“所以每次实验,我都让他们从少往上一点加,才解决了火药过量的问题。

原本我以为是弗朗机的火药没有我们的好,原来是数据错了。唉,真是可恨!”

朱厚照自己就能看懂弗朗机文,又让四夷馆弗朗机馆执教先生汤姆,翻译给三位尚书听。

三位尚书听完之后,吓得是冷汗直流、心有余悸。这要是跟敌军打仗的时候使用这弗朗机火炮和火铳,没等敌军上过来,自己的兵马将士都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那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三位尚书原本听到叶小北的说话和朱厚照的命令还有点皱眉,觉得他们说的不对。现在一想,陛下处理的真对。这种致命的错误一旦传播开来,那后果简直就是不堪设想。

夏言原打算事情结束之后,就带着弗朗机火器书册的原本回去,却被叶小

北阻止了。因为制作弗朗机火器的后期和案件调查还需要这本书册的原本,况且叶小北还说,这本应该保存在工部军器局,以便后序的翻找查验。

夏言虽然心高气傲,但是叶小北说的有理有据,他自己也不认同为什么礼部的很多人要留这东西,毕竟是为了制作弗朗机火器,一直放在书架上落灰也不对。

夏言觉得自己留在这里还是有点尴尬的,赶紧走人还是为妙的。

行礼说道:“陛下、王爷、国主、阁老、两位尚书。微臣告退。”

朱厚照坐在太师椅上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然后夏言便独自一个人退了下去。

夏言一走,胡世宁摇了摇头,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唉~

李瓒看了胡世宁一眼,说道:“阁老,难道对刚才那个礼部右侍郎有什么不满的吗?”

胡世宁摆摆手解释的说道:“非是我对他不满,而是我感觉他有点过于气盛。若是武将如此,我只能说他年轻气盛,不懂的圆滑处事。

可是他自己已经是一个礼部右侍郎了,却还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我怕他过刚易折,慧极必伤,日后恐遭奸人陷害呀。”

朱厚照却说道:“胡阁老言重了,朕观此人颇有一些古代的文人傲骨。经此一事,礼部尚书和礼部左侍郎的位子肯定是能空出来了,朕看他可以胜任礼部尚书一职。”

朱厚照说完还看了胡世宁一眼,不知何意。

胡世宁开口劝说道:“陛下,夏言未免过于年轻了吧,不韬光养晦一段时间,恐难以胜任尚书一职。”

朱厚照微笑着说道:“胡阁老此言差矣,朕觉得适量的引入一些年轻的血液,可以使朝廷更加有活力。”

胡世宁闻言一惊,连忙走到大厅中间,然后说道:“老臣请辞。”

“胡阁老您又来了,我刚才说的意思仅仅是字面意思而已,为何要多想呢?”朱厚照还是保持着笑容满面的样子说道。

“引进年轻的血液又不是非要替换掉老人,朕一直有一个想法,不妨一试。”

“请陛下明示。”胡世宁询问道。

“朕欲效仿古代,重新设立一品丞相一职。或者将内阁大学士提高为一品,也不用继续兼职,那样的话比较方便一点。”朱厚照笑嘻嘻的说出来了自己的想法。

实际上,内阁大学士也就是内阁辅臣,他们的权利几乎跟以前中书省的丞相没有什么两样了,可以做到力压六部。

这不单单只是因为内阁辅臣是由六部尚书等人或者是某一个人兼职的,而是内阁辅臣从最初的顾问级别已经发展现在的事事离不开内阁辅臣了。

明朝最开始还是有中书省的,设立左右丞相各一名。后来因为胡惟庸案的诞生,朱元璋逐渐废掉了中书省及丞相一职。仿《周官》六卿之制,升六部秩,各设尚书、侍郎一人。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所属最高长官

为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

六部尚书常常与都察院之都御史、通政使司之通政使、大理寺之大理寺卿合称“九卿”。

而内阁辅臣,也是在这时设立的。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

到仁宗、宣宗时期,大学士均因有太子经师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

宣宗时期,朝廷事无大小,宣宗均悉数咨询大学士杨士奇的看法而决定。虽然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召见时得以参与各部事宜,然而其还远不如杨士奇等内阁成员得以亲自接见。

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虽然没有出现打压六部的问题,但距离曾经的丞相一职,就差一个“帽子”了。

如今正德皇帝朱厚照今日重提此事,能不让在场的三位尚书害怕吗。

恢复丞相,恢复中书省,恢复三省。他们只敢在心里想想就得了,不敢说出来。因为,太祖有令,祖宗有令。所以,他们不敢说,也不能说。一旦此事开启了“违背祖制”的先河,那么以后还怎么能“约束”皇帝,“约束”其他官员呢?

大家都这么做,皇帝也管不了,这是文官集团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他们都懂,更何况这无冕之王做的他不香吗?就连每个月的月俸还能多开点,毕竟职位称号摞的越多,月俸年终奖就发的越多。

胡世宁开口道:“陛下,废除丞相一职乃太祖之令,陛下不可违背太祖之令。盖皆因为……”

“得得得!”朱厚照一脸不耐烦的样子说道:“太祖因为什么废除丞相一职我也知道,你们也都知道。但是,违背太祖之令绝不能阻挡朕的决心。你可别忘了,朕可是成祖一脉的后代……,勿谓言之不预也。”

胡世宁听罢,只觉得心脏哏咯一声,半步差点踏进鬼门关。

章拯和李瓒两个人也觉得自己身体有点不适,却不敢说半句话。

朱厚照和三位尚书的话,叶小北不敢兴趣,不过他却对刚才的那位礼部右侍郎夏言,产生的浓厚的兴趣。

他看过大明1566,也看过其他的网络,知道嘉靖朝的几位大佬。夏言、严嵩、杨继盛、毛伯温、张居正、戚继光、李时珍等人。

夏言和严嵩,绝对是内阁辅臣中的佼佼者,一众可以力压六部,称为“真丞相”也不为错。也是文官集团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从此开始了大明朝的文官集团大乱斗时期。大明朝,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毛伯温和戚继光,两个都是武将之中的佼佼者。带兵打仗,几乎是无往不胜。毫不客气的说,明朝的火器大发展,也被两位带动的。两个人一头一尾,护住了嘉靖朝的安宁。

李时珍就不用说了,他编写整理的《本草纲目》对于整个华夏,都有大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