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着系统来大唐 > 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物贵人富待相见(第一更)

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物贵人富待相见(第一更)

李易拿过来小螃蟹,冰镇好的。

海边送过来,一路走一路吹空气,就用海水装。

到地方活的,立即冻上,路上死了的,扔掉,坚决不吃。

每天都会运过来,按照营养摄入来衡量,纯粹是浪费钱财。

然,大唐京兆府就不缺有钱的人。

像王维,他也没当多大的官儿,他出身河东王氏,母亲崔氏,姓崔,其实是清河崔氏。

就这么一个官儿,他可以给他母亲弄一个大的园林来生活。

当然,他弟弟比较厉害,叫王缙,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但不是中书令,而是在门下省任职,也为宰辅。

区别在哪呢?换成李易那个时候,就相当于*****、******。

要是变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则可以称呼为:*****、*****、党主书记。

如果是同中书门下平章,则享受高官待遇,有没有实权得看有没有其他的职务。

换个说法就是王维的弟弟是进入常委的一个副总理,权利当然不小,权力亦不小。

但跟王维为其母亲弄个那么大的园林无关,那是王维做的。

由此证明,大唐有钱人还是多。

活着的小螃蟹值钱,死了的不敢吃,除非是冬天送来,冻硬的死的也行。

夏天冰块镇,温度不够低,只是降低螃蟹的新陈代谢活动,相当于休眠。

“等今年火车通行,小螃蟹的价格要一落千丈,你知道海边的情况,资源浪费与否,在于物流。”

李易穿上几串儿小螃蟹放在油锅中炸,跟永穆公主说话,声音周围的人全能听到。

永穆公主帮孩子们拿东西:“海边的小螃蟹最不值钱,当地人都不吃,没有肉,主要是没有炸的油。

渤海湾地区,退潮之后,石头下面有很多小螃蟹,还有海肠。

这些东西当地人以前都不碰,只吃鱼肉或大的螃蟹。

现在变了,主要是加工方面的技术和报纸的宣传,另外最关键的是李郎你给出了很多技术,大唐百姓做饭的选择多了。”

永穆公主聊家常一样,她不需要使劲夸李易,李易还用夸吗?

“是啊!不过官员更重要,尤其是小吏。”李易不谦虚,就是他推动的。

他反而担忧有的小吏非要使劲捞好处,耽误民生。

他小时候去过渤海湾,现在叫安东都护府,下辖的积利州。

那时他年岁小,跟家人游玩。

当时的那个地方还要收门票,从别处去转,转一转就能绕过门,就不用买票了。

上山呢,当地民众像作贼一样,身上啥都不带,问你想吃卷饼不?

跟卖毒品的差不多了都,那个防备呀!

你说吃,五毛钱一个卷饼,两个人就得两个。

然后他带着你走,走到一处隐蔽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包裹,他是当地人。

卷饼里有小螃蟹什么的,都是油炸的,很实惠。

同样的东西,到外面门口的位置,就是两元钱。

不懂海里东西的情况,多询问两句,卖东西的服务员还一副你是乡下来的人的表情看你。

李易经历过,所以才想着改变。

海边的小螃蟹没什么肉,就是吃个酥脆,品种不同,有的是平背蜞,有的是肉球近方蟹、绒毛近方蟹。

炸的时候闻着就响,吃到嘴里咔嚓咔嚓的。

李易一串儿穿五个,一炸一把。

大家不过敏,全能吃。

永穆公主先给长辈送,包括四个宰辅。

“多谢闻恬。”苏颋道谢,撸下一个小螃蟹,越嚼越香。

待咽下,他吧嗒吧嗒嘴儿:“两钱一个,穷人当真吃不起。”

他在说长安城所卖的价钱,活的小螃蟹,叫客人看着做,一只两钱。

刚死掉的,一只一钱,李成器往外批发,到手后死的不卖,一律活的。

别人买去,养一养就死了,价钱分开算。

批发的价格为一钱两只,李成器没卖出去的给宗正寺的人分掉,刚来就死的,炸好后送到学堂。

买去的商家,一旦螃蟹死了,不准放到第二天中午。

可以炸了加点盐,这样能多坚持十来个小时,以一钱两只或三只的价钱处理掉。

如果还是没人买,商家也送到学堂,中午,吃午饭的时候给孩子。

一般情况商家先预约,让别人提前说,交订金,再按照这个数量额外多买一些。

如此操作,一般情况下不会剩。

“往后容易,火车一天开过来,想是一钱能买两串儿,油和人工费贵。”

张九龄在广州府的时候根本不吃此类小螃蟹,在长安居然得按照只来买。

“日子过得太慢。”毕构惦记火车通行,海州那里也收税的事情。

等铁路铺好才行,火车准备妥当一个脑袋,放在一段铁轨上,随时能出去。

另一个脑袋正如在制造中,到时候得扳道岔,不然顶在一起了。

“扳道岔的人小易你怎般安排?”毕构嘟囔完又发现铁路很危险。

“军队。”李易回两个字。

他绝对不希望随便安排个人扳道岔,先不说这人是否会喝多了什么的,就算不喝酒,也容易被坏人给干掉。

最好的办法是派一之军队守住每一个道岔,另外骑兵分段巡逻,火车头前面放推东西的斜面。

“不错。”毕构认为自己多余问。

“月底想是奴奴能回来?”豆卢贵妃计算行程。

金城公主进到大唐地界,快马每日往来汇报,鸽子省下,留关键时刻再放。

按照队伍的速度,再有个一旬左右,能到挖人工运河的地方。

游艇去接,回来,正好月底。

“其他的船只准备妥当。”李隆基回一句,游艇装不下太多的人,轮船跟着一起去。

去时为逆流,回来顺流。

“易弟,到时水幕全要撑起来,安排节目。”豆卢贵妃此刻直接吩咐李易。

“好。”李易答应,实际早就开始准备了。

不但有水幕,还有烟花、彩灯。

许多当初见过金城公主的人,已经八年没看到了。

金城公主出嫁时才十三岁,如今孩子有了,不晓得吐蕃的风霜是否在其脸上留下什么痕迹。

宴会保证在李家庄子办,或许金城公主要回宫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