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摊牌了,我是朱元璋【求追读】

第一百七十三章 摊牌了,我是朱元璋【求追读】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现在的内阁一共有五个人。

严嵩的首辅,徐阶的次辅,张居正、高拱、李春芳的阁员。

其中首辅严嵩现在属于独夫,他在官场中的名声已经彻底臭大街。

遭到了之前严党和清流党的一致唾弃。

但奈何他依然被朱元璋力挺,所以首辅干的不亦乐乎。

而下面的张居正和高拱是改革派,经过两年的磨合,都已经和朱元璋有了一丝政治默契。

剩下的李春芳和徐阶都属于南方人,家中都有桑田万亩的那种。

当然若说他们和倭寇有勾结也不尽然。

他们这些种地大户只是掌握了生丝而已。

根据陈洪的调查,这些人以徐家为首一共有八家,这八家之间已经组成了事实上的同盟关系。

出售生丝都是统一定价,统一售卖。

因此他们是掌握了丝绸的议价权的。

他们只管把生丝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东南沿海的大海商,当然他们很清楚这些海商把生丝织成丝绸之后,肯定是要走私的。。

但这和他们是没有关系的。

作为耕读传家的坐地大户,朝中又有人做高官,他们不屑去做商贾之事。

他们只管售卖生丝,以及在适当的时候影响朝廷大政走向。

但他们却一直是这条走私链的最大受益者。

经过陈洪这两年的探查,整个丝绸走私网络中,以徐家为首的种桑大户们其实是最赚钱的,他们几乎赚取了这条利益链条中的六成利益,剩下三成是沿海海商,最后一成才是那些把丝绸运往倭国、东南亚等国的海盗集团。

真正和倭寇勾结的也是这些处在海盗和东南大家族之间的海商。

所以陈洪这个通倭案即便再查也查不到徐家头上。

当然现在这些东南大家族的日子也不好过,常遇春的皇家海军舰队封死了东南沿海,彻底封闭了海贸。

这些大家族的丝绸走私不了,只能往国内销售。

但国内消化不了这么多的丝绸,所以只能降价,而且是一降再降。

在走私贸易最猖狂的嘉靖初年,一匹丝绸的价格已经飙升到了十两银子,而现在直接腰斩到三两。

这个价格已经没有种粮食赚钱了。

即便这样,那些东南大户手里依然堆积了无数的丝绸卖不出去。

但徐阶等人对此毫无办法,有句话说政治是军事的延续,在东南沿海倭寇被肃清的那一刻,这些东南沿海的大家族就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筹码。

完全没有了和当今圣上讨价还价的资格。

怎么办?

只能妥协。

于是这两年的朝堂上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十年前的开海派变成了保守派,建议朝廷继续封闭通商口岸,先把东南沿海这些种桑大户挤死再说。

而那些本来的保守派,现在却是变成了最激进的开海派,其言辞之激烈,仿佛不开海大明就要亡了一般。

其实朱元璋明白,他们这是真的急了。

若是东南沿海的大明海军再不解开封锁,允许商贾贸易,他们的桑田就要全部毁掉,改种粮食了。

若真这么做,那损失可就大了。

所以他们宁愿给朝廷缴税,也要打开渠道,把这些丝绸卖往他国。

朱元璋其实也没有想要赶尽杀绝,毕竟东南沿海除了这些种桑大户之外,更多的还是那些小桑农。

如果丝绸真的持续降价几年,那些大家族虽然会伤筋动骨,但真正要遭受灭顶之灾的是那些桑农。

这就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了。

所以最终经过几天大朝会的激烈讨论,他最终还是松口,同意了徐阶在沿海放开通商口岸的提议。

然后这一政策就被以极快的速度执行了下去,再没有受到任何的掣肘,引起任何的骚乱。

“太祖,这也太神奇了,从弘治到正德再到嘉靖,关于是否开海,朝廷进行了无数次争论,但没有那一次像这次一般进行的这么顺利,直接就搞定了的。”

“我真不明白,这是为何?”西苑之中,嘉靖皇帝满脸神奇的看着从东南发过来的奏疏。

经过那边锦衣卫的汇报,开海两个月,各个口岸的税银就达到了三百八十万两。

要知道这可才仅仅两个月而已。

若是这么持续下去,一年岂不是能收税两千万两。

这已经是去年整个大明税收的五倍了。

“因为我们手里有一只强大的海军,有刀在手,便再没有人胆敢给咱呲牙。”朱元璋沉声道。

“像你那样,有点钱就修宫观,就用于享受,那些文官自然敢在你面前阳奉阴违。”

“现在你让严嵩、徐阶再给咱耍个手段试试?”

“咱说杀他全家就杀他全家。”

“太祖是我之偶像。”

“臣孙佩服的五体投地。”嘉靖皇帝一脸崇敬道。

“行了,别拍马屁了,去叫严嵩他们都来吧,咱有大事情要宣布。”朱元璋道。

“好嘞,臣孙这就去安排!”

嘉靖皇帝闻言乐颠颠的一笑,立马一溜烟的跑去传旨去了。

现在他对太监的工作已经相当纯熟了,办起事情来滴水不漏,又快有好,弄的吕芳、黄锦等人相当幽怨。

嘉靖皇帝把他们的活都抢走了,他们面临极其严重的失业危机。

等嘉靖皇帝一走,朱元璋直接伸手一挥,面前顿时便有一个巨大的传送门出现在面前。

“朱标、朱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刘基等一大批大明初年的文臣武将便从后方走了出来。

“父皇!”

“陛下!”众人恭敬行礼。

朱元璋一挥手让众人起身笑道:“让你们来是见一见嘉靖朝的这些文臣武将,未来说不定就要一起共事了,等下你们认识一下。”

众人闻言心中滋味各不相同。

朱标倒是无所谓,他来过这边已经很多次了。

朱棣没来过,但他心心念念过来已经好久了。

嘉靖皇帝这个不肖子孙把他的庙号从太宗皇帝改成明成祖,把他和朱元璋并列为二祖。

因为这件事朱棣没少挨朱元璋打,也就这些年年岁大了,朱元璋才不打他了,但明成祖这个庙号还是让他极其不痛快。

他哪敢跟自己老爹并列啊!

所以他老早就发誓如果真能到嘉靖朝,他一定逮着这个不肖子孙打一顿。

现在显然是实现愿望的时刻了。

除了朱标和朱棣之外,同样心里有些别扭的就是徐达了。

他的不肖子孙同样还活跃在这个大明朝,而且还是一门两国公。

若是再加上明初的中山王府,这就是一王二公啊!

这让他内心深处相当惶恐。

以他谨慎的性格,如何承受的起这么大的殊荣啊!

很快,以严嵩为首的内阁成员,还有海瑞、胡宗宪这些部堂级高官都被召来了西苑。

在踏入西苑的瞬间,他们就察觉到了这里和往日的不同。

戒备变得更加森严了。

无数气势彪炳的锦衣卫几乎三步一岗,五步一卫,都在默默注视着他们这一行人。

严嵩等人都是平天下的大儒,目中才气运转,很快就从这些人身上看到了那惊天动地的煞气。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

“朝廷什么时候多了这么多强大武人?”徐阶心中有了一些不太好的预感。

比这些平天下的大儒更吃惊的是俞大猷、戚继光、王崇古等武将。

他们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上的煞气被这些人压制了。

要知道他们可是嘉靖朝为数不多经过血火洗礼的名将了,连他们都被压制,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所有人都不自觉的加快了脚步,他们心里很明白,这些疑惑的答案就在前面的大殿之中。

甚至他们隐隐感觉,今天将会是改变整个大明朝政治局面的时刻。

很快,他们就被引路的太监领到议事大殿。

让他们更加吃惊的是,此刻大殿之内站了很多人,而且最关键的本来坐在上首位置的嘉靖皇帝换人了,换成了一个看着极其眼熟的中年人。

嘉靖皇帝此刻正乖巧的站在此人旁边,一脸的讨好。

“这……!”众多大儒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早就练就了泰山崩于前,也能面不改色的地步,但现在他们是真的色变了。

“这什么意思?”

“篡位?”众人心中第一时间就冒出了这个让人心惊胆颤的词。

其中反应最大的是海瑞。

不过还没等他说话,朱元璋直接大手一挥以皇道护体龙气压制了所有大儒的儒道才气。

“莫要惊慌,咱是朱元璋!”

“之前未免朝局动荡,咱一直都是以我那不肖子孙的面目面见诸位的。”

“但现在大明诸多事情已经理顺,咱觉得是时候开诚布公的和诸位谈一谈了。”朱元璋环顾众人,缓缓开口。

“太祖……?”

“这简直荒唐。”

“太祖早已经去世百年了。”海瑞第一个发声,即便没有才气支撑,声音依旧振聋发聩。

“世间奇妙的事情多不胜数,海公为何如此武断?”

“如果不是洪武大帝执政,你以为像你这样的人谁敢重用,大明朝又岂会有现在这等大好局面?”

刘基笑着开口,声音温文尔雅,却瞬间就压住了海瑞。

“如何证明?”海瑞沉默了一下,再次开口。

“何须证明!”

“咱便是朱元璋,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

朱元璋直接站起身,环顾下方嘉靖朝所有被他挑选,有资格进入这座宫殿的所有人。

“咱今天让你们来不是向你们证明什么的,咱是让你们做事,替咱改革这个位面的大明朝的。”

“想要什么证明的,可以离开自己去求证,想要做事的就给咱站好了,咱来教你们接下来如何做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