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 第一百六十八章 见风使舵老严嵩

第一百六十八章 见风使舵老严嵩

其实对于现如今嘉靖朝的朝局,朱元璋看的很清楚。

所谓的倭寇犯边也好,改稻为桑也好,若是追根溯源,最后都可以追溯到朝堂的政治斗争。。。

再说的直白点,这是执政二十年的严党在和东南沿海的士绅们在争夺海贸控制权。

其实从永乐皇帝让郑和下西洋打通了与世界各国的海洋贸易开始,海贸就从来没有断过,只不过之前是被朝廷把持,后来朱祁镇下令废除下西洋的国策之后,贸易权就旁落到了东南沿海一系的官员手里。

之后朝廷、皇帝,以及东南沿海士绅围绕着海贸控制权进行了无数次争斗,这争斗从弘治朝、正德朝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嘉靖朝。

嘉靖皇帝是个聪明人,从他老哥正德身上吸取教训,知道自己亲自下场和这些人争斗有性命之忧,所以他选择了一个代言人来做这件事。

而这个代言人就是严嵩。

虽然严嵩也是南方人,但他却并非东南沿海士绅一党。

他在被嘉靖皇帝选为内阁首辅之后,果然开始严厉打击走私,用心招抚沿海海盗,以朝廷的名义积极和西洋各国展开贸易。

由此赚取了大量的银钱。

而这些钱,他和嘉奖皇帝二一添作五,直接五五分账了事。

这就让严嵩成了嘉靖皇帝一个很好用的工具人,虽然他滥杀无辜,贪污受贿,导致大明官场**严重,严世蕃更是目中无人,狂傲自大,视大明律法为无物。

但嘉靖尝到了甜头,自然对这些事情视而不见。

不过嘉奖皇帝和严嵩是满意了,有人可就不满意了。

东南沿海的士绅们很不满意,不满意自然就要搞事情。

嘉奖三十七年,已经被朝廷招抚的大海盗汪直被这些东南士绅一系的官员找了个由头借机杀死。

这是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的起因之一。

其后这些倭寇在士绅们推波助澜之下一边在海上阻拦朝廷的贸易船只,一边在大明赋税重地掀起倭乱,其目的就是为了迫使朝廷松口,把贸易权从严嵩、从嘉靖手里彻底抢过来。

而严嵩眼看倭寇屡剿不灭,海上贸易不畅,直接搞出了所谓的改稻为桑。

他这是想要下狠手,直接掌握生产资料,也就是丝绸,彻底釜底抽薪把东南沿海的士绅集团挤到一边,自己单独和西洋人交易。

但那些士绅们又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这么干。

于是朝争又起,改稻为桑这个国策才会引发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而有意思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在严嵩下台,徐阶上台之后,倭寇之乱瞬间消弭于无形,本来岌岌可危的大明朝好像一下子变得歌舞生平起来。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然这个奇迹在这个位面已经不可能出现了。

因为老朱来了。

对于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经过这几个月来的了解和观察,朱元璋已经彻底捋顺。

朱元璋表示,你们谁也别抢了,这海贸权是咱的。

他根本就不和这两派纠缠,直接出动了常遇春的海军

这也是之前张居正担忧东南沿海局面,朱元璋说自己有部署的原因。

在这个时代,有一只无敌的海军舰队,自然不用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事情。

直接以力破万法就好……。

嘉靖嘉靖四十三年九月,倭寇和戚家军最后一战,双方各自动用了三张平天下诗词文章,最终戚家军惨胜,扰乱大明赋税重地的倭寇遂平。

同时,常遇春率领大明皇家海军第一次在这一方世界亮相,横扫盘踞在浙江、福建的所有倭寇,杀了个血流成河。

横行大明东南沿海几十年的倭寇被彻底扫平,再没有登岸作乱的可能。

同时大明海军封锁了整个东南沿海。

无论是官船还是商船不允许任何船只下海,敢不从者直接击沉。

这两封奏疏传到北京,顿时让整个京师震惊。

“倭寇竟然真的被扫灭了?”

“这海上的大军陛下是从哪里调遣过来的?”裕王府,徐阶脸色难看的看着手中的奏疏,一时间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担忧。

倭寇被剿他是该高兴的,但陛下同时又封锁了沿海,这就让他担忧了。

他们家今年的丝绸可是还没有卖呢!

“哈哈,无论是从哪来的,这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父皇果然还是英明的!”裕王读到倭寇被灭,大明海军扬威大海的时候,顿时激动的脸色涨红起来。

这大明威压四海,他这个国之储君,未来皇帝那也是与有荣焉啊!

“殿下,老臣突感身体不适,想要回去休息一下!”徐阶开口。

“嗯?”

“徐师傅身体不舒服吗?我这就去叫御医!”裕王满脸关心道。

“不用了!”

“我这是有些累了,回去休息一下就好!”徐阶向裕王告辞,转身快速离去。

“徐阁老这是怎么了?”裕王好奇询问旁边的高拱。

“殿下,徐阁老是南直隶松江府人,家里可是有十万亩桑田的。”高拱不轻不重的提点了一句。

“嗯?”

“这和徐阁老身体不适有什么关系吗?”裕王一脸疑惑。

高拱一脸无语。

“殿下,其实所谓清流也是分种类的。”

“一种是真清流,即便家里没钱,日子清苦也能谨守身为读书人的操守,而有的清流则是假清流,他们的确不贪污不受贿,因为他们家财万贯,良田万亩,完全就看不上贪污受贿得来的那点银子。”

高拱悠悠开口。

“高师傅这话我就不赞同了,家中有钱无钱和自身操守又有什么关系?”

“这完全就是两码事嘛!”裕王脸上满满都是不赞同。

“高师傅,我在问你徐师傅的事情呢,你怎么一直往别的地方扯啊!”裕王有些不乐意道。

“我的殿下啊,你还不明白吗?”

高拱气的想要掀桌子。

这位殿下的悟性是真差劲,他就差把徐阶大奸似忠这四个字说出口了,奈何裕王连一点政治默契都没有。

这还让他怎么说?

没法说了啊!

人家徐阶一没触犯大明律,二也没有得罪他,只是家里儿孙们倒卖了一些丝绸而已,他若是真把大奸似忠这四个字说出口,可就是彻底得罪死了。

“我明白什么?”

“你话都不说清楚,我能明白吗?”裕王也着急了。

“好了殿下,这不是重点,我觉得这个时候,您应该上表给皇上恭贺了。”高拱明智的没有继续在这件事上纠缠。

再纠缠下去,他觉得自己要脑溢血。

“高师傅提醒的是!”

“那就请高师傅为我代笔吧!”裕王沉吟了一下,笑着开口。

高拱:“……!”

也就在裕王府里,高拱即将陷入抓狂境地的时候,北京城崇文门,两辆车驾同时到来。

一位是南下浙江的严嵩严阁老,一位是以兵部尚书身份北巡九边归来的张居正。

“太岳,上老夫车驾一叙如何?”若是往常,两人身为清流和严党核心领袖,定然是装作彼此没有看见,分开行走的。

但今天,严嵩却是一反常态的叫住了张居正。

而张居正同样一反常态,没有严词拒绝,反而稍一沉吟就上了严嵩的车驾。

“太岳,九边边防现如今到了何种境地了?”严嵩开门见山,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询问。

“很不好!”

“军户逃亡严重,边防各个卫所战斗力底下,御边能力已经所剩无几了!”

“唉……!”

“国事艰难啊!”

严嵩叹了口气,不过很快就又露出一丝笑意道:“不过幸好,东南算是彻底稳住了,你也听说了吧,陛下的舰队已经封锁了沿海,倭寇之患已经不足为惧了!”

“阁老这次带回来了多少赃银?”张居正没有接严嵩的话,而是突然问起浙江之事。

“八百万两!”

“全赖海瑞这把大明利剑了,老夫也没想到浙江官员贪腐已经到了这般严重的地步,这是老夫这个首辅的过失,这次回京老夫就是向陛下请辞的。”严嵩道。

听到抄浙江一省官员抄出了八百万两,张居正一直蹦着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

从这句话中他就听出来了,严嵩已经彻底决定和之前的党羽决裂,倒向陛下这边,做孤臣了。

这对现在的大明朝来说是好事。

“严阁老严重了,此次阁老定然是大功一件,我敢断言陛下接下来肯定还在大动作,而且必定还要以您为内阁首辅。”张居正道。

“太岳也听说了?”

严嵩脸上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这次来同时还带来了胡宗宪的奏疏,这次戚继光和倭寇决战,倭寇竟然用了三张平天下的诗词,这简直骇人听闻,我这次来就是上奏请求朝廷和陛下对这件事进行彻查的。”

“虽然倭寇已经被灭,但那些隐藏在倭寇背后的人,这次一个也别想跑。”严嵩说到这句话的时候,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厉芒。

他很明白自己的定位,孤臣就是刀,他既然已经决定做孤臣了,那就做陛下手中最锋利的刀。

“严阁老大义!”

“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居正不敢说全力以赴相助,但也绝对不会扯严阁老的后腿!”张居正满脸郑重的抱拳。

他此刻对严嵩是真的心生佩服了。

严嵩竟然真的有此魄力,可以和自己经营了二十年的党羽决裂,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决断。

也是张居正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不愧是在嘉靖朝叱咤风云二十年,一直不倒的严阁老。”张居正在心里忍不住感慨。

“如此甚好!”

“如此甚好啊!”

“那咱们就一起进宫面圣吧!“严嵩听到了自己想要的承诺,顿时满意的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