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九十六章:设计暗保

我,刘辩,雄主 第九十六章:设计暗保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九十六章:设计暗保

不错,刘辩确实想保沮授。

原因很简单,一来他欣赏沮授历史上宁死不愿背主投敌的坚决,二来,沮授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就连曹操亦感慨称赞:“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在历史上,沮授曾劝袁绍迎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惜袁绍却听信淳于琼等人,错失了入手大义的机会。

官渡之战时,沮授又劝袁绍莫要遣颜良为主将,认为颜良有勇无谋,不当委以重任,可惜袁绍还是不听,结果颜良被曹操所斩,大好局面拱手相让。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可即便沮授的建议屡屡不受袁绍采纳,甚至袁绍还疑他权力过大,命沮授分兵于郭图、淳于琼,可当袁绍败逃、沮授因来不及北渡而被曹军抓获时,他仍大呼不降。

甚至于,曹操顾念与沮授有旧,不忍杀害,即便沮授不肯投降厚待之,相较后来的关羽也不遑多让,然而沮授却还是趁夜盗马,欲逃回袁绍处。

似这等只要认定便绝不背主的忠臣,刘辩又岂会不爱?

更别说历史上沮授在投奔袁绍之初,就向后者提出‘复宗庙于雒邑、号令天下、以讨不复’,意希望袁绍成为匡扶汉室之人,可见他心中亦有汉室。

只能说,沮授这个眼光、才能足以相较荀攸、荀彧的人才,唯独在选主公方面走了眼,亦或是袁氏四世三公的光环实在是太耀眼,致使他没能看清袁绍外宽内忌的本质,耽误了一身才能。

考虑到目前刘辩手下将帅不少,唯独欠缺有远见的谋士,他自然希望能趁这次机会招揽沮授。

至于沮授乃是士人,或心向士人阶层,这与刘辩有什么妨碍?

卢植、羊续父子、崔烈父子、曹嵩父子,不都是士人么?

刘辩与灵帝要打压的,是那些试图与皇权角力的士人团体,而并非整个士人阶层,团体是团体,阶层是阶层,别说士人阶层永远不可能被消灭,若有朝一日士人阶层真的消失了,那就相当于抽掉了整个汉刘的脊骨,汉室也就到头了。

毕竟在这个年代,平民百姓是几乎不可能有能力辅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有能力的,基本都是士族,无论是寒门亦或豪族。

就在刘辩思忖之际,沮授、刘虞、桓典、崔钧几人亦神色各异地看着他。

不止沮授感觉到,在旁的刘虞、桓典、崔钧也看出刘辩想要保沮授,毕竟刘辩方才那番说辞实在是太过于牵强,也就是刘辩与太子同等身份,才能如此任性。

片刻的沉寂后,桓典咳嗽一声,低声道:“史侯,请借一步说话。”

刘辩也不拒绝,点点头站起身来,跟着桓典走出了十几步,期间,刘虞与崔钧对视一眼,也跟了上去。

估摸着这个距离已经足够,桓典停下脚步,转身朝着刘辩抱拳拱手,一脸困惑问道:“史侯,您可是要保这沮授?”

见桓典直接询问,刘辩也不辩解,毕竟这种情况再插科打诨就未免太侮辱人了。

“不错,我很欣赏此人。”他点头道。

此时崔钧与刘虞亦来到了这边,听到刘辩这话,崔钧仗着他父子与这位史侯关系不错,表情古怪地揶揄道:“为何?不会又是觉得此人面相忠厚吧?”

刘辩翻了翻白眼,没好气地对崔钧道:“若崔卿总喜欢这么说话,年幼时估计没少挨崔司徒揍。”

“哈。”

崔钧闻言一乐,点头道:“仔细想想,臣年幼时挨家父的棍棒确实不少……”

说着,他收起笑容,目视刘辩正色问道:“那么,究竟是为何呢?”

刘辩当然知道崔钧、崔州平是一个相当正值的人,倘若他的解释无法说服对方,哪怕司徒崔烈出面,崔钧多半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注意。

想到这里,他正色对刘虞、桓典、崔钧三人道:“据我所见,那沮授是王芬一众中仅有几个默然认罪、毫无狡辩之意者,此,义士也,杀之诚为可惜。”

桓典、崔钧、刘虞三人闻言皱眉沉思,经刘辩提醒,三人亦想起那沮授被抓捕之后的表现,心中稍生怜悯。

尤其是刘虞。

事实上,审讯王芬一众的事,灵帝是交给了桓典、崔钧二人,原本与刘虞无关。

但刘虞偏偏过来旁听,就是不希望有太多的人遭到牵连。

毕竟此番是涉及到谋反作乱的大罪,按律当诛三族,即父族、母族、妻族,考虑到此次涉及的都是士人,士人家族那一族也不得有几十人上百人?

换而言之,一人被判诛三族,搞不好就有上百、甚至数百人要被砍头。

而王芬手下那么些人呢,那岂不是要杀得人头滚滚?

这让刘虞于心不忍。

因此在刘辩开口后,他亦在旁帮衬道:“殿下所言极是,这等义士,杀之诚为可惜,不如令其悔过。”

“……”

桓典、崔钧皱了皱眉,忍不住相视一眼。

刘辩暗自猜测这二人多半在心中暗暗嘀咕刘虞妇人之仁,毕竟刘虞这话,在他听来也觉得过于天真。

不过这就是刘虞,一位怀揣着世间美好、希望天下太平的君子。

历史上他与公孙瓒的相互攻杀,也是因为公孙瓒残酷屠杀外族,刘虞屡次劝说不停,再加上双方矛盾激化后决裂,实在忍无可忍,这才发兵攻打公孙瓒。

甚至于在攻打之前,刘虞还明确告知部下:“不要多伤人,只杀公孙瓒一人即可。”

就因为这份妇人之仁,明明占据绝对优势的刘虞,却因为在攻城时不忍放火烧城内百姓房屋,而被公孙瓒抓到机会,后者自行在城内放火引发混乱,旋即趁刘虞军慌乱之际,率数百人直取刘虞,以弱破强。

若非刘虞在对待像张举、张纯那样的乱臣叛军方面亦毫不留情,简直就是宋襄公再世。

当然,虽然心中是这么想,但考虑到刘虞当下是站在他这边,刘辩自然也不好说什么,等着桓典、崔钧二人的回覆。

只见二人用眼神交流了一番,旋即桓典先皱着眉头开口道:“殿下、伯安公,那沮授固然是一名义士,在下亦生怜悯,但既然此人已承认与王芬同谋,便当按律诛之……否则,我二人无法向陛下交代,朝廷的威严,也无法令威慑不臣。”

“中郎将所言极是。”崔钧亦点头附和。

不同于之前的张郃,张郃一来没有人能够证明其与王芬同谋,二来昨晚叛军与他官军厮杀时,张郃也确实没怎么露面,或许就像此人所说的,感觉受到王芬欺骗就先行逃逸了,因此,崔钧看在刘辩的面子上,放张郃一马也无紧要。

但沮授不同,此人任刺史别驾,乃州府官员,相较张郃有更大的嫌疑与王芬同谋,更别说这沮授还承认了,这让桓典、崔钧如何网开一面?

说到最后,出于不想得罪史侯,桓典无奈道:“……除非有天子特赦。”

说服灵帝?

这有什么难的?

难的是说服沮授。

刘辩几乎一瞬间就想好了说辞,在告别桓典几人后,便匆匆返回老宅。

沮授看到桓典、崔钧、刘虞三人回来,却见刘辩匆匆而去,他忍不住问崔钧道:“那位殿下……走了?”

崔钧上下打量了几眼沮授,摇头道:“不,史侯为你向陛下求情去了。”

沮授一愣,动容地看向刘辩离开的方向,却见赵淳匆匆奔来,待奔至沮授跟前时,皱着眉头对沮授道:“殿下临走时忘了,特地命咱家来告诫你,慎言。”

“……”

沮授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倒是从旁的桓典显得有些无奈,谓崔钧道:“要不先审其他人?还是等史侯回来?”

“先审其他人吧。”崔钧苦笑道。

于是,二人吩咐虎贲士将沮授带下,提其他人审讯。

而与此同时,刘辩已带着夏侯渊、张郃并一干羽林骑与持剑宦官,来到了老宅的主堂。

此时灵帝正在主堂内与出巡百官喝酒庆贺,刘辩吩咐一名宦官进屋对张让说了几句,张让又附耳禀告灵帝。

不多时,灵帝便借口如厕带着张让来到了屋外,看得张郃双目发直,不知该以什么礼数,询问夏侯渊,夏侯渊又不搭理他,只能一声不吭地站着。

而灵帝也没注意到张郃,微带着几分醉意,笑着对刘辩道:“我儿不是去旁观审讯了么,怎么又回来了?莫非除了什么变故?”

“那倒不是。”刘辩拱拱手道:“桓、崔两位中郎将审讯有条不紊,就是刘刺史有点担忧。”

“刘伯安?”灵帝不解问道:“他担忧什么?”

说罢,他不等刘辩开口便已猜到了,皱眉问道:“他是否是替那些人求情了?”

“是,也不是。”刘辩摇摇头道:“对于真正与王芬合谋的叛臣,刘刺史亦深感痛恨,丝毫未有为其求情之意,不过我看他的意思,是希望只诛王芬与陈逸,宽恕余众,可能也包括宽恕王芬的家眷。”

“哼!”灵帝轻哼一声,但也没有多说什么,想来他对刘虞的性格也是知根知底。

见此,刘辩故作沉思道:“父皇,关于王芬的余众,儿臣觉得,除了以株连来震慑,或许有更好的办法来打击那群清谈之士。”

“怎么说?”灵帝感兴趣地问道。

只见刘辩拱拱手,压低声音说道:“若父皇将涉事者全部株连,那些清谈之士或会抨击朝廷故意陷害王芬,但倘若先前与王芬合谋的众人倒戈,举证王芬,定可令朝野那群清谈之士哑口无言。……咳,这番话是否也不该出自儿臣之口?”

“……”

见刘辩还记着之前那一茬,灵帝没好气地了瞥了儿子一眼,旋即捋着胡须思忖后者的话。

不可否认,与其大兴株连,杀得人头滚滚,他确实更希望搞臭王芬及那群相互标榜的清谈之士的名声。

“那些人愿意举证?”

“自然。”刘辩摊摊手道:“父皇不是没看到那些人磕头求饶的丑态,想来只要能活命,无论父皇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不敢有违。”

“好。”灵帝闻言点点头道:“那就姑且先留着这些人性命,待回到雒阳,叫他们领着王芬的囚车巡街示众,将王芬谋反一事告知天下。”

“是!”刘辩拱了拱手。

就像他之前心中所想,说服灵帝并不难,难的是说服沮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