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七十五章:何、董之争

我,刘辩,雄主 第七十五章:何、董之争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七十五章:何、董之争

朝中袁氏始终不提汝南葛陂黄巾一事,着急的不止是刘辩,还有骠骑将军董重与永乐令孙璋。

这一日,董重入宫拜见董太后,期间向孙璋询问此事:“……宫令劝我借此事趁机将袁绍调离,断何进一臂,可如今袁氏迟迟不提此事,如之奈何?”

孙璋心说这也不是我的主意啊。

他犹豫道:“此乃尚书常侍渠穆的建议,若不咱家再问问他?”

董重不耐烦道:“你设法将他请到永乐宫来,我当面问他。”

“这……”

孙璋闻言有些犹豫,毕竟在他看来,尚书常侍渠穆是一枚极关键的棋子,助他们刺探史侯刘辩以及张让、赵忠等人的消息,万一暴露,诚为可惜。

但出于董重的要求,他也只好派人通知渠穆。

当日,待刘辩与卢植相继离开崇德殿,孙璋的心腹见到了尚在殿内整理文书的渠穆,小声道:“……宫令请常侍过去一叙。”

渠穆最初也没在意,装模作样与孙璋的心腹约了时间,相约入夜后在永乐宫相见。

没想到等渠穆在约定时间到了永乐宫,被孙璋请入宫殿偏厅时,才发现殿内还坐着两人,一人即骠骑将军董重,还有一人,他并不认得。

“董骠骑。”渠穆拱手施礼,好奇地看着另一人:“这位是?”

董重抬手介绍道:“我族弟董承,我特地从故乡招来,为姑母效力。”

渠穆不敢怠慢,连忙与董承见礼,旋即董重便问渠穆:“渠常侍,你此前献计,言可以利用汝南葛陂黄巾一事,将袁绍调离雒阳,然而今袁氏迟迟不提此事……”

此时渠穆早已刘辩通过气,闻言正色说道:“不瞒骠骑,此事咱家也在怀疑,按理故乡闹贼,袁氏不可能视若无睹,除非……”他压低声音道:“除非袁氏自信葛陂贼不敢冒犯他宗族。”

董重闻言大喜,急切问道:“你是说,袁氏勾结贼子?哈,倘若如此,待我上奏此事,看袁氏如何分辨。”

从旁,董卓质疑道:“兄且慢,以袁氏的势力,何必自甘堕落勾结黄巾贼?弟认为此事还是从长计议。”

渠穆看了一眼董承,笑着说道:“二公子所言极是,袁氏那等士族,却不至于自甘堕落,勾结葛陂黄巾,但相信葛陂黄巾在侵害汝南之际,多半会派人向袁氏示好,相约彼此互不冒犯。若果真如此,葛陂黄巾对袁氏与其相亲的士族秋毫无犯,却抢掠其他士族,介时骠骑弹劾袁氏勾结葛陂黄巾,不管真相如何,陛下都会信以为真。到那时,袁氏也只能亲领军队前往征讨,自证清白。……如此,岂不是就能趁机将袁绍调离雒阳?”

“唔……”

董承微微点头,身旁董重更是满脸喜悦,连声赞道:“渠常侍足智多谋!……此事若能成,董重必有厚薄!”

“那就多谢董骠骑了。”

渠穆连连逊谢,心中却在冷笑:有史侯暗中为你等出谋划策,此事自然能成!可笑这董重,被史侯玩弄于鼓掌之间却不自知。

片刻后,渠穆离开永乐宫,直奔甲房殿。

此时在甲房殿外,曹纯身穿羽林郎衣甲,正仗剑四处巡视,看到渠穆,十分意外。

他今日下午在崇德殿见过渠穆,知道渠穆乃是崇德殿的尚书常侍,但对于此人为何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个地方,他却感到十分疑惑。

而渠穆也知道曹纯乃史侯新召的卫士,任太子舍人之职,不等曹纯开口便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待靠近后低声说道:“请通禀史侯,渠穆有要事禀告。”

曹纯惊疑,便唤出赵淳,赵淳自然知道渠穆的真正身份,便将渠穆请入殿内。

此时刘辩正在内殿榻上与蔡琰纠缠打闹,忽听赵淳禀告渠穆前来,心中便猜到肯定有什么大事,毕竟他事先嘱咐过渠穆,倘若是‘为孙璋偷窃奏章’这种事,渠穆自己权衡即可,不必事事通报。

果然,渠穆见到刘辩便说起了方才在永乐宫见到董重、董承一事。

刘辩一点也不在意董重的着急,相反,却对渠穆提到董承颇感兴趣:“董承?”

“殿下知道此人?”赵淳好奇问道。

“呵。”刘辩微微一笑。

历史上他弟弟献帝刘协的丈人,衣带诏的董国舅嘛,他岂会不知?

别看演义上把董承写得如何大义为公,其实这也是轻狡反复、唯利是图的家伙,堪称汉室朝廷继董卓之后、曹操之前的权奸。

可惜这家伙虽野心勃勃,但志大才疏,跟何进半斤八两,别说跟曹操相比,就连董卓都比不上。

历史上,这家伙要等何进诛杀董重之后,他为自保才会举族投靠董卓,成为董卓麾下部将,想不到这次董重提前两年出仕,连带着董承也提前出现了。

这也不坏,毕竟董承的能力虽说与何进半斤八两,但比其族兄董重还是要强上一些,有董承相助,董重多多少少能给何进——主要是给袁氏制造点麻烦了。

想到这里,刘辩便笑了出声:“不认得,我只是好笑董重从故乡招来族弟,作为羽翼,莫非他觉得有个族弟帮衬,他就能与我大舅、二舅相抗衡了?”

“殿下所言极是。”

赵淳、渠穆也是连连附和,一起嘲笑董重。

笑罢,刘辩叮嘱渠穆道:“过几日,中郎将孟益便会率凯旋之师回京,你去提醒董重,若朝中有人上奏,叫孟中郎将去汝南平叛,叫董重加以干预,将孟益调去河东相助丁原,放任葛陂黄巾坐大。”

“臣明白。”

渠穆躬身应道。

片刻后,渠穆告辞离去,趁着夜色返回住处。

刘辩琢磨了一下,命赵淳将曹纯请入殿内,问道:“子和是否是好奇渠穆为何会在这时候前来见我?”

“不敢。”曹纯低了低头,一脸严肃地说道:“殿下委我护卫重任,纯心中只想着保护殿下安全,其余一概不理。”

“好!”刘辩点头称赞,旋即又摇头说道:“不过,我对子和的期待,可不仅仅只是护卫啊。”

说着,他招手示意曹纯在桌旁就坐,压低声音说道:“子和乃我心腹,理当知晓,尚书常侍渠穆,乃是我安插在永乐令孙璋身旁的奸细,如今深得孙璋信赖,下回你若见到他偷偷摸摸出现在殿外,莫要声张,将他招入殿内与我见面即可。”

“……”

饶是曹纯老成持重,闻言亦惊得睁大了眼睛,既震惊于眼前这位年幼的史侯竟然有这等手段,亦动容于这位史侯竟然将如此紧要的秘密透露于他。

他正色抱拳道:“殿下如此信赖纯,纯愿以死相报!”

“哈哈,不至于那么严重。”

刘辩笑着摆摆手,旋即正色对曹纯说道:“我方才说过,我对子和的期待,远不止一介护卫,今子和为羽林郎,不妨趁机多在宫内走动,结交宫中郎卫……子和明白我意思么?”

“……明白!”曹纯严肃地点点头,看向刘辩的眼眸中再次闪过一丝惊讶。

见此,刘辩一指赵淳,笑着说道:“若遇到什么麻烦,便告知赵淳,他会相助于你。赵淳?”

“是。”赵淳会意,主动向曹纯示好:“子和,日后你我同为殿下效力,请多多关照。”

曹纯眼神变幻,旋即拱手回应:“殿令言重了,这话该由我来说。”

从旁刘辩看到这一幕,微微点头。

事实上,赵淳与曹纯本身就不存在什么利益冲突,只要二人自己想通即可。

大概**日后,中郎将孟益率凯旋之师回到雒阳,朝廷上表其功,灵帝封为列侯。

此时,汝南太守赵谦已向雒阳发来第三份奏章,恳请朝廷派援军协助征讨葛陂黄巾。

于是,尚书卢植便向灵帝奏言此事,希望灵帝派孟益前往汝南平叛。

消息传到刘辩耳中,刘辩也有点无奈:袁氏都不着急,卢师你着急个什么?

所幸他已安排好了一切。

这不,就在卢植前往玉堂殿向灵帝奏请此事之际,骠骑将军董重也在玉堂殿,劝说灵帝派孟益率军前往河东,协助河东太守丁原征讨白波黄巾。

并且,董重说得有理有据:“河东离雒阳更近,不可放任贼子为祸。”

灵帝深以为然,便命孟益带兵协助丁原。

见此,卢植又奏言灵帝,希望朝廷另外派军征讨葛陂黄巾,然而却被董重以各种理由阻拦。

别说卢植看出不对劲,就连朝中袁氏也瞧出不对劲了。

汝南袁氏真正的嫡长子,太仆袁基忙去见叔父袁隗,言及此事:“……今卢植奏请陛下,欲命中郎将孟益率军前往汝南平叛,却多次被董重阻止,恐董重有所图谋。”

袁隗深思不语。

事实上,最初得知汝南葛陂黄巾起事时,袁隗就派人问过故乡的宗族,结果正如曹纯所言,葛陂黄巾在起事之初,就派人至汝阳向他袁氏示好,相约彼此互不冒犯:葛陂黄巾不冒犯袁氏与其亲近士族,袁氏也莫要视他葛陂黄巾为敌,调朝廷兵马征讨。

汝南袁氏宗族虽然没有明确答应,但背地里自然也默认了这件事,毕竟他们也不想跟葛陂黄巾那一群贼子敌对。

身在雒阳的袁隗、袁基、袁绍、袁术等人得知此事,自然也就不把葛陂黄巾当回事了。

可今日董重刻意阻止朝廷派兵去汝南平叛,这就引起了袁隗、袁基等人的警惕。

“我知晓了。”

袁隗捋着胡须凝重道:“董重断定葛陂黄巾必不敢冒犯我袁氏故乡,便故意放任贼势坐大,以便在贼子为祸汝南时,弹劾我袁氏勾结贼子……奇怪,那董重竟也有这等远谋?”

“会不会是其弟的主意?”袁基猜测道。

“新任羽林左监董承?”袁隗面露狐疑,随即微微摇了摇头,可见董承新来,他也不清楚。

旋即,他起身说道:“总之,这件事必须禀告大将军。”

说罢,他带着袁基立刻前往大将军府。

在他看来,这是骠骑将军董重欲对他们‘大将军系’动手的预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