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六十二章:十月

我,刘辩,雄主 第六十二章:十月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六十二章:十月

十日后,朝廷的使者抵达长安,命京兆尹张温将长安令杨党下狱,又命盖勋出任长安令。

张温大喜,当即与盖勋一同带兵包围长安令杨党的府邸,捉人抄家。

杨党大惊失色,大呼道:“我父乃宫内中常侍!我父乃宫内中常侍!”

张温闻言冷笑道:“你父可是南宫谒者令杨放?他已然被陛下命人捉入狱中,你正好去与你父作伴!拿下!”

杨党万念俱灰,被张温带来的卫士捕下,立即押送至雒阳问罪。

随后,张温又派人查抄杨党的家宅,查出家财一两千万,还有其他价值不菲的珠宝、玉器等,共计价值不下两三千万钱。

饶是张温早已得知这杨党贪赃枉法,也没想到能查抄出如此多的钱,恨声大骂之余,心中颇感痛快。

忽然,他瞥见盖勋一脸纠结,他不解询问:“我等缉拿了杨党,元固又出任长安令,何以愁眉不展?”

盖勋轻叹一口气,回答道:“一想到我这长安令,乃是张让举荐,我便……”

张温哑然失笑,宽慰盖勋道:“元固安心,若我所料不差,多半是史侯授意张让举荐元固。”

“果真?”

盖勋狐疑问道。

虽然他以往远在汉阳郡出任太守,但也知道张让等十常侍昔日在朝中一手遮天,那位史侯今年不过十岁,难道还能令张让屈服?那可是连当今陛下都呼为‘阿父’的张让啊。

见此,张温笑着说道:“元固未曾见过史侯,才有这般疑虑,你若见过,必然不会问。”

说罢,他发自内心的感慨道:“那是一位聪慧、贤明的幼主。”

盖勋听得十分羡慕:“可惜我无缘得见……”

张温哈哈大笑,拍拍盖勋臂膀说道:“会有机会的。”

旧长安令杨党下狱,令京兆辖下各县皆是一震,再也不敢违抗张温的命令,再加上盖勋出任长安令,讨贼所需的军备、粮草,以远胜以往的速度迅速运往三辅与汉阳郡。

期间,张温又仗长安令杨党下狱一事,收长安宫的禁军。

眼见有中常侍父亲的杨党亦斗不过张温,最后落得个父子下狱、家产被抄的下场,驻军长安宫的几名禁军校尉亦不敢再对抗张温,老老实实按照张温的命令行事。

可以说,此时张温这个京兆尹,算是当得名副其实了。

这一日,就当张温与盖勋讨论军粮用度时,有张温的家仆送来了一封书信:“大人,雒阳有书信至。”

张温有些惊讶,接过书信一看署名,便皱起了眉头:“袁本初啊……”

在盖勋困惑的注视下,张温拆开书信看了几眼,旋即眉头越发紧皱。

见此,盖勋不解问道:“司隶校尉袁本初?他在信中说了些什么?”

张温也不隐瞒,皱着眉头说道:“他邀我共谋宦官……”

盖勋一听感觉有些奇怪:“这是好事啊,为何张尹叹息?”

张温斟酌了片刻,委婉地对盖勋道:“元固,若你听我一句劝,就莫要插手后宫禁省之事,日后若有人邀你共谋宦官,亦莫要参与其中。”

盖勋惊道:“这是为何?”

张温欲言又止,事实上关于张让等宦官的事,他与皇甫嵩、朱儁几人早些时候就与卢植谈论过,当时卢植就暗示他们莫要插手,专心应付凉州叛军之事。

卢植乃是太子太师,是史侯的老师,他能委婉说出暗示,要么是史侯授意,要么就是看出了些什么。

考虑到这次张温向那位史侯举报长安令杨党,杨党与其父中常侍杨放立刻就被下狱,张让、赵忠竟没有站出来为父子二人求情,张温就感觉隐约猜到了几分。

但有些事他也不好明说,否则对那位史侯的名声不利,只能暗示盖勋:“你这次押送粮草至汉阳郡时,可以顺路问问都乡侯与朱中郎将,看看他们作何回答。”

盖勋将信将疑,趁数日后押送粮草至汉阳郡之便,前后询问了皇甫嵩与朱儁。

果不其然,皇甫嵩与朱儁亦暗示他莫要插手后宫宦官一事,区别在于,皇甫嵩表示如今后宫内的局势已较之前有所改变,而朱儁则表示当务之急要以讨平凉州叛军为主。

其他的,二人也没多说,这令盖勋遐想不已。

九月下旬,张温将查抄长安令杨党家财的数目写在奏章上,上报朝廷。

尚书常侍渠穆拿这份奏章请示张让,张让亦感到颇为头疼,不过犹豫再三后,他终是没敢隐瞒,亲自带着奏章去见了刘辩,请示刘辩是否留中不发,或者干脆莫要让灵帝得知。

刘辩当然明白张让的担忧,闻言笑道:“张公,忠君侯,你如今还担心什么?”

张让一听,对啊,我都变卖家产用来买侯了,还怕什么?

不过最后他还是做出了恳请:“……总要为底下的人谋些生路嘛,请史侯宽容。”

刘辩思忖了一下,也就默许了。

毕竟依灵帝的性格,这事要是被灵帝得知,保不定灵帝就会想到抄家的致富办法,命御史严查宦官的父兄、子侄,而目前朝中的御史,大多都是士子,难保不会被袁绍等人利用。

与其不如,还不如先压下此事不表,至于那群蛀虫,等他两年后上位再来处置也不迟,白得抄家之财以充国库,还能收获贤名,何乐而不为?

想到这里,刘辩便默许了此事。

但遗憾的事,没过半个月,这件事还是在雒阳传开了,何进、袁绍等人又借机对后宫宦官发难。

这次蔡邕倒没有参与,因为他此前被灵帝斥责了一顿,目前正在东观老老实实地校准书籍呢。

果不其然,灵帝得知区区一个长安令家中竟有二三千万的财物,怦然心动,果然想到了抄家这个发财致富的途径,好在张让早就提防,以那杨党只是个例的理由,总算是劝服了灵帝。

至于杨党那二三千万的财物,则被灵帝下令充入剿贼的军费。

九月末,长沙太守王匡上奏朝廷,叙说讨平周朝、郭石叛乱一事。

刘辩十分高兴,虽然比历史上的孙坚多花了不少时间,不过王匡最终还是没有辜负他的期待。

可惜王匡是大将军何进的人,属于很难拉拢的那一批,那也就不费那个工夫了。

事后何进亦得知此事,替王匡向灵帝表功,龙颜大悦的灵帝便封王匡为钜平侯,这倒是令刘辩有点意外,毕竟历史上的孙坚在讨平区星、周朝、郭石的叛乱时,封的可是乌程侯。

想来想去,刘辩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应该是二人的出身地:孙坚乃吴郡人,而王匡则是泰山郡人。

但不管怎么样,区星、周朝、郭石几人的叛乱已是过去时了,而值得一提的是,王匡未曾忘却刘辩先前的叮嘱,除了赦免了战前投降的叛卒,其余并未留一名俘虏,虽然这导致区星三人的余党四处逃亡,但朝廷誓不宽恕叛乱的决心亦得到了证明,令荆州境地其余小股叛乱战战兢兢。

荆州刺史王叡上表他足以摆平,刘辩也就不多关注了。

十月初时,新任并州刺史丁原亦上奏朝廷,表述讨平义屠各胡之事。

相较王匡讨平区星、周朝、郭石几人的叛乱,丁原成功讨平义屠各胡,更让刘辩感到惊喜。

毕竟区星几人只是农民叛乱,哪及得上义屠胡人叛乱的危害大?

好在丁原不逊历史上那般勇猛,在上任后迅速组织郡军,前后几次杀败了胡人骑兵。

更让刘辩感到惊喜的是,在丁原为部下表功的名单中,刘辩果然看到两个熟悉的名字:兵曹从事张辽、武猛从事张扬。

张辽不必多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猛将,功勋、武略不亚于关羽,更难得是他重情重义。

张扬稍微差点,但性情温和,重情重义,尤其是历史上两次接纳吕布,对待朋友真是没话说,可惜最后被其想要投奔曹操的部下杨丑所杀,死得冤枉。

总而言之,这两人都是值得刘辩花大力气去笼络的豪杰。

不过让刘辩纳闷的是,他此番并未在丁原的表功名单中看到吕布的名字,莫非吕布还未投奔到丁原帐下?

还有历史上吕布的部将高顺,刘辩也蛮喜爱的,但此人也并未出现在丁原的表功名单上,这让刘辩不禁有些怀疑:莫非高顺一开始是董卓的部下?

虽然很遗憾并未看到吕布与高顺的名字,但张辽与张扬的出现,还是让刘辩大感欣喜,可惜目前并州尚不能说稳固,刘辩也不好立刻设法将张辽、张扬调入雒阳。

不过他也不着急,因为最迟到明年,丁原就会派张辽与张扬前来雒阳,问题在于,历史上丁原遣张辽、张扬二人前来雒阳,是为了响应灵帝征召天下猛士组建‘西园军’一事。

而现如今,资助西园建军的曹嵩,已提前买了太尉之职,刘辩也不知到时候灵帝有没有多余的钱来组建西园军。

不过问题不大,大不了刘辩到时候让二舅何苗征讨张辽与张扬就好,毕竟这一次,举荐丁原的可是何苗,理所当然丁原感激的也是何苗,跟大将军何进没什么关系。

他这般想着,旋即就在宫内看到了初冬的第一场雪。

中年四年,即将进入尾声,转而迎来中年五年。

刘辩知道,那是较中年四年不遑多让的一年,年初,死灰复燃的黄巾就会给予汉室当头一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