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五十二章:截胡

我,刘辩,雄主 第五十二章:截胡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五十二章:截胡

黄盖?

怎么会?

黄盖在历史上是孙坚的部将啊……

莫非是同名同姓?

刘辩睁大眼睛看向奏章,上面亦有王匡对黄盖出身的简述。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此前任零陵郡郡吏,于王匡追击区星时,奉零陵太守刘度之命率军协助王匡,因勇猛擅战而得到王匡赏识,征求为都尉。后在与王匡一同追击区星时,截断区星投奔周朝与郭石的去路,斩其于零陵昭阳,因此王匡特地为其上奏表功,表黄盖为别部司马。

在看完王匡的奏章后,刘辩便意识到这黄盖确实就是历史上孙坚麾下的部将黄盖、黄公覆。

原本刘辩还不大清楚历史上黄盖是几时成为了孙坚的部将,现在他知道了,就是在孙坚成为长沙太守,征讨区星、周朝、郭石三贼的时候,而这一次王匡代替孙坚出任长沙太守,征讨区星三贼,这就使得黄盖错过了与孙坚相识的机会,却意外得到了王匡的赏识。

确切地说,王匡赏识黄盖不算意外,毕竟历史上王匡也是善于挖掘人才的,在出任河内太守时,前后招募了方悦、韩浩二人为将。

而这一次,王匡不出意外失去了方悦、韩浩两员部将,却得到了黄盖,刘辩也不知他算是赚了还是亏了,毕竟黄盖固然是猛将,但方悦、韩浩也不差,前者勇冠三军,后者善于统率军队,未必就比黄盖差了。

当然了,这种比较毫无意义,关键在于给刘辩敲响了警钟:一旦他出手干预了历史进程,历史就会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他此前所熟悉的汉末那些人物的关系,也会发生改变。

这让刘辩立刻就联想到了目前朝中正在争议的并州叛乱一事。

当真要调袁绍或袁术前往并州平叛么?

要知道并州不止有丁原,还有吕布、张辽、张杨等人,万一袁绍或袁术去了并州,说不定就顺势招揽了这些人,这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刘辩当即放弃了设法将袁绍或袁术调去并州一事——有丁原在,并州的叛乱势必能得到平定,二袁若去了并州,白捡功劳不说,还有可能顺便招揽道丁原、吕布、张辽、张扬等一干人,哪有这么便宜?

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截胡。

稍作思忖,刘辩转头吩咐赵淳道:“你去请我二舅进宫,我在甲房殿等他。”

“是。”赵淳躬身而去。

回头看到张让困惑的神色,刘辩笑着敷衍几句,将张让打发走。

旋即,他走入殿内,将王匡的奏章交给卢植,卢植看到后也是十分欣慰。

片刻后,刘辩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找了个借口暂时离开了崇德殿,返回到甲房殿,等待他二舅何苗的到来。

大约一炷香工夫后,就在刘辩闲着没事在西偏殿纠缠蔡琰时,赵淳匆匆入内,佯装瞧不见刘辩对蔡琰动手动脚,恭敬禀道:“史侯,济阳侯到了。”

刘辩点点头,与面色羞红、咬牙嗔怒蔡琰说了一句,快步走到殿堂,正好看到何苗负背双手打量着屋内的摆设。

“二舅。”刘辩亲热地喊道。

何苗回过头来,天生阴郁的脸上微微绽放几丝笑容:“史侯如此急切将我召入宫内,不知有何要事?”

“二舅请坐。”

刘辩抬手请何苗入座,说起了今日上午的朝议:“……今日朝议,卢尚书推荐袁本初、袁公路出任刺史前往并州平叛,想不到最后又闹腾了起来。”

“呵。”

何苗意味不明地轻笑一声,隐隐带着几分嘲讽:“他兄弟二人岂会愿意……”

说到这里,他皱了下眉头,问刘辩道:“朝议之后,许多人都在议论,我亦有些不解,卢尚书为何会举荐袁本初与袁公路?这不像是卢尚书会做的事,史侯近段时间与卢尚书甚为亲密,你有听说什么么?”

鉴于何苗与其兄大将军何进目前还未发生矛盾,刘辩也不想打草惊蛇,遂装傻道:“卢尚书不是为了早日平叛么?”

听到这话,何苗又一次意味不明地笑了一下,旋即岔开了话题:“不说这事了,此番史侯召集将我召入宫内,不知所为何事?”

“是这样的……”

刘辩组织了一下话语,故作忧心忡忡地对何苗道:“昔日朝廷获悉凉州叛乱,大舅与董重在朝中争吵了数日,白白耽误了不少战机,今并州各胡叛乱,大舅与董重又争吵不休,这要吵到何时?……不瞒二舅,这几个月我在崇德殿学习处理国事,并州兵曹从事丁原的奏章我也看到了,我见他在奏章中立下军令状,言辞凿凿能平定休屠各胡的叛乱,何不就任命此人担任并州刺史呢?”

“这……会不会有些儿戏?”何苗犹豫道:“这丁原只是前刺史张懿手下兵曹从事,连太守都不曾当过,一下子任命他为并州刺史,是否有些不妥?”

刘辩也知道此事不合常理,但历史上何进就是这么做的啊,因此丁原感激涕零,对何进忠心耿耿,倘若这次他能说服何苗推荐丁原,岂不就是截胡?

所幸刘辩已提前想到了劝说何苗的话:“……二舅,我是这样想的,在朝廷选出合适的人选前,不如就先任命那丁原为并州刺史,他若剿贼有利,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如若不能,朝廷这边另派人选即可。总不能因为大舅与董重争论不下,就任由休屠各胡在并州大肆抢掠屠戮吧?……哪怕那丁原出任刺史后只能维持现状,也总好过眼下并州群龙无首、一片散沙。”

“唔。”何苗微微点了点头,显然是被说服了。

见此,刘辩顺势劝道:“我年幼,纵使力主推荐丁原,恐朝中大臣也不会个个赞同,还请二舅代为推荐。”

“好。”

被说服的何苗爽快地答应了。

谈完正事,刘辩又留何苗坐了片刻,以便拉拢感情,又唤出蔡琰与何苗相见:“文姬,你还未见过我二舅吧?除了母后,就属二舅与我最为亲近。……二舅,这是我将来的皇后,已得到蔡郎中的认可。”

从刘辩的口中听到‘最为亲近’几个字,何苗微微一愣,脸上露出几许笑容。

而蔡琰亦按照刘辩的吩咐,带着几分羞涩唤何苗道:“二……二舅。”

她羞涩,然而何苗亦腼腆,只见他有些慌乱地摸了摸全身,最后摘下腰间佩戴的一块玉,一脸尴尬地对蔡琰道:“来时匆忙,不曾携带什么,便聊以此玉作为见面之礼,请蔡姬莫要嫌弃。”

蔡琰自是不会嫌弃,双手捧过:“多谢二舅。”

旋即又聊了几句,何苗便告辞离开了。

次日,灵帝又设朝议,召群臣商议并州叛乱一事。

何苗出列建议道:“陛下,既诸大臣争议不休,何不就任命那并州兵曹从事丁原出任刺史呢?”

卢植见此一愣,不留痕迹地看了一眼刘辩。

其余诸大臣也是面露惊愕,太中大夫杨彪委婉地提出了质疑,就跟何苗昨日提出的质疑一模一样。

对此,何苗正色回答道:“事急从权,眼下并州刺史张懿败亡,并州群龙无首,必须尽快选出刺史,集一州之力平定叛乱。那丁原若能办到,自是最好;如若不能,也能为朝廷争取不少时日,以便选出更好的人选。”

听到这话,殿内众人恍然大悟,纷纷点头,何进、袁绍、袁术、董重几人也没有意见,反正他们几个都不乐意去并州剿贼,何苗推荐丁原出任并州刺史,与他们并无妨碍。

甚至于,袁绍与袁术还暗自松了口气。

而灵帝显然也厌烦了再看何进、董重、袁绍、袁术几人争吵不休,当即就拍定道:“好,就依济阳侯建议,任命并州兵曹从事丁原出任并州刺史,叫他尽快平定休屠各胡叛乱,莫要辜负朕、辜负朝廷的期望。”

说罢,他下令退朝,率先带着张让离开。

待他离开后,何进与董重相互冷笑一声,亦各自离开。

其余人亦是如此。

当日傍晚,待刘辩准备返回甲房殿时,卢植唤住了他,在看了看左右后,低声问道:“史侯为何改变了主意?”

“什么?”刘辩试图蒙混过关。

岂料卢植笑眯眯道:“若那果真是济阳侯的想法,他在昨日殿议时就会提出,何必等到今日?考虑到济阳侯生性孤僻,他能听得进去的人并不多,再者,史侯昨日又曾将济阳侯请到宫内……”

“真是瞒不过卢师啊。”刘辩苦笑说道:“好吧,我承认了。”

“为何?”

刘辩半真半假道:“昨日我见大将军与董重争吵不休,这样吵下去不知几时才到尽头,再想到并州臣民仍陷于心生火热之中,故向我二舅建议推荐那丁原为刺史,希望他不负其在奏章内的誓言,尽快平定叛乱。”

“原来如此。”

卢植微微点头,算是接受了刘辩的解释,旋即,他笑眯眯地问刘辩道:“这么说,先前史侯确实是想过要趁机调离袁本初或袁公路咯?”

“我不明白卢师说什么。”刘辩故作无辜地眨了眨眼睛。

“哈。”卢植哈哈一笑,旋即正色问刘辩道:“史侯是想让老臣看到二袁的私心之重么?”

“……”

刘辩一怔,还未反应过来,却见卢植轻叹一口气,摇摇头道:“若非史侯,老臣此前也料想不到,袁本初、袁公路的私心竟如此之重……”

说罢,他与刘辩拱手告别。

看着卢植离去的背影,刘辩终于回过神来,挑了挑眉。

这……算不算意外收获?

同日,朝廷任命并州兵曹从事丁原为刺史,命后者尽快平定叛乱。

事后丁原得知是河南尹、车骑将军、济阳侯何苗推荐他出任并州刺史,激动之余,感激涕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