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二十七章:凉州叛乱

我,刘辩,雄主 第二十七章:凉州叛乱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二十七章:凉州叛乱

片刻后,张让回到殿内,并没有刻意掩饰心事重重的神色。

见此,卢植果然起疑,凝声问道:“张常侍为何出殿?”

张让默然不语。

卢植顿时火起,拍案斥道:“张常侍,你可是藏匿了奏章?!”

说起卢植与张让之前的矛盾,其实并不仅仅是士人与宦官的矛盾,还有二人所在职位的冲突。

卢植是尚书,又名录尚书事,职责为协助灵帝处理政务,但他所批阅的奏章,却先一步经过张让之手,其中一些对宫内宦官不利的,张让当时就藏匿了,别说卢植不知,就算知道,也拿张让没有办法,谁让灵帝最为信赖张让呢?

而如今,卢植与张让的关系因为刘辩而得到了缓解,但卢植没有想到,张让居然还想藏匿地方的奏章。

不得不说,这次卢植是误会张让了,倘若后者真心想要藏匿,又岂会摆出一副明显有心事的神色回到殿内呢?又岂会在卢植质问他时默然不语呢?

这不是变相承认了么?

事实上,张让是不知该如何提及,因为这份奏章上所提及的事,太要命了,连他都惊得六神无主。

“史侯。”

见刘辩亦抬头看向自己,张让思忖一下终于做出决定,从怀中取出那份奏章,递给刘辩:“请史侯先过目。”

坐在对面的卢植见此一怔,旋即面色稍霁。

“出事了?”

刘辩接过奏章时随口一问。

张让点点头,低声说道:“出大事了。”

说实话,刘辩与张让接触这么久,还真没见过这老东西露出如此凝重的神色。

因此他也不敢怠慢,当即翻开奏章仔细观阅,看着看着,他就皱起了眉头。

卢植也意识到不对劲,起身移步至刘辩身旁,问道:“史侯,这是何人的奏章?”

刘辩边看边回答道:“据署名,是汉阳太守傅燮。”

“啊……”

一听名字,卢植就好似想到了什么,面色微变道:“莫不是凉州叛军……”

“唔。”

刘辩点点头道:“傅太守上奏朝廷,言韩遂杀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兵陇西……”

心中不详的预感得到证实,卢植面色顿变,急问道:“凉州刺史耿鄙呢?他在做什么?傅太守可曾提及?”

刘辩平静回道:“傅太守在奏章中言及,凉州刺史耿鄙重用治中从事程球,程球为人贪婪刻薄,凉州军士深恨之,傅太守几次劝耿鄙惩戒程球都被拒绝;韩遂发兵时,耿鄙自以为是,率六郡之兵前去韩遂,傅太守苦劝不从。果然,半途耿鄙麾下军士哗变,韩遂趁机进兵,先杀程球,再杀耿鄙,耿鄙麾下从事、司马,如王国、马腾等人,纷纷倒戈叛军。”

卢植又惊又气,浑身发抖:“陇西太守李相如……”

没等他说完,刘辩便又说道:“据傅太守所言,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二人皆反,如今与韩遂、马腾二人合众,共同推举王国为主,号称合众将军。而如今,叛军正攻掠三辅而去。”

卢植闻言不禁失神,因为傅燮这道奏章意味着汉室几乎失去了整个凉州。

惊怒之间,他怒斥张让道:“如此天大之事,你亦敢藏匿?!”

张让面有不忿,但没有还嘴,显然他也知道现在不是争吵的时候。

倒是刘辩心平气和地说道:“卢师息怒,张常侍以往藏匿奏章,无非就是怕有人举报而已,像这么大的事,张常侍又岂会真的藏匿?他若真要藏匿,方才只需推脱不知,卢师与我又如何能得知?”

听到这话,卢植心中怒气稍息,毕竟在听刘辩这么一说后,他也反应过来,这次张让确实没有藏匿,否则入殿时不会故意露出心事重重的模样。

而在旁的张让,自然也不忘感谢刘辩:“多谢史侯,若不是史侯,老臣等人恐怕又要遭到诬陷。”

说实话,若不是刘辩在,他真不敢立刻将这份奏章交出来,谁知道朝中士人会不会再一次趁机告他们呢?

“呵。”

听到诬陷二字,刘辩意味不明地笑了下,随即正色说道:“张常侍拥护我父皇有功,些许小过我可以当做不知,但在大是大非上,我还是希望张常侍能恪守忠心,不单是对父皇的忠心,也是对汉室的忠心。藏匿奏章之事,日后莫要再做,你看卢师,虽一时气怒,但也明白凉州之祸并非诸位常侍所致。”

“史侯教导,老臣铭记于心。”

张让舔着脸应道,不过心下还是打定主意,若眼前这位史侯不在,一些敏感的奏章他还是不敢直接让卢植过目。

“史侯,那现在怎么办?”他低声问道。

只见刘辩起身将手中的奏章递给卢植,旋即又坐下,平静说道:“去看看父皇可曾醒了,若已醒来,便将此事温言禀告父皇;反之,则等父皇醒来再说,反正也不差这一时半会的。”

“是。”

张让眼见刘辩神色镇定,暗暗惊诧,在躬身行礼后便朝后殿去了。

卢植也很意外于刘辩的镇定,不过他以为刘辩只是年纪小,不知凉州的重要性。

当然,他认为也没有故意提及的必要,他很欣赏刘辩这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

相比之下,他对自己方才的事态感到惭愧——年近五旬的人了,竟还不如十……呃,史侯来得镇定。

他哪里知道,刘辩根本不是镇定,而是他早就知道有件事,只是以往没怎么想起,直到看到汉阳太守傅燮的奏章,刘辩这才醒悟:对,是有这么回事。

别看他好似不在意,事实上在意也没用,因为凉州叛乱是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的事,与黄巾之乱是同一个时期,当时刘辩还未到来,又怎么预防?

而如今,时隔三年,凉州的叛军已养成气候,已不是朝廷一时半会能剿灭的了。

说起凉州的叛乱,其实应该分作两段看待。

第一段叛乱,爆发于中平元年,当时反叛的是羌人首领北宫伯玉。

他造反作乱,将凉州督军从事边允与凉州从事韩约劫为人质,胁迫二人入伙。

边允、韩约,这两个名字是否有些陌生?其实就是边章与韩遂的本名。

别看北宫伯玉乃是羌人首领,但不过只是一介莽夫,但边章、韩遂二人可了不得。

甲子年黄巾之乱声势浩大吧,号称百万,结果十个月平定,而皇甫嵩更是连平两路黄巾,一时风光无两。

可当朝廷派皇甫嵩去征讨凉州叛军时,皇甫嵩却连遭失利。

要知道,当时董卓、孙坚都在皇甫嵩的麾下,且此时与董卓入主朝廷仅相隔数年,其麾下的文臣武将,似李儒、徐荣、胡轸、牛辅、李傕、华雄等人基本上也都已集结,更何况还有孙坚这等猛将,可即便如此,皇甫嵩军依然连遭失利,拿凉州叛军毫无办法。

中平二年七月,公元185年,皇甫嵩率军征讨凉州叛军不利,朝廷罢免,换上司空张温,携破虏将军董卓、荡寇将军周慎再次前往平叛,此时孙坚被张温拜为参军事,也就是参谋。

可最终,张温还是败军而回。

由此可见,可见论用兵,边让、韩遂这两位从事出身的叛将,毫不逊色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这等汉室将领。

这场围剿,足足进行了两年,直到张温也久攻不克后,朝廷就开始考虑是否要继续围剿,毕竟打仗打的不止是兵力,还有钱粮,从黄巾之乱算起,朝廷已连续打了两年半的战争,期间的花费不知几繁。

这不,后来买官、如今还未买官的司徒崔烈在朝中劝灵帝停止征讨,索性将凉州让给叛军割据,此事遭到了当时在朝中担任议郎的傅燮的痛骂,甚至于,傅燮还说出了要斩首崔烈、天下才会太平的话。

而当时,灵帝其实也心疼出征剿贼花钱无数,毕竟这些钱都是他留着要修苑林、修宫殿的,怎么能用于平叛呢?

但最终傅燮以真诚打动了灵帝,促使灵帝拒绝令凉州割据,命耿鄙出任凉州刺史,傅燮为汉阳太守,派二人前往凉州,组织兵马,以待再次讨伐叛军。

而在这段时间里,韩遂也没闲着,他杀了边章、杀了羌人首领北宫伯玉,杀了义从胡将李文侯,将原本分散的叛军整合到一处,亲自执掌。

谁能想到当初被北宫伯玉胁迫入伙,不得不反叛的韩遂,三年后居然成为了十万凉州叛军的首领呢?

有意思的是,当初中平元年时,韩遂还曾到雒阳,得到何进的欣赏,甚至还劝说何进要铲除宫内的宦官。

可见,人的野心是会滋长的,就如历史上的董卓、曹操。

而如今,韩遂杀耿鄙,诱反王国、马腾,就代表着凉州叛乱已来到了第二段,当初作乱的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已死,取而代之的是王国、马腾等人,且自此成为汉室乃至中原的心腹大患,直到后来曹操亲征都吃了大亏。

鉴于这些,刘辩着实很欣赏韩遂的能力,但欣赏归欣赏,既然韩遂反抗汉室,那就是乱臣贼子,定当除去,绝不会姑息!

包括同样反汉的马腾,以及其几个儿子中最让刘辩耳熟能详的马超、马岱。

他既决心要匡扶汉室,就绝不能容忍乱臣贼子,尤其是割据地方的军阀!

约半个时辰后,张让将汉阳太守傅燮的奏章禀告灵帝,灵帝大惊失色,次日久违地在崇德殿召见群臣,共同商讨凉州叛军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