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二十五章:刘关张(二)

第二十五章:刘关张(二)

当晚,卢植在自家府上设宴,为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接风洗尘。

酒席筵间,几人又提到了那位史侯。

当时卢植感慨道:“想我卢植空活四十余载,还不如十……呃,不如史侯看得透彻。”

刘备不明所以,好奇问道:“卢师指的是什么?”

卢植摇头不语,毕竟是涉及到外戚、士人、宦官三方的事,他也不好多说,他只是在刘备面前称赞:“幼君天生聪颖,我大汉兴盛有望。”

见卢植一副讳莫如深的模样,刘备也不好再追问,换了一个话题问道:“卢师与史侯莫非十分亲近?”

话音刚落,就听卢植的三子卢毓得意地说道:“我父亲如今是太子太师,是史侯的老师!”

“啊?”

刘备又惊又喜。

惊的是自己这位老师竟然成为了太子的老师,喜的是自己竟与太子是同门师兄弟?

然而卢植却皱眉喝斥道:“小儿休要胡言乱语,去!”

卢毓怏怏地低头扒饭。

此时卢植才转头看向一脸不解的刘备,解释道:“我确实被陛下任为太子太师,也负责教导史侯,但史侯还并非太子,玄德在外头千万莫要像这小儿般失言,免得被有心人暗算。”

刘备一惊,端正面色问道:“卢师指的是张让等人?”

“呃……”

卢植怔了怔,脸上露出几许古怪之色,摇摇头说道:“不,宫内诸中常侍,张让、赵忠等人,皆是暗中支持史侯为太子的,另外……”

他脸上闪过一阵青白之色,半晌才说道:“罢了,说与玄德听也无妨,我这太子太师之职,其实是张让反复劝说陛下所得。”

“啊?”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皆一脸愕然,看向卢植的眼神也变得有些诡异。

要知道据他们所知,卢植素来与宫内诸中常侍势不两立,张让不诬告卢植就好,怎么会帮卢植说话,替后者争取到太子太师之位呢?

太子太师,即太子的老师,一旦他日太子继承大位,太子太师便顺势升为太师,要知道一代天子才有一位太师,一旦太师过世这位子就废,绝没有补替的,可见这个位置是何等的尊贵与显赫。

张让等人疯了,推荐卢植为太子太师?

还是说,这位卢师其实暗中倒向了张让等人?

不可能!

刘备摇了摇头,将心中胡思乱想排除,他坚信以卢植的为人,绝不会倒向张让等人。

他低声问道:“卢师,莫非发生了什么?”

“唔。”卢植感慨地点点头。

事实上刘备等人方才惊疑的神色他都看在眼里,不过他并不责怪,因为类似的事,自他当上‘太子太师’之后便发生过许多次。

相反,他很欣慰于刘备这位门生最后还是选择相信他的为人。

他唏嘘地对刘备说道:“玄德可能不知,陛下早年夭折几位皇子,故而何皇后生下史侯后,便将其养在民间,由得道高人史子眇、史道人抚养,故称史侯。……今年史侯十岁,陛下将史侯接回宫内,众人原以为史侯因养在民间,行事轻挑,没有帝王威仪,却不曾想,这竟是史侯韬光养晦之举……”

说到这里时,他又想到了当初刘辩杖毙房殿令冯禺一事,尤其是随后的永乐宫风波。

永乐宫风波,正是导致十常侍内部分裂的起因,当时卢植也没意识到什么,甚至有些幸灾乐祸,可如今再回头看那几件事,他怀疑可能就是那位史侯一手主导了十常侍的分裂与敌对。

一个十岁小儿,竟将偌大后宫作为棋盘,将十常侍作为棋子,玩弄于鼓掌之上,这等城府、这等心计,让卢植暗暗心惊,不禁万分佩服那位史道人,不知这位高人究竟是如何将他大汉的幼君培养地如此出色。

什么?担忧?

卢植可丝毫不担心未来的君主过于有心计,事实上他乐见其成,因为只有这样,未来的新君才不至于像桓帝、像如今的陛下那样被宦官影响。

他一开始反而有些担心于那位史侯过于有主见,甚至行事有些暴戾,不过在相处了一阵子他也释怀了:似那般从谏如流的史侯,日后绝不可能变成暴君。

张让等人可能也意识到了,现如今对那位史侯比对待当今圣上还要恭顺,不敢有半点欺瞒,他卢植的太子太师之职,其实也是张让迫于那位史侯的指示,多番劝说天子而得。

当然,这些事就没必要告知自己的门生了。

于是卢植略过了这些,简洁地说道:“……总而言之,自史侯回宫以来,宫内局势发生了变化,以往我等认为共同进退的十常侍,如今已分裂成两枝,一枝以张让、赵忠、郭胜几人为首,依附何氏;另一枝以孙璋、封谞、夏恽几人为首,依附董氏。近几个月,这两枝斗地不可开交,又牵扯上长秋宫与永乐宫,致使后宫一片混乱……而史侯虽年幼却聪颖,并不受张让等人蒙蔽,反而加以利用,指示张让劝陛下封我为太子太师一事亦是,只不过张让心有不甘,暗中叫人放出谣言,说我为谋求太子太师之职,与他做了交易,从此不再言及铲除内侍之事,真是可笑!”

当说到这件事时,卢植十分气愤。

没错,他确实放弃了要铲除宫中内侍,但这并非是因为他与张让做了交易,而是被那位史侯说服了,明白了‘外戚、宦官、士人三者需要相互钳制’的道理,并且,他变相同意的对象也是那位史侯,跟张让等人有什么关系?

若日后被他得知张让等人的父兄子弟在地方为祸,他依旧会上奏弹劾,使朝廷重惩。

简单地说,他只是放弃了针对整个宦官阶层,但可没想过要姑息任何一名犯事的宦官。

但反过来说,这也确实使他与张让等人的尖锐矛盾得到了缓和,于是才有张让替他劝说天子一事。

而事情有好就有坏,他这边与张让等人缓和了矛盾,又得到了太子太师的殊荣,而另一边,朝中以侍御史郑泰为首士人,也难免对他心生怀疑,这让卢植有些郁闷,这段时间也没怎么与郑泰等人来往,每日待处理完崇德殿的政务后,便到东观,与杨彪、马日磾几人说话。

“明明我这个太子太师,只是史侯想要得到太子名分的借手罢了。”卢植无奈地感慨道,感慨于郑泰等多年的同僚与好友竟也对他心生了怀疑。

听到这话,刘备不解问道:“这是为何?陛下不肯册封史侯为太子?”

“唉。”

卢植叹了口气道:“史侯是被何皇后连累了呀……”

说着,他便将当年何皇后毒杀王美人的事告诉了刘备,期间也提到了董太后:“……史侯天性聪颖,又是嫡长,理当顺位册封太子,奈何陛下痛惜王美人,爱屋及乌偏袒董侯,再加上董太后从中作梗,因此迟迟未曾做出抉择……”

刘备与关羽相视一眼,不敢就此事发表什么看法,但二人听得出来,眼前这位卢尚书显然也是偏向史侯刘辩的,只可惜目前谁也无法超过董太后对当今天子的影响。

酒至酣时,刘备对卢植说道:“卢师,既是史侯推荐学生,学生想当面答谢,不知……”

“这个……”

卢植若有所思地看了几眼刘备,又细忖片刻,这才说道:“待我明日见过史侯罢。”

“多谢卢师。”

当晚,卢植留刘备三人在府上厢房歇息。

次日下午,当卢植在崇德殿处理政务时,刘辩一如既往地带着赵淳前来。

少顷,趁着灵帝到内殿歇息的空档,卢植对刘辩说道:“史侯,臣的门生刘备,已在昨日来到雒阳,他希望能当面感谢史侯,却不知是否有这个荣幸?”

刘备来了?

那关羽与张飞呢?

刘辩暗暗心喜,试探道:“他去我二舅处报道了么?”

“是。”卢植不知刘辩心中所想,如实说道:“何府尹授予刘备河南尉之职,同行的关羽、张飞二人,皆授予别部司马之职。”

『哈!』

刘辩心中愈发欢喜,笑着对卢植说道:“既是卢师的门生,便是我的师弟,说什么荣幸不荣幸?况且刘玄德又是汉室宗亲,卢师且以我名义召他入宫吧。”

“多谢史侯。”

卢植拱手谢过,旋即惭愧说道:“臣不敢妄做史侯之师,卢师之称,臣万万不敢答应。”

刘辩笑而不语。

不管灵帝是否册封他为太子,卢植他肯定是要竭力拉拢的。

他吩咐在旁的赵淳道:“你亲自去一趟尹署禀告我二舅,以我与卢师的名义,召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进宫。别忘了,顺道给我二舅带几件礼物。”

“是!”赵淳躬身而去。

不多时,赵淳便来到尹署,与何苗说了这事。

外甥的要求,何苗自然不会拒绝,当即召来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说了此事。

刘备三人大喜,当即跟着赵淳进了宫,一直来到崇德殿外,在殿外等候。

旋即赵淳便入内禀告:“史侯,河南尉刘备三人,已在殿外相侯。”

招入殿内是不可能的,毕竟刘备三人暂时还没资格出入崇德殿,就连刘辩能呆在这里也是经过了灵帝的默许。

于是刘辩便与卢植出殿与刘备相见。

在见到刘备、关羽、张飞的那一刻,刘辩心中稍稍有些恍惚,毕竟这三位可是他耳熟能详的人物。

说起来,历史上他二舅何苗麾下没什么有名的部将,唯一有名的,便是董卓之弟董旻这个二五仔,而如今何苗麾下有了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人,纵使他日何氏兄弟对立,何苗也未必会落下风。

唔……

也不对。

刘辩忽然想到了吕布。

吕布的上司兼义父,丁原、丁建阳,那可是大将军何进的死忠。

考虑到这次有他刘辩在,董卓注定无法入主雒阳,而吕布也不太可能再做出背叛之事,这就意味着吕布很大可能会在何进的阵营中。

一旦何进、何苗对立,搞不好就会上演另一种形式的三英战吕布了。

这倒是挺令人期待的。

当然了,倘若能将吕布也拐到何苗麾下,那就更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