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二十三章:峥嵘之后

我,刘辩,雄主 第二十三章:峥嵘之后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二十三章:峥嵘之后

当晚深夜,大长秋赵忠急召幼弟赵淳至长秋宫,仔细询问今日发生于崇德殿内的事。

赵淳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地告诉兄长。

赵忠听得惊骇,喃喃道:“史道人真不愧是得道之人,竟将史侯培养地如此富有心计,骗过了宫内大多数人,所幸我等未曾与史侯交恶……”

赵淳问赵忠道:“二哥,那我该怎么做?”

赵忠沉思片刻,忽然问道:“史侯对你如何?”

“应该是器重的。”赵淳想了想回道:“史侯曾不止一次对我说,只要我对他忠心,日后必有回报。……我起初还不觉得什么,但经过今日之事,我怀疑这或许是史侯对我的告诫。”

“唔。”

赵忠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旋即叮嘱赵淳道:“既然史侯器重你,你就莫要辜负史侯。”

说罢,他感慨一声,又说道:“为兄与张让专权的日子怕是不长了,郭胜年纪也不小了,应该不会对你构成威胁,看来果如我之前所言,日后我兄弟几人,多半要仰仗你了。”

“二哥……”赵淳面色微变,隐隐有些感觉有些压力。

“莫要做小女儿姿态。”赵忠笑骂一声,旋即压低声音叮嘱道:“我等立身根本,在于忠诚二字,史侯在宫内并无心腹,只要你抓住机会,他日权势不可限量。……对了,盯着张让,我今日观他神色,他似乎还不死心,你要千万警惕,为兄也会替你盯着。”

“是!”赵淳正色点了点头。

看着幼弟告辞离去的背影,赵忠心下暗道侥幸,幸亏他当时灵机一动,趁机将幼弟赵淳塞到了那位史侯身边,否则他恐怕也难免会像那张让那般患得患失。

而与此同时在甲房殿的寝居,躺在榻上的刘辩罕见地没有搂着蔡琰入睡,而是枕着双手仰天躺着,回忆着今日发生的事。

他当然知道他今日的表现必然会对卢植、尤其是张让、赵忠等人产生一定的冲击,这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的反弹,但他并不后悔,毕竟他想要得到监国太子的身份,那就不能让人因为他的年纪而轻视他。

“应该是利大于弊……”

他喃喃道。

许是听到了刘辩的低喃,同榻的蔡琰忽然转过身子来。

说来也奇怪,一直以来蔡琰都非常嫌弃刘辩每晚都搂着她睡,而且双手还不规矩,可今日刘辩突然不搂她了,她反而觉得有些不适。

“殿下,莫非今日在崇德殿发生了什么么?”蔡琰担忧地问道。

“没什么。”刘辩摇摇头,并不打算将心中的烦恼告诉身旁的少女,岔开话题道:“文姬还未睡?”

蔡琰哪好意思说出心中的感受,见刘辩不肯如实相告,赌气地背过了身。

一见动作这么大,刘辩顿时就明白了,笑嘻嘻地说道:“我懂了,是因为我没搂着文姬,文姬睡不着了……”

说罢,他笑嘻嘻地将身体贴了上去。

“呸。”蔡琰羞恼地轻啐一声,但却没有挣扎,或许就像刘辩戏弄她的话那样,她确实渐渐习惯了每晚被身旁那人搂着入睡,否则反而有些不适。

次日天明,待刘辩与蔡琰穿好衣物,走出寝居,刘辩一眼就看到了伺立在屋外的赵淳与两名小宦官。

“史侯。”

赵淳躬身行礼,相较平日里更为恭顺。

刘辩点点头,旋即趁着蔡琰漱洗时,问赵淳道:“有什么要对我说的么?”

他只是随口一句试探,没想到赵淳犹豫一下后,竟低声说道:“昨晚,我兄召我至长秋宫见面。”

“……”

刘辩略感惊讶地看了一眼赵淳,问道:“说了什么?”

赵淳低声说道:“我兄叫我对史侯忠心不二,又叮嘱我,叫我盯着张让,他或许会做一些让史侯不喜的事。我兄还说,他也会助史侯盯着张让,替史侯解决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刘辩深深看了一眼赵淳,心下暗暗点头:这赵忠能爬到现如今的高位,确实不能小看其心计。

通过赵忠这番暗示,刘辩不难猜测,张让也好、赵忠也罢,应该都已经意识到他们宫中内侍的权利日后会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再向当前那样肆无忌惮。

而对于这个件事,张让的态度暂时还不得而知,可能还想着像赵忠所暗示的那样挣扎一下,而赵忠则选择配合与妥协,以换取他弟弟赵淳上位。

不得不说,确实是相当精明。

想到这里,刘辩对赵淳说道:“回头代我慰劳你兄,大长秋这些年侍奉我母后,劳苦功高,日后也希望他尽心尽力。至于你,我还是当初那句话,只要你对我忠心,我不会亏待你。”

“多谢史侯。”听懂暗示的赵淳一脸欢喜。

片刻后,待蔡琰梳洗完毕,刘辩一如既往带着她前往长秋宫,向何皇后问安。

而赵淳也趁机将刘辩的话告诉赵忠,让赵忠大为振奋。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刘辩的到来,郭胜也赶着来表忠心,这让赵忠有些警惕,不过考虑到郭胜年纪与他们相差不多,没有机会成为刘辩的近臣,赵忠倒也没打算针对他。

相反,他昨日在张让告辞离去后,又与郭胜谈了片刻,私下结了盟。

赵忠与郭胜二人一同在何皇后面前夸赞刘辩昨日在崇德殿的表现,言语中隐隐有将卢植当成丑角的意思,称卢植被刘辩问得哑口无言,这让何皇后大感惊诧。

好在刘辩还是公正的,笑着说道:“卢尚书岂有像赵常侍与郭常侍说得那般不堪?不过,确实不如我的老师史道人看得那样透彻。”

鉴于无法解释自己‘不似十岁小儿’的见识,刘辩只能将这一切推给那位其实毫无印象的老师。

何皇后一直以来都认为史子眇乃是得道高人,对刘辩所说的一切毫不怀疑,连声称赞,甚至欢喜地当场命郭胜带着礼物去探望史道人。

这可把刘辩吓得不轻,直到郭胜苦着脸说,他之前就派人去探望过史道人,得知史道人云游四方去了,不知去向,刘辩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回到甲房殿后不久,刘辩的字画老师师宜官便来了,他并不知昨日发生于崇德殿的事,刘辩也没有提,收敛心神在这位师博士的教导下练字。

下午,被刘辩派去打探消息的赵淳匆匆来报:“今日陛下仍在崇德殿处理国事。”

于是刘辩便带着赵淳来到崇德殿。

“启禀陛下,史侯求见。”

当谒官向殿内禀告时,灵帝、张让、卢植三人神色各异。

倘若说灵帝是惊讶居多,卢植是欣喜居多,那么张让的心情可以说是最为复杂。

在灵帝认可后,他匆匆地走出殿外。

“史侯。”

在向刘辩行礼时,张让狠狠瞪了一眼赵淳。

说起来,昨日刘辩不告而来时,赵淳也被张让瞪了一眼,当时赵淳畏惧地低了下头,但今日,赵淳便面无表情地与张让对视,这让人老奸滑的张让隐隐感觉有点不妙。

要知道,赵淳可是赵忠的弟弟,从某种程度上说,赵淳的表现可以说明赵忠的立场。

而如今赵淳对他不假辞色,这就说明赵忠已经彻底倒向了眼前这位史侯,这让张让气得心中暗骂,暗骂赵忠立场不坚,眼见弟弟赵淳在史侯身边得到重用,就立马抛弃了他们先前共同进退的盟约。

他也不想想,他自己先前不也出卖了孙璋几人么。

好在张让也有底气,毕竟他的儿媳正是何皇后之妹。

走入崇德殿内,刘辩依旧是昨日那番说辞,一来是探问灵帝,二来是好奇各地官员上奏的大事,希望提前解除一下,学习如何处理政事。

有张让与卢植同时为刘辩说话,灵帝自然也不会否决,又叫人搬来一张小案,让刘辩坐在案后,翻阅他与卢植批复后的奏章。

期间,趁着灵帝到内殿小憩时,卢植继续与刘辩昨日的话题:“昨日史侯考我,言东观徐衍、李巡等人不足以管理后宫禁省,臣与杨文先(杨彪)、马翁叔(马日磾)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希望史侯能为臣解惑。”

听到这话,刘辩摇头说道:“我尝听我老师史道人言,这世间之事,存在即是有理,不以人为主观而转移,宦官是,外戚、士人亦是,若不惜代价强行挖除一角,则结果就是另两支壮大,难以制衡……”

“啊……”

卢植轻啊一声,看向刘辩的眼中露出几许不可思议之色,继而陷入了沉思。

当时张让也在旁偷听,见卢植再次被刘辩说得哑口无言,心下亦有些得意。

此后一连近两个月,刘辩每日下午都到崇德殿报道,崇德殿外的卫士与殿内的宦官都已经逐渐习惯了这件事,甚至崇德殿内开始常置专门为刘辩而设的小案。

在这段时间里,刘辩在灵帝面前假装认真学习批复奏章,待等灵帝到后殿歇息,他便与卢植山南海北地闲聊。

而卢植也十分欣赏这位史侯,乐得与后者交换意见,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这位史侯对士人的偏见根深蒂固,认为士人与宦官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这让张让暗暗窃笑——反正他们宦官这些年受的骂名也够多了,能把士人拉下水,他也乐见其成。

期间,刘辩也颇有目的性地让卢植讲述了一番当年平定黄巾之乱的过程,提到了刘备这名弟子。

刘辩等了许久终于等到卢植提及刘备,按捺心中喜悦当即就说:“想不到我汉室宗亲竟还有这等英雄?卢尚书何不举荐刘玄德到雒阳仕官,我二舅麾下正缺人手。”

卢植也没细想刘辩说的是何苗而不是何进,趁机为刘备求情:“……昔日玄德在安喜县任尉,因督邮索要贿赂、侵犯百姓,遂痛打督邮,弃官亡命,臣以性命担保,玄德乃忠义之士,苦于报国无门,若史侯能劝动陛下宽恕其过,我大汉便能得一员良臣。”

“此事容易。”刘辩笑着说道:“卢尚书且写信召刘宣德前来,于我二舅处报道。”

当日,刘辩命赵淳派人出宫联系二舅何苗,举荐刘备仕官。

鉴于这段时间刘辩从不怠慢与二舅联络感情,何苗自然不会拒绝外甥的要求,当即下令征辟刘备为河南尉,即日上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