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二章:十常侍

我,刘辩,雄主 第二章:十常侍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二章:十常侍

蔡琰,字文姬,或字昭姬,因避司马昭讳而改。

她的故事众所周知,不必赘述,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她,将她带到雒阳汉宫。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因为这个年份,蔡琰之父蔡邕并不在雒阳,而是在外逃亡。

据刘辩所知的史料记载,当时任议郎的蔡邕,与其叔父卫尉蔡质遭将作大匠阳球陷害,本应斩首弃市,幸得中常侍吕强怜悯,代为求情,于是灵帝便将其与家属流放至朔方郡。

蔡邕与其亲属在五原安阳县居住了九个月,恰逢灵帝又想到蔡邕,爱怜其才高,于是在次年大赦时,又赦免了蔡邕,准许其返回原籍。

当时五原太守王智为蔡邕摆酒送行,酒喝足后,王智起舞劝邕,按照风俗蔡邕当回应王智,一同起舞以表示主宾尽欢,就如同敬酒一般,没想到王智跳完后蔡邕根本不理会。

感觉在宾客面前失了脸面的王智顿时恼羞成怒,骂蔡邕为罪犯,蔡邕振衣甩袖而去。

这下好好的送行宴让两人结了怨,事后王智告知他兄长、中常侍王甫,诬陷蔡邕心中怀怨,诽谤朝廷。

当初蔡邕在雒阳时,宦官得罪大半,士人也得罪了不少,于是他就逃到了吴会之地,往来依靠泰山羊氏,一共待了十二年。

他的长女蔡贞姬,便是在这段时期嫁给了泰山羊氏的羊衜作为继妻,生下二子一女,其中幼子便是羊祜。

此后蔡邕再回雒阳,那就要等到中平六年,也就是董卓入主雒阳,强行派人征召蔡邕。

等到那会儿,蔡邕的次女蔡文姬也已嫁给了河东的卫仲道,甚至于卫仲道可能都已经亡了。

因此,若刘辩想要截胡,抢在蔡琰嫁给卫仲道之前将她带到汉宫,那就必须抓紧时间派人去吴会之地寻找蔡邕,可问题是,他一介刚被接回汉宫的皇子,又遭灵帝嫌弃,无权无势,何来人手派去吴会之地?

便宜老爹,昏君汉灵帝?

不说灵帝目前对他十分失望,就说灵帝荒淫好色的性格,刘辩就不敢托付这事。

虽然灵帝也就只剩下两年好活了,可谁能保证他属意的皇后会不会变成小妈?

对于那个荒淫堪比商纣的昏君,刘辩自认为还是防着点为好。

找他那位便宜大舅,大将军何进?

刘辩还是觉得不靠谱。

毕竟这会儿,他那位屠户出身的大舅正削尖了脑袋要当士人的领袖呢,哪能答应帮他找人——别忘了,刘辩可是打定主意,哪怕用强掳也要将蔡琰带到他身旁,这么坏名声的事,何进能答应就怪了。

那么,找他的便宜母亲何皇后,便宜二舅何苗,亦或是外婆舞阳君?

说实话,就这几日的相处,何皇后、何苗、舞阳君对他还是相当不错的,哪怕灵帝那番对他不利的评价已在宫内逐渐传开,但何皇后、何苗、舞阳君倒没有因此而嫌弃或者疏远他。

甚至于,素来强势的何皇后还勒令宫内各殿不得传言此事,发现就杖毙,在护犊方面可谓是相当凶狠了。

可问题是何氏入雒阳也不过十年,就算权势可以覆盖雒阳甚至整个河南尹,但也覆盖不到泰山、吴会之地啊。

想来想去,能帮他这事的,恐怕也就只剩下那群人了……

十常侍!

时世人将蛊惑灵帝、操控朝政的若干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泛称为十常侍,但其实不止十人,这些人有的依附灵帝,有的依附灵帝的生母董太后,彼此间对外团结、对内自相残食,谈不上真正的铁板一块。

其中也有较为倾向、或者说半依附于何氏的,郭胜便是其中之一。

想到这里,坐于北宫甲房殿内的刘辩吩咐侍立于旁的几名宦官道:“去请郭常侍前来,就说我有要事相托。”

几名宦官对视一眼,其中一人连忙应声去了。

看着那宦官离去的背影,刘辩手指轻扣着窗旁的壁桌,若有所思。

别看张让、赵忠、孙璋等十常侍蛊惑灵帝,把持朝政,但对于了解这段历史的刘辩而言,单纯要除掉这些人真不是很难,难的是如何在两年后坐稳皇位……

到时候上有太后何氏垂帘听政、大将军何进把持朝政,下有以袁绍等人为首的士人挑拨何进与宦官火并,外有董卓赶着来渔翁得利,要在这几股势力中坐稳皇位,将权力逐步收回,这才是最大的难题。

不多时,中常侍郭胜便匆匆而来。

只见这郭胜脸上稍显皱纹,目测四十岁上下,身穿皂青纹锦袍,内衬素白深衣,头戴惠文冠,冠前加金珰、附蝉为饰,插以貂尾,此乃中常侍冠饰,能戴用者极少;又手持拂尘,表明此人乃宫内贵主近侍,非寻常宦官可比。

就在刘辩暗自打量这郭胜之际,郭胜已满脸堆笑迎上前来,主动称呼:“史侯。”

见此,刘辩故意装出很刻意的少年老成,带着几分轻佻行礼道:“郭公。”

郭胜一怔,随即便笑开了花,笑容满面连连摇头道:“使不得,使不得,史侯折煞老臣了……”

『哼。』

刘辩心下轻哼一声,心说要不是没办法要求到你,我怎么可能如此称呼你?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有朝一日他要除掉十常侍,这郭胜倒也不算必须得除掉的那一批,毕竟宦官是杀不绝的,若打压地太凶,那外戚、权臣就又该上台了,在刘辩所知的历史中,类似的事不知反复上演了多少遍,都是无数人用鲜血编成的史料。

总之,这郭胜算是日后可以保下的,可以留着制衡士人,毕竟当代的士人,别看经历了两次党锢,但其实实力依旧很强大,对皇权的威胁,远在什么十常侍之上。

当然,这些都不急,当务之急是用好话哄哄这郭胜,让他出力派人前往吴会之地。

想到这里,刘辩脸上的笑容更胜了几分,继续刻意装出大人的姿态对郭胜说道:“郭公说的哪里话,我回宫这些日子都听说了,若非郭公,何……我母后岂能被入宫,又何来今日母仪天下?”

“这、这……”

郭胜收敛着喜色,心中很是高兴。

的确,何皇后当初能进宫,郭胜是出了力的,否则挑选宫人大多都是在雒阳、河南一带,何氏南阳郡宛城人,又是屠户之女,凭什么被选入宫中?

其原因就在于郭胜也是南阳宛城人,看在同郡乡人的情分上,收了何进的贿赂,将何氏送到了宫内。

别看郭胜收了贿赂,但真要论起来,何氏一家还是欠着郭胜天大的人情——这天底下不知有多少人想花钱贿赂宦官将女儿送到宫内,却不知宫门朝哪开呢!

正因为如此,自进宫之后,何皇后与其二哥何苗,就始终与郭胜保持着亲近的关系,唯独何进削尖脑袋想当士子领袖,才日渐与郭胜乃至官宦势力疏远了关系,结果害死自家不算,还害得汉朝衰亡。

曾经刘辩初看这段历史时,一度觉得何苗与何皇后一个比一个蠢,等到有些阅历了再看,这才看懂特么原来何进才是那个十足的蠢材,天胡开局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到最后害死自己,害死亲人,也害得汉朝因此而亡。

当外戚没能权倾朝野,还把皇帝外甥的社稷弄没了,最后让外姓臣子占了便宜,倘若两汉那些谋反篡位不成的强横外戚泉下有知,恐怕都是恨不得要啪啪扇何进耳光。

心中感慨了一句,刘辩收敛心神,继续刻意装出大人的姿态与郭胜拉拢关系。

他之所以要装出这幅模样,就是因为先前真正的刘辩被接回宫后,就是这幅‘恨不得立刻就能当上太子甚至继位为帝’的轻佻模样,举止十分张扬,因此灵帝才会不喜,评价刘辩言行举止不够稳重,没有帝王的威仪。

今日刘辩继续假装前身之前的姿态,就是为了避免被人怀疑。

至于会不会惹来灵帝的不喜,那个日后再说,大不了放弃讨好灵帝就是了,反正只是一个太子的名号,有最好,没有也无大碍,只要他在两年后的雒阳宫变前能说服何进不犯傻,董卓没可能趁虚而入的。

介时有何进、何苗两个外戚舅舅支持,他刘辩的皇位也是稳的,只不过得位算不上太正罢了。

在刘辩一番有意的亲近后,郭胜对刘辩也愈发心热,毕竟刘辩再怎么说也是庶出转嫡长子,又有何进、何苗两个外戚舅舅,就算灵帝不喜,郭胜也认为刘辩会是日后的新君。

还有什么比与日后的新君搞好关系更重要的呢?

心热之余,郭胜想到了刘辩今日请他前来的用意,忙躬身问道:“史侯今日召老臣来,莫非是有什么吩咐?”

见彼此说话已较之前亲近了许多,刘辩也不再隐瞒,低声说道:“我今日请郭公前来,是想托付郭公一件大事,请郭公千万要帮我……”

“请史侯示下。”

“这个……”刘辩看了一眼殿内侍立的几名宦官。

宫内的宦官,大多都是中常侍们的眼线,刘辩身边的宦官亦不例外,不过郭胜却是十常侍之一,他一挥拂尘示意那几名宦官退下,后者自然不敢不从。

此时刘辩才故作羞涩地对郭胜道:“郭公,昔日我住在我师父家中时,尝听人说,蔡郎中的次女,自幼博学多才,又精通音律,九岁便能辨别断弦之音,我爱慕已久,希望她能进宫与我作伴……”

“……”

郭胜表情古怪地看着年仅十岁的刘辩,多半是惊讶于刘辩小小年纪,竟也是个色胚。

当然,这与他没有关系,甚至他巴不得刘辩日后沉迷女色,像其父灵帝那般容易被他们蛊惑与掌控。

“此事易耳!”

郭胜一口揽下,旋即皱着眉头问道:“不过史侯,您说的是哪个蔡郎中啊?”

“就是之前在东观校书的,蔡邕、蔡郎中啊。”

“啊,是蔡伯喈啊……”

郭胜恍然之余,表情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