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散文诗词 >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557章 不多逗留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第557章 不多逗留

作者:伟栋 分类:散文诗词 更新时间:2024-12-24 12:49:14

“请公子务必考虑清楚!”

华府微微俯首,力图使秦长青放弃这个念头。

秦长青望着华府,并未回应。他知道,华府的想法和他的确有区别。华府对于百越各部落存有很多猜疑,对他怀揣的信任不多,朝中大臣恐怕也有同感。

这样的想法也许真的不可能。

秦长青说:

“兴许我是想多了。”

“多谢右庶长解惑。我官府还有一些事情处理,便不多逗留,告辞。”

随即,

秦长青鞠了一躬后告别离开。

华府注视着他远去的身影,重重叹了口气,眸光透出一抹忧虑。

他还是很了解秦长青的性格——某种程度上有些顽固。然而,岭南一役确实已有多年筹备,岂是说放弃就放弃的?那片土地几乎是现在少数尚可争取军功的地方之一。而且,越人的军力衰微,无论兵器配备还是兵力数量,都无法跟秦军抗衡。再加上灵渠已然开通、道路通畅,粮食供应无忧,岭南如同砧板上的肉。

谁能不想去分一杯羹?

徘徊一会儿后,

华府摇头说:“我对十公子说得很明白了。他不应贸然行事,不过依公子的话语来看,拖延已久的岭南之战看来是要重启了。”

“我需尽早通知他人。”

随即,

华府挥毫写了几封书函,派人送往其他人家。

......

回尚书府的路上,秦长青未再去找其他官员求助。

没有那个必要。

通过这次与华府交流,他已经了解到朝廷对岭南的态度。如果不出意料,早年定下的平定南疆的战略,可能正如史料记载的那般,将关中人口迁移至岭南地区,培育文明,促进文化交流,奠定统一思想基础。

但这样做的结果却大大动摇了老秦人们的心灵。

当赵佗 ** 起叛乱,老秦人们纷纷附和,导致赵佗借口防患于未然而割据了岭南。而这正是秦长青希望避免的局面。即便他能防止赵佗掌权,但老秦人心向背的情形下,就算没了赵佗,也可能出现王佗或其他人物,大秦如何应对这种状况?

将龄是小事。

关键在于老秦人是否对朝廷有信心。

否则即便是刘邦入主关中,百姓也不会欢欣鼓舞,“愿汉高帝为秦王”。但他该怎样突破困局呢?

在坐席前蹙眉冥想着,

秦长青苦思着。

随着夜色渐渐深沉,

秦长青仍未能找到思路。在前往皇宫的路上,心中仍在琢磨此事:目前还未发酵成问题之前仍有时间,但如果拖得太久,只得向始皇帝请示。但如何才能使群臣信服呢?毫无根据地谏

他仔细地看了一眼郭旦,朝廷中的大臣都对郭旦抱有轻视之心,然而郭旦的机灵或许远超出许多人的期待。那时,自己仅和郭旦透露了一些关于不希望过度依赖关中家族的想法,并考虑任用几位原六国地区的官员来均衡势力的信息。当时虽然讲的是有点直白了,但那纯粹是为了给尚书司找到合适的人选。

然而,郭旦却不愿仅仅止步于这一点。

他不只是推荐了李成,而且还找到了另外一位知名贤士。

郭旦的内心充满了紧张。

这一次他可以说是下了决心。实际上他已经猜测到了秦长青的真实意图,并知道对方的想法。为此,他这些时日在赵地区寻找有才能的人,以此赢得秦长青的好感,同时更加亲近秦长青。

秦长青收敛了自己的目光,

笑着对他说:“上吏阁下有些过于忧心了。大秦一直是以尊敬有才识者为基础行事。假如有真正有能力的学者想要为我大秦效力,我将会非常欢迎他们,并不会怪罪。”

“那么,那位学者如今居于哪里?”

听见他的疑问。

郭旦紧绷的心情终于得以释放。

兴奋地说:“就在不远处的那个客栈中。”

“我打算让他搬入我家,但因为他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并加上我在社会上有诸多不佳传闻,因此他更倾向于住在店子里;我不能太过要求他。如果少爷您肯与他相见,我就马上去把他请来。”

说完后,

郭旦就想要跑去不远处的客栈,

但是秦长青制止了他:

“如果他是一个知名的学者,我就更应该保持礼数。”

郭旦的脸色突然一滞,

说:

“少爷尊贵之身怎能这样自我降贵呢?”

秦长青笑着回答他:“若能够遇到一个杰出的人才会像得到水的一条鱼那样舒适无比。我只不过是普通的一名青年,有何高贵之处呢?请不要再多说什么,在前面给我带路,万一因为一时间的怠慢令学者感到不悦的话,那就不要责怪我做事无情了。”

郭旦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

过不多久,在郭旦引领之下,秦长青来到一处客栈。他对四周的卧底护卫稍微举起手表示让他们停下,随后随着郭旦进入客栈。不久之后,

两人就停在一家宾馆门口。

哒。

门缓缓被推开,

里面站着一位略微有些邋遢但眼神非常敏锐的老先生。

看到这个老先生,

秦长青暗暗点了点头。

这个人物他已经见过,即便记不住他的名字,但也确实见过此人。

当初选拔一百个学者聚会,他就在那个行列之中。

他站起身来带着温和的笑容道:“尊贵的少爷,您再次出现在我面前真是太好了。”

听到此话,秦长青答道:“在我来的过程中还在担心是不是虚伪之人,不过在与先生接触瞬间立刻发现我的疑虑多余了。”

\"先生的才能出众。但遗憾的,由于 ** 的短暂性,我没能获知尊贵之人的名望。不知道尊贵之人贵姓高名?\"

他微微抚摸着他的胡子说道:“我是范阳蒯彻。”

一听此语,

秦长青内心为之震撼。

怎么可能没有听闻过蒯彻的名字?

历史上,他身为韩信的策略师,曾数次建议韩信自主创业并提出将世界分为三部分的战略方案,遗憾韩信未能采纳其计划,结果在即将逝去之时后悔没有听从蒯彻的话。

见秦长青露出诧异,蒯彻不由得蹙眉。

他觉得自己的声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知名度,虽然此前在公众领域中没有多少名气,但唯独在那场学士盛会上正式亮相过一次。作为大秦国公子的身份,理论上他应当对蒯彻的存在并不如此大惊奇才对?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对此蒯彻感到有些迷惑不解。

很快,稍纵失神的秦长青便反应过来了,歉疚地道:\"刚刚有些失礼了,望先生莫见怪。\"

蒯彻却答:

“这恰好证明您是一个真实的人。又有谁能因此责备您呢?”

秦长青微笑,严肃询问道:“之前郭大人提说,您已经有了加入我秦国的想法?”

而面对他,老者则回应到:

“确实是此等想法,不过我年事已高,担心不被你们朝廷所接受啊。”

秦长青说,“为何会有这样的看法?”

接着,引用先秦相国百里奚的言论:\"昔者,有八旬的吕尚,在渭滨边垂钓,文王将其邀请回去,奉为

“确实,那是我当时的想法。”

“我改变主意并非因一时冲动或贪婪名利,而是由于你在朝歌的表现让我产生了新的见解。”

“或许......”

“秦国不应 ** !”

“住口!”郭旦吓得急忙制止。

此刻他感到头发都立了起来。

如果早知道蒯彻会对秦长青说这些,他就算 ** 也不会引荐。蒯彻的话每一句都可能惹来灭顶之灾。

他并不希望因此丧命!

但是,无论郭旦多么焦急地打断,屋内的另两人却依旧不为所动。

秦长青微微一笑,

问:“哦?为何这么说?”

“我在咸阳闭关不出,为何先生如此看重呢?”

蒯彻答道:

“公子过于谦虚了。”

“士人聚会的时候,您已经初露锋芒,然而当时您的见解并不成熟且理想化过度,因而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现在,您仿佛脱胎换骨,令人惊叹。”

“我没有参与朝政事务,但是我广泛研究历史上的人物。”

“我发现成功者们常常能在处于弱势地位时显得温顺温和,如同未被挑战的小羊;但当机遇降临之时,他们会展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如雄鹰般一击即中。”

“您正具有这样的特质。”

“不做则罢,但是一但采取行动就雷霆万钧,毫不犹豫,且不留任何感情余地,冰冷决绝!”

对此秦长青轻轻地笑了起来。

反问说:“难道先生说我心狠且无情吗?”

“不然,”蒯彻道。

“这证明您意志坚定,不受外界因素所左右。”

秦长青笑答道:“本以为你会赞扬我把民生问题摆在首位并拥有崇高的理想目标。未曾想你似乎更多是在指出我的不足。”

对此蒯彻摇头。

回应说,“您在朝歌的行为固然造福了人民和国家,但与您的个性和品质相比,那就显得相对不足。您的领导潜力展现了成为一代明君的可能性, 这是以往秦国众位皇子未能体现出来的。”

“这意味着秦国未来是有希望的。”

“这也是最大的未知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