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756节 入川之破剑阁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756节 入川之破剑阁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756节 入川之破剑阁

内奸,又见内奸!

清军军师何洛会终究没有白吃饭,他早早伏下一支奇兵,派出了汉奸一队人伪装成为商队,进入汉中城里。

清一色的汉人,当中还有真正做惯买卖的商人,没有引发怀疑。(汉奸太可恶了,不说名字)

夜来猝起发难,结果得手。

鳖拜精神抖擞地杀进城里,大开杀戒,他们烧杀抢劫,汉中城成为了人间地狱!

那支汉奸商队,被杀红了眼的清军不分青红皂白,也给宰了!

按约定,商队人员在左臂上系白毛巾以示区别,那些清军大爷们横惯的,哪管他们是左臂还是右臂,反正见了非自己人就杀,见了女人就上,尽情释放心中罪恶**。

坏事做尽的清军象吸足了毒/品的瘾君子一般,很快直抵剑阁!

剑阁位于川北,守剑门天险,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三国时蜀将姜维就在此抵挡住魏将钟元的进攻,要不是魏将邓艾勇闯阴平小路破了成都,钟会都不知道怎么收场。

看到如此险关,清军无不倒抽了一口凉气!

一些军官私底下打探问是否城内还有第二支汉奸商队,答案是没有,居然甚觉遗憾,全然没想到他们之前是见敌心喜,遇敌必战的!

许多清军的心境变了,但“幸运的”是还是有一些清军力求上进的,譬如鳖拜。

抱着平川之心,鳖拜意志坚定,不因对方有利情况而消沉、等待,他着军卒四处搜罗人口,先让他们打造攻城器械,以他们为先驱进行攻城。

得几千民众---这就是不搞坚壁清野的坏处了,城上守军杀自己人,消耗力量不算,心境上丧气,守城的意志减弱。

之后清军攻城,那些清军上阵时居然磨磨蹭蹭的,多持观望态度,意思是你请你行上,鳖拜大怒,将两个军官立斩当场!

两个军官出身高贵,被鳖拜借人头一用,这下军纪肃然,清军猛攻城池,哪怕轻伤也不下火线。

杀声震天,城上城下血肉横飞,清军穷凶极恶,他们满身污血,狰狞的面目吓倒了城上守军,不由得骨酥手软。

曾几何时,大西军与官军对战,大家都知道官军是狼少狗多,真正上阵的人少,照样把农民军(大西军、大顺军)给赶得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而清军上阵的皆是狼,即使大西军占据了地利,竟然被清军攻得左支右绌,多处地方出现险情!

见到时机成熟,鳖拜亲自上阵!

大酋预先着人打造了一个坚固的云梯,他身披重铠,带着一队身体粗壮结实、重重披甲的鞑子兵,当云梯架上城墙上,他们以迅猛之势向上冲!

大西军向他们射箭,然而大西军打了一个上午,手已经酸软无力,箭射在对方坚甲上,甚至都钉不上去!

俱被弹开,可见箭力之差。

大西军向他们投掷石块,却被他们用大盾打飞!

这时可以看出一支军队的内涵,大西军守城手段匮乏,换作是有组织的官军或者其他军队,他们守城手段丰富,比如檑石---经过加工打磨的大石头,专用于对付类似鳖拜这类的大汉,木炮、瓶灰金汁(就是热粪水!任何猛将兄见到后都得逃跑!)还有沸油等等,而东南军哪怕火器厉害,守城时也都会将檑石木炮之类准备后,急起来时不用装填,扔了就是。

大西军没有这么多的技术手段,因此就悲摧了,眼睁睁地看着鳖拜冲上墙头。

这恶煞上得城上,大西军就完蛋了!

他急挥骨朵,竟然生生地将身体瘦小的大西军从城上打落到城下!

左右开弓,当易者僻,大西军纷纷倒下,或者被他砸飞。

大西军知道不妙,奋不顾身地向他冲去,一些人甚至以命换命,不管不顾鳖拜的攻击,没想到鳖拜身上装甲重重,刀枪捅不进去。

乘这当儿,更多的鞑子兵上了城头,他们协助鳖拜,砍杀城上的大西军。

剑阁守军大势去矣!

这面城墙很快被清军攻破,再向另外的城墙攻击时,从南门处,大量的守军、民众争先恐后地涌出来,弃城而逃。

城内,火起了。

“哈哈哈!”鳖拜坐在城垛下,俯视城下,得意洋洋。

一战而定,舍我其谁哪!

清兵在城内肆虐,逃不及的明人皆被砍杀和歼银掳掠,至此,通向成都的屏障落了清军的手里。

得手后的鳖拜无复先前之勇,向后方报捷的同时,滞留在剑阁,他终日饮酒庆贺,派出小队掳掠四境。

没法子,本钱少了,带去的三千鞑子,有一半跪了----死伤一半,还剩余千多人,鳖拜虽勇,也不敢冒险,继续前进,那就不是勇敢而成了鲁莽了。

他是对的,因为张献忠居成都,日子过得滋润,虽有大明残军和地主武装的攻击,但都不成气候。

没想到祸从天降,接流星马飞报说清军攻打汉中,他恼火之余,正与诸臣将商议救援之事,尚没作出决定,汉中已失。

他派出前往协助剑阁的援兵又飞快回报,说剑阁亦失,这下张献忠大吃一惊。

剑阁之险,他亦知道,因为他曾经视察过城防,赞叹曰:“天下险关也!”没想到一下子就丢失了。

清军来速何其猛也!

他大集诸军将,号召道:“朕虽在明朝造反,但鞑子杀我同族,此仇不共戴天,朕决意大集三军,前往绵阳,与清军一决雌雄!”

老大是这么说的,手下自然应者如云。

于是张献忠尽发大西朝之兵,得一十七之众,他领兵亲征,集于成都大较场誓师起兵,没想到突起一股恶风,折断牙旗。

诸将心中忧惧,张献忠则谈笑自如道:“旗杆质劣,风折之何足道哉!”

私下里却是另一套作法,下达命令,着亲兵“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

他的养子孙可望认为不可,向他劝谏,张献忠严令执行,对孙可望说道:“此战凶险,清军远道而来,其势汹汹。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又密嘱孙可望道:“我闻南明是东南府颜常武主政,我虽未尝与之见面,亦知其真英雄也,尔去投他,若把那些阿堵物献上,当不失封侯也”

孙可望,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陕西延长县(或作米脂县)人。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出身贫苦的孙可望参加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改姓张。成年后,勇敢、狡奸,每遇敌,他率部下沉着应变,被军中呼为“一堵墙”。因为他识字,又机灵,很受张献忠器重,为张献忠四个养子中之长子。

公元1644年八月(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大西政权,孙可望位列群将之首,以平东将军,另加监军,节制文武,深得张献忠信任。

孙可望泣道:“父皇圣寿无疆,勿作此不吉之言。”

老张倒也豪气,呵呵笑道:“我杀人,人杀我,天道公平,谁能言未来!”

在作足安排后,张献忠率领大军次第往绵阳出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