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735节 红果果的阮大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735节 红果果的阮大铖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735节 红果果的阮大铖

摊丁入亩,就是对百姓以家庭人口数征收的人头税,改为以家庭田产数目来征税,土地阶梯式收税,谁的土地越多,交的税越多,这就打击了贵族、士绅集团对农民的土地兼并!

必须丈量土地,人口、田亩登记,可想而知,阮大铖面对的将是占地最多的藩王、勋贵、文官、武将、各地士绅等众,他做的是虎口拨牙之事。

阮大铖被授予钦差大臣关防,主持主持朝廷摊丁入亩、土地阶梯式收税事宜,各省文武官员悉得配合,毋得懈怠。

他先声夺人,两名上门送礼想说情的同乡官员被他举报,弹劾下台!

在他的门宅上横批写道:“包黑之宅!”

意思是说他将向历史名臣包公学习,廉洁到家,不收取分毫贿赂,表明了坚定的决心!

他的恩主马士英请他过府,与他谈起来,发现他已经是王八吃称砣----铁了心!

“石巢!”马士英唤着他的字道:“凡事不可做绝,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他是受了很多人的委托,试图来说服阮大铖网开一面。

阮大铖咬牙切齿地道:“正如国公爷所言的‘吾日暮途穷,唯有倒行逆施’!”

“我这一辈子,今上之前为官不过年余,却阅尽人间沧桑!世间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只得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阮大铖眼中露出了深刻的仇恨道。

“结果!过了这么多年,我再看他!”阮大铖激动地离位道:“他们尽被打落凡尘,而我却青云直上!”

“贵为钦差大臣,左都御吏!”阮大铖沉声道:“今天,国公爷把这样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我再不尽力,枉过人生!”

“石巢!我只是担心你而已。”马士英勉强道。

“不怕!”阮大铖胸有成竹地道:“国公爷说了,船票有我的一张!”

说到“船票”,马士英气都不打一处来,颜常武做事简直不留余地,哪里有中国传统中庸文化的影子,他一炮接一炮,得罪了文官、又整治了武将,动过了勋贵,现在又站在了大明绝大部分的既得利益者的对面。

他凭什么这么横?他所讲的话被传出来:“打得过就打,打不过我就坐上战列舰逃回台湾,怕什么!难不成他们能过海峡来打我?”

对于这等惫懒的统治者,大家已经无力了,果然是海贼头,事不谐时就下海。

可是,南明都不知道被他糟塌成什么样子了!

问题是,这么一来,他简直就是“不死之身”,打不过就逃,他还有卷土重来机会,摊上这种对手,大家都得思忖一下了。

马士英无可奈何,唯有听之任之。

阮大铖走马上任,他果然厉害,直接向湖广开刀!

为什么要拿湖广开刀呢?

湖广乃是湖北、湖南两省,有四位藩王的封地在湖南、另有四位藩王的封地在湖北,八藩王占据了湖广的大部分的土地。

常言道:湖广熟,天下足,可是湖广熟透的粮食,大半被藩王收进自家粮库,朝廷颗粒无收!

阮大铖胆生毛,他VS八藩王!

反正我名声够臭的,再臭一把也无所谓,抱着破罐破摔的心理,他根本不把藩王放在眼里。

当然,所恃的是湖广布政使袁枢(袁可立之子)助他,总兵黄得功率领的三万新军,还有二万东南军,整整五万精兵为他的后盾。

于是,他罢除了湖广按察使田大本(天启五年的进士)和武昌知府宋之普(崇祯元年的进士)和十余个州县官员的职务,盖因他们拖他的后腿,不配合。

一奏一个准,这边弹劾上去,那边就一堆官员丢了乌纱帽。

按察使的官职在地方上相当高,连他都被罢黜,一时湖广官场肃然,无人敢违阮大铖之命。

又把桂王朱常瀛派来的长史以咆哮公堂的名义给掌嘴一百,嘴都打烂了。

桂王朱常瀛就藩衡阳,张献忠入湖广,逃亡,随着官军复进湖广,桂王朱常瀛回到衡阳时发现为时已晚,他的土地被泥腿子们占了,他好不容易才将土地给搞回来,没想到阮大铖要他交税,他不干,与阮大铖干起来。

阮大铖出动军队,包围了他的王府!

南京来的诏令,着将朱常瀛关在王府,不得外出,否则,削爵送南京幽闭!

连王爷都低头了,谁还敢出头!出头者死!

他动用军队,将胆敢反抗的黄石乡绅张某举族诛除!

湘潭县乡绅十数人被其捉至县衙枷号!

……

阮大铖在湖广干得起劲,一州接一州,一县接一县的土地产权明晰,让湖广诸藩王心中震恐,M的,朝廷来真的啊!

他们通过侵占和别人投献得到的土地都要吐出来,岂能容忍!

他们容易吗,为了得到土地,他们花了好几代人的功夫!

八藩王派出使者到达京城,与滞留京城的诸王会商,明宗室福王朱由崧、南阳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鐭、长乐王朱谊石、瑞安王朱谊防、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谊贵合计。

正好有个由头,乃户部以国家危机,财政困难,只发给诸王四分之一的俸给,得,日子过不下去了。

颜常武的钱多,但他不想喂猪!

明朝藩王是“世袭罔替”。皇帝除皇太子以外的其余儿子,全部封为亲王。亲王的世子袭爵,其他儿子都是郡王。郡王的长子袭爵,其他儿子要封镇国将军……以此类推。亲王“岁禄万石”,郡王、镇国将军等,均享受不同数目的岁禄。这是固定工资。每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朝廷还得进行各种赏赐。有时候,这种赏赐比固定工资还高。

由于固定工资和赏赐,是按照人口来确定的。因此,大多数藩王都互相比赛着生儿子。毕竟,儿子生得越多,王府的收入越高;收入越高,大家的日子就越好过。因此,明朝的藩王,成为历朝历代最会生儿子的王爷。

就这样,明朝宗室成员的规模不断扩大,人数像雪球越滚越多。根据《天潢玉牒》记载,200多年下来,到明朝后期的天启时期,宗室总人数据说达到了60多万。

明朝末年的宗室有十三万,这还是经过战乱的“削减”后的结果。

要养那么多头猪,颜常武不肯花大钱,能拖就拖,能省就省。

藩王们先向永明帝求情,然而永明帝爱莫能助。

想造反?

勋贵们的例子在前!

硬碰硬是不行的,福王朱由崧狠狠地道:“既然今上不理会,那么就找祖宗去!”

哭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