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702节 捕到大鱼了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702节 捕到大鱼了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702节 捕到大鱼了

苏祥兵,苏州人,在东南情报局的资历甚老,这些年来,他深耕东南,在各地拉起了一个巨大的关系网、情报网,包括:

明朝的官员;

明朝的官员或明火执仗地走私,或充当走私、商品销售的保护伞,例如两广总督丁魁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顶x 点23 小u说s顶x 点23 小u说s

这位大官除了充当保护伞,还自己拉起了船队去贩卖商品,有去吕宋的与西班牙人交易,有送到旭日港与其余红毛番交易。

连他都沦陷了,整个南粤官场也就乌烟瘴气了。

除他之外,江浙官场也好不了多少,高级文官道貌岸然,坐收贿赂,其余官员一窝蜂而上,齐分一杯羹。

官员们管的是陆地,海洋是东南府的,因此官员们自然不会与东南府过不去,这不是影响到大家的进项嘛。

又有官员看到东南府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或者东南府保境平安的功效,也就缄默不语了。

如现任福建巡抚胡志藩,天启五年的进士,合肥人,他并不与浊流同流合污,他到福建来,是想做点事,让百姓过上好生活,甚至心中,也有剿灭乱臣贼子东南储的愿望。

但当他走遍福建调研过后,就心凉了半截!

福建是“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山多水少田少,还能怎么办?

或许说在山上种蕃薯?

吃多蕃薯,民间皆有菜色!

除非迫不得已,否则蕃薯都是喂猪的。

福建人必须走出去,走向海洋,方有活路!

他翻阅资料,福建也多次遭灾,但饿死的人极少,一来东南府自海外调粮援助乡亲们,二来福建百姓出海到东南府打工入伍,就有白银流回家乡,肯定不会饿死。

如果禁海,则他得罪了福建官员、百姓和东南府,是做不下去的。

胡志藩不为难东南府,听之任之。

东南沿海乃至于内陆官场,东南府影响力非常大,与东南府暗通消息的不在少数。

官员如此,则胥吏有了好处,更加不会多事,再到各地的士绅,他们拥有土地,产出的茶叶、丝绸和瓷器都要走海路赚取白银,东南府是厚道的,保障海路安全,收取海税得当,因此士绅与东南府成了一个利益联合体。

再到读书人阶层,他们得到士绅的资助,拿人的手软,吃人的嘴短,虽然有人在那里叫嚷嚷,但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广大百姓呢?

百姓无权,不用过多的担心他们,尤其是东南百姓,他们其实与东南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毕竟他们生产出来的货物很多是运出海外销售的。

这么多年经营下来,大明社会精英阶级与东南府紧急相连,再有各处地方的黄色架步、车船店脚衙,情报来源广泛。

东南府展开舆论攻势,引起论战,对于那些反对分子,东南府用上了种种手段,尤其是一些死硬分子,更是展开监视行动!

那年头可没有什么窃听器和录像、网络,都靠人来监视,以接近那些反对分子的同阶层已方的情报员去探听他们的消息,同时派出狗仔队监视他们的生活圈,与什么人接触过,再有派人打进他们的内部!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实行起来不难,毕竟大势在我,反对分子其实不多,只要抓几个重点人物就在了。

东南府的监视队伍,使用接力方式进行监视,他们使用了清晰度较高的望远镜,同时还训练出不少画师,以画下嫌疑分子的图像。

画师自间谍学校毕业,他们受过良好的画画训练,擅画人像。

接力方式很有用,这次是这个人跟随对方,下次换了另外一个人,而且是本地人,不容易引起怀疑。

主持东南沿海情报工作的苏祥兵,业务纯熟,他着各地情报员先不要急于动手,而是监视监视再监视。

三个月后就有了效果,线索都指向一个人:范承志!

他是来自北方晋城的举人老爷,很年轻,他到达南京后,说是来避祸,以躲避北虏,貌似北虏杀了他的家人,他生活阔气,为人豪爽,且学识不差,在南京城里交游广阔,朋友不少。

这位范举人表现出对北虏、流寇的极大痛恨,引申出对一切反贼的恶感敌意,尤其对东南府,认为东南府是腑腋之患,不可不防。

明面上是如此,是一个愤世嫉俗,痛恨不臣的士大夫。

但是,东南情报局通过接近他的情报员记载他的语言,他十句话中有一句是对北虏、二句对流寇、七句对东南府!

把指标量化了确实有用,一些人容易造成假象,但量化出来,就清楚了这位范举人的针对方向。

同时,他影响到周边的一些官员、读书人、士绅等等,都对东南府充满了恶意!

他们抨击东南府的种种不是:不忠不义、不臣之心、无法无天、滋扰地方……

调门远比对北虏的来得高,因此非常可疑。

“我们监视了范承志三个月,发现他每个月都会神秘地失踪二天,不过,他没能逃脱我们的跟踪,发现他去了镇江!”情报员向苏祥兵汇报道。

范承志化装、中途转车,用上了一些手段,奈何这里是东南府的主场。

任尔多狡诈,亦难逃我东南府的金睛火眼!

“第三次,我们花了大力气,在他所去的道路上设下了十个监控点,终于发现他去了镇江的勤丰村,然后我们通过镇江的本地人,秘密调查了勤丰村,发现了有一大户人家姓王,在此买地落户,听口音是北方人,据说也是避祸而来。”

“不过,我们发现了王家的两个护院。”情报员向苏祥兵展示两张图片。

护院相貌凶恶,倒没什么,关键是他们的头壳顶前额的头发很浅。

苏祥兵霍然起立,兴奋地道:“不用多想了,他们是鞑子!”

鞑子头发是金钱鼠尾,就是前额剃光光,脑勺后留辫子,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

该个地方,就是鞑子的据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