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502节 丁魁楚和光同尘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502节 丁魁楚和光同尘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502节 丁魁楚和光同尘

事实证明,只要豁出去,那就念头通达,海阔天空!

丁魁楚,河南永城人,是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四年(1631年)升任保定巡抚,崇祯七年(1634年)任户部侍郎。崇祯九年(1636年)官至河北巡抚,善事权要。

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清军以阿济格为将,率师八万余,从独石口入犯,袭击延庆、昌平等地,侵掠京城,掠人畜十八万东归。由于这次未能抵御清军的进犯,疆臣守土有责,丁魁楚下刑部狱。

他有人情,积极谋求起复,本来也不是那么顺利,不想福建巡抚出缺,大家一想,嘿,既然丁魁楚报国之心拳拳,何不给他一个机会?

于是丁魁楚自刑部里提出来,换上官衣去抽签,结果中签-----介个抽签有可疑!

什么人不好选,居然选到他这么一个罪臣?

看到周围的人满脸的笑意,丁魁楚觉得的是恶意满满。

想到他花银子给朝中权贵想脱罪,人家收钱办事,也确实办到了,且给的位置不低,可是从一个火炕掉进一个火炕。

真是的官字上下两把口!

无奈之下,他浑浑噩噩地入了紫禁城,得皇帝面授机要,皇帝要他相机行事,一要解决东南府海外谋逆集团;二准备开海禁,捞银子!

崇祯皇帝含糊其辞,丁魁楚只觉得头脑壳突突地痛。

当皇帝问起他方略时,丁魁楚上奏道:“东南府海外谋逆集团目无君父,不思报国,实属可恶,不可容忍。然为祸不烈,当徐徐图之。”

至于开海禁,崇祯皇帝是寄予厚望,大明朝廷太穷了,花钱的地方多,问题都是消耗性的财力没有回报,户部银库只见老鼠屎都不见银屑。

丁魁楚连连叩头道:“臣一定惮思竭力,为国尽忠!”

尽忠?

拿银子来才是真的!

崇祯皇帝让他退下,一直望着他走出殿门,对于海外的银子,皇帝是伸长颈等着。

银子确实有,可都进了他丁某人的腰包里!

且说丁魁楚走马上任,去到福州,又是那个洋人参将来见他,不同于梗直的王道纯,丁魁楚与洋将说上几句话,不多不少,是对待下属的正确态度。

很快他就了解清楚情况,摆在面前他有三条路:一、恶东南府;二、交好东南府;三、中立。

中庸之道,他选了中策,与东南府合伙做生意!

对于东南府招人过境,他根本不作干涉,任由东南府招募人手,各地官卡形同虚设!

他收取贿赂,对东南府与商人们的进贡照单全收,而且很有“职业道德”,收钱就不会给人家找麻烦。

干脆他自己组织了一支十多条船的船队,与东南府做起生意来!

自然,他赚到盘满钵满!

对他的看法呈两极分化,福建各地方官、福建士绅们对他深表满意,高声歌颂他是个青天大老爷!

而清流则对他深恶痛绝,朝中攻击他的奏折叠加起来向有一人高的高度发展,他的名声迅速地向臭水沟里滑落。

朝臣们说起他来,一说他有钱;二说他够贪!

有亲近的朋友劝说丁魁楚做人要有准则,苦口婆心地说“人在做,天在看!”丁魁楚长叹道:“我日暮途穷,只有倒行逆施了!”

此话为原楚臣伍子胥叛楚,率吴军攻陷楚都时,他的好友,楚臣申包胥质问他时他的回答。

私底下他与他们交心道:“我怕什么,有种他们就换另一个人来当闽抚!”

说话真是一针见血,不管别人怎么弹劾他,丁魁楚的位置一直稳稳当当。

因为他一年增加了十万两银子、三十万石粮食报效朝廷,且东南三地广东、福建和江浙供给朝廷的钱粮一直稳中带升,这些地盘普遍风平浪静,极少内乱,更没有什么海盗来肆虐,已经被北虏和农民军搞得头大如斗的崇祯皇帝也就只能维持现状了!

……

一连数任闽抚对于东南府无可奈何,甚至沆瀣一气,巡抚都跪了,制约东南府放飞无从谈起,东南府的发展,开发东南亚进入了快车道。

百万华人下南洋!

在东南府的组织下,中国大陆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下南洋的运动,它的宣传深入人心,就连山西的偏僻小镇上都有了东南府的宣传传单:“移民东南亚,开创新生活!”

传单落款有大明东南侯、龙虎将军颜常武的印章,还有前大明帝师、前督师、前兵部尚书孙承宗的印章,再有前登州巡抚孙元化的印章等等,反正有大明官员的背书。

在各省、州县普遍设立移民点,各地官府普遍听之任之,这就是拥有官身的好处!

很多官员被收买了,由于宣传到家,很多官员也逐渐明白过来东南府其实就是汉人的政权,他们开拓进取,为汉人夺取新的地盘,为汉人创造新生活。

于是,良心未泯的官员们挥手放行。

在前往东南亚的人群中,以东南诸省居多,占了六成,对于东南沿海的那些下南洋的华人来说,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对于土地的依附性要低于大陆腹地的农民。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早已习惯于“以海为田”的渔业生活,因此对于海洋的恐惧在整个华夏民族中是最小的。

北方的移民占了三成,越往北的新移民就越多。

由于北虏入侵,他们失去了家园,对于北虏的恐惧和对大明朝廷的失望,他们当中很多人都移民东南亚。

中原腹地的人较少,只占了一成,但随着农民军在中原大地驰骋,战乱令中原移民也逐渐增加,呈直线上升之势。

海船满载着华人与物资,西线从珠江口出发,经安南、湄公河口、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到达爪哇;东线则从福建诸港口出发,经台湾、吕宋、加里曼丹半岛,到达爪哇。

中途也有一些分枝,例如有的西线海船走了加里曼丹半岛,而东线的一些船则不走加里曼丹半岛,经吕宋棉兰老岛南下,进入东南府新夺取的香料群岛讨生活。

海船络绎不绝,整个南海和东南亚都可以听闻汉语,俗话说“海水到处,就有华人”自东南府开拓东南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