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494节 百万华人下南洋(一)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494节 百万华人下南洋(一)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494节 百万华人下南洋(一)

福建,泉州,王家。

一个关系到家族存亡兴旺的会议正在召开,与会者是王家人、上得台面的大掌柜,由家主王志东主持。

会议一致决定,把家族的重心转向东南亚,第一年投入二成资产、第三年投入五成资产,第五年投入七成资产!

同时,王家子弟也向东南亚转移,交由王志东的儿子王公子组织,先行到爪哇开拓,作开荒牛,从事造船、航运以及种植。

王家是航运巨擎,拥有一支大船队,每年运输大量的货物到吕宋以及巴达维亚去,收益巨大,有人说他家比皇帝----可怜的崇祯皇帝还要有钱!

他家的转舵,表明对东南府开拓东南亚大业的看好。

私底下,王志东对王公子道:“此番南下,须坚心忍力,努力做事。”

他告诫儿子道:“此乃千载良机,草创之初,你须事必躬亲,记住,没有谁象你这样关心你的钱!”

王公子唯唯,但他心中不大情愿去,不想到海岛这么辛苦,想想要冒着烈日,去看积粪种田,身上油汗和臭味,噢,秦淮河的花魁只怕要厌烦他了。

这家伙大少爷作风,喜欢在秦淮河厮混,人也不算坏,出手大方,与美女来你情我愿的欢乐交易,真要做事,也不是不行,问题是东南府,辖区内居然没有特种行业!

东南府所在的地盘的台南市有购物天堂美誉,现在对外贸易都集中在东南府,货物往台南汇集,物流量大,品种多样,应有尽有!

丝绸、茶叶、瓷器传统三大货色也就罢了,还有金器、银器、珠宝首饰、烧酒、药材、糖类、香料、锡器乃至于鳄鱼皮包、游艇等等,比起大陆还要丰富,究其原因,是东南府重商,虽然收税收得狠,却又保护商人,让他们安全且免受政府(东南府把官府叫做政府)官吏的盘剥。

再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美食街”,美食酿琳琅满目,一到夜晚,酒店、大排档爆满,生意红火!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主要是东南府人有钱吃,舍得吃,而且得到了东南府颜老大的大力支持,因此购物和美食是东南府的主打。

然而,东南府没有特种行业。

其实开放特种行业也不是没有过设想,主持财政的陈和彬与颜大少商量,认为可以从中收取重税,帮补一下东南府几时都窘迫的财政。

但给颜常武给否了,理由为:

赌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河蟹,导致社会和家庭出现严重问题,危害巨大!

目前我东南府正在大搞开发,有闲钱不如投资,如果用来赌搏,不思创业,不谋发展,反正太多太多的坏处了。

为蝇头小利而得大害,智者不为也。

行,那开放黄色架步呢?

也不行!

颜常武说了,一是放空枪,现在需要东南府的男子大举生育,添丁报效,岂能让他们在女人肚皮上白费枪弹,须知特种行业的女人往往避孕有方。

二来,东南府与红毛番交流频繁,要知道离开欧罗巴出洋的红毛番身体往往很脏,什么杨梅大疮,什么热毒寒毒的,要是交叉传染,影响到东南府的人种干净问题,别来打扰。

因此王公子认为东南府的消闲生活太过匮乏,闷死了,不想去。

结果挨他老子强行送上船,打包运走,赶往爪哇,随行的是一支船队,足足千人,随船有大量的物资同行!

更厉害的是,当中不少人带了家眷,准备在爪哇安家了。

……

大陆,大明天津卫。

北门,一群接一群、衣着各异、口音不同的的民众拥进城门,许多都是难民!

伪帝黄台吉大举进攻大明北方,兵锋直达宝坻,那是接近天津卫的地方,导致各地民众纷纷逃难。

天津卫屯有重兵,安全有一定保证,因此民众拥向天津卫,把不大的城市挤得满满当当的。

北虏穷凶极恶,别说普通小民,就连官吏和士绅都保不住身家性命,都得逃难。

人群中,有一家四口,一个青年男子和一个青年女子,加上两个孩子,看他们的衣着,应该是上流阶级,可是他们却是走路,没有车辆,都是养尊处优的人,走得很慢。

是的,男子叫做韩永元,乃雄县的举人老爷,女的是他的妻子韩刘氏。

举人老爷耶!

家仆成群,田地上千,食用舒适,别人吃小米他吃肉,在家乡受人仰望,与官员称兄道弟,韩永元成为举人,是人生赢家!

可惜遇到了杀人不讲理,管杀不管埋的北虏入侵,雄县也不幸沦陷。

他们很幸运地在北虏攻占雄县前逃了出来,出来时还是很光鲜的,驴车出行,带了金银和奴仆同行,甚至还带了粮食和肉干!

只是逃难大军里龙蛇混杂,他们刚刚走不到三天,同行的奴仆两人,乘夜居然席卷了他们的细软和驴车逃跑了!

带走也就带走了,驴车上还有韩永元的举人执照,亦即是证明他是举人身份的文书也给带走了。

他说他是举人,没人信,除非是熟人才认他。

韩永元大老爷一个,居然身无分文,好在他妻子带了些首饰,只好一路用首饰换吃食,贵得要命,二个包子就是一条银钗,爱要不要的!

更糟糕的是,不合在路上露财,结果给两个大汉把他妻子仅剩的首饰都给抢走了!

他们在路上,整整饿了一天,好不容易到达天津卫,韩永元本有所恃,与妻儿进了城,径直往码头边上军营投奔妻子娘家的一个当军官的世叔。

“你们要找刘把总?对不起,我们是新来的,没听说过这个把总老爷!”军营的小军官军官说道,

仔细打探,原来刘把总已经移防宁远。

完蛋了,找不到亲戚相投,夫妻俩在街头上茫然四顾,孩子饿得哇哇大哭!

这就是逃难的众生图之一!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

本来就算没财,只要韩永元的举人执照在手,他可以直接找官府、哪怕到不熟的进士、举人家庭去打秋风,官员和士绅也是认的。

但没了这份执照,贸贸然上门,只怕被赶出去,韩永元扔不起这个面子。

正在这时,突然看到人群奔走,纷纷涌向前面,韩永元听路人讲道:“妈祖神庙施粥,可谓是仁慈之举!”

嗯,天津卫的两座妈祖神庙,得到了东南府的大力赞助和支持,天天免费施粥,赈济灾民。

孩子饿得直个哭,夫妻俩同样很饿,没奈何之下,只好跟随人流去吃不要钱的粥。

他们去到的是天津天妃宫西庙那里,但见得人山人海,不过秩序还是很好,因为有官府差役持水火棍和皮鞭维持秩序。

民间组织施粥,官府护驾,妈祖神庙的来头实在大,乃是大明东南侯、官拜二品龙虎将军的颜常武家中妻妾号召东南府的官吏富豪的妻妾们捐出脂粉钱赈灾,天津卫的官员自然得给面子,派出差役来确保顺利。

热腾腾的粥,人们依次领取,不遵守秩序的就拖出来狠打,民心如铁,官法如炉,个个都循规蹈矩。

领到手的发现神庙是用硬纸皮盛粥,吃完可丢走。

然而,韩永元有够倒霉,去排队的他,空手而归。

没了,发光了!

两个孩子哭到已经没力气了,只是抽咽,而妻子一日水米不进,娇弱的身躯摇摇欲坠,韩永元浑不是滋味!

这时,他发现,人流没有走散,还挤在庙边,还传来食物的香味!

远远地看过去,发现了那边有大锅的粥,还有大堆的馍!

馍!

粥的量少,越喝越饿,而馍顶肚实在,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在食物堆的上面有横幅大字写着“大明东南府招募民众前往东南亚安家创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