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2553节 中国人带来文明之光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553节 中国人带来文明之光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2553节 中国人带来文明之光

不搞不行,如果不搞的话,把中国人从伦敦打跑的不是英国人的抵抗,而是伦敦城里的屎尿和垃圾!

十七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写过一首诗篇,大家欣赏一下下:

“除非你已预先找好自己的位置,

否则再想寻欢作乐就为时已晚。

命运很多时候都是凑巧,

因为街上有醒着的窗户:

祈求万能的主、并料想不太可能。

摊上便壶的份儿。”

为什么会有这么恶心的诗篇?

以上这首诗,哦,暂且把它叫做一首诗吧。你有没有看出什么一样的如鬼畜一般的意味?

塞缪尔·佩皮斯在其日志中描述了那些可怕的年代,其中谈到伦敦城内从上方窗户落下的飘忽不定的粪便。可以用如下语句来描绘伦敦的街道:

“肉摊、粪堆、内脏和血液中产生的废弃物,

溺死的幼犬、腥臭的西鲱,都浸湿在泥淖中,

死猫混杂着芜菁的嫩叶随着洪流翻滚而下。”

欧洲城市的居民们保留了罗马时代的习俗,将夜壶倒往窗外以处理其“内物”。幸而人们还礼貌地告知路人,要其留神即将降临的厄运。法国妇女在“内物”落下之前高呼“小心水!”英国人则将这种叫法改为“留心便座”,兴许是因为厕所的前身被称为“便座”吧。英国人往往还在其后加上一句“上帝保佑您”

就是在戴维先生面前犹光鲜无比的查理二世国王殿下及其随从们骇人听闻的言行举止是:

“他们貌似整洁大方、华丽鲜艳,实则肮脏龌龊、兽性十足,所到之处皆留下满地粪便,烟囱,书房,油菜棚,地下室,无一幸免。他们粗鲁无礼、蓬头垢面、寻花问柳;目空一切、了无生趣且粗枝大叶。”

当中国人进入伦敦后,发现这座西方有名的城市是肮脏不堪,处处散发着恶臭,泰唔士河与见过的恒河相比仅少了死尸(阿三直接在河边焚尸,再扔进恒河里),其余的什么一应俱全。

军人们夜晚巡逻时多次遭遇了不明物体的袭击,还得赠“留心便座”还有“上帝保佑您!”

来之前,中国人心理有所准备,但显然伦敦的垃圾超越了大家的想象。

第二天,中国人紧急开会,要求动员起来,必须把伦敦的卫生来个大变样,否则“打败我们的不是英国人,而是当地垃圾引发的瘟疫!”(孙一致语)

军队出动,他们很多都是归化的红毛番,会说英语,还有新组成的英国皇协军以及傀儡政权的官差,挨家挨户上门,要求各家出劳动力,参与到伦敦大扫除的工作中去。

不去可以,交钱,按人头税每天一算!

不交钱者,捉起来,罚款,五算!

若是罚款给不出钱的,就抄家,贬为奴隶,绝不手软。

要说到中国人挺逗的,即使到了明朝,还在使用着汉朝时的人头税数额,即一算120个铜钱,则一千钱一贯一两银子,一百二十钱0.12两银子,按1个西班牙银元0.7两银子折算,则需要交纳一算是0.17个银元,

因此伦敦城内鬼哭狼嚎,不管是谁,一概交钱或者出劳动力,不配合就抓起来。

人员发动起来了,人人齐动手,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把各处的垃圾给搬动清走,运到城外指定地点进行埋藏。

积年垃圾被翻动,其臭不堪,就连汉普顿宫也嗅到了阵阵的臭味,难以抵挡,连国王都戴上了防毒面具。

戴维先生趁势解释了“爱国卫生运动”,请国王陛下以身垂范,新政府愿意免费为汉普顿宫进行改造厕所与卫生间。

查理二世欣然同意,从此,汉普顿宫就有了抽水马桶、小便池与化粪池,还有了洗澡间。

这些东西在以前是没有的,东西方的交流才不过三十年,即使是两中华,也仅仅完成了公厕不随地大小便而已。

在伦敦城内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厕所改造工程,到处建立公厕,有钱的在家中改造厕所,没钱的使用公厕,若嫌麻烦则要用容器装着,倒到指定地点。

建立了公共浴室,在普利茅斯,人们甚至恢复了一处古罗马的公共浴室,从古罗马留传下来的公共浴室时代全民洗澡的风气复苏,每天洗澡。

再不能随地倒垃圾,不可随地大小便,专门请了一些无聊的英国大妈,让她们去捉人,捉到后罚款,大家分成,因此大妈的积极性很高。

若交不出钱则判罚公共服务令,这公共服务令主要用在了扫大街,倒垃圾,维护交通规则等,免费服务。

一个人被捉到街上干活,熟人对他指指点点,下次他就当心了。

爱国卫生运动后,在伦敦城内进行城市改造,依照地形建立了排水系统,避免街道积水。

出公帑建立了城市美容的清洁工队伍,以后公共卫生就由他们负责,保持街道干净。

再就是各处种花、种树,装点城市门面。

建立了水源地保护,从那里取水,周边严禁垃圾。

经过一番搞作,仅仅一个月,伦敦城来了个大变样,以致伪王詹姆斯二世派出的间谍大卫·米歇尔爵士到伦敦城里联系人员造反,甫一进城,还以为来错地方了。

他从来不曾见过的街道清新景象:没有垃圾,没有屎尿,铺着鲜花与草地,没有了臭味。

泰唔士河的河水变清了,没有了一团团的可疑东西。

当大卫·米歇尔爵士找到相关人员开展工作时,其中有位散发着清新气息的绅士约翰·克莱门斯是这么拒绝他的:“中国人带来了文明之光,伦敦城变得如此美好,我不希望燃起的战火破坏它,恕我不能参与你的事务!”

约翰·克莱门斯告诉大卫·米歇尔爵士,中国人带来了文明之光,不仅仅局限于清洁卫生,中国人带来了中医,至少靠谱过白皮的放血疗法和阿拉伯人的木乃伊粉末;中国人带来了平价的茶叶与肥皂;中国人还带来了筷子!

别以为罗密欧朱丽叶就餐时就和电影里一样彬彬有礼地拿着刀叉吃饭,事实上,用叉作餐具是18世纪中期以后的事,之前都是用刀(一桌子才一把刀)将食物割开用手抓着吃,喝汤用碗,装饭或者吃粥用木勺,单独的餐具、盘子和杯子的使用也是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的,人们在喝汤时用同一只器皿,而且大家用一个酒杯喝酒。

这是真实的情况,白皮会大量使用金属的刀叉进食?

想想当时的金属有多贵就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