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2295节 宜居的马耳他岛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295节 宜居的马耳他岛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2295节 宜居的马耳他岛

港口仓库屯积了海量的物资,为了保护港口,还大力修缮炮台。

中国人把原来的炮台变成了立体式防御体系,包括壕沟、护墙,还有枪炮部署好,密密麻麻,交叉互叠,以前南华军百余人利用火枪远狙轻易破掉炮台的事情不会重演。

在炮台边建立了一条水泥道路,中间是斜坡,两边是阶梯,很快地,斜坡道路是怎么个回事就让人明白了。

壮牛与大汉,齐心协力,拖动巨炮上坡。

“雷神之锤”到货,两门!

超级大炮口径超过0.8米,长度超过5米,重量20吨,可以发射重达700公斤的炮弹,足以一发入魂,摧毁一艘战列舰!

这在当时属于最可怕的武器,是不折不扣的国之重器!

全部用青铜制造,而青铜就是钱,古代一枚铜钱是3克重,20吨青铜足以铸6666666枚铜钱,是不小的数目。

南华帝国要不是有了土澳大陆,也做不到象现在这么壕!

地球人都知道土澳是坐在矿车上的存在,其铜矿资源丰富,名列世界前茅,南华帝国派人长年累月地派人在土澳寻矿,找到铜矿,提炼出精铜,然后加以铸造成大炮,对于其他国家要耗尽国力才能够制造出来的超级大炮,在南华帝国不成问题。

超级大炮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部署到各地。

马耳他岛初下不久,“雷神之锤”迅速部署到位,表明南华帝国的制造力充裕,早就造好了大炮备用。

除了“雷神之锤”,还有其余的重炮,亦即是突破了32磅炮的更大的炮,总共有16门的100磅大炮,让马耳他岛固若金汤。

随大炮进驻的有二千新移民,由老总程玉亲自签署了入籍证明,他们成为了帝国马耳他岛的首批居民。

对于移民,帝国还是有獠牙的。

在家乡呆得舒舒服服,干嘛要离开家乡到外地移民呢?

因此帝国颁布了一部《移民法》,又叫做《宅地法》,上面明文规定,新移民在新征服的土地上拥有五十亩到一百亩田地,可传之子孙,并且对于女子,还有五亩到三十亩的嫁妆田(均看当地田地的充裕度而定),另外就是安家费了。

如果自愿移民的话,安家费为一百银元。

要是凑不够发往某地的移民,则将无户口的民众、罪犯,并通过抽签,抽的是百姓家中的非长子的儿子,还有赘婿等,进行移民。

此乃帝国的国策,谁都不能抗拒的。

但抽签则公开公平与公正,无人能做手脚。

如果是抽签而来的话,安家费为五十银元。

帝国不怕没有移民,象这批新移民,嘿,帝国包分配老婆!

马耳他岛上的女子被分配给新移民,她们是经过培训,保证她们信奉中华的佛道两家的神仙,比如妈祖娘娘,再就是她们学习持家之道,及格后才留下来,否则就被卖到远方!

凡是归入中国的女子统统这样办理,否则不得入籍,在帝国百姓的户口本,子民们及家属必须写明宗教信奉,可以无信奉,有信奉的正是佛道两家的神仙!

在这样的压力下,留下来的当地女子都很服从帝国的新移民,她们与新移民结合,组成家庭。

从此新移民就在此地开枝散叶,他们给马耳他岛带来了新风貌。

说起来马耳他岛的地理位置重要,但土地真不咋地,岛屿主要由珊瑚石灰岩组成的高地,干燥而少有林木,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年降水量约500毫米,但珊瑚石灰岩令地面无法贮存淡水,也无河流湖泊。

没有淡水,人牲生活困难,更不用说农业种植。

马耳他人在仅有的一点泥土上种植马铃薯、葡萄、洋葱、番茄等,粮食蔬菜都不能自给自足,即使有,最多也只能像实验地那样种植一点点,大部分靠外面运来粮食。

正因为如此,马耳他岛的原住民不多,结果不能给予马耳他骑士团更多的帮助。

此地的情报说不能种植,中国人行不行?

中国人的种地“天赋”可是“祖传”的,从海岛到高原,从普通军营到移民营地,中国人走到哪,这菜就会种到哪。

没有足够的水源,新移民就建立水窖,把天雨给收集起来,供应人牲饮用和种地之用。

水窖是人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层较厚的山塬地下挖成井形,用于贮存地表径流,解决人畜用水、农田灌溉的一种坡面水土保持工程设施,一般在田边路旁水流汇集的地方,挖掘瓶状土窖,内壁及底部均有防渗设施,除供人畜饮用外,还可浇灌农田,也起蓄水保土作用。也叫旱井。

水窖常修建于水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是坡面蓄水保土的面要设施。

我中国山区修筑水窑历史悠久,技术相当成熟!

水窑建成后,防渗是重要工作。防渗材料可用重粉质黏土、三合土,用捶泥法夯实窖壁和窑底。窑壁挖“品”字形孔洞,用胶来塞紧壁孔,凸出少许与抹壁胶泥接合以稳固窖壁。

水窖抹泥3-4层,每层1cm,错开泥茬,用榔头击实,使泥壁光滑不能渗水为止。竣工后封口,窖内喷洒清水7-8次,便可蓄水。

除此之外,还注意使用,比如不使杂草、杂物流入窖内,收水后封闭水道及窖口,窖水净化半年才能够使用,饮用时要加明矾,用水后加盖,防止老鼠掉进去或者其它小动物及禽鸟粪便掉进去(否则大家就得喝臭水了),常年有水,防止干裂,及时消除淤泥,注意蓄水情况等等。

即使在愚昧年代,中国人已经有了解决缺水或者苦水的好办法,正是从秦川地开始的水窖,然后向全中国流传,接着漂洋过海,到了南华,再就到达了马耳他岛。

如今有了水泥,事情更简单了!

建立起水窑,有了水,种什么就成功了一半!

马耳他岛虽说是珊瑚石灰岩的土质,但还是有些泥土的,中国人就找到那些泥土,或者干脆是手搬岩礁、掬土捧沙,反复试种。

得,种出了麦子,种出了瓜菜,建立了猪圈。

精心呵护下,绿油油的庄稼长势喜人,猪欢鸡跳,狗在那里叫。

解决了口粮问题,建立了菜篮子,中国的农民硬生生地将马耳他岛变成了一座宜居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