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1747节 我来守西藏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747节 我来守西藏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1747节 我来守西藏

“老头子,你说将来要留我镇守西藏,然后你去外面花天酒地,给我再找小妈?”杨璟新愤愤不平地道。

杨璟新变了语气,事到如今,他已经看出了杨展的险恶用心,待到后,留他杨璟新去镇守西藏,在雪山之巅收心养性,而杨展则放飞自我,要不去打新疆,要不去青海,都是大概率的事情,或者回西亚去肝包头佬,过上日夜有人杀,刀头舔血,无比精彩的生活!

“怎么,你有意见?”杨展也斜着眼睛看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问道:“杨-少-将?”

杨璟新摇摇头,无精打采地道:“不敢有意见!”

“那你会怎么做?”杨展追问道。

“保证完成任务!”杨璟新双腿一并,挺胸就无可奈何地道。

“行了,行了,不要哭丧着个脸,做父亲的不可能害儿子的!”杨展教训他道:“你不想想,我们父子,立下多大的功劳?”

“两中华军功中外战、开疆拓土的功劳最大,西藏的地方很大,我们的功劳可进凌烟阁!”杨璟新似乎有点明白,低声道。

“那就是了!”杨展说道:“如果我们继续肝,把青海收了,再打新疆,我们两父子的功劳大到我可以封公爵,你封侯爵,想想看,一门两个世袭的爵位,朝廷会如何顾忌我们?掌权的可是皇太孙,而不是今上!”

要是颜常武在朝,他根本不怕谁的功劳大,因为他本身是武功盖世,杀人无数,无人可及,但这里是新明而不是东南国!

杨展是过来人,很清楚前明的朝廷是如何的自相矛盾,既要用到武将又防着武将,新明还好一点,在杨展的心目中,要是东南王不在位的话,就一叶知秋,杨家就得早作打算了。

“姜还是老的辣!”杨璟新头脑清醒过来,连连点头道:“对,对,对,我守西藏!”

他关心地道:“我不在的时候,父亲你得多加保重!”

杨展谑道:“现在我不是老头子了?”

杨璟新毫不脸红地道:“家有一老,就是一宝嘛!”

杨展冷哼一声,让亲兵把外面的贵客领进来。

五人自外鱼贯而入,形状各异,看他们的样子都是有文化的人,杨展给杨璟新道:“五位大人是户部派来的经济学家,擅长发展农工商的经济业务,小子你得好好跟他们学学!”

于是杨璟新给五人见礼,按送来的名单上的姓名客气地称呼他们为某某老师。

五名经济学家随军入藏,他们擅长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地方经济,只要经济发展起来,朝廷对于地方就有更大的控制力,所以他们的作用非常大。

杨展挥挥手,杨璟新将五专家带走去找参谋长陈石星,互相介绍后,六人热烈地讨论起经济学来,杨璟新听得毫无兴趣,走了神。

还没进拉萨,他已经想以后的战斗了!

青藏不分家,既得西藏,青海肯定要收取的。

至于新疆,跑不掉。

统统跑不掉,三大地区是中华龙脉所在,为中华千秋万代之计,一定会将它们纳进版图。

这可是今上说的,所以仗还有得打。

可惜自己要在雪山上吹冷风,至少要过三五年才能出来,他不能再让杨展经受更多的风霜,方为孝道。

话说回来,

陈石星与五专家讨论出了结果,专家们肯定了陈石星的规划,同时作了三点补充,一是要增加农作物的品种,包括玉米、豆类与油菜,以增加田地的产生率和利用率,如玉米比较高产,土豆耐寒,油菜的油菜籽能够榨油,所谓马无夜草不肥,人不吃油就得瘦!

杨展不解地道:“很多藏人放牧为生,他们吃肉,肉里不乏油脂啊。”

见陈石星与五专家一起瞪着他,杨璟新即时反应过来,不由地老脸一红,即时自嘲道:“我是晋惠帝的弟子!”

杨璟新的说话很得体,他如果说他是晋惠帝第二,那他就完蛋了,足以告他一个不臣之心。

晋惠帝司马衷,有人向他报告说民间有饥荒,老百姓没饭吃,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意思是老百姓没饭吃的话,干嘛不吃肉粥呢。

要说到今上颜常武,确实是万家生佛,老百姓吃什么,他最关心,所以他的专家团确实是专家而不是砖家,他们想的是用最小的成本,使得民众能够吃上油。

天底下大部分的人吃不上肉,两中华民众的状况好了许多,而藏人不容乐观,杨璟新过路,看到大部分的藏人都是衣衫褴褛,脸有菜色。

至于放牧,放的多是地主老财的牲畜,肉与他们有什么相关?

就是那句话:“遍身罗琦者,不是养蚕人”

杨璟新强打精神,听专家们一一道来,事情已经很清楚,他很有可能呆在西藏数年,不找点事情干干,他会疯掉的,现在就是学习的大好时机,拿昌都练手,将来施行西藏。

专家们提议要改善当地环境,投资基建,建设商业街,还有开发民族手工业品。

一位姓陈的专家人从一个大袋子里拿出数件物品说道:“这些卡垫、氆氇、地毯、腰刀、民族服装、玉器、金银首饰等等,都是可以考虑输出的,只要能够到达成都,则我们的物流可以把它们送到长三角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近年来,那里的消费旺盛,工艺做得好,别致的东西不怕没有销路!”

“好,好好!”杨璟新看着他们完成了他们的开发方案,由可靠的参谋长从各部队里选择合适的人员开展工作。

然后,他发现再完善的开发方案,即使有雄厚的财力支援,以及具备了一定的物力资源-比方说,到达昌都的明军辎重里带了不少的银元,还有玉米、油菜、土豆等的种子或者种苗,竟是无用。

你想给他们增加收入,雇佣他们来开辟田地,然而找不到藏人来开工。

升米恩斗米仇,不会直接发钱,明军贴出告示,说要开垦某处为田,招聘民工,一天工钱一百铜子,即0.1贯钱,钱不少,长期干下去一年就有36贯钱,而内地城市的打工者也是二十多贯钱而已的年薪。

再有,愿意为明军做事的,就

结果招工处门可罗雀,一个人也没上门应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