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1357节 明军将归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57节 明军将归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1357节 明军将归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一卷潮起第1357节明军将归且说幕府保科正之主持政务,情报皆汇聚其处,他正在二条城的一间小偏殿听取“大目付”北条氏长的汇报。

“大目付”又名大名目付,是幕府中负责监视官员、大名的官职,实际上就是情报官,待遇等同于大名。

幕府的忧患很多,因此非常注重情报的搜集,以制人先机,可惜在这一次乱起中收效甚微,北条氏长是保科正之荐举,新任大目付之职。

他也算是个名人,日本江户时代前期幕臣。甲州流军学者。后北条氏一族北条繁广之子。曾祖父为北条纲成。曾外祖父为北条氏康。1612年父亲去世,时年仅4岁。后得到大御所德川家康赏识,赐予500表以供养育。

之后在幕府任职,逐步升迁,他长得很平常,战力一般,但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得到保科正之重用,上任之后,整顿情报机构,人员重组,已经能够有效地开展情报的搜集了。

他向保科正之依次报告了各家大名的情况,此时德川家纲召见大名已告一段落,大名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情报也不断传来。

德川家纲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如日中天,明军也没撤退,哪家大名敢来摸老虎屁股,俱都老实呆着,各忙家事。

他们不搞事那么倭国就平安大半,北条氏长说到倭皇、公卿、国人众、一向宗等,皆循规蹈矩。

但社会有流言传诵,言明军为幕府撑腰,来了就不走了,幕府将割让长崎给明国驻军,幕府将成为卖国贼。

此乃诋毁幕府之言,真正起来并无此事,因此北条氏长问该当如此处置,保科正之心大得很,摆摆手道:“不必理会,其怪自败!”

明军会停留在倭国?

保科正之心知肚明,明国对倭国感兴趣,但明军对倭国的食用不感冒,想跑路了!

幕府对于在倭国的明军是十分“关心”的,上上下下的情报都有搜集,其中明军对倭国的伙食颇有微词,很不习惯,如此谅来不会久呆!

原来明军伙食费用充足,驻扎倭国,却是有钱也花不出去。

当时倭国出产实在贫乏,水稻缺肥,颗粒不整,食之如蜡。

水果缺乏、蔬菜不多,虽说倭人极力供应,但五万明军都是大胃王,只要可能一人一天一斤果蔬不在话下,给倭人的压力沉重,驻地附近皆被扫荡一空,物流又不行,吃得果蔬渐渐供应不上来。

倒是海产品供应充足,然而吃海产品多,还需要吃牲畜之肉。

可惜倭国哪有什么牲畜给明人来吃,就算有,也不多,他们的山林出产的飞禽走兽,就算打光光也不足以供应明军的伙食。

倭人对于明人的大胃瞠目结舌,而明人则对倭人的小碗小件菜肴吃不饱。

倭人的伙食做得皆为精致,餐具也不大,一小碗一小碗的,倭人节俭,就算是富豪吃食,不过十碗足矣。

而明军的年轻小伙子,这样的碗食来一碗就吞一碗,吃上百八十碗,不在话下!

五万军队,当中至少过四万的后生,一起开动,可怜倭人哪有这么多的吃食,他们觉得奇怪,明人这么有钱,却似饿鬼投胎?

明人则大觉晦气,在倭国居然吃不饱也!

颜常武大力发展经济,当中就有肉类保证,

这些看似小事,实则大事,保科正之明白到明军不会有心在倭国驻军。

事实上,中华八个小跟班,明军并无驻扎,只有东南国在琉球驻军,乃国王尚氏情意殷殷延请东南国驻扎了一支舰队,租了座海岛给舰队,东南军在岛上开了养殖农场,养猪牛羊加鸡鸭,方保证了舰队食用。

那是支小舰队,人数不到五千人,在倭国的明军过五万人,岂能保证供应,至于运输舰补给,海途迢迢,成本巨大,又不是去打仗抢地盘掠夺财货,不可能用海运补给!

吃都吃不饱,明军必不久呆久。

北条氏长离开后,保科正之想了想,派侍从去请杨天生吃中午饭。

杨天生欣然而来,就在殿上开宴,倭人大厨做上十来道精美菜肴,两人都是体面人家,乃细细地品尝。

饭毕饮茶,保科正之询问道:“听闻贵部收拢队伍,打包东西,可是准备班师回朝,凯旋而归?”

“正是,叨拢多日,是该回去的时候了!”杨天生坦然道:“要走,要走,此间事务了,大明北方事务还需要处理,得回去了!”

保科正之惋惜道:“杨公博学,不能早晚请益也!”

他心生感慨,与他对面坐的的杨天生,年轻时本是海盗出身,在外则挂以海商的身份掩饰。

岂料他撞大运,随着颜常武的进步而不断提升,竟成为大明内阁次辅,乃大明文官阶层中的第二条好汉,换以前简直不可想象。

大明内阁!

保科正之是个知华派,清楚内阁的分量,但杨天生坐上此位,还真的有足够的本事!

尤其是其从一个杀人放火的海盗转职为经济学家,主持大明的经济发展,跨度之大,难以想象。

杨天生说起经济来那是头头是道,他也不作保留,保科正之受益非浅,计有:

总路线是大力发展人口,发展经济。

农业:农作物生得好,全靠水与肥,这水说得轻巧,实际不容易,当杨天生说起大明全国有超过一万座的水库时,保科正之听得已经说不出话来!

一万座水库!

虽然大部分都是小水库,可是有了这些水库储水,则旱时可放水,农作物就有了生机,从而确保收成。

保科正之羡慕道:“有了水库,大明无灾矣!”

还有牲畜家禽业兴旺,提供了大量的肥料,农作物生得好,拿明国进口的大米与倭国出产的大米一对比,明国大米颗粒饱满,营养丰富,明显在倭国大米之上。

至于经济,更是全面开花,说到两中华各行各业之兴旺,保科正之羡慕加妒忌,因为倭国的资源实在匮乏,人多地少,有些金银铜而已,其它的矿产资料几乎什么都缺!

他与杨天生探讨过倭国的发展之路,满满的都是绝望,不外乎是建设水利设施,利用荒地种果树及增加放牧,以及动用更多的人口去开矿而已,能顶了什么事!

其实,在保科正之心目中,大陆才是倭国的出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