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1311节 行军途中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11节 行军途中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1311节 行军途中

黄河上早先就有准备,架设了多道船浮桥,用木船一条接一条,以铁链相连,上面搭板,让大军度过黄河。

黄河凌讯刚过,河面上犹有余冰,河水尚未大涨,组建船浮桥通行的压力不大。

就在黄河济南段,军人们看到了一个壮观的场面,他们看到了黄河改道,从人们挖开的一条巨大的河道上奔流而过,而原黄河河道上,正在修建着一条黄河大桥!

河底处人头涌涌,初春刚到,已经人员汇集在那里大干快上了。

那个年代想要造桥委实不易,在大江大河上架桥更难,就用人力去堆,道理是河道旁边先建另一条河道,把水引走,原河道造桥,等造完之后,恢复原河道通水,人在桥上走。

黄河人工河道也不会浪费掉,黄河大桥完工后,人工河道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蓄水湖,可以看风景,湖边地皮造房子值钱,还有灌溉养鱼什么都行,这种一家便宜两家有赚的事情,中国人早就做得驾轻就熟了。

远远地望过去,黄河大桥异常的高大宏伟,是一条奇特的双拱形大桥,这座桥已经造得七七八八,接近完工,据说是东南王的要求,底下的桥洞要让排水量五千吨的船只通过!

吓!五千吨!

现在最大的四层炮甲板战列舰也不过三千吨,王爷居然要让桥洞能有过五千吨船只的高度

工部的人一算,如果每个桥洞下的水面都能够通行五千吨,这成本太高了!

可是王爷的旨意不能违反,他们想了个办法,设计了两个漂亮的拱形,一出一进的,这样提高了桥洞的高度,使得五千吨船只可以通航。

于是,黄河上的第一座大桥就成了双拱形,横亘在黄河之上。

普通士气看热闹,如李过等人就知道这座大桥的意义所在,真是不得了!

闲时通过人货,战时南北调兵,黄河自古有“夜不通航”的习惯,等桥建好,想过就过,不再受到限制。

处处有惊喜啊,李过对左右道:“凯旋而归的时候,此桥必通,当与诸君过此桥!”

左右纷纷叫好,而据李过所知,除了济南黄河大桥,朝廷在郑州修建第二座黄河大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除此之外,南京长江大桥,广州珠江大桥都在策划中,将来都是一桥贯通南北,天堑变通途!

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桥,哪怕是兄弟东南国也做不到,因为东南国内没有这么壮观瑰丽的大河,至于世界?

嘿,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独一无二,有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中央王朝管制,还有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以及基建狂魔的能力。

东南王执政两中华,基建狂魔抖擞精神,大显神威,与前朝皇帝不同,他做到了让军人闻战而喜,让民众听说要上工程就抢着干!

想想隋炀帝搞了条京杭大运河就丢了江山,颜常武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修桥造路建广场,开矿建工厂等等,工程量是隋炀帝的十倍,民众却百倍地拥护他。

他是军神,率领军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他是财神爷,跟随他干活有银元,花差花差!

所以黄河大桥建起来了,长江大桥快建起来了,珠江大桥也快建成了!

……

旅途辛苦!

除了李过及其亲卫三百骑是一人双马之外,京军中的三千骑兵都是一人单马,结果骑兵成为步兵,行军都是走路,无论如何都快不起来!

马匹身上还要携带个人装备,如果人骑上去,这么长途跋涉,马匹会废掉。

这就是中原王朝无马的杯具,哪象游牧民族一人数马,来回更换一日百里不在话下。

换作中原骑兵,恨不得自己背着马走路,否则让马劳累了,遇敌时跑不动,可能有杀身之祸,相比之下,人累点好过没命。

除了马匹,还有驴,一个班带一头驴,主要托本班的辎重补给,包括班用的帐蓬、柴刀、水桶、铁锅、口粮以及军火等,很踏实地跟随着主人行动!

高级军官骑马,中级军官人手一驴,自嘲为驴司令!

如果某人晋升为驴司令,得恭喜他升官了。

海那边的东南国毛驴特多,养驴经验丰富,反馈回大陆,成船成船的毛驴运回大陆,他们在吕宋那边有养殖场,运输时只要经过台湾就能到大陆,海途不远,成本不高,销量颇大。

大量养驴,役使吃肉做阿胶,每一个驴老板都赚到盘满钵满的。

每班一驴是标配,减轻了军人的负担,而且耗用不多,毛驴很好养,又皮实,唯一的缺点就是有时不听话,调皮,你打它它更犟,打着不走牵着倒退,跟你对着干!

为此军队专门开了养驴培训班,请来师傅来教军人怎么样调教毛驴!

从南京开拨到北京,走了足足25天,这算快了,普通人则需要45天以上。

到达北京密云处的军营,李过召集全军二万人集合,对这次行军中的积极分子进行表彰-颜常武带来的新传统,这次行军,既没走海运,也没走京杭大运河,而是陆上行军,从南京到北京道路距离约摸是1150公里,人均速走十里/小时,一天走上十小时,走了25天,坚持了下来!

这是一场对精神和意志上的磨炼,绝大部分人坚持了下来,掉队的不多,主动脱离部队的一个没有,顶多是病患而被收容,跟得上的继续走,跟不上的就留在当地治疗,本土作战的优势在于此,路好,补给充足,军队顺利行军。

甘辉只比他早到5天,盖因逆风行船,速度也快不了。

于是大会诸将,讲清楚准备要肝什么,要怎么样去肝!

会议不在北京城里而在密云,那时期可没有密云水库,密云是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为中原地区以东北和蒙古的交通要道,在此作进攻蒙古的出发点,很有历史意义。

该来的将领们都齐了,他们有:

甘辉、李过和祖大寿;

贺珍、牛万才、白文选、刘汝魁、马重禧、张能、田虎、杨彦昌、曾英、李占春、于大海、王祥、杨展、曹勋等将领;

祖家军之祖泽润、祖泽溥、祖泽洪、祖泽清,祖泽远等。

除此之外,还有各地的文官,他们也是计划中重要的一环。

现在开春,蒙古人的马匹经过一冬的消耗,正在恢复中,不会前来进攻,正是开会的大好季节。

真是济济一堂,所有的人都非常兴奋,尤其是在那张大地图拉开的时候,地图上的标记着新城市,一些将军们不禁嘀咕。

“这不是受降城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