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1290节 全民发枪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290节 全民发枪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1290节 全民发枪

总监军颜东来正坐在总督行辕内陪着传旨的使者喝茶,这里本是一富豪家庭,被军队征用。

其客厅甚大,一边用来招待客人,一边则在拼起来的大桌上放置大幅地图。

见着祖大寿与傅天锡进来,颜东来起立,向祖大寿先行军礼。

他虽是王亲国戚,来自东南军,到新明军负责监军,但并不倨傲,见着祖大寿,口口声声“向老元戎学习”,态度谦虚谨慎,只在他的职权范围内活动,超出他职权范围的并不伸手,尊重祖大寿,尊敬同僚,因此自祖大寿打下的军官们与他相得。

祖大寿回了军礼,傅天锡赶快向颜东来致敬,他是文职知府,但负有“军前效力”之责,与闻机密,参与军务。

小几上,正摆着一份金灿灿的王旨,不是朝廷圣旨。

大明东南王节制全国武装力量,军政军令一把抓,他已经回到南京,但没有前来,如今派人前来传旨。

也没多大麻烦,点起香炉,诸人拜读圣旨。

在这道旨意上,东南王下令给九边民众发枪,广泛发动民众,全民武装!

要求他们积极运用火枪,努力打击敌人!

火枪的使用分两部分,一是从东到西、济南、太原、米脂以北地区,民众皆可自由挎枪,你可以背枪上街、上学和上班。

以南地区则受到管制,除了军人及得到有关部门批准的持枪人士,都不能背枪上街,但民众皆要军训。

这道旨意表明,朝廷在全国成立“人民武装部”,从事民众军事训练,组建民兵,准备后备役军人之责。

这件事情其实早就试行了,现在全国推行。

给百姓武装,遇敌必战!

我中华民族,绝不向敌人低头,绝不投降!

看完这份旨意,祖大寿啧啧称赞,欣然道:“王爷就是王爷!”傅天锡也深有同感。

中国历史上,帝王们惧怕民众造反,不敢武装民众,始皇得天下,收九州之兵铸为十二金人,汉唐时侠以武犯禁,大力打击,以致于明朝“路条”出现,没官府开的路条普通人将寸步难行,元朝至强,十户才得一把菜刀切菜。

东南王给民众发枪,大规模武民众,正是其雄心壮志,充满信心,不惧民众造他的反。

傅天锡则想得更远,时代不同了!

在以前,朝廷与百姓的关系多是管治,即朝廷管百姓,百姓向朝廷上交赋税、服劳役,朝廷也有好处给百姓,比如稳定社会、抵抗外敌,灾年赈济。

但历朝历代,没有一个皇帝象东南王那样给得多!

他积极发展经济,现在的地方官,都以提高什么“猪的屁”为最重要的任务,考核指标也向这这方面凑,要求他们发展经济又不能得罪民众,不得抢掠民财。

经济发展起来,民众都得好好,东南王建立新明,民众大得好处,傅天锡是亲民官,更是感触颇深,民众获得银元,家有余粮,比十年前富得多了!

在傅天锡的治下,他知道民众可以穷到什么地步!

在以前,家里这么多人,只有一套衣服,出家门的才能穿上衣服,在家里全是果露,没办法,太穷了!

但现在这种现象很少见了,以小孩为例,国家给上学的小孩子发校服、发文具,给小孩子体面,多少穷人家的孩子都穿着官府发下的校服出门。

在许多城市,国家已经给学生供应免费早中两餐!

以各大河黄河、长江、珠江、淮河及东南诸省做得最好,这些地区有水运便利,粮船能够上行,供应粮食。

就算本国粮食歉收,还有东南国、安南的粮食运来,供应得上,成为民众福利!

到处修路,大搞基建,投资社会,民众皆得分润。

按制,官府废除徭役,所有工程都给民工发工钱!

推行社会福利,普建学校、医院,关心民众,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可以说,民众得其利,远胜前朝!

开化民智,实行扫盲,民众渐知“国家”与“民族”的概念,而且东南王长期在国家推行他的个人崇拜,民间将他当成神一般去礼敬朝拜!

这样的君主,真不怕民众造他的反,相反地,他号召一出,万民齐应!

祖大寿霍然起立,大手一挥道:”按王爷旨意,给百姓发枪!全民武装!”

颜东来高呼道:“遇敌必战!”

……

张家口,张北县热闹的街道上人来人往,民众抢着军情不火热的情况下赶快出动买卖东西,购销两旺。

张家口地区是明长城重要防御关隘,蒙古人之前来突袭,张北县接连闭城一个月,前天才退,明军哨马探出敌人已经后撤百里,因此今天开了城门,四周躲藏的民众纷纷进城来采货。

人群中有一队农民?刀手?他们的衣着普通,均为农民装束,但身上套了皮甲,腰间挎刀,有人拿着三叉戟、红樱枪,两人背了弓箭。

为首一人约五十岁出头,额头皱纹深深,实际才四十多岁,皮肤较黑,方额阔口,裤带上别了一根长长的旱烟杆,样貌就是那些土老冒儿,纯粹的。

此人叫做齐甲三,是狼窝沟村的村长,狼窝沟位于张北县野狐岭南15公里处的黑风口沟口,听这三处地名,就知这是一什么地界儿此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逾千次战斗。

齐甲三不慌不忙地走在县城大街上,他后面跟着儿子齐鸣、侄子齐乐,还有本村六个庄稼汉拉着三辆驴车。

他是昨天接到县里的消息,要他今天上午前来县衙开会,而且指明要他带上足够的运输工具,他不禁纳罕起来,究竟有什么事呢?

不过,要他们带运输工具,应该是有好处给他们吧?

去到县衙,外面已经停留了一大堆的驴车、板车,一大堆的庄稼汉等在外面,加上有许多卖小吃的人向他们兜售生意,难得过城,一些人就吃起来,很是热闹。

许多庄稼汉都背刀拎枪,弓箭背身上。

不同于前明,新明民间军训普及,尤其是边地,男丁均要舞刀弄枪,一旦国家有事,丁壮者引弦而战,绝不束手待毙。

因是战区,县衙站岗的不是差役而是军队。

刘甲三让其他人留下,他向把门的官兵出示了他的执照,即村长证明,是一张硬纸片,上面有他的小像及样貌描述,还有官府的印鉴定,于是官兵放他进来。

县衙的人引他到了二堂,里面已经有好几十个人,正是张北县三个乡,三十八条村的乡长、村长等人,刘甲三算来得迟了。

堂内的正中央放了一个敞开的武器箱,里面摆放着一枝枝簇新的滑膛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