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1172节 大明改改改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172节 大明改改改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1172节 大明改改改

“改革是大明的必由之路,不合理的地方,就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让国家强盛,军队强大,民众富裕!

我们的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辅国公主殿下的领导,官员们真抓实干,百姓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南京大学大礼堂,官员们、大学生们济济一堂,听马士英在那里侃侃而谈,对“改革”大谈特谈,俨然一副改革者的模样。m.x顶 点

要是让颜常武听到,只怕要大大感慨一番今非昔比了:“马士英这位大明本应该为奸臣,现在这里成为了治世的能臣,只要他不出偏差,新明历史上的定位差不了!”

马士英介绍了官吏改制、科举改革、军队改革、经济改革、土地改革、福利改革等等,都是由他主导的,可谓是硕果累累,让大明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却还能成功,不得不令人佩服!

例如官吏改制,大明正式给予内阁地位,位在六部之上。

明朝内阁原本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起设立的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属于那种打酱油的角色。

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内阁作用非常大,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靠的是内阁的帮衬,而张居正任内阁首辅的改革,亦给明朝续命,前明276年的历史中,皇帝多奇葩,内阁居中调停,功不可没。

可这么一个重要的机构,地位始终很尴尬,内阁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

但是,他们谁也不敢担当违反祖制的罪名,谁也不愿从已经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拿出一部分给阁臣分享。所以内阁进展缓慢,而且始终未能成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有其实而无其名是内阁的特点,因为这个问题,以致于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

历代及明初,六部均隶属于丞相,凡事必须秉承宰相的意志,自撤中书省、提高六部品秩后,六部变成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完整,而且在内阁之上。

皇帝想“以小制大”,内阁官员五品,而六部尚书至少从二品,自然不服气内阁的管制。

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又有票拟权,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部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上为内阁所侵。

但是,内阁毕竟不同于中书省。

从制度上说,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则“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于是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控制。因而阁部经常争权,尤其是争夺人事权。

这一斗起来,自然不会有好结果,狗咬狗,一嘴毛,内耗之事少不了。

如今给内阁正名,内阁位在六部之上,等于重建中书省。

“学生杜威,请问马相,学生内阁权大,相当于中书省,相权过大,朝廷如何制衡?”大会允许提问,一个年轻儒雅的学生站起来问道。

暗呼这个问题问得好,马士英介绍道:“内阁不同于中书省!内阁阁员由上位者决定,有任期限制,一任四年,如做得好可再做一任,但不能第三任……”

终究有的话不可说出来,在前明,为了制约内阁,皇帝动用了家奴,内阁的票拟即处置权必须经过司礼监tj的批红,这是皇帝扶持tj对付内阁,加强皇权。

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

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

司礼监tj代帝批红,权力很大,又成立什么东厂、西厂南厂北厂的,把文官们弄得欲仙欲死。

一些皇帝利用司礼监tj,对文官进行斗争,以免内阁权限过大,有的皇帝如崇祯,玩脱了,自废武功,将阉党一网打尽,没有了制衡,那些文官们对上怼皇帝、内部狗咬狗、一事无成,累及三军,以致于崇祯狂呼:“忠贤若在,事不至此!”

新朝了,朝廷废除了司礼监tj,不再给tj以批红的权力,看似也来崇祯第二,但是!

制度上,朝廷对内阁有人事权,亦即是内阁成员都由朝廷任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阁员们对朝廷的忠心。

朝廷严重削弱了文官对于军队的控制权,军队只忠于朝廷,文官对于军队将领是没有话语权的,这个任命权力在于朝廷,现在就是辅国公主掌握军队将领的任命权。

另外,情报部门也不由文官掌握,文官们永远不知道情报部门收集了多少他们的黑材料。

一旦需要的时候,那将会炸弹扔出来!

军队、情报部门的开支单独列项,文官不得置喙,如此一来,有奶就是娘,文官对于军队和情报部门是监管无力。

所以,看似内阁风光无比,实际上朝廷也给他们套上了紧箍咒,不能为所欲为。

又有都察院的权力得到了大大限制,它监督官员操守的职权被大大缩水,尤其是取消了对嫌疑官员的逮捕权,在未得到文官政府高层的认可,都察院仅仅只能对其进行侦察后向上报告。

在以前,都察院的官员们号称“手握天宪,动辄地动山摇”,和“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员,有弹劾权,往往被大官们利用,你来我往,交相弹劾,朝廷陷于党争,一发不可收拾。

都察院风光不在,他们没有了“风闻奏事”的权利,以前弹劾官员不必讲实证!

想弹谁就弹谁,现在就没了这个特权,弹劾人必须讲证据,弹错人了,要负责任。

还有高薪养廉,新朝以来,官吏工资不断提升,已经接近于社会平均收入的中上水平,无复以前朱重八对于官员的苛俸。

所以说变化非常大,堪称官场震动也不为过。

而更大的是科举改革,变的何止是大变样,天下的读书人是又喜又苦,百般滋味在心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