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639章悉尼

澳洲风云1876 第639章悉尼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639章悉尼

在B军团一路向南挺进的时候,紧随其后的沿海铁路南延线工程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同时修建的还有数条通往南方的骨干公路工程,作为北方对南方加强管控的补充措施落实下去。

若论重要性,谁也比不上沿海铁路南延线二期和三期工程。

拟议中沿海铁路南延线二期工程,自康士比高原上的铁路主线(北仑站)向南一直延伸,其中分出一条铁路支线联通悉尼,分出一条铁路支线联通伍伦贡,分出一条铁路支线联通纽卡斯尔,铁路主干线向南经过雪山镇,磐石镇,堪培拉镇,一直抵达维多利亚州边境线上的莫多镇,全长317公里,目前已经修建了三分之二,剩下的百余公里正在日夜抢修,预计8~9个月便可以彻底修通。

三期计划则是从莫多镇开始向南延伸,抵达南方最大的城市墨尔本之后折向西北方,正好顺着澳洲南部海岸线一路前进,终点抵达南澳州首府阿德莱德,全程789公里。

目前北方大洋王国已经开始抽调精兵强将,随同南下的B兵团考察地理条件,为拟议中将开始修建的沿海铁路南延线三期计划做准备,初步定于1891年5月开工建设。

这是一条关系到大洋王国统治整个澳洲的战略铁路,不但是华人势力挺进南方州的先锋队,同时,也是火种的播撒机,铁路所经之处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华人移民涌来,迅速改变整体人口结构。

这种气候宜人,水草丰美的好地方,一般的华人移民可捞不着。

根据红堡制定的秘密计划;

南北战争结束之后,无论是a兵团,B兵团还是机动兵团,除了返回原籍的士兵各有功勋田赏赐之外,举凡愿意留在澳洲本土的全部安置在南方各州,主要就是新南威尔士州与维多利亚州。

根据紧急战时委员会预测,持续数年的南北战争及后续治安战结束之后,届时,将会有不低于35万人军队官兵分批退出现役。

这些经历过南北战争血战考验的官兵们,九成以上都将安置在南方州境内,以做为安定地方的骨干力量存在。

国王陛下准备封赏中的贵族封地,绝大部分也在南方州境内,由此形成一批以军事贵族为主的华人上流社会群体,这对稳定南方局势至关重要。

因为这些贵族与王国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仅以35万退出现役的官兵计算,其家庭成员再加上农场,牧场雇工就不低于150万人口,约在150万至200万之间。

如此巨大的移民群体,再加上后续有选择华人移民,有能力在短短3~4年内,彻底改变南方州人口比例结构,令华人占据主流族群的位置,稳定大洋王国统治基础。

这其中

沿海铁路南延线三期计划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南北方的物资运输,移民垦殖,影响力辐射还是军队调动,其重要性都无可取代。

长达789公里的三期计划铁路线,将要穿越科西阿斯科山脉,格兰皮安山脉,墨累河,威默拉河等一系列复杂地形,在全力投入之下,预计将用3~4年之间贯通全境。

建设中主要的拦路虎就是开凿隧道,架设大型桥梁,将澳洲从北到南连接在一起。

规划中的沿海铁路还有四期计划,那就是从布里斯班向北延伸,串连起昆士兰州北方重镇临沂,青岛,凯恩斯一直到最北方的北领地首府达尔文,将整个澳洲大陆的东海岸全部囊括在内,形成从北到南,纵贯整个澳洲大陆繁华地区的骨干交通线。

铁路沿线所经过的地区,占据整个澳洲人口的90%以上,经济产出的98%以上,是一条极具战略意义的铁路线。

四期计划规划的铁路线超过2300公里,投资尤为巨大,最少在可以预见的5年之内,还看不到能够正式启动的迹象,能作为美好的远景规划停留在档案室中。

在B军团一路向南挺近的时候,休整长达十几天的a军团重新补充了兵力,总计17万大军云集悉尼城下(含2.6万名白人俘虏兵),正式开始了对悉尼发起总攻。

在a兵团身后,第3期征召的35万名士兵正陆续乘船抵达北仑,12月底之前不低于10万人,1891年1月之前,还将有8万名士兵陆续抵达,后期视战场情况而定。

之所以如此慎重,在于悉尼如今已经成为武装到牙齿的要塞城市,汇集了不下于8万名白人士兵和数量更多的民兵。

此时的悉尼,已经成为南澳大利亚自由联邦誓死必保的要塞城市,从12岁以上的白人少年到55岁以下的老人,全都被动员起来编列成伍,准备配合军队誓死守卫该城。

在悉尼守军中

有康士比高原大会战中惨败的威廉姆森兵团残兵败将,维多利亚兵团残兵败将,在雪山镇碰的头破血流的史密斯兵团余部,留守悉尼的城防军队,滞留在此的白人民兵武装等等,经过重新编组后恢复了一定信心,准备凭借着悉尼城坚固的建筑和有利的城防工事,打一场残酷血腥的城市保卫战。

新南威尔士州紧急状态委员会主席摩根-麦克劳瑞已经喊出了“决战到底”的口号,并且通过悉尼港内的皇家海军南太平洋特遣舰队消息渠道,频频向英国本土求援,心里打的是“以拖待变”的主意。

对这些白人极端保守派大佬看来;

纵然北方华人势力胆子再大,也不敢无视大英帝国的威严而肆意妄为,若是伦敦出面制止,那么当前危急的局面还有缓转的余地。

以拖待变的前提就是“拖”,所以这些白人极端保守派使尽浑身解数,拼命的造谣抹黑北方华人势力,将华人描绘成比魔鬼更可怕的残忍物种,煽动悉尼居民拼死抵抗。

针对此战

大洋王国陆军参谋总部进行了反复的沙盘推演,按照最坏的情况计算,在悉尼城守军誓死顽抗的情况下,拿下悉尼城的损失约在5~6万人之间,三成以上的可能会损失更多。

在建筑林立的大城市中,北方军队的炮火优势被极大的削弱,占领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更多的要依靠士兵冲锋陷阵,用血肉之躯去拼。

因此,充沛的补充兵源必须要保障。

为了准备此战,红堡从战略储备库中调集的大量弹药和军事物资源源不断的抵达前线,北仑市组织了上千辆马车日夜不停的向前线运送,尽全力保障战斗所需。

维持一支总数高达17万人的军队日常所需非常惊人,每天消耗的各项物资就高达几百吨,这还没有计算驻扎在康士比高原上的三个骑兵师。

1890年11月24日拂晓

上千门火炮齐齐怒吼起来,无数的炮弹拖拽着炙热的尾迹飞向目标,在空中交织出绚烂的火网,将前方守军阵地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大地颤抖,爆炸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际,进攻悉尼的战役开始了。

猛烈的炮击持续了20分钟戛然而止,大队士兵在激扬的鼓乐声中端着枪向前进攻,排在第一线的就是白人俘虏兵,在他们身后是重机枪黑洞洞的枪口,逼着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在被炮火狠狠蹂躏的守军阵地上,坚固的要塞堡垒,断臂残垣和战壕里,无数灰头土脸的白人士兵爬了起来,端起枪对着步步逼近的白人俘虏兵猛烈开火。

密集的排枪声和重机枪扫射的声音响彻战场,血腥而残酷的攻城战拉开了序幕……

从地理条件来看

悉尼具有天然的防御优势,作为一个濒临海湾的城市,其东侧是广阔的太平洋,北侧隔着海湾与康士比高原遥遥相时,进入悉尼必须要经过坎伯兰峡谷。

坎伯兰峡谷是一个起伏的丘陵区域,悉尼守军依托着数十米高的众多丘陵,用铁丝网,地堡,战壕,鹿砦设置了三道防线,囤积了重兵防守,在这三道防线之后就是悉尼城。

如今的悉尼城被坚固的高墙,街垒分割成一片一片的筑垒区域,每一处都派有大量武装民兵防守,决心抵抗到底。

面对如此坚城,硬啃下来的伤亡肯定不会少。

摆在红堡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硬骨头,李福寿已经下达了死命令;无论花费多大代价,必须要坚决拿下悉尼。

对于新生的大洋王国而言,当今世界的国际环境并不友好,伦敦对发生在澳洲的巨变态度暧昧,有点儿像吃饱以后慵懒打盹的老虎,眯着眼睛瞧过来;

你们尽管闹,我看能闹成什么样子?

这给李福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若老虎真的抖了抖身上的皮毛站起身来,那可就坏菜了!

所以他要尽快解决掉对手,哪怕付出重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如今政情处海外机构正在严密监视曼德海峡,印度加尔各答,海峡总督府所辖新加坡,远东香港和悉尼海湾内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南洋特遣舰队的动向,尤其是驻扎在加尔各答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第三战列舰队,对其主力铁甲战列舰一举一动高度关注。

要知道伦敦一旦决定插手,那么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必然是最先抵达的军事力量,足以改变当前地区局势。

试想一下

几艘铁甲战列舰停泊在悉尼海湾内,其305毫米以上的巨炮射程足以覆盖坎伯兰峡谷区域,威力巨大的主炮一旦发威,每一炮下去都能报销一个排以上的士兵,仅仅呼啸而来的巨炮产生的爆炸余波,就能将趴在地上的士兵五脏六腑都震碎了。

真的发生了这种极端情况,那么悉尼和墨尔本两座重要城市肯定是攻不下来的。

所以说,伦敦具有足以改变地区局势的绝对力量,关键就看他想不想这样做,愿不愿意这样做,有没有足够的利益诱使其这样做?

这正是李福寿迫切要拿下悉尼和墨尔本两座城市的真正原因,他拖不起,也不能拖,拖则生变,令事态向脱离控制的方向滑落,最后演变成难以收拾的结局。

最坏的情况下,就是与大英帝国开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