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558章科技发展土壤

澳洲风云1876 第558章科技发展土壤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558章科技发展土壤

在红堡势力十几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社会结构,率先富裕出来的社会群体位于金字塔尖,逐渐形成稳定的上层结构。

富裕上流社会的标配是最起码有独立的别墅或庄园,家庭年收入不低于3000英镑,最少有一辆以上马车(能购买豪华的皇冠牌汽车,属于富裕阶层的佼佼者),雇用专职马夫和三名以上的仆人,子女就读收费昂贵的私立贵族学校或者雇用家庭教师,在大戏院里拥有独立包厢,有闲钱购买来自清国的古董字画和古玩品,不时的会参加慈善性质的上流酒会。

金字塔中部是由城市阶层为中坚力量,包含各大厂矿企业管理层,政府机构雇员,警察,富有经验的技工,作坊主,中小商人,手工业者,法律、医疗、教育等收入较高群体。

他们的典型特征是拥有独立产权房屋,有能力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男主人出行时有一匹马或是自行车,除了男女主人和儿女之外。,家里面还有1~2个马来女仆,女主人的衣柜里最少有不低于一件的羊绒衫,闲暇时三五好友到野外去聚会打猎,或去戏院消遣,家庭有能力负担教育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费用,少部分咬咬牙也能把孩子送入教育条件更好的私人贵族学校,生活优渥安逸。

社会中产阶层大部分位于城市中,尤其是以红河谷市,布里斯班市,松江市及四神兽市及南方较早发展起来的城市乡村为主体,该地区工业发达,经济繁盛,经过多年发展,有6成以上的人口进入中产阶层,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群体。

在昆士兰州北部以及海外领地中,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工业组成比例低,社会中产阶层人数也较少,极大的拖累了统计数据。

社会中产阶层是发展扩张最迅速的群体,是社会稳定的坚强基石,同样也是对红堡统治认同感最强烈的阶层,其中不乏狂热拥戴领袖的社会组织,多以早中期移民为主。

社会金字塔下部最大的群体是三~四年以内的新移民,他们正处于偿还移民贷款期间,还没有多余的资金置办房屋,大多租房居住,面对结婚的开销可能要借债,在城市里上下班要挤公共马车,在农村和牧场生活的依然处于最初的资产积累阶段。

在包含澳洲本土的红堡势力范围内,海外华人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权利,吃饱肚子完全不是问题,无数的榜样就在面前,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很快经营起美满的小家庭。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乏聪明人,尤其是先富起来的华人阶层,很多人敏锐的跟踪红堡的政策走向,红堡提倡什么他们就投资什么,在政策引导下,大力投资于海外拓殖,商业贸易,工业,教育和农牧矿产业,并由此迅速发展起来。

赵启山这样的巨富阶层,先期发展得益于岳父老麦克春江水暖花鸭先知的便利,在昆士兰北部开发的热潮前期,率先赴青岛镇圈建了私人牧场,并由此生发起来。

虽然识字不多,文化不高,但不得不说赵启山是聪明人。

在掘得第一桶金之后,赵启山很快意识到了发展的瓶颈和不足,那就是社会地位是硬伤,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始终也就是个乡下有线的土财主,上不得大台面。

在传统封建社会中

陈旧的社会等级是无法逾越的鸿沟,社会阶级几乎固化,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阻碍,陈腐守旧,活力不足,各种有形无形的天花板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昆士兰这样的新兴移民社会中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发展机会。

但机会不是永远存在的,万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道理,就像一瓶浑浊的黄河水放在桌上,用不了多久泥沙就会沉淀下去,形成鲜明的界线。

最上层的是清水,中间是浑浊无法分离的浊水,沉淀到下面的是泥沙。

浊水沉淀时间久了,有可能小部分会变成清水,但是泥沙想要变成清水几乎不可能。

19世纪兴起的第1次工业革命和第2次工业革命,可以看成是一根搅动黄河水的筷子,带来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大量失地贫民,形成了新的社会活力和阶级再平衡……

赵启山用朴素的比喻来理解当前社会变革,心中更充满了急迫性,他可不想做一个保守的乡下土财主,所以尝试着做出更多努力。

在青岛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北方重要城市后,大量财力雄厚的资本涌入,投资于青岛城市建设和其他各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

这些雄厚资本的背后,大多有着上层社会背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迅速成为青岛城市建设的主力。

而以菜刀四人组为首的地方势力,包括临近牧场主协会,肉牛协会和煤矿业协会等等,在第二轮的大发展浪潮中渐渐沦为边缘势力,影响力急剧衰退。

若是以前几千上万人的小镇子,菜刀四人组话语权极大,在市政建设和管理中占据相当的分量,镇上居民基本上就没有不认识他们这几位乡绅的,有啥纠纷只要出面指定能解决。

如今青岛市吹气球一样的膨胀起来,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了30万人的惊人规模,无数工厂道路每天都在建设,一栋又一栋的大楼拔地而起,城市规模每一天都在扩张中。

在繁华的背后,是以菜刀四人组为首的本地势力的落寞。

所以赵启山尝试着做出改变,他看中的项目是“履带式拖拉机”,这其中不得不提一个重要人物何祖光,正是这个技术方面相当牛逼的专家何祖光游说赵启山,让他下定决心投资这个项目。

何祖光是源于江南的第三批学子,出生于传统书香门第,少年时家道中路无以为继,受资助在姑苏府豪族顾府筹办的“学海书社”中就学,因为学业优秀被送到澳洲红河谷大学深造,是红河谷大学第一期毕业生。

他毕业之后便进入了通用机械公司工作,曾经受公司委派,作为技术员在美国底特律卡吉尔蒸汽机械公司工作三年,期间接触了欧美大量前沿农业蒸汽机械科技,对蒸汽犁,蒸汽拖拉机,蒸汽摩托车等机械产品非常熟悉,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识。

作为优秀的技术助手,他进入纽约大学“3.5升以上大马力柴油机”研发团队(红堡投资重点科研项目),跟随美国资深机械专家卡尔斯教授参与科技攻关,积累了扎实的机械科技功底。

由于当今材料科技的不过关,纽约大学“3.5升以上大马力柴油机”研发项目屡遭重挫,出现了无法逾越的科技难关,相关科研资料和成果封存,科研项目暂时叫停,相关科研团队也解散了。

花费了30多万英镑,数年的科技攻关成果付之东流,如此重大的失败在科技领域并不鲜见,由此可以看出科技研发的艰难,每一步都历经坎坷,荆棘丛生。

回澳洲之后不久,何祖光便参与了“野牛牌”四轮重型拖拉机科技攻关项目,成为吴福生“两档变速器”攻关小组的重要骨干,在研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吴福生“两档变速器”项目荣获飞天金奖,主持科技研发的吴福生得到伯爵大人青睐,获封“荣誉骑士”头衔,并获得红河谷大学高薪礼聘担任副教授,奖励奢华别墅一栋,皇冠牌轿车一辆,还获得高额奖金,可谓是风光无比,名声,钱财,社会地位全都有了。

作为研发团队的重要成员,何祖光仅仅拿到了1200英镑奖金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荣誉,重要性和影响力都不高。

人比人得死啊!

两相对比,这让何祖光心里严重失衡,他感觉自己的技术水平丝毫不比吴福生差半点,甚至要高出半筹,是研发项目组的主力,他能做到的自己完全能做到,为啥不自己单干呢?

当初“两档变速器”这个重大科研项目落在吴福生的头上,一来是因为吴福生对变速器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最早进入该领域的技术专家之一,具有先发优势。

二来是因为吴福生属于红河谷大学研究员,该项目是澳洲通用机械公司委托红河谷大学研发,科研项目属于红河谷大学,技术牵头人当然也是红河谷大学专家,仅此而已。

所以呀,何祖光憋足着劲儿,想搞一个自己的机械科技大项目,作为常年跟踪国际农业机械前沿技术的专家,“履带式拖拉机”项目便进入了他的视线。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何祖光将这一重大项目列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问题是该项目很难在澳洲通用机械公司立项,这是因为在研究部,目前主要的是“手扶拖拉机动力改进”,“重型4轮拖拉机2期技术改进”,“柴油发电机组配套”(改进),“船用新型锅炉”(英国技术引进,消化),“柴油动力矿山采掘设备”(先期研发)等科研项目,对于履带式拖拉机的兴趣缺缺,暂时没有立项的可能。

作为澳洲通用机械公司技术专家,最起码在可以预见的4~5年内,何祖光不可能得到技术立项,他现在从事的是“重型4轮拖拉机2期技术改进”项目,项目组内人才济济,不但有技术实力扎实的英德法等国专家,而且有一大批实力很不错的中青年华人技术员,短期内看不到独立领军的可能。

作为一名有抱负的中年技术专家,何祖光今年已经34了,正处于年富力强出成果的时候,他可不想大好的年华就这么荒废了。

因此,他想到了离开通用机械公司独立研发。

在此之前,必须要找到一个可靠的投资人,就像伯爵大人投资柴油机组系列研发项目一样,研发团队和投资人共同承担投资风险,共享科技研发利益。

作为资深农业机械专家,何祖先不但了解欧美履带式研发科技的最新成果,而且知道其拥有广阔市场,他很有信心研发成功之后,能够放一个惊天大爆竹。

阴差阳错

赵启山与何祖光这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誓要干一番大事业。

如今的昆士兰社会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社会也不缺乏资本也不缺乏有心的人,在红堡重视人才,重视科技研发的政策引导下,形成一股蓬勃向上的社会氛围。

两相结合

具备了科技成果发展的肥沃土壤,当今世界以欧美社会为主的第二次工业浪潮的引领下,昆士兰正在迎头赶上,有希望成为一股新生力量。

次日一早

赵启山,马为民便在酒店里见到了专家何祖先和他带来的三个科研助手,双方在酒店小会议室里举行了正式会谈。

会谈中商议了合作中的各项细节,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决定成立“东方红农业机械公司”,以此为主体运营“履带式拖拉机项目”研发和生产,各自股份比例,人员构成等等,一直到傍晚时分,双方才敲定所有合作细节。

按照谈判约定;

赵启山担任“东方红农业机械公司”董事长,占股42%,前期投入不少于3.8万英镑用于研发,马为民,麦广田,老麦克等人作为共同投资人,占股30%,先期投入不少于2.5万英镑用于科技研发,何祖先作为项目发起者和科技研发主导者,以技术和870英镑入股,占据公司28%股份,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并负责研发“柴油动力履带式拖拉机”项目。

在合作项目中,以赵启山为首的投资人表现出了强烈的合作诚意,出资6.3万英镑仅仅占据72%股份,实属难能可贵。

这也看出赵启山投资的魄力确实非同一般,在当下社会6.3万英镑可是一笔巨款,能购买1万吨普通钢材,能够打造一艘6000吨级远洋货轮。

何祖光同样也表现出了自己的诚意,他承诺辞去待遇丰厚的通用机械公司职务,也放弃了工作十年以上技术骨干可能得到的部分公司期权,毅然决然的率领年轻技术员投身于科技创业中。

870英镑也许不多,但对于一名技术专家来说是大部分的现金积蓄(不包括房产,马车等固定资产),足以彰显合作诚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