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534章1888年人口分布

澳洲风云1876 第534章1888年人口分布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534章1888年人口分布

19世纪末荷属东印度群岛人口众多,总人口达到4500万人,在世界各国人口排名中仅次于奥匈帝国,排行在第7位。

从内部人口分布来看

原本完整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总人口4500万余人,其中面积仅13万8800平方公里的爪哇岛占据7成,占据人口大多数,苏门达腊岛占据两成,其余剩下的群岛地区占据一成。

在发生第一次南太平洋战争之后,来自澳洲的华人强权势力昆士兰击败了荷兰殖民者,强行割据了香格里拉,婆罗洲和苏拉威西等众多群岛。

从地理上,破坏了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完整性。

在争夺地盘的殖民战争过后,荷兰殖民者丢掉了大半的地盘,却保住了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精华部分,也就是以爪哇岛和苏门达拉岛为首的南部群岛地区,保住了九成以上的人口。

在如今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辖下,依然有超过4000万的人口,这是一个极其广阔的市场,亟待开发。

该地区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诞生过众多的昔日王朝,是东印度群岛开发最充分的地区。

昆士兰通过缔结双方通商条约,用经济手段大举进入该地区,在进一步增强昆士兰华人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同时,将先进的理念和新思潮带入该地区,打破了该地区华人移民仰慕大清帝国的传统观念,仿佛陈腐的房间里吹来一股清风。

短短两年多时间,改变是巨大的。

很多年轻的华人剪掉了辫子,穿上了富有朝气的青年装,喜欢听澳洲华人歌星灌录的黑胶唱片,梦想拥有一辆闪亮而时髦的“凤凰牌”自行车,喜欢吃奶糖和腰果,希望能够进入薪水更高的昆士兰商行工作,体面而又受人羡慕。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海外华人群体是一个富有而保守的阶层,在荷兰殖民者划分的社会阶层中,社会地位于第二等,仅次于白人而高于当地印尼土著。

这是海外华人最大的定居群体,从明末开始大规模移居南洋算起,至今已经有270多年历史,总人数达到360多万,遍及各大城市和乡镇,掌控当地的经济命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印尼华族逐渐形成三个特点鲜明的群体。

第一种被称为峇峇娘惹,他们是早期移居南洋的华人,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时期,当时荷兰殖民者为了大力发展雅加达地区,规定往来的船舶必须带一些华人劳工,否则就扣留水手。

17世纪时万丹省的华人船长宋八公,在他管理雅加达时期,大量组织华人移民到印尼,这极大的动摇了这一地区的经济,使得荷兰人更容易征服当地土著万丹王国。

作为奖励,在1619年宋八公成为第一个华人贵族,并奖励给他的继承人封地,授予世袭的sia称号。

这些贵族化的峇峇娘惹掌握了爪哇岛上从原住民贵族手中没收来的大量土地和财富,通过这种手法,统治了雅加达地区土著和华人。这种体系后来延伸到了爪哇在内的其他的岛屿上。

被剥夺了土地的原住民贵族,由于缺乏建立领地的经济基础。于是寻求用武力方式夺回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这就形成了盗匪横行的局面,反过来,又加强了荷兰统治者对华人的依赖性。

“包税制”正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产物,历来包税的华人首领都是强权人物,“甲必丹”制度因此应运而生,其掌控着负责民间诉讼和刑事案件的巴城公堂,同时掌控管理遗产的“美色甘”,可以将这一机构称之为遗产管理局。

华人“甲必丹”正是通过荷兰殖民者赋予的这些牧民权利,成为荷兰殖民统治的中坚阶层,荷兰王国接手荷属东印度群岛公司这一体制后,原封不动的沿袭了下来。

第二种华人群体被称之为侨生,很多富裕华人认为自己是荷兰人,信仰天主教,通常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社会地位,习惯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认为自己更优等。

在19世纪晚期,大多数享有sia称号的贵族家庭都迅速西化,这些sia贵族是殖民统治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第三种是与大陆仍然维持关系的华人,坚持华人信仰及风俗,坚持说家乡话,认为峇峇娘惹和侨生都是不孝子,因为峇峇娘惹和侨生已经忘记了华夏传统,这些“纯”的华人被叫做新客。

这三个印尼华族有完全不同的民族观,侨生支持荷兰,峇峇娘惹更倾向土著原住民,新客依然心怀祖国。

昆士兰商人的大举登陆,带来了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带来了沉睡于血脉中的汉唐雄风与强烈自信,在与荷兰殖民者交涉的过程中,保持了平等甚至更高的俯视,这对当地的华人族群旧有观念造成了强烈冲击。

原来咱们还能这么**,好棒的样子哎!

羡慕、振奋夹杂着跃跃欲试情绪,反复冲击华族年轻人的传统观念,他们也是率先做出改变的群体。

政情处作为海外派出机构,有责任收集信息和反馈,为红堡决策提供充分扎实的数据支持,同时有责任维护海外华人利益,为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千万别忘了,红堡主人拥有“海外华人利益守护者”的头衔,能够插手殖民地管理,这是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不敢忽视的一点,若有严重侵犯海外华人利益的事件发生,红堡主人甚至能够利用这身份发动一场战争。

后世有一种名词叫做“长臂管辖”,这就是初级版本的“长臂管辖”。

红堡

十月的红河谷市天高云阔,草长莺飞,繁华更胜往昔。

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这座崛起于澳洲中部的新兴大都市迅猛的发展态势一发不可收,在首条河底隧道贯通之后,布里斯班河北岸迅速的发展起来。

第2条,第3条,第4条河底隧道相继开工,用不了多久,连接布里斯班河两岸的交通动脉将高达4条,其中一条是钻挖式地铁,系世界上第二条电力地铁线,规划总长度4.5公里,具有每年运载高达750万人次的通行能力。

相同的工程

最初发端于英国利物浦市,1886年,利物浦市开通穿越市中心并跨越默西河的地下铁路,使用了先进的电力机车,是世界上第一条电动地铁。

红河谷市于1887年邀请了英国原班工程技术人员,为这座新兴大都市打造横跨布里斯班河两岸的交通大动脉,计划工期三年,投资共27.2万英镑,如此昂贵的原因在于电动机车价格极高,仅三组电动机车就需要11.8万英镑,价格是蒸汽机车的4倍。

可以看见,沿布里斯班河北岸大兴土木,一栋又一栋超过十层的高楼拔地而起,各种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在这里都能找到,华夏唐式楼阁,明清风格,古罗马式风格,拜占庭风格,法国新浪漫主义风格,英伦维多利亚风格,意式地中海风格,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唯独没有水泥方盒子一样的美国费城风格。

谁都知道,红堡主人最讨厌这种水泥方盒子,千篇一律的没有灵魂。

没有任何人头铁到违逆红堡主人的意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昆士兰伯爵大人统治影响力已经深入到社会细枝末节,具有毋庸置疑的掌控力。

在红堡出台加速移民引进的政策指导下,这三年来,来自大陆的华夏移民每年都超过150万规模,到了1888年前10个月,已经完成了移民1617000人的巨大突破,预计全年移民总人数将达到195万规模,再次创造历史纪录。

截止1888年10月份,在两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昆士兰本土及海外领地共接收了427.27万移民,再加上这三年婴儿潮出生的人口139.56万人,新增人口总计达566.83万人。

这其中,新出生人口大部分来自于澳洲本土,占据超过8成的份额,总数堪堪超过百万。

作为主要移民目的地,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南澳州,西澳州华人数量激增,占据了无可置疑的碾压性优势,成为该地区主流族群。

1888年是大规模放开华人移民的第4年,华人移民的来源从沿海两广,福建,江浙及山东地区延伸入内陆,大量的山西,湖广及陕甘地区难民,经过遴选后万里迢迢登上了澳洲及海外领地,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如此规模的迁徙浪潮是华人海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在给原有社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带来了厚重的华夏文化和历史传承,带来的丰富的华夏美食还有旺盛的创业激情,给昆士兰不断的注入发展的旺盛荷尔蒙,令火焰烧得更加旺盛。

具体统计数据显示,与1885年相比较;

这三年流入澳洲移民总计447.27万移民,其中女性移民占据其中的29.17%,相比较1885年女性移民人口39.7%,女性人口比例有大幅度的降低。

这样的人口比例结构,凸显了社会尖锐的男女人口比例矛盾,成为移民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必须要认真对待,以免引起社会动荡。

细分来看

澳洲本土女性移民比例依然维持在36.2%,相比较1885年的数据略有减小,减小幅度为3.5%,考虑到部分白人女子会嫁给富有的华人,进一步缓解人口结构矛盾,尚维持在合理的程度。

问题主要出在海外领地上;

香格里拉与大规模引入移民的婆罗洲都以年龄16~28岁以内的男性移民为主,比例高达8成以上,成为移民男女比倒结构急剧下降主因,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886年征服的非洲领地莫桑比克,年均输入移民的规模已经达到46万人,全地区华裔移民总人口达到119.2万人,其中超过96.2%都是男性移民,年轻女性移民占比极低。

这有两方面客观原因;

其一是移民莫桑比克需要经历万里迢迢的长途跨洋海运,因为各种原因病死于途的比例大致在7%~8%之间,强壮的男性更能够承受艰苦的跨洋航线,女性则脆弱的多。

其二,经历连续4年的大规模引入移民潮,原本就属于稀缺资源的女性移民更加抢手,尤其是民间媒介公司出于利益考虑,更愿意将组织的女性移民输入澳洲本土,少部分进入香格里拉和婆罗州,至于路途遥远的非洲领地完全不考虑。

在非洲领地中

西安市和摩加迪沙市主要靠消化来自阿拉伯女人解决婚姻问题,活得有滋有味儿,基本上不存在婚姻难题,很多富有的华人已经取了第3房,第4房,甚至第5房小妾,妻女成群。

新进开发的莫桑比克领地中,通过输入部分马达加斯加年轻妇女,还有与部分葡萄牙白种女人通婚解决先富起来的华人群体婚姻问题,尤其是来自马达加斯加王国的年轻妇女相对便宜廉价,只需要花费几个英镑就行了。

对于绝大部分的华人男性移民,由于刚刚立足不久,正处于创业的初期阶段,暂时还没有精力和经济实力考虑婚姻问题,可以延缓几年再解决。

1888年度,全年民政局注册登记结婚达87.91万对,超过一百七十万名男女走进婚姻殿堂,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

这是让人欣喜的数字,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稳定结构,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琴瑟和谐,组成了完整的社会细胞。

在物产丰饶的领地上,没有歧视压迫,没有不公平的对待,海外华人同胞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富裕生活,居有屋,出有马,工作回来有妻女笑脸相迎,准备好了丰盛的饭食,华人同胞在这里开枝散叶繁衍后代,正是李福寿梦寐以求的理想,如今正一步步的实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