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249章布里斯班河隧道

澳洲风云1876 第249章布里斯班河隧道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249章布里斯班河隧道

青岛镇

乍看起来与其他普通北方小镇没什么两样,一条街或者十字街旁,伫立着数十上百栋木质房屋,充满了北部荒原的粗旷味道。

唯一不同的,是镇中心800多米长细石铺砌的道路严实紧密,两边有石板质地的雨水沟,还拥有完善的排污涵洞,可以让这条小镇中心街道在下雨天也不会泥泞不堪,污水横流。

这种完善的下水设施,在红河谷以南各镇非常普遍,例如松江镇整个城市就拥完善的下水设施,在降雨量平均超过1000毫米的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地区,能够做到雨天不积水,旱天不扬尘,街道整洁干净,道路两旁绿树如茵,青翠的园林绿化美不胜收,仿佛是一座江南园林中的城市。

做到这一点,基础设施投入的代价无疑是昂贵的。

正是源于红河谷不惜代价的投入,松江镇在高速发展中吸引大量移民进入,不单纯是因为拥有大量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城市发展前景,还因为这是一座优美的园林城市,特别的干净整洁,让人印象深刻。

在这方面松江镇做得最好,其他的江南各镇也差不了多少,因为硬件设施在那里呢,雨天不积水,旱天不扬尘。

这些都是昆士兰伯爵大人直辖领地,每一项基础设施务求百年大计,耗费巨资投入建设当在情理之中。

从红河谷往南23个市镇都是如此,唯一区别就是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松江镇,北伦镇这样的明星城镇一年投入多达十几万元英镑,次一点的一年也有3万5万英镑,最少的偏僻村镇一年怎么也有七八千英镑投入,持续多年,坚持不懈。

城市建设是投入的大项,仅红河谷市一家,每年在市政投入的建设经费就高达百万英镑以上,持续不断扩大的下水管网系统,全部都用山里的大石砌成,高度可以轻松让维护人员站直了身体轻松进入,再大的雨水和生活污水都不会受影响。

这种规模宏大的地下管污水涵洞设施,在整个澳洲也仅有红河谷一家,属于超级大都市的建设标准。

未来二十年目标瞄准300万人口,更长时间规划500万人口目标,因此建设标准特别高,耗费自然极大。

纵然昆士兰伯爵如此的财大气粗,富可敌国,如此高标准的城市建设也只能是红河谷一家,再多非要整破产不可。

其次是道路设施,如今焦化厂生产的沥青余料,成为铺砌城市道路最好的材料,红河谷市已经率先使用上沥青路面,用于代替费工废料又费时的石板路面,市民反响极佳。

四**马车胶皮大轮行驶在宽阔的沥青路面上又稳当又安静,速度还快,舒适性非常好。

尤其是4轮载重大马车原本可以运送5000磅货物,如今在沥青马路上可以运送高达7000余磅的货物,而不用担心车轴折断变形,使用寿命更长,拖运货物更重,速度更快,因此沥青路面广受好评。

根据红山焦化厂的规划;

将会进一步扩大沥青产量,变废为宝,成为焦化厂除煤气之外的另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下一步,红山焦化厂还将进一步扩展煤化工领域,除了主要产品焦炭之外,现有液化煤气,煤焦油和沥青产品,下一步将引进国外设备生产电石及合成氨,继续深化煤炭利润价值链。

立足于本身资源,煤化工产业大有可为,仅煤焦油就可以发展出上百种化工产品(时代局限),而合成氨又是化工氨肥主要成分之一,农业用途广泛。

话题回到红河谷的城市建设,除了道路之外,还有城市花园,地标性建筑,道路两旁的路灯,花坛隔离带,桥梁码头等等,全都不惜工本的投入建设。

仅菲尔铁塔一项,投入就高达18.7万英镑,还有梦幻城堡投入30余万英镑,忠烈祠投入9万多英镑,布里斯班码头站场库区二期扩建投入22.3万英镑,全面道路硬化工程本年度投入11.7万英镑……

每一年

在红河谷城市建设上的投入都是百万英镑的规模,已经持续了数年,随着城市范围的持续扩张,今后还将持续不断的扩大投资规模,预计1884年就会突破200万英镑投资规模。

这是因为1884年有一个重大项目要上马,那就是红河谷市有轨电车路网,这是一个将要持续建设达5年至8年之久的长期项目,每一年的投资规模都将超过20万英镑,包括建设路轨,购买有轨电车,建设信号灯设施及输电线网路,支付电车公司筹办费用,培训电车司机人员等等开支。

而在昆士兰伯爵大人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雄心勃勃的市政建设大计划,那就是“布里斯班河隧道计划”。

坐落在宽阔的布里斯班河南岸的红河谷市,最初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这条宽阔的河流,包括西方的重工业城市白虎市,也非常依赖布里斯班河运送大宗出口炼焦煤及矿石产品,助推整个环红河谷城市群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世界上各大海港城市。

但红河谷市也有不足,因为红河谷是一侧是宽阔的布里斯班河,另一侧相隔十几公里就是连绵山区,北方玄武市干脆就建立在山区中,发展纵深严重不足。

因而整个红河谷市呈现东西方向的长条形状,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已经将距离城市10余公里的基督镇包括在内,并且继续向西侧延伸,东西向距离已经长达34公里,南北向最窄处还不足10公里。

这样的长条型城市结构,将会给纵向干道运输带来极大的压力。

如果人口达到百万规模,就是彻头彻尾的一场灾难,严重拥堵将不可避免。

城市电车计划正是基于此,将会建设数条纵贯城市东西干线的有轨电车大动脉,以缓解日益增加的人员和运输矛盾,但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

而在整个布里斯班河的北岸,是一望无际的农田牧场和少数的村庄,甚至房屋都很稀少。

这里是红河谷是供应牛奶蔬菜的基地,建设有三个专门生产蔬菜的村庄,还有五家奶牛场。

每天凌晨时分

菜农便会划着小船将新鲜蔬菜送到南岸的蔬菜批发市场,奶牛场同样是用船新鲜牛奶送过河,然后通过奶站的分发渠道,进入红河谷的千家万户。

这就是北岸地区的唯一作用,是整个城市的菜篮子和奶瓶子。

所以很早就流传一句话;宁要南岸一间房,不要北岸大农场。

城市的飞速发展,凸显了发展腹地的重要性,成为制约红河谷市发展成国际性大都市的首要难题。

这种难题并不仅仅是红河谷市有,在悉尼同样存在。

悉尼海湾大桥建设的构想正是基于此,广阔的康士比高原(北仑镇)就是悉尼大都市的腹地,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希望所在。

问题回到红河谷市,法国建筑师佛朗索瓦便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跨越“布里斯班河隧道计划”,该计划设想非常大胆,预计通过河底隧道方案,跨越长达3.2公里的布里斯班河,将南岸和北岸连接在一起,天堑变通途。

认真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新的玩意。

1802年,法国工程师马修就设想过采用隧道的形式连接英吉利海峡两端,这个想法很得拿破仑的欢心,他非常喜欢这个跨越36.7公里的“英法海底隧道计划”。

这样一来,纵横欧陆的法国龙骑兵就可以轻易的去伦敦展示大陆军的威力,想一想都让皇帝陛下笑歪了嘴。

法国皇帝拿破仑在亚眠合约期间,公开向英国人推销这个油灯照明,马车拖运,还要修建探出海面的木质换气塔的大胆想法,并称其为;“法英两国友谊的见证。”

在英国人看来,这个以“2小时马车就能到法国”的大项目怎么看都满是法国佬的恶意,简直把纵横英吉利海峡无敌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气得鼻子都歪了,视为**裸的不友好行动。

第二年两国再次闹崩了,有关这个海峡工程的提议自然也就黄了。

时间过了30年,1834年,一个27岁的年轻法国工程师艾梅·托梅·德加蒙德对英法海底隧道这项伟大的工程产生浓厚兴趣,相较于前辈工程师马修,艾梅·托梅·德加蒙德付出的代价是就是他的一切,耗尽自己的财产和心血,一直到弥留之际,所以他被称为“海底隧道之父”

直到1876年去世,艾梅·托梅·德加蒙德都没有看到英法海底隧道实现了一丁点可能,依然停留在图纸上。

李福寿很难理解,为啥一个“纸上工程师”能被称为“海底隧道之父”,如果标准定的这么低的话,那么思想天马行空的达-芬奇又该咋说呢?

作为率先修建水力发电站的先驱者,他被世界报刊称为水力发电之父,在电力工程界享有崇高威望,是伯爵贵族头衔之外大大的加分项。

即便是高傲的英国皇家学会,也不得不承认昆士兰伯爵大人在此领域的杰出贡献。

法国工程师马修的设想中的“法英海底隧道”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么样在海底挖掘隧道?

以1802年的技术这根本不可能,法国工程师艾梅·托梅·德加蒙德拿出了确实可行的方案,也许这是他最大的贡献。

他的方案是;

先用砖块铺设巨大的海底构筑带然后在内里凿洞的方式来修建隧道,从而省掉了预置铁管这道工序,并把工程造价压在了1亿7千万法郎,即七百万英镑以内(英镑1851年购买力),工期30年。

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盾构法,这也不是啥新玩意儿。

原籍法国的工程师m.I.布鲁内尔在1843年完工完成了一项震动整个伦敦的杰作,用了18年时间,完成了全长396米的泰晤士河隧道,将两岸的城市联系在一起。

m.I.布鲁内尔使用的就是开创性的隧道盾构法,其原理为使用一个巨大的构架,构架的空隙为可供36个工人同时开凿的工作面。

河床底部是厚实的蓝粘土层,这个构架用挤压的办法向前推进,每个工人的挖掉自己面前挤进构架内的粘土,方便整个结构继续推进。

与此同时,另一批工人将构架推移腾出的空间一点点地稳固。布鲁内尔的盾构掘进是隧道施工的一大技术突破,为现代盾构奠定了基础。

其后不久P.w.巴洛于1865年在泰晤士河底,用一个直径2.2m的圆形盾构建造隧道。

1847年,在英国伦敦地下铁道城南线施工中,英国人J.h.格雷特黑德采用气压盾构法施工,并创造性的采用在衬砌背后压浆技术,来填补盾尾和衬砌之间的空隙,创造了比较完整的气压盾构法施工工艺,为现代化盾构法施工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盾构法施工的发展。

其后不久P.w.巴洛于1865年在泰晤士河底,用一个直径2.2m的圆形盾构建造隧道。

从技术上讲,“布里斯班河底隧道工程”没有无法克服的困难,所需的仅仅是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决策者的考量。

如此宏大的工程就如同悉尼海湾大桥一样,成为一个又一个建筑界的梦想。

昆士兰伯爵李福寿大人素有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好名声,同时也是英、德、美等国科技界的一大金主,在科技创新和先行道路上舍得大把撒钱,同样成果斐然。

世界第1座红河谷水电站,创新型柴油机系列,手扶拖拉机系列,柴油发电机组系列都是其杰作之一。

如今伯爵大人的兴趣扩展到建筑业界,无疑是世界建筑师的一大福音。

正是一项项大手笔城市建设,造就了红河谷这座美丽而宏伟的移民城市,在澳洲中部地区与布里斯班双星闪耀。

所以,千万别小看这800余米长拥有完善下水管网的排污道路,这些别人不晓得,老麦克心里可一肚子数。

青岛镇以后必将成为昆士兰北部重镇,这个时间也许是10年或者20年,但绝对不会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